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ortanc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智坚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贺佳 刘崎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3年第4期209-212,251,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guided by ultrasound for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guided by ultrasound for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went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under ultrasond between October 1999 and July 2001. Twenty-four patients had single recurrent tumor and 23 patients had multiple lesions. Twelve patients had single lesion with less than 3.5 cm in diameter.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o examine the value of AFP, MRI or CT after PRFA. Kaplan-Meier estim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rvival rate.Results: The 1-, 2- and 3-year survival rate in single lesion group was 65.2%, 37.5% and 37.5%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 of 1 and 2 years was 41.7% and 19.5% in the multiple lesions group. The 1-, 2-and 3-year survival rate in single lesion groups with less than 3.5 cm in diameter was 83.3%, 51.4% and 51.4% respectively.Conclusion: PRF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rehensive methods for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cording to the size, number and recurrent time, PRFA can be performed separately or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is method can control the recurrence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effectively. Key words recurrence -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CE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下载PDF
肝细胞癌干性分型及其预后基因GSDMC的研究
2
作者 包凌 龚旋坤 +1 位作者 庞青 陈晓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2-450,共9页
目的:通过肝细胞癌干性分型筛查某些对免疫治疗反应更灵敏的患者,并验证其预后相关基因GSDMC。方法:从StemChecker数据库中提取26个干细胞基因组,采用共识聚类算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中的328个肝细胞癌样本进行干性亚型鉴定。... 目的:通过肝细胞癌干性分型筛查某些对免疫治疗反应更灵敏的患者,并验证其预后相关基因GSDMC。方法:从StemChecker数据库中提取26个干细胞基因组,采用共识聚类算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中的328个肝细胞癌样本进行干性亚型鉴定。评估两种亚型在预后、肿瘤微环境成分和治疗反应方面的差异。然后,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Cox回归和随机森林生存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基因。最后,选择预后相关基因GSDMC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根据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将肝细胞癌患者分为两种亚型(C1和C2)。C1和C2在生存率、免疫浸润水平和治疗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合WGCNA,Cox回归和随机森林生存分析确定了4个预后相关基因(GSDMC,AOC1,OTX1,CASC9)。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GSDMC在肝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降低。细胞成球实验表明GSDMC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干性。结论:鉴定两种不同的干细胞亚型C1和C2,为肝细胞癌的临床异质性及其与预后、TME特征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GSDMC在肝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降低,GSDMC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GSDMC 干性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不同AFP水平下血清IL-1与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邓伟伟 朱文明 +2 位作者 易超 冯阳春 黄艳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目的研究IL-17在不同AFP水平下的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HCC根治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HBV相关HCC行根治切除术的连续病例167例,另外选取肝血管瘤患者11... 目的研究IL-17在不同AFP水平下的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HCC根治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HBV相关HCC行根治切除术的连续病例167例,另外选取肝血管瘤患者115例(其中HBV携带者8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167例HBV相关HCC血清中IL-17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浓度,并分析IL-17的表达与不同AFP水平的关联性及其与HBV相关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相关性分析、Log-rank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将HBV相关HCC患者以血清AFP水平分为2组,AFP<400 ng/ml组IL-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9%(58/114),AFP≥400 ng/ml组为34.0%(18/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02)。AFP<400 ng/ml组和AFP≥400 ng/ml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34.1个月vs 13.4个月)、总体生存期(84.2个月vs 57.4个月)、1年内肿瘤复发率(28.9%vs 5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4、3.13、10.89,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AFP<400 ng/ml的HBV相关HCC患者,IL-17阳性表达组术后1年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χ2值分别为7.350、3.814、9.744,P值均<0.05)。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17阳性表达、血管癌栓、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 AFP<400 ng/ml的HBV相关HCC患者中IL-17阳性表达预示着早期复发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甲胎蛋白类 白细胞介素17 预后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阻塞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育民 周汝明 +4 位作者 梁惠民 邱水波 刘闽华 戴懿 庄少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阻塞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0例因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阻塞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24例仅行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4例行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联合支架置入术,2例行下腔静脉及肝静脉...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阻塞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0例因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阻塞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24例仅行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4例行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联合支架置入术,2例行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联合支架置入术。观察其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30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均成功,未发现有任何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Child-Push分级及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肝癌并发下腔静脉阻塞的短期疗效显著,可使患者获得进一步积极治疗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下腔静脉 梗阻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西南地区原发性肝癌抗癌基因P^(53)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文华 刘为纹 +2 位作者 罗元辉 鲁荣 房殿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6-148,共3页
本文采用PCR-RFLP技术对西南地区原发性肝细胞癌P53基因第248和249位密码子点突变进行了研究。约17.4%的肝癌存在第249位密码子点突变。没有发现248位密码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癌基因P53点突变在该地区肝癌发病中起有一定作用;西南... 本文采用PCR-RFLP技术对西南地区原发性肝细胞癌P53基因第248和249位密码子点突变进行了研究。约17.4%的肝癌存在第249位密码子点突变。没有发现248位密码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癌基因P53点突变在该地区肝癌发病中起有一定作用;西南地区肝癌的发生可能有AFB1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53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点突变
下载PDF
p21、p53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覃晓 林进令 +3 位作者 黎乐群 马韵 梁水庭 陆云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 p2 1(p2 1)、抑癌基因 p5 3(p5 3)的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临床病理特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 HCC标本中 p2 1和 p5 3的表达。结果 :p2 1阳性表达与 p2 1阴性的 HCC患者术后≥ 5年...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 p2 1(p2 1)、抑癌基因 p5 3(p5 3)的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临床病理特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 HCC标本中 p2 1和 p5 3的表达。结果 :p2 1阳性表达与 p2 1阴性的 HCC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5 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 p5 3阴性者 (P <0 .0 0 1) ;p2 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血清 HBs Ag及 AFP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5 3阳性表达多见于肿块较大、分化较差的 HCC。结论 :p5 3可作为判断 HCC预后的指标 ,p2 1不能单独作为判断 HCC预后的指标 ,但其与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 P53 肝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性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赵挺 裘华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80例HCC、6 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和 4 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进行VEGF活性检测。结果 HC...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80例HCC、6 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和 4 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进行VEGF活性检测。结果 HCC组血清VEGF水平〔(42 9 6 1± 2 12 18)pg ml〕 ,与肝脏良性疾病组〔(15 3 4 7± 89 77)pg ml〕及健康人组〔(116 79± 5 6 39)pg m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1) ;HCC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未转移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血清VEGF表达水平还与HCC合并门静脉瘤栓、肿瘤大小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VEGF含量随TNM分期升高而逐步升高。结论 VEGF在HCC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术前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预测HCC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310014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变异型IL-2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曹英林 马春红 +2 位作者 宋静 张利宁 孙汶生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 :从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活性重组人肿瘤坏死α因子 (rhTNF α) ,并探索TNF α与其它细胞因子临床治疗肝癌的合理配伍方案。方法 :CaCl2 法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温度诱导rhTNF α ,收获菌体 ,裂解后 ,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的特异性 ... 目的 :从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活性重组人肿瘤坏死α因子 (rhTNF α) ,并探索TNF α与其它细胞因子临床治疗肝癌的合理配伍方案。方法 :CaCl2 法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温度诱导rhTNF α ,收获菌体 ,裂解后 ,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的特异性 ,薄层分析rhTNF α表达量 ,MTT 短程法测定rhTNF α对L92 9杀伤作用。以表达的rhTNF α作用于肝癌细胞株BEL74 0 2和荷瘤鼠 (肝癌腹水瘤 ) ,验证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采用嵌套设计 ,MTT 短程法测定rhTNF α与变异型IL 2对BEL74 0 2的协同抑制作用。结果 :Westernblot证实 pAW 711转化JM 10 9后筛得的重组菌表达产物特异性良好 ,薄层分析表明rhTNF α表达量可达菌体蛋白的 17 8% ,MTT 短程法证实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 ,并可在体外明显杀伤肝癌细胞 ,其杀瘤活性优于标准对照。体内实验证实rhTNF α可使人肝癌腹水瘤荷瘤鼠生命延长率达31 5 %。rhTNF α与变异型IL 2具有协同抑癌作用 ,其协同作用具有特殊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可获得高活性rhTNF α ,rhTNF α在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 ,变异型IL 2对此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2 肝癌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人肝细胞肝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icroRNA表达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肖海静 王观宇 董庆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7-949,共3页
目的比较肝细胞肝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icroRNA的表达差异,为研究肝癌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icro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研究肝细胞肝癌细胞474种miRNAs表达谱,对比癌旁正常组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结果获得213个差异表达(P<0.01)... 目的比较肝细胞肝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icroRNA的表达差异,为研究肝癌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icro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研究肝细胞肝癌细胞474种miRNAs表达谱,对比癌旁正常组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结果获得213个差异表达(P<0.01)的miRNAs分子数据,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16个,如miR-181,miR-21,let-7e等;下调表达的有97个,如miR-199,miR-451,miR-122等。结论 miRNA可能成为肝癌的诊断工具,并对研究肝癌的致病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微阵列芯片技术 MICRORNA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术后隐匿性病灶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进 王卫东 +3 位作者 许隽颖 徐平 童辉英 崔志敏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超选择性插管、小剂量、低流量持续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方法对肝细胞肝癌 (简称肝癌 )术后隐匿性病灶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6 7例肝癌术后 4 0天~ 3个月内起开始作介入治疗的患者中 ,经肝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 目的 探讨采用超选择性插管、小剂量、低流量持续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方法对肝细胞肝癌 (简称肝癌 )术后隐匿性病灶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6 7例肝癌术后 4 0天~ 3个月内起开始作介入治疗的患者中 ,经肝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发现 13例患者肝内 14处隐匿性病灶。病灶直径 0 .4~ 0 .8cm,平均 0 .6 cm。 13例肝癌患者术后经 BUS、CT、MRI等检查均未发现病灶 ,甲胎蛋白 (AFP)检查 >4 0 0 μg/ m l2例 ,2 0 0~ 4 0 0 μg/ m l4例 ,80~ 2 0 0 μg/ ml2例。对 13例患者 14处病灶作 1~ 3次超选择性插管、小剂量、低流量持续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结果  13例患者介入治疗后 2周及 1个月后作肝脏 CT复查 ,见 14处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 ,与 DSA检查所见病灶结果相同。经 1~ 3次介入治疗后病灶缩小稳定。原 11例 AFP阳性患者均降至正常。另 2例 AFP阴性患者仍为阴性。随访 2 5~ 5 1个月无一例肝内有新病灶发现。结论 肝癌术后隐匿性病灶的早发现、早治疗 ,对延长肝癌术后患者生存期有相当积极的作用。肝脏 DSA、碘化油 CT检查是发现隐匿性病灶的最敏感检测手段。超选择性插管、小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The role of NF-κB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剑虹 黄庆科 陈民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47-752,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and inhibitory κB alpha (IκBα) in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HCC) SMMC7721 cells, the consequence of NF-κB inhibition in SMMC7721 cells transfected...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and inhibitory κB alpha (IκBα) in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HCC) SMMC7721 cells, the consequence of NF-κB inhibition in SMMC7721 cells transfected with mutated IκBα (mIκBα) plasmid and the effect of stable inhibition of NF-κB activity in combination with Doxorubicin.Methods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NF-κB and IκBα in SMMC7721 cells and normal liver cells. Nuclear protei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binding of the 32P-labeled tandem κB sequence using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and the expression of NF-κB using Western blot between SMMC7721 cells transfected with mIκBα plasmid (SMMC7721-MT) and control cells. Furthermore, cell viability was plotted between SMMC7721-MT and control cells. The binding of κB sequence and cell viability between SMMC7721-MT and control cell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oxorubicin were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 Western blot analysis for nuclear extract showed more P50 (NF-κB1) and P65 (RelA) expression in SMMC7721 cells compared with normal liver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cytosolic IκBα protein in SMMC7721 cells was less than that in normal cells. SMMC7721-MT cells inhibited NF-κB nuclear translocation at 0, 24, 48 and 96 hours. Furthermore, NF-κB cannot be detected in the nuclear protein of SMMC7721-MT cells by Western blot. By calculating cell viability, the proliferation of SMMC7721-MT cells was shown to be suppres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control cells. NF-κB in untransfected cells was activated by Doxorubici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ut that in SMMC7721-MT cells was not induced 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Doxorubicin. Compared with untransfected cells, the viability of SMMC7721-M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Doxorubicin (P<0.01).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upregulation of NF-κB and downregulation of inhibitory kappa B (IκBα) in SMMC7721 cells are related with the growth of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cells. Stable expression of mIκBα in SMMC7721-MT cells can inhibit NF-κB nuclear translocation and suppress cell growth. Furthermore, stable inhibition of NF-κB activity in combination with Doxorubicin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in SMMC7721-MT cells. Thus, modulation of NF-κB may represent an improvement in the efficacy of HCC therapies and be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 nuclear factor κB · inhibitory κB alpha · DOXORUBICIN
原文传递
存在门静脉血栓及癌栓的肝癌患者的肝移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磊 张同琳 +5 位作者 宋世兵 修典荣 袁炯 朱建平 蒋斌 王昌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处理要点.方法对10例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常规准备供者的髂静脉,供肝保留较长的门静脉;术中注意取尽受者门静脉内的血栓或癌栓,门静脉壁存在水肿... 目的探讨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处理要点.方法对10例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常规准备供者的髂静脉,供肝保留较长的门静脉;术中注意取尽受者门静脉内的血栓或癌栓,门静脉壁存在水肿、增厚、变硬者,尽可能切除这段门静脉;9例行低位门静脉对端吻合,1例行门静脉-下腔静脉的对端吻合;术后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结果1例术后第6 d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术后因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另9例术后门静脉血流通畅,随访2~31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感染,4例术后7、12、13、25个月肿瘤复发,其余4例无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只要处理得当,采用肝移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栓 门静脉血栓 肝癌患者 术后 肝移植 吻合 术前 结论 受者 目的
原文传递
碘125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周熠 苏洪英 +1 位作者 洪铎 韩向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664-1669,共6页
目的目前国际上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诊疗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研究碘125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合并Ⅱ型或Ⅲ型PVTT近期... 目的目前国际上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诊疗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研究碘125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合并Ⅱ型或Ⅲ型PVTT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分型PVTT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获益差异。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放射科2013-01-01-2017-12-31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超声引导下PVTT碘125粒子植入术,或经皮门静脉支架及碘125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的患者为联合组(n=41);仅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为单纯组(n=39)。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短期疗效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比较,并对OS差异进行多因素分析。接着再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型PVTT患者生存获益的差别。结果首次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联合组PVTT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43.8%(18/41),单纯组RR为6.9%(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7,P=0.002。联合组和单纯组OS分别为13.25和8.2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6个月,χ2=9.235,P=0.002。Ⅲ型PVTT(HR=1.840,95%CI:1.097~3.085,P=0.021)以及无远处转移(HR=0.346,95%CI:0.133~0.900,P=0.030)是OS独立影响因素。Ⅱ型患者中,联合组和单纯组OS分别为13.61和10.24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和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5,P=0.259。而Ⅲ型患者中,联合组和单纯组OS分别为12.60和5.94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和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7,P<0.001。结论碘125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短期疗效并延长晚期肝癌患者OS。接受经皮门静脉支架及碘125粒子植入术的肝癌合并Ⅲ型PVTT患者比肝癌合并Ⅱ型PVTT患者生存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介入治疗 化疗栓塞 碘125粒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