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in subjects over age of forty years and response of a booster dose among nonresponders 被引量:12
1
作者 Kunal Das R.K.Gupta +1 位作者 V.Kumar P.Ka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132-1134,共3页
AIM:The study was initiated to evaluate the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in age group >40 years and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a single booster dose in primary non-responders... AIM:The study was initiated to evaluate the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in age group >40 years and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a single booster dose in primary non-responders to the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METHODS:A total of 102 volunteers without markers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negative for HBsAg,anti-HBc antibody, HBeAg and anti-HBs antibody) received 20μg of recombinant HB vaccine intramuscularly at 0,1,and 6 months.Anti HBs titers were evaluated by a quantitative Elisa kit at 90 and 210 days.A booster dose of 20μg HB vaccine was given after 6 months of the 3^(rd) vaccine dose to the 15 non- responders and anti-HBs titers were measured after i month. RESULTS:Seroprotection (anti-HBs GMT^3 10 IU/L) was achieved in 85.3 % (87/102) volunteers.The mean GMT titers of the vaccine responders was 136.1 IU/L.Of the seroprotected individuals,there were 32.4% (33/102) hyporesponders (anti- HBs titers <10-99 mIU/ml) and 52.9% (54/102) were responders (anti-HBs titers >100 IU/L).All the non-responders (15/15) responded to a single dose of the booster dose of recombinant HB vaccine and their mean anti-HBs antibody titers were more than 100.5 mIU/ml after the booster dose. CONCLUSION: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offers good seroprotection in the age group >40 years and has a good safety profile.A single booster dose after 6 months in primary non-responders leads to good seroprotective anti-HBs antibody titers.However,larger population based studie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a booster dose in selected group of non-responders and whether such an approach will be cost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ge Factors Aged Female hepatitis b Antibodies hepatitis b vaccines dosage Humans Immunization Secondary Male Middle Aged Safety vaccines Synthetic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后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跃彬 王仲倩 +1 位作者 马西平 张根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为探讨适合于我国成人的合适免疫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2 0 0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共 4个剂量组 ,均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 3次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4组剂...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为探讨适合于我国成人的合适免疫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2 0 0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共 4个剂量组 ,均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 3次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4组剂量分别为每次 5 μg、10 μg、15 μg和 2 0 μg。 结果 :全程免疫后 1个月时 ,4个组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 75 .0 0 %、91.84 %、95 .6 5 %、97.87%,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是 197.4mIU·mL 1、315 .6mIU·mL 1、4 0 3.6mIU·mL 1和 4 77.8mIU·mL 1,组间差别亦有显著性 (P <0 .0 1)。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 ,不良反应率随之增加 ,2 0 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7.5 9%,5 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2 .0 3%,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我国健康成人按 0、1、6个月方案接种 3次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结果表明 ,每次接种2 0 μg的免疫效果最好 ,但不良反应率也最高。故推荐 ,在健康成人以 10 μg而 35岁以上乙肝高危人群以 2 0 μg的免疫剂量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抗体阳转率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免疫剂量
下载PDF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潘红星 曾滢 +2 位作者 宋雪芳 张艺飓 朱凤才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国产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用实施母婴乙肝阻断效果,评价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设阳性(双阳、单阳)、阴性组,各组设试验组、对照组,新生儿按一定比例随... 目的了解国产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用实施母婴乙肝阻断效果,评价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设阳性(双阳、单阳)、阴性组,各组设试验组、对照组,新生儿按一定比例随机进入各组。阳性组、阴性对照1组均按0、1、6月程序接种10μg疫苗,对照2组按同样程序接种5μg疫苗,阳性组均在接种首剂疫苗同时接种HBIG。采用系统观察、定期访视以及监护人主动报告等方法观察接种后不良反应;并于出生第7个月检测HBsAb浓度。结果国产10μg疫苗与HBIG联用阳性组新生儿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8.21%,HBsAb阳转率、达正常应答水平比例、抗体几何均数浓度(GMC)分别为93.55%、87.58%、587.04IU/L,均与国外同类疫苗制品效果相当。阴性组中国产10μg肝疫苗全程接种后HBsAb阳转率、达正常应答水平比例、GMC分别为95.01%、92.22%、802.83IU/L,优于接种国产5μg疫苗。各组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均以1级为主,发生率均较低,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10μg重组乙肝疫苗(酵母)与HBIG联用实施乙肝母婴阻断效果较好,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乙肝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阻断 免疫原性 安全性 接种剂量
下载PDF
大学生接种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翟自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1期1630-163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接种后的免疫学效果,探讨对大学生进行YDV接种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09、2010级新生8 545人,分为Ⅰ、Ⅱ两组,分别用10μg×3和20μg×3剂量接种YDV。检测全程免疫后1个月、第1年和第...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接种后的免疫学效果,探讨对大学生进行YDV接种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09、2010级新生8 545人,分为Ⅰ、Ⅱ两组,分别用10μg×3和20μg×3剂量接种YDV。检测全程免疫后1个月、第1年和第3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转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Ⅱ组抗-HBs阳性率在全程免疫后1个月、第1年和第3年均显著高于Ⅰ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接种全程YDV十分必要,接种剂量以20μg×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学 肝炎疫苗 乙型 投药和剂量 酵母菌 接种 学生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剂量选择
下载PDF
大学生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观察
5
作者 李仁基 黄小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7期247-248,共2页
目的观察评价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方法对某大学两组采用不同免疫剂量的新生(Ⅰ组:0.5μg×3和Ⅱ组:10μg×3),均按0、1、6个月程序作乙肝免疫注射,于第一针免疫注射后第12个月的HBsAb阳性率情况... 目的观察评价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方法对某大学两组采用不同免疫剂量的新生(Ⅰ组:0.5μg×3和Ⅱ组:10μg×3),均按0、1、6个月程序作乙肝免疫注射,于第一针免疫注射后第12个月的HBsAb阳性率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组HBsAb阳转率分别是:Ⅰ组76.33%(329/431),Ⅱ组91.07%(367/403)。χ2=32.74,P<0.0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免疫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YDV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采用较大剂量YDV对成人的免疫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 免疫剂量 免疫效果 免疫效果观察 大学生 接种后 不同剂量 HbSAb 免疫学效果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新华 袁跃彬 +7 位作者 沙岩 龚富山 李红亚 张好莲 卫玮 马西平 张根宏 王仲倩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0名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肝标志物阴性、谷丙转氨酶正常的 2 0~ 60岁学校工作人员随机被分为 A、B、C、D四组 ,四组的免疫程序同为 0、1、6个月 ,免疫剂量分别为 ...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0名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肝标志物阴性、谷丙转氨酶正常的 2 0~ 60岁学校工作人员随机被分为 A、B、C、D四组 ,四组的免疫程序同为 0、1、6个月 ,免疫剂量分别为 3针 5 μg、3针 10 μg、3针 15 μg、3针 2 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结果 全程免疫后 1个月时四组抗 - HBs阳转率分别是 75 .0 0 %、91.84%、95 .65 %、97.87% ,四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0 .0 1) ;四组抗 - HBs平均滴度 (GMT)分别是 197.4、3 15 .6、40 3 .6和 477.8m IU/ ml,四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0 .0 1)。年龄、性别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 ,不良反应率随之增加 ,2 0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7.5 9% ,5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2 .0 3 % ,差别有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我国健康成人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同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 ,3针 2 0 μg优于 3针10 μg,3针 10 μg优于 3针 5 μg。 建议 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健康成人的免疫剂量是 3针 10 μg;3 5岁以上乙肝高危男性的免疫剂量是 3针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抗体阳转率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免疫剂量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与不同途径免疫儿童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傅延源 吴维寿 +2 位作者 潘玉凤 邵志萍 孙超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2期85-87,共3页
比较了四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每组对象为6~7岁儿童30~50人。每人三剂疫苗,程序为 0、1和6个月。其中10μg肝注组免疫三针后1个月和3年,抗HBs阳住率均为100%;而3μg肌注组仅为78%和40%;5μg肌注组... 比较了四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每组对象为6~7岁儿童30~50人。每人三剂疫苗,程序为 0、1和6个月。其中10μg肝注组免疫三针后1个月和3年,抗HBs阳住率均为100%;而3μg肌注组仅为78%和40%;5μg肌注组和3μg皮内接种组的抗-HBs阳性率在89%~100%之问。免疫后18个月做抗-HBs相对定量,各组mIU/ml的GMT由高到低依次为10μg肌注组、3μg皮内组、5μg肌注组和3μg肌注组。由此可见,对学龄前HBV标志阴性的儿童进行免疫,在各组中以10μg疫苗肌注效果最佳,而3μg肌注无实用价值。如考虑到疫苗费用,则5μg肌注或3μg皮内注射也不失为可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剂量 接种 血源
下载PDF
两种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后血清抗-HBs观察
8
作者 陈恩富 龚震宇 +5 位作者 石国祥 江夏明 王友清 张领凤 尹卡佳 孙韵茹 《中国计划免疫》 2001年第4期196-197,共2页
为了观察 5 μg和 10 μg两种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 ,将出生时全程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的小学 1年级学生随机分成 3组 ,分别加强接种 5 μg和 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采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血清中HBsA... 为了观察 5 μg和 10 μg两种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 ,将出生时全程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的小学 1年级学生随机分成 3组 ,分别加强接种 5 μg和 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采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 -HBs。加强免疫前 3组人群血清抗 -HBs阳性 (≥ 10mIU/ml)率均 >70 % ,说明血源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 1个月 ,5 μg剂量的两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上升到 90 %和 98 3 1% ,10 μg组上升到 98 4 8%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可用于血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的加强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免疫 免疫效果 RIA
原文传递
新生儿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初免后抗体免疫应答比较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丽 张卫 +11 位作者 翟祥军 李艳萍 黎健 颜丙玉 李燕婷 朱凤才 黄腾 李立秋 龚晓红 崔富强 梁晓峰 徐爱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比较新生儿接种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抗-HBs血清应答状况。方法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北京5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现场,采用5lag重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Hep... 目的比较新生儿接种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抗-HBs血清应答状况。方法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北京5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现场,采用5lag重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HepB—HP),按照“0—1—6”免疫程序完成初免的7—12月龄健康婴儿。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抗-HBs〈10mlU/ml者采用CMIA检测HBsAg,HBsAg阴性者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HepB初免后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水平,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HepB种类对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共观察8947名5ggHepB-SC初免(5嵋组)和4576名10ggHepB—HP初免(10μg组)婴儿。5rtg组无应答、低应答、正常应答和高应答率分别为1.88%、15.18%、61.42%和21.52%,10gg组分别为0.15%、2.16%、29.42%和68.26%;5μg组无应答、低应答和正常应答率高于10μg组,高应答率低于10嵋组,各应答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μg组和10嵋组初免后抗一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354.81mlU/ml(95%CI:338.84~363.08mIU/m1)和1778.28mlU/ml(95%CI:1698.24~1819.70mlU/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7.1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采血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早产、母亲分娩前HBsAg状态等因素影响,两种HepB初免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使用10μg HepB.HP初免抗体应答优于5ggHepB—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剂量 抗体应答
原文传递
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付清培 何惠 +14 位作者 李丽 陈海平 曾义学 刘青恋 方刚 董春明 郭绍红 李汉刚 王怀远 何崇松 周仕昭 李力 古思宁 张正芳 代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评价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至5~18岁的可行性。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者,进行两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对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分析。对925名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观察;在免疫... 目的评价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至5~18岁的可行性。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者,进行两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对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分析。对925名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观察;在免疫原性观察中共检测568名受试者,包括观察组(5~18岁)493名、对照组(〉18岁)75名,观察组又分为3个亚组:儿童组(5~6岁)141名、少年组(12~13岁)177名、青年组(16~18岁)175名。使用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分时段连续观察4周并记录其接种反应以评价疫苗安全性,全程接种后4~6周时用固相放射免疫(RIA)法共检测568份有效血清,比较两组抗一HBs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GMT)和达到保护水平率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种疫苗后0.5、6、24、48、72h及1周、2周、3周、4周均未观察到局部或全身的异常反应。免疫后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和对照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100.00%(141/141)、97.18%(172/177)、98.29%(172/175)和89.33%(67/75),GMT分别为440.28、875.38、467.80、131.06U/L,达到保护水平率分别为100.00%(141/141)、97.18%(172/177/)、97.14%(170/175)和86.67%(65/75)。观察组的3个亚组抗-HBs阳转率、GMT、达到保护水平率均高于对照组(χ^2阳转率=12.77、5.12、7.99;tGMT=3.89、4.13、5.91;χ^2保护率=16.81、8.60、8.44;P值均〈0.05)。结论试验疫苗在5~18岁人群接种安全有效,抗-HBs阳转率和保护率高于18岁以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疫苗 乙型 剂型 抗原 肝炎抗体 乙型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时辉 廖征 +2 位作者 文海蓉 张艳霞 许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以及完成HepB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南昌市2个县(区...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以及完成HepB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南昌市2个县(区)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联合免疫和HepB全程免疫完成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儿童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HBsAg阳性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8名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2.52%(7/278),HBsAb阳性率为96.8%(269/278)。产妇HBsAg阳性时间在2年以上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和婴儿HBIG的使用情况和婴儿性别等与HBV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对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具有较好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建议加强育龄妇女HBsAg和HBeAg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母婴传播阻断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尹桂成 茅亚达 +2 位作者 王渤 严加和 刘亚华 《中国计划免疫》 200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为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的安全性和血清学免疫效果 ,在五总乡和兴东镇对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 ,按第 1针分别接种 10 μg或 5 μg乙肝疫苗 ,1个月后接种第 2针 ... 为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的安全性和血清学免疫效果 ,在五总乡和兴东镇对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 ,按第 1针分别接种 10 μg或 5 μg乙肝疫苗 ,1个月后接种第 2针 (0 5 μg) ,第 3针 (0 5 μg)与第 1针分别间隔 5、6、8个月 ,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完成 3针乙肝疫苗免疫后 ,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第 1针接种 10 μg组抗 -HBs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均高于 5 μg组 ,差别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 3针乙肝疫苗与第 3针百白破混合制剂 (DPT)联合免疫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 ,DPT的免疫应答率及水平与非联合免疫的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好 ,第 1针 10 μg组免疫效果优于 5 μg组 ,与DPT的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剂量 免疫程序 血清学免疫效果 联合免疫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对早产儿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清图 张成元 +2 位作者 李忠良 张海鲲 董天亮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接种剂量对不同孕龄早产儿免疫强或无(弱)应答的影响,抗体阳转率,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滴度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与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0例...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接种剂量对不同孕龄早产儿免疫强或无(弱)应答的影响,抗体阳转率,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滴度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与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0例早产儿及100例健康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孕龄将其分为3组:孕龄<30孕周为90例(Ⅰ组),30~33孕周为90例(Ⅱ组),34~36孕周为90例(Ⅲ组),≥37孕周的100例健康足月儿纳入对照组。每组婴儿再按照不同接种剂量(5μg或10μg)分为A,B亚组,免疫程序均为出生后第0,1,6个月接种(3针法)(本研究所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订的标准,并与患儿监护人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同意)。每组均于第3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4个月查抗-HBsAb滴度,IgG,IgM,IgA,C3及C4含量。若母亲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所生新生儿出生12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比较各组乙型肝炎疫苗强或无(弱)应答率、抗体阳转率的差异,分析比较强应答与弱应答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组受试婴儿未见明显局部与全身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临床试验。抗-HBsAb滴度在Ⅰ组A,Ⅱ组A,Ⅲ组A和对照组A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Ab滴度在Ⅰ组B,Ⅱ组B,Ⅲ组B和对照组B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Ab强应答所占百分比在Ⅰ组A,Ⅱ组A,Ⅲ组A和对照组A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Ab强应答所占百分比在Ⅰ组B,Ⅱ组B,Ⅲ组B和对照组B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的变化:分别进行Ⅰ,Ⅱ,Ⅲ组A、B亚组与对照组比较,IgM,IgA,C3水平强应答早产儿明显高于无(弱)应答早产儿的水平(P<0.05);B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强应答早产儿IgG,IgM,IgA,C3及C4水平与A组强应答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不久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其HBsAb水平产生较好,早产儿免疫强应答百分比低于足月儿,以孕龄<30孕周早产儿更为明显。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早产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强应答百分比,强应答的早产儿比无(弱)应答早产儿有更好的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乙型肝炎疫苗 剂量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太原市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巧君 张萍 史坚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太原市产科医院招募2019-2022年乙肝表...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太原市产科医院招募2019-2022年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出生后联合免疫首剂次HepB和HBIG,并完成HepB全程免疫,在新生儿8-24月龄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分析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03名,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8.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较低(OR=0.11,95%CI:0.01-0.88)。结论 HepB和HBIG联合免疫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总体效果较好,母亲HBeAg同时阳性是影响阻断效果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 母婴传播 阻断 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5岁以上人群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免疫情况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牛会勤 赵华斌 岳伟玲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分析2016年在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者的人群分布及免疫效果,为乙肝免疫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后,符合免疫条件且全程免疫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15岁以上... 目的分析2016年在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者的人群分布及免疫效果,为乙肝免疫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后,符合免疫条件且全程免疫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15岁以上人群的分布及免疫效果,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96例被免疫者以15~30岁年龄组最多占免疫人群的38.66%,≥60岁年龄组最少占13.45%;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占25.42%,农民最少占12.24%;男、女性别在免疫人群中无明显差异。10μg、20μg剂量乙肝疫苗免疫后表面抗体(HBsAb)阳转率分别为86.89%、97.22%,不同剂量疫苗HBsAb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b阳转率在性别、年龄分布中,不同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HBsAb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免疫意识,扩大免疫人群,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剂量
原文传递
5μg和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5年抗体持久性比较 被引量:4
16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 比较5 μg和10 μg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 选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和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 目的 比较5 μg和10 μg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 选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和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次后1~6个月(T0)和5年(T1)后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比较两剂量接种后正常应答和高应答(T0时抗-HBs ≥ 100 mIU/ml)者T1时的抗体阳性率(抗-HBs ≥ 10 mIU/ml)和平均抗体浓度(GMC);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接种剂量与抗体持久性的关系。结果 HepB 5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共有1 883名和1 495名观察对象纳入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92%(943/1 883)和75.92%(1 135/1 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75,P〈0.001);GMC分别为10.23(95%CI:9.38~11.16)mIU/ml和28.91(95%CI:26.65~31.35)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6,P〈0.001)。10 μg组T1时抗-HBs阴转者抗-HBs滴度分布与5 μ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HepB初免剂量与T1时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均独立相关[P〈0.001,OR=1.44(95%CI:1.20~1.73);P〈0.001,β=0.27(95%CI:0.14~0.40)]。结论 新生儿使用10 μg重组HepB初免后5年抗-HBs持久性优于5 μg重组He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剂量 抗体持久性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俐敏 黄素玲 孙志坚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809-18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抽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的15~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抽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的15~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逸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499 mIU/ml的分布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或〈0.001)。有1名接种者在接种后0.5 h有局部疼痛症状,第2天疼痛消失,未见其他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和抗-HBs GMC水平均高于低剂量乙肝疫苗,提示青年应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以建立有效的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剂量 免疫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鼻内接种型乙型肝炎疫苗递送系统和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雅薇 张云涛 徐静(审校)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前乙型肝炎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方式接种,虽然具有很好的乙型肝炎预防效果,但依从性差.而鼻内接种生物利用度高,依从性好,被认为是替代注射接种最可行的途径.此文对鼻内接种型乙型肝炎疫苗的递送系统和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炎疫苗 乙型 投药 鼻内 药物释放系统 佐剂 免疫
原文传递
农村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管理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炳山 梁秀芳 +8 位作者 王建峰 荆庆 韦志 马师 憨魁 刘中伦 刘永海 任玲君 杨跃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为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 ,1 996~ 1 998年在经济欠发达的开封县进行了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扩大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强化接种技术队伍建设 ,规范免疫程序和... 为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 ,1 996~ 1 998年在经济欠发达的开封县进行了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扩大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强化接种技术队伍建设 ,规范免疫程序和工作程序 ,建立检查、考核、评比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模式的研究。实施后的第 1年即 1 996年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实施前 1 995年的 2 9 32 %提高到 89 0 5% ,1 997年和 1 998年又分别提高到 94 34%和 95 0 9% ;1 998年新生儿乙肝疫苗第 1针及时接种率达 92 82 % ,并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计划免疫管理。经放射免疫法检测 2 70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 ,免疫后 1~ 3年的抗 -HBs阳性率为 81 1 %。在开封市其它县试点乡推广后的第 1年即 1 998年 ,新生儿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由原来的2 5 0 2 %提高到 98 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新生儿 乙型肝炎 疫苗接种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