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 methylation,microRNAs,and their crosstalk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3
1
作者 Sumadi Lukman Anwar Ulrich Lehman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4期7894-7913,共20页
Epigenetic alter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in human cancers.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epigenetics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in refining our knowledge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m... Epigenetic alter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in human cancers.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epigenetics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in refining our knowledge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DNA methylation and microRNA expression are epigenetic mechanisms that are widely altered in human cancers includ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related mortality worldwide.Both DNA methylation and microRNA expression patterns are regulated in developmental stage specific-,cell type specific-and tissue-specific manner.The aberrations are inferred in the maintenance of cancer stem cells and in clonal cell evolution during carcinogenesis.The availability of genome-wide technologies for DNA methylation and microRNA profiling has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epigenetics and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number of epigenetically silenced microRNAs in cancerous cells and primary tissues.Dysregulation of these microRNAs affects several key signalling pathways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suggesting that modulation of DNA methylation and/or microRNA expression can serve a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HCC.Accumulative evidence shows that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certain microRNA genes is an event specifically found in HCC which correlates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s.Therefore,it can potentially serve as a biomarker for detection as well as for prognosis,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therapeutic responses in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methylation MicroRNA EPIGENETIC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OMARKER
下载PDF
Effect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erven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2
2
作者 Tomoaki Ishihara Motoh Iwasa +4 位作者 Hideaki Tanaka Masahiko Kaito Jiro Ikoma Toshiya Shibata Yoshiyuki Take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0期2673-2680,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usefulness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 before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关键词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HYPOALBUMINEMIA
下载PDF
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颖超 韩喜春 +1 位作者 贾明库 王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研究癌基因 c- fos和 c- 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 0例正常肝组织、2 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 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 c- fos和 c- jun表达 ,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 :研究癌基因 c- fos和 c- 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 0例正常肝组织、2 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 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 c- fos和 c- jun表达 ,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 c- fos和 c- jun弱表达或不表达 ;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 c- fos和 c- 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 1 5 ( 65 .2 % )和 1 4( 60 .9% ) ,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在肝细胞型肝癌中 c- fos和 c- 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 7( 5 4 .8% )和 1 6( 5 1 .9% )。c- fos和 c- 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 P<0 .0 5 ) ,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 :c- fos和 c- 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 fos和 c- 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C-JUN 免疫组化 肝细胞型肝癌
下载PDF
肝炎病毒感染、饮酒与肝细胞癌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敏 陈建 +3 位作者 李文捷 赵卫东 孙建 刘言训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38-1439,共2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饮酒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间住院初诊为肝细胞癌患者 16 4例作为病例组 ;选择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等与病例组均衡可比的眼科...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饮酒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间住院初诊为肝细胞癌患者 16 4例作为病例组 ;选择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等与病例组均衡可比的眼科、皮肤科、泌尿科、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患者 2 6 8例 ,作为对照组 ;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探讨肝炎病毒感染、饮酒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及病毒感染与酒精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 肝细胞癌病例组HBsAg阳性率为 6 5 .2 % ,HCVRNA阳性率为 4 .9% ;对照组HBsAg阳性率为 10 .1% ,HCVRNA阳性率为 0 .7% ;病例组中有重度饮酒史 (每天酒精摄入量 >80 g ,至少 5年 )者占 5 8.5 % ,对照组中占 36 .9%。HBsAg阳性、HCVRNA阳性及重度饮酒的优势危险比 (OR)值分别为 16 .76 (95 %CI :10 .0 5~ 2 7.93) ,6 .92 (95 %CI :1.4 5~ 33.0 1)和 2 .4 1(95 %CI:1.6 2~3.5 9) ;HBsAg和HCVRNA均阳性与重度饮酒之间有协同增效作用。HBV感染是肝癌的最主要的相关原因 ,人群归因危险度 (AR)为 94 ,0 3% ,其次是HCV感染 ,AR为 6 8% ,以及重度饮酒 ,AR为 5 8.5 %。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及饮酒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对肝癌发生的危险度有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饮酒 肝细胞癌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建兵 傅华群 +2 位作者 黄龙璋 刘安文 张吉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34-837,共4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6(BMP-2、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30例正常肝脏组织和30例肝癌组织的BMP-2、6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肝脏组织BMP-...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6(BMP-2、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30例正常肝脏组织和30例肝癌组织的BMP-2、6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肝脏组织BMP-2、6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肝癌组织(0.3245±0.1127vs0.8298±0.1187,0.2947±0.1853vs0.7145±0.1373,均P<0.05),Ⅲ、Ⅳ期肝癌组织BMP-2、6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期(0.92431±0.1234vs0.69355±0.19250.8354±0.1423vs0.6043±0.1234,均P<0.05)Westernblot检测有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BMP-2、6表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0.9854±0.2888vs0.6244±0.3087,0.9076±0.1276vs0.5678±0.2493,均P<0.01).结论:BMP-2、6在肝癌中表达上调,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肝癌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MAPK和JAK-STAT途径中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军艳 郑艳敏 +1 位作者 赵红艳 姚树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观察MAPK途径和JAK-STAT途径中重要酪氨酸蛋白激酶ERK、P38、C-Jun、JAK、STAT3、STA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蛋白激酶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制作组织芯片,酪... 目的观察MAPK途径和JAK-STAT途径中重要酪氨酸蛋白激酶ERK、P38、C-Jun、JAK、STAT3、STA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蛋白激酶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制作组织芯片,酪氨酸蛋白激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ERK、P38、C-Jun、JAK、STAT3、STA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1)。ERK与C-Jun、JAK、STAT3、STA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与P38呈显著负相关。JAK的过度表达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肝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肝癌组织。结论MAPK和JAK-STAT通路的过度活化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信号转导 酪氨酸蛋白激酶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抗人肝癌铁蛋白抗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桢 汤钊猷 +3 位作者 袁爱娜 赵惠扬 陈洁 陆继珍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用^(131)Ⅰ标记抗人肝癌铁蛋白抗体对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放射免疫显像分析。结果:显像阳性率为81.3%,其中经肝动脉插管和经外周静脉注射者各8例,前者阳性率为100%,注射后当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处理断层摄影即可获得阳性显像,以第4... 用^(131)Ⅰ标记抗人肝癌铁蛋白抗体对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放射免疫显像分析。结果:显像阳性率为81.3%,其中经肝动脉插管和经外周静脉注射者各8例,前者阳性率为100%,注射后当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处理断层摄影即可获得阳性显像,以第4~6天显像最为清晰,有3例追踪到第20天仍可获阳性显像。后者阳性率为62.5%,以第5~7天显像最为清晰。第3、5和8天肝癌与周围肝组织的中位放射强度比值前者分别为1.4,1.6和1.8,最高可达2.9;后者分别为1.2、1.3和1.4最高达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放射免疫显象 铁蛋白 抗原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增加HepG2细胞ras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怡 唐承薇 王春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转染乙肝病毒X基因后HepG2肝癌细胞H-ras表达的变化,以及拉米夫定是否能抑制其表达。方法: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Westernblot技术检测乙肝病毒X蛋白对HepG2细胞以及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对转染有乙肝病毒X基因的HepG2x细胞H-ras... 目的:研究转染乙肝病毒X基因后HepG2肝癌细胞H-ras表达的变化,以及拉米夫定是否能抑制其表达。方法: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Westernblot技术检测乙肝病毒X蛋白对HepG2细胞以及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对转染有乙肝病毒X基因的HepG2x细胞H-ras表达的影响。结果:X蛋白能增加HepG2细胞胞浆内H-ras表达,其面积光密度值较转染前明显增加(P<0.01),4.36×10-4mol/L拉米夫定能降低HepG2x细胞H-ras蛋白表达,其蛋白条带面积灰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P<0.01),但拉米夫定不影响HepG2细胞H-ras表达(P>0.01)。结论:X蛋白上调肝癌细胞H-ras表达,提示可能促进HepG2细胞恶性转化。拉米夫定能抑制H-ras表达,提示拉米夫定可能遏制X蛋白的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H—ras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
下载PDF
肝细胞癌p53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志伟 鲁广恩 +2 位作者 胡安国 杨五计 戴勇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8期811-813,共3页
目的 :研究p5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测定在人肝细胞癌 (HCC)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5 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5 3和V... 目的 :研究p5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测定在人肝细胞癌 (HCC)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5 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5 3和VEGF的表达 ,并用抗CD3 4 抗体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计算MVD。结果 :p5 3、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4 0 % (2 7 5 0 )和 76 0 % (38 5 0 ) ,p5 3、VEGF的表达和MVD均与HCC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p5 3和VEGF的阳性表达符合率为 74 % (37 5 0 ) ,两者的表达呈相关性 ,P <0 0 5。p5 3阳性和VEGF阳性的癌组织MVD分别为 178± 6 2和 175±5 9 ,而相应的阴性组分别为 12 5± 5 1和 131± 6 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5 3、VEGF表达均为阳性者 ,MVD为 176± 6 3;p5 3、VEGF的表达均为阴性者 ,MVD为 12 3± 5 2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1)p5 3、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HCC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2 )p5 3、VEGF的表达对肿瘤血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p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 P53 血管内皮生长因-7- 肿瘤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晓 王小农 +1 位作者 王小华 应勇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54-85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早期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剂量醛氢叶酸合并FM或FAM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江 潘达超 蔡良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2-53,共2页
4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小剂量醛氢叶酸合并FM或FAM方案静脉化疗。结果显示部分缓解12例(30%),8例存活期超过一年,其中2例分别超过34个月和48个月。表明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并值得结合手术和2p-TAE术一起应... 4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小剂量醛氢叶酸合并FM或FAM方案静脉化疗。结果显示部分缓解12例(30%),8例存活期超过一年,其中2例分别超过34个月和48个月。表明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并值得结合手术和2p-TAE术一起应用,在减少或预防肝癌肝外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醛氢叶酸 FM方案 FAM方案
下载PDF
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典勋 郭玉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22-824,828,共4页
目的:研究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不规则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血... 目的:研究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不规则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肝癌活力指标、免疫分子含量以及信号通路分子含量。结果:(1)肝癌活力指标: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TK1)、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Bcl-2、Livin、Xiap、HIF-1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免疫分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D44、CD90、CD133、CD14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信号通路分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HH、Notch1、Jagged1、JAK、STAT1、STAT3、STAT5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避免肝癌活力分子、免疫分子以及恶性生物学信号分子释放入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精准肝切除术 恶性生物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GRIM-1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及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刘国梁 刘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8期596-600,共5页
目的:检测GRIM-1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GRIM-19对HCC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83例HCC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GRIM-19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因素... 目的:检测GRIM-1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GRIM-19对HCC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83例HCC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GRIM-19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低侵袭力细胞株HL-7702、MHCC-97L和高侵袭力细胞株MHCC-97H、Huh-7中GRIM-19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转染技术将GRIM-19shRNA转入HL-7702和Huh-7,从而构建HL-7702和Huh-7的GRIM-19kd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应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研究GRIM-19对HCC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83例HCC组织中有52例(62.65%)GRIM-19的表达低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也低于8例正常肝组织(P<0.05)。GRIM-19的表达与HCC的TNM临床分期(P=0.011)、微血管浸润(P=0.047)和包膜浸润(P=0.013)密切相关。Western blot显示HL-7702、MHCC-97L、MHCC-97H、Huh-7细胞系表达GRIM-19蛋白,且低侵袭力细胞株HL-7702、MHCC-97L中GRIM-19表达高于高侵袭力细胞株MHCC-97H、Huh-7。细胞侵袭实验显示GRIM-19低表达促进了HCC的侵袭能力。结论:GRIM-19在HCC的侵袭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为检测HCC的侵袭潜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M-19 肝细胞 侵袭能力
下载PDF
TACE不完全栓塞对兔VX2肝癌生长及Notch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芦凯 张帅 +4 位作者 周石 程芝梅 徐圣杰 蒋天鹏 李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不完全栓塞对兔VX2肝癌生长及Notch2通路的影响。方法用穿刺种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n=16),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TACE不完全栓塞组即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分别于瘤块植入后7 d、14 d(即TACE不完全...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不完全栓塞对兔VX2肝癌生长及Notch2通路的影响。方法用穿刺种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n=16),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TACE不完全栓塞组即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分别于瘤块植入后7 d、14 d(即TACE不完全栓塞术当天)及21 d超声筛查2组肿瘤并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实验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肝左动脉注入碘油乳剂0.5 mL,生理盐水0.5 mL冲洗导管,建立VX2肝癌TACE不完全栓塞模型,对照组经肝左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 mL;CT平扫+增强检测2组TACE手术前后肿瘤形态;HE染色观察2组肿瘤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2组肿瘤Notch2、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6只实验兔均成功建立VX2肝癌模型;实验组DSA下均成功建立VX2肝癌不完全栓塞模型;超声测得实验组TACE不完全栓塞术后7 d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42±0.97)cm^3 vs(.6.79±4.76)cm^3,P<0.05]。TACE手术前后CT平扫+增强证明2组肿瘤均符合肝癌或肝癌TACE不完全栓塞术后表现。对照组肿瘤HE染色见大量肝癌细胞,实验组肝癌细胞大片坏死并周边残存少量肝癌细胞。实验组肝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Notch2及VEGF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不完全栓塞对兔VX2肝癌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形成肿瘤缺氧微环境,诱导HIF-1α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受体 Notch2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不完全栓塞 兔肝癌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眼眶转移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元红 吴少兵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8期1822-1826,共5页
本个案报道系原发性肝癌合并眼眶转移,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治疗效果达部分缓解,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 肝癌 眼眶转移 调强放疗 阿帕替尼
下载PDF
抗PreS_2随访在肝炎、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陈紫榕 刘小朋 +4 位作者 张信 李龙洋 袁志华 陈仁英 周善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报道209例乙型肝病血清PreS_2检出率为52.6%。肝硬化和肝癌之PreS_2检出率低,与慢活肝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慢性肝病、病损严重、检出率低。LEIA法的检出率稍高于ELISA法。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发光仪放大的结果。PreS_2与... 本文报道209例乙型肝病血清PreS_2检出率为52.6%。肝硬化和肝癌之PreS_2检出率低,与慢活肝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慢性肝病、病损严重、检出率低。LEIA法的检出率稍高于ELISA法。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发光仪放大的结果。PreS_2与HBeAg相平行,表明PreS_2代表病毒复制水平。 152例乙型肝病的抗PreS_2检出率为11.18%。17例抗PreS_2阳性血清中,有3例与PreS_2并存,并存率为17.7%。这可能是HBV持续感染的结果。_本组17例抗PreS_2阳性血清中,除1例HBV DNA阴性外,16例全为阳性,有10例S-ALT升高。随访6年,发现抗PreS_2在各型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对急性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是恢复指标。在慢活肝、肝硬化和肝癌多表示病情恶化。但若抗PreS_2由阳性转阴,则预示病情转好。抗PreS_2的出现与肝细胞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reS2 肝炎 肝癌 乙型肝炎
下载PDF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细胞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涛 田伏洲 +1 位作者 蔡忠红 尹致良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6-679,共4页
目的采用反义寡核苷酸封闭肝癌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研究其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对细胞超微结构与细胞骨架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细胞 ,Western blot及原位杂交方法检... 目的采用反义寡核苷酸封闭肝癌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研究其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对细胞超微结构与细胞骨架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细胞 ,Western blot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微丝系统变化 ,激酶活性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内Caspase 3活性变化。 结果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肝癌细胞后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分别由 6 9 5 9及 75 6 0降低至10 71及 2 2 90 ,Caspase 3活性由 0 0 15 3升高至 0 0 992 ,同时细胞结构呈典型凋亡改变 ,细胞内微丝形态结构破坏 ,细胞凋亡比率由 0 7%增加至 31 4 %。结论脂质体介导转染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有效降低细胞内Survivin基因的表达 ,并激活Caspase 3。活化的Caspase 3可以切割破坏细胞内骨架微丝系统的结构 ,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反义寡核苷酸 诱导 肝癌 细胞凋亡 细胞结构
原文传递
激光消融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93例报告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正华 沈锋 +5 位作者 袁国新 施乐华 宗明 杨家和 郭佳 吴孟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行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存率、癌栓的变化、癌栓支门静脉血流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腹水等的...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行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存率、癌栓的变化、癌栓支门静脉血流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腹水等的变化情况。结果93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激光消融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8%、53.0%和34.1%。其中11例癌栓部分阻塞者的癌栓截面积在6个月时明显缩小;82例术前癌栓支门静脉完全无血流信号的患者,行激光治疗后第1天均观察剑彩色血流信号。1个月后67例、3个月后57例、6个月后40例、1年后27例、2年后4例患者癌栓部位门静脉支再次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38例激光消融(LA)治疗后生存1年的患者中,14例癌栓萎缩,直至消失;14例癌栓萎缩,门静脉呈蜂窝状改变;10例癌栓不缩小甚至继续生长,门静脉增宽。接受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腹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激光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是一种疗效可靠、技术安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肝细胞癌 经皮激光消融治疗
原文传递
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肝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学平 沈军 +3 位作者 王健东 庄鹏远 全志伟 刘颖斌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细胞肝癌(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切除的35例中央型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细胞肝癌(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切除的35例中央型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男性31例,女性4例,年龄25~69岁,中位年龄46岁。手术方式:肝癌位于肝Ⅳ、Ⅴ段之间者3例,其中2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位于Ⅷ段者11例,其中7例行Ⅷ段切除术,4例行右半肝上段(Ⅶ、Ⅷ段)切除术;位于第一肝门者5例,均行中肝叶(Ⅳ、Ⅴ、Ⅷ段)切除术;位于门静脉右前、右后支夹角者7例,其中4例行右肝下段(Ⅴ、Ⅵ段)切除术,另3例行右半肝切除及门静脉取栓术;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之间者2例,2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中1例先行左右半肝劈开后再行肿瘤局部切除术;位于下腔静脉背段者7例,其中2例行右后叶(Ⅵ、Ⅶ段)切除术,2例行Ⅶ、Ⅷ段切除术,3例行Ⅴ、Ⅵ段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控制出血方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发生手术相关性死亡,无发生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破裂导致的空气栓塞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100~600(280)ml,5例输红细胞悬液2~4 U。手术时间135~265(178)min。术中控制出血方法:行第一肝门阻断22例,阻断时间15~35(24)min,阻断次数1~2次;行左半肝门阻断2例,阻断时间分别为10、15 min,均为一次性阻断;行右半肝门阻断4例,阻断时间20~38(28)min,均为2次阻断;另3例右半肝切除者,切肝前切断肝动脉右支和阻断门静脉右支;行全肝血流阻断4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10~18(13)min,均为一次性阻断。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1例、膈下积液4例、右侧胸腔积液6例,处理后均治愈,无发生出血和感染。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和63.0%。结论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癌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术中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掌握控制肝脏出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管介入、间质介入序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义安 郭剑民 +3 位作者 程向东 钱超文 俞炎平 周立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3-84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间质介入序贯治疗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介入、间质介入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共 85例 ,并与同期的 3 0例单纯间质介入治疗 ,3 6例单纯血管介入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序贯治疗组AFP降至正常...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间质介入序贯治疗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介入、间质介入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共 85例 ,并与同期的 3 0例单纯间质介入治疗 ,3 6例单纯血管介入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序贯治疗组AFP降至正常率、肿瘤缩小 >5 0 %率、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0 %、61.2 %、93 .9%、81.5 % ,单纯间质介入组为 3 5 .7%、3 6.7%、76.0 %、5 6.0 % ,单纯血管介入组为 3 0 .3 %、3 3 .3 %、66.7%、40 .0 % (P <0 .0 1)。结论 血管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血管介入 间质介入序贯 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