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存在主义蕴涵
1
作者 张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主题与意义生成与二战后兴起的存在主义与当下的种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显性故事层面上,通过两段情感展现人类的爱情困境、迷失与寻找;二是在生命意识与存在意识层面揭示世界的...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主题与意义生成与二战后兴起的存在主义与当下的种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显性故事层面上,通过两段情感展现人类的爱情困境、迷失与寻找;二是在生命意识与存在意识层面揭示世界的荒诞、人类对日常生活的厌烦、异己感与死亡意识;三是以“元话剧”的形式对后现代语境下话剧艺术的困境、话剧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存在主义 后现代主义 元戏剧
下载PDF
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解读
2
作者 陈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赖声川编导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吸取了中外戏剧精华而又充分理解观众心理需求的艺术创作。其线索安排、主题揭示以及表现方式,有创新的一面,对经典文化、艺术有一定传承,它通过四条线索,四种风格,演绎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潜藏着编... 赖声川编导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吸取了中外戏剧精华而又充分理解观众心理需求的艺术创作。其线索安排、主题揭示以及表现方式,有创新的一面,对经典文化、艺术有一定传承,它通过四条线索,四种风格,演绎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潜藏着编导的人生幽默与人生思考,是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大众化
下载PDF
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现
3
作者 徐利兰 王威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编导赖声川的经典代表作,同时也是当代话剧中经久不衰的传奇作品。作者将两部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的悲喜剧别出心裁地展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内涵丰富,结构新颖,布局精巧。这部话剧高度还原剧本,展现了话剧剧本原有的...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编导赖声川的经典代表作,同时也是当代话剧中经久不衰的传奇作品。作者将两部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的悲喜剧别出心裁地展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内涵丰富,结构新颖,布局精巧。这部话剧高度还原剧本,展现了话剧剧本原有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间离因素的嵌入、留白手法的贯穿、三线并进的叙事等艺术表现手法的娴熟应用,更在于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民族艺术的丰富有独特探索,对其艺术表现的探讨对当代话剧创作手法和舞台展示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间离效果
下载PDF
解读《暗恋桃花源》对剧场结构的实验
4
作者 曹养元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33-36,82,共5页
1986年,赖声川率领表演工作坊成员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完成了《暗恋桃花源》,引起剧场观众的热烈回响,这出戏在后来的十多年里三度巡回公演,并且改拍成电影。《暗恋桃花源》的戏剧结构打破了以往的舞台成规,把《暗恋》与《桃花源》两出戏... 1986年,赖声川率领表演工作坊成员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完成了《暗恋桃花源》,引起剧场观众的热烈回响,这出戏在后来的十多年里三度巡回公演,并且改拍成电影。《暗恋桃花源》的戏剧结构打破了以往的舞台成规,把《暗恋》与《桃花源》两出戏巧妙地安置在同一舞台上,使原本分开略嫌单薄的两出戏结合成意义深远的一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剧场结构 摩比斯环 镜渊 戏中戏
下载PDF
《暗恋桃花源》中拼贴思维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琪翔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3-48,共6页
“拼贴”是一种将不同性质的元素重新拼接组合的思维方式.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性话剧作品《暗恋桃花源》在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拼贴”思维及其审美效果:喜剧与悲剧的拼贴,表现“在混乱中找到和谐”的主题;时间与空间的拼贴,创新台... “拼贴”是一种将不同性质的元素重新拼接组合的思维方式.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性话剧作品《暗恋桃花源》在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拼贴”思维及其审美效果:喜剧与悲剧的拼贴,表现“在混乱中找到和谐”的主题;时间与空间的拼贴,创新台湾现代戏剧的表现形式;书面语与口头语的拼贴,调和“大众文化”和“精致文化”的艺术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拼贴思维
下载PDF
话语再造与人文重塑——《暗恋桃花源》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借鉴与创新
6
作者 高嘉翼 姜吉林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的重要作品。作为台湾乃至中国当代戏剧史上颇具革命创新性的作品,赖声川通过对于西方戏剧理论的借鉴与颇富中国文化精神的表达,以巧妙的构思和精妙的拼接,将《暗恋》与《桃花源》统合成一部独具艺...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的重要作品。作为台湾乃至中国当代戏剧史上颇具革命创新性的作品,赖声川通过对于西方戏剧理论的借鉴与颇富中国文化精神的表达,以巧妙的构思和精妙的拼接,将《暗恋》与《桃花源》统合成一部独具艺术魅力的戏剧佳作。在此剧作中,我们能看到布莱希特"陌生化"艺术思想的运用,也能透视到《等待戈多》中西方先锋派艺术思维的创造性妙用,在话语表达上,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也成为《暗恋桃花源》塑造剧场环境、表达人生哲学思考的利器。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西方戏剧理论的同时,赖声川通过中国式的话语再造与人文情怀的重塑,对戏剧本身进行了完善和升华,他的创作实践为中国当代戏剧参与世界性"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西方戏剧理论 陌生化 狂欢化 人文重塑
下载PDF
谈《暗恋桃花源》中的干扰元素
7
作者 吴雪丽 《龙岩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9-93,共5页
干扰作为《暗恋桃花源》中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既关键又复杂的作用。对演员来讲,干扰迫使其表演停顿,在表演状态与现实状态中不停地进入与抽离;观众的情绪也因此被打断,悲情与喜感都不能平顺的延续,而是交替叠加往复回环;同时,由干扰联结... 干扰作为《暗恋桃花源》中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既关键又复杂的作用。对演员来讲,干扰迫使其表演停顿,在表演状态与现实状态中不停地进入与抽离;观众的情绪也因此被打断,悲情与喜感都不能平顺的延续,而是交替叠加往复回环;同时,由干扰联结两出本不相关的戏剧,使其"复杂相干",造成独特的"拼贴"式戏剧结构。种种干扰是戏剧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为《暗恋桃花源》带来强烈的形式感,同时注入形式以内蕴与灵魂。在创作之初,干扰模式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台湾当时混乱的环境,然而戏剧不断重新排演到今天,这种干扰更加揭示了生存的普遍困境,具有更多形而上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干扰
下载PDF
《暗恋桃花源》中的话轮转换分析
8
作者 吴亚茸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0-76,共7页
《暗恋桃花源》作为当代戏剧典型的成功之作,学界对其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及艺术个性等方面,鲜有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运用。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对会话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对会话内... 《暗恋桃花源》作为当代戏剧典型的成功之作,学界对其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及艺术个性等方面,鲜有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运用。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对会话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对会话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文章以《暗恋桃花源》中的对话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对话进行详细的会话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帮助读者以一个更全面的角度理解作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话轮转换 会话分析
下载PDF
《暗恋桃花源》与《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华语剧坛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该剧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与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在整体戏剧结构上有着相似性,两部作品"戏中戏"的内层故事的题材、内容,都是对现... 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华语剧坛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该剧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与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在整体戏剧结构上有着相似性,两部作品"戏中戏"的内层故事的题材、内容,都是对现代婚姻、家庭问题进行探讨,存在着重要的互文关系。通过二者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赖声川的戏剧深受当代西方剧场美学、哲学观念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他的艺术创作,推动了华语戏剧与西方剧场的交融、对话。同时,赖声川的戏剧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上,或是在美学形式上,都极具东方特征,在世界戏剧的整体格局中,确立了其独特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戏中戏 戏仿 拼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