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葛洪的隐逸思想
1
作者 苏俊霞 霍建波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葛洪亦道亦儒的人格在《抱朴子》一书中格外凸显,但纵观其一生,仍是道家全身避害的隐逸思想在他的精神领域居于主导地位。葛洪系统探讨了隐逸和政治的相关问题,以“出处同归”“立言助教”“隐显任时”和“修仙求道”来消解隐逸和政治... 葛洪亦道亦儒的人格在《抱朴子》一书中格外凸显,但纵观其一生,仍是道家全身避害的隐逸思想在他的精神领域居于主导地位。葛洪系统探讨了隐逸和政治的相关问题,以“出处同归”“立言助教”“隐显任时”和“修仙求道”来消解隐逸和政治之间的沟壑。但仕隐矛盾一直都未真正解决,它来源于时世多艰和身心挣扎的困惑,葛洪以安时处顺、遁世无闷进行的身心消解也是无奈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隐逸思想 仕隐矛盾
下载PDF
赏山水田园诗词 寻和谐美好画卷
2
作者 汪小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8期17-20,共4页
山水田园诗词是古诗词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有的是寄情山水的闲情逸致,有的是隐逸思想的文学演绎,有的是农业社会和谐生活的真实展示,这些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其境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多诗词能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广泛喜爱,主要因其... 山水田园诗词是古诗词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有的是寄情山水的闲情逸致,有的是隐逸思想的文学演绎,有的是农业社会和谐生活的真实展示,这些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其境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多诗词能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广泛喜爱,主要因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及其所描绘的画面或传达的思想意境与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在乡村振兴的当下,赏析田园诗词画卷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生存环境有些许启示。该文通过探讨山水田园诗词的历史发展脉络,赏析具体的山水田园诗词,探讨山水田园诗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山水田园诗词写作的社会生活背景,以期探索更多山水田园诗词赏析的角度和措施,并给当前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田园 乡村生活 闲情逸致 隐逸思想 和谐自然 诗词赏析
下载PDF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论孔子隐逸思想本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宗红 张晓英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19,68,共5页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积极入世的,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也有隐逸思想的存在。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隐逸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正是他隐逸思想的特殊表达,由此可以探析孔子隐逸思想产生的深刻原因和突出特点。
关键词 孔子 隐逸 隐逸思想 原因
下载PDF
微缩景观文化的美学价值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戴腾 《现代园艺》 2011年第07X期101-102,共2页
微缩景观艺术在我国造园活动中历史久远,形成的门派风格众多,现代微缩景观设计能否将其蕴含的中国传统元素发展应用,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即从微缩景观艺术的意象、微缩景观艺术的美术思想和微缩景观设计的继承与创新等几个方面... 微缩景观艺术在我国造园活动中历史久远,形成的门派风格众多,现代微缩景观设计能否将其蕴含的中国传统元素发展应用,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即从微缩景观艺术的意象、微缩景观艺术的美术思想和微缩景观设计的继承与创新等几个方面去探讨微缩景观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缩景观文化 隐逸思想 古典园林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于世忘情”的隐逸世界——元结浯溪石刻作品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4-57,84,共5页
元结于大历二年营居浯溪,先后刻六铭一颂于石。其作并非如欧阳修所云是"汲汲于后世之名",而是体现了元结追求"上古之纯仁至德",匡时救俗的创作目的,抒发了归隐浯溪、陶然忘机的喜悦,营造了一个"于世忘情"... 元结于大历二年营居浯溪,先后刻六铭一颂于石。其作并非如欧阳修所云是"汲汲于后世之名",而是体现了元结追求"上古之纯仁至德",匡时救俗的创作目的,抒发了归隐浯溪、陶然忘机的喜悦,营造了一个"于世忘情"、净化人心的隐逸世界,也再现了独立自足的精神世界,揭示这些铭文的内涵对深入理解元结其人其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浯溪石刻 隐逸思想
下载PDF
《潜夫论》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锡锋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91-193,共3页
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 ,批判当时混乱的经济状况 ,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 ;新本末观 ,重德轻利 ,去奢从检 ,人口配比 。
关键词 《潜夫论》 经济思想 东汉 王符 新本末观 重德轻利 去奢从俭
下载PDF
从典故看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琪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典故记载了古代隐士们的生活和追求 ,辩证地认识和评价隐士文化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一定的意义 ,对于指导今人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
关键词 典故 中国 古代 隐士文化 自我意识 道家思想 玄学
下载PDF
先秦隐逸思想浅析
8
作者 谭慧存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隐逸思想的产生由来已久,自其产生时就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隐逸,本身就是一种对政治的态度。隐逸思想在其产生后对后世士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仕和隐逸的思想,根植于士人的血液之中,成为调节其进退出处的依据所在。士人隐逸思想的... 隐逸思想的产生由来已久,自其产生时就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隐逸,本身就是一种对政治的态度。隐逸思想在其产生后对后世士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仕和隐逸的思想,根植于士人的血液之中,成为调节其进退出处的依据所在。士人隐逸思想的产生渊源,既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隐者,也可以从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窥得一二。隐逸思想背后蕴含了士人对道德的坚守、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及对社会的批判。研究先秦时期的隐逸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士人的隐逸思想渊源,从而对隐逸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隐逸思想 隐者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林逋诗歌中的隐逸思想
9
作者 刘拉妮 马俊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4-77,共4页
诗人林逋在四十岁时隐居山林,终生不仕不娶,被称之为"千古真隐",但从其诗歌中看出他并非没有入世之心。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林逋的诗歌世界既是矛盾的,又是成熟的。矛盾的是这些思想使他的诗歌充满仕与隐的挣扎;成熟... 诗人林逋在四十岁时隐居山林,终生不仕不娶,被称之为"千古真隐",但从其诗歌中看出他并非没有入世之心。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林逋的诗歌世界既是矛盾的,又是成熟的。矛盾的是这些思想使他的诗歌充满仕与隐的挣扎;成熟则指这些思想使他的诗歌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并用三家思想正确处理了仕途与心灵自由之间的关系,最终获得了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逋 隐逸 思想 儒释道
下载PDF
陈樵诗歌中的隐逸思想
10
作者 吕国喜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陈樵乃元代江南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鹿皮子集》今仅存四卷,计诗281首,仔细寻绎,我们可窥其隐逸思想之一斑,即避乱终老之隐、山水田园之隐与游仙之隐。陈樵选择隐逸,有着时代、家庭、师承以及人生观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他身在山林... 陈樵乃元代江南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鹿皮子集》今仅存四卷,计诗281首,仔细寻绎,我们可窥其隐逸思想之一斑,即避乱终老之隐、山水田园之隐与游仙之隐。陈樵选择隐逸,有着时代、家庭、师承以及人生观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他身在山林,心念苍生,专意著述,以理学家、经学家自任、自许甚至自负。陈樵思想复杂,兼容并蓄,然观其一生,儒家思想是立身之本,释、道思想终究是"治心"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樵 隐逸思想 山水田园 游仙 避乱终老
下载PDF
愿守黍稷税 归耕东山田——刘昚虚隐逸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荣昌 《淄博师专学报》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不能因被遗忘而忽视刘昚虚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通过对刘诗中表现出的对陶渊明的倾慕和雅好禅佛的表现进行分析,我们对其隐逸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引起学界对刘昚虚研究的关注,进而重新确定其文学史地位。
关键词 刘奋虚 隐逸思想 陶渊明 禅佛
下载PDF
隐逸中儒家诗人的生命情态——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所体现的心态与文化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叶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杜甫在草堂时期,虽然志在隐逸,但潜抑的济世思想仍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济世思想与隐逸之志的矛盾使诗人的人格形象表现出“狂人”、“囚人”、“幽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心态和情怀。文中进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层的文化心理根... 杜甫在草堂时期,虽然志在隐逸,但潜抑的济世思想仍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济世思想与隐逸之志的矛盾使诗人的人格形象表现出“狂人”、“囚人”、“幽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心态和情怀。文中进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层的文化心理根源是诗人的道统人格与高层权势之间的矛盾斗争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草堂 济世 隐逸 道统人格
下载PDF
也谈王维的“亦官亦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桂峰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王维后期思想消极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既不敢明白抗争 ,也不愿同流合污 ,亦不采取遁迹山林的完全避世态度 ,这一状态被学界概括为“亦官亦隐”。近来论者提出质疑 ,以为唐代无“亦官亦隐”之例 ,而“亦官亦隐”之说“属子虚乌有之辞”... 王维后期思想消极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既不敢明白抗争 ,也不愿同流合污 ,亦不采取遁迹山林的完全避世态度 ,这一状态被学界概括为“亦官亦隐”。近来论者提出质疑 ,以为唐代无“亦官亦隐”之例 ,而“亦官亦隐”之说“属子虚乌有之辞”。笔者以为 ,“亦官亦隐”是一种生存状态 ,但更是一种心理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思想 亦官亦隐
下载PDF
关于士人隐逸思想的研究述评
14
作者 谭慧存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
关于隐逸思想,许多学者已经对它的产生、发展和流变都作过细致考察和研究,从而出现了许多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然而,关于隐逸思想的研究在趋向于深入的同时,尚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对隐逸、隐逸思想、隐逸文化三个概念的互相混淆使用;多... 关于隐逸思想,许多学者已经对它的产生、发展和流变都作过细致考察和研究,从而出现了许多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然而,关于隐逸思想的研究在趋向于深入的同时,尚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对隐逸、隐逸思想、隐逸文化三个概念的互相混淆使用;多数是从文学角度出发,从而使研究的史学色彩较为匮乏;研究往往集中于隐士这一特定群体,限制了思想史研究的范围;过多地把隐逸与政治隔离开来进行研究,缺乏对隐逸思想的社会现实原因的解析,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继续努力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隐士 隐逸思想
下载PDF
从隐逸诗看孟浩然的仕隐思想
15
作者 毛睿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5-57,共3页
唐代山水诗人孟浩然,除了入张九龄的幕府外,人生有大半时间都是在隐居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的表达隐逸思想情怀的诗歌。从这些隐逸诗来看,孟浩然对仕隐的人生选择,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始终"心怀魏阙",又在某种程度上将隐... 唐代山水诗人孟浩然,除了入张九龄的幕府外,人生有大半时间都是在隐居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的表达隐逸思想情怀的诗歌。从这些隐逸诗来看,孟浩然对仕隐的人生选择,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始终"心怀魏阙",又在某种程度上将隐逸作为平息人生热望的镇静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隐逸诗 仕隐思想
下载PDF
开国明君,还是无仁屠夫——葛洪论吕尚
16
作者 武锋 《淄博师专学报》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葛洪对在历史和民间拥有广泛影响的吕尚提出了严厉批评,主要因为吕尚曾有过杀戮隐士的行为。葛洪认为,吕尚诛杀隐士的行为与一屠夫无异,并且这种没有眼光的恶举为齐国的统治埋下了祸根。葛洪不惜与人们的偶像吕尚为敌,一方面是为隐逸的... 葛洪对在历史和民间拥有广泛影响的吕尚提出了严厉批评,主要因为吕尚曾有过杀戮隐士的行为。葛洪认为,吕尚诛杀隐士的行为与一屠夫无异,并且这种没有眼光的恶举为齐国的统治埋下了祸根。葛洪不惜与人们的偶像吕尚为敌,一方面是为隐逸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张目,另外一方面也与他一向秉持的道家无为治国的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吕尚 隐逸权力 道家思想
下载PDF
仕宦文化与隐逸文化的双重文化体系——唐长安文化管窥
17
作者 高天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儒释道文化一直伴随始终,在儒释道精神之下派生的仕宦文化与隐逸文化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在唐代长安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长安文化是厚重的,有着丰厚的底蕴。以帝都文化为主流的长安文化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仕宦文化...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儒释道文化一直伴随始终,在儒释道精神之下派生的仕宦文化与隐逸文化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在唐代长安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长安文化是厚重的,有着丰厚的底蕴。以帝都文化为主流的长安文化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仕宦文化、隐逸文化就是长安文化这条大河派生的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文化 仕宦文化 隐逸文化 佛道思想
下载PDF
从招隐诗看晋代文人隐逸思想的变迁
18
作者 王林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招隐诗在晋代诗坛的昙花一现与晋代政治现实、文化思潮和文人心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玄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招隐诗的影响更为明显。招隐诗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更体现了儒学对士人影响逐渐衰微、玄学影响逐渐扩大的思想变化轨迹,对我们了... 招隐诗在晋代诗坛的昙花一现与晋代政治现实、文化思潮和文人心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玄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招隐诗的影响更为明显。招隐诗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更体现了儒学对士人影响逐渐衰微、玄学影响逐渐扩大的思想变化轨迹,对我们了解隐逸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隐诗 晋代文人 隐逸思想
下载PDF
孟浩然的仕隐情怀与魏晋文士情结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新璋 《襄樊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4-88,共5页
孟浩然既追求功名仕进 ,也追求避世隐居 ,其亦仕亦隐情怀终生存在。他敬仰魏晋贤臣文士羊祜、习凿齿、谢安 ;对陶潜、嵇康、阮籍的行止多所认同 ;从某些“魏晋风度”中得到精神安慰。可见他与魏晋文士有着深深的情结 ,这是他形成亦仕亦... 孟浩然既追求功名仕进 ,也追求避世隐居 ,其亦仕亦隐情怀终生存在。他敬仰魏晋贤臣文士羊祜、习凿齿、谢安 ;对陶潜、嵇康、阮籍的行止多所认同 ;从某些“魏晋风度”中得到精神安慰。可见他与魏晋文士有着深深的情结 ,这是他形成亦仕亦隐情怀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仕隐情怀 魏晋文士风度
下载PDF
略论周作人的文化选择
20
作者 马廷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1-65,共5页
 周作人运用西方自由主义文化思潮这个武器,冲破封建专制的禁锢,成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走向自觉的先驱。同时,作为有着深厚的国学修养的文化精英,他又时刻不曾忘记自己的文化之根,终于在文化寻根之旅中创造性地开掘出隐士情怀的新...  周作人运用西方自由主义文化思潮这个武器,冲破封建专制的禁锢,成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走向自觉的先驱。同时,作为有着深厚的国学修养的文化精英,他又时刻不曾忘记自己的文化之根,终于在文化寻根之旅中创造性地开掘出隐士情怀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文化思潮 文化寻根 隐士情怀 文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