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痕文学的创伤记忆与性别政治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春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7,共12页
本文从性别范畴研究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思潮,意在探究伤痕文学如何藉性别表意创伤,以创伤来建构"新时期"历史意识的记忆政治。伤痕文学在女性表象与男性主体、历史见证者与受害者、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归来者与丧失者等叙述结... 本文从性别范畴研究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思潮,意在探究伤痕文学如何藉性别表意创伤,以创伤来建构"新时期"历史意识的记忆政治。伤痕文学在女性表象与男性主体、历史见证者与受害者、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归来者与丧失者等叙述结构上存在一个性别与政治之间的转换机制。借助自然化的性别与性别关系型构,伤痕作家在以创伤叙事重构性别、代际、阶层等权力秩序的同时,也呼应并落实了一个走向重生时代的"新时期"意识形态。对伤痕文学的女性主义解读,不仅将指出伤痕文学的新父权本质,也可能发现一个隐藏于"光明"文本之内的"阴性"文本,它偏离了通过再造女性/底层等他者来确证主体的创伤叙述规范,重新打开了那个单维与封闭的记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创伤记忆 性别政治 隐藏的文本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中严重创伤患者隐匿伤诊断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昶 杨万杰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4期2574-2577,共4页
多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创伤更加复杂。严重创伤患者多因合并重要器官损伤而出现漏诊。不同部位的漏诊可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生可见于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ICU内此类患者因... 多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创伤更加复杂。严重创伤患者多因合并重要器官损伤而出现漏诊。不同部位的漏诊可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生可见于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ICU内此类患者因其自身常伴发意识障碍或应用镇静治疗而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文献报道了漏诊发生的原因,表明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漏诊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隐匿伤 漏诊 重症医学科
下载PDF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伤情及近期并发症和隐匿伤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万杰 徐磊 +14 位作者 傅强 李银平 徐杰 王一旻 赵玉军 张晓雷 王志强 彭民 刘洪琪 李国强 冯世海 王勇强 吴迪 孟祥忠 穆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9-297,共9页
目的观察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距爆炸中心的距离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本次事故的伤情特点以及伤员近期并发症和隐匿伤的发生特点,为创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 目的观察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距爆炸中心的距离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本次事故的伤情特点以及伤员近期并发症和隐匿伤的发生特点,为创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12日23:35至12月12日23:35由天津市10家医院、12个重症医学科或专科监护室收治的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全部危重伤员共58例,根据伤员受伤时所处位置分为室外组(29例)和室内组(29例),每组再按照伤员受伤时距爆炸中心的距离分为近距离(≤200m)、中远距离(200~1000m)和远距离(〉1000m)3个亚组;比较各组伤员距爆炸中心不同距离与致伤因素、致伤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同时根据受伤时间分为伤后1d内、2-3d、4-6d、7d后4个时间段进行观察,分析近期并发症和隐匿伤在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特点。结果(1)室外组近距离、中远距离和远距离伤员分别为14、13、2例,室内组分别为3、22、4例。①室内外两组伤员均以冲击波直接或间接致伤为主。室外组近距离和中远距离伤员受各致伤因素影响均较大,以冲击波直接致伤(14/14和12/13)、冲击物砸伤(12/14和4/13)和破片伤(12/14和12/13)最多;远距离伤员较少,仅出现冲击波直接致伤和冲击物砸伤各1例。室内组伤员以近距离和中远距离致伤因素影响较大,仍以冲击波直接致伤为主(2/3和14/22),火焰伤、破片伤及受冲击后摔伤的情况少于室外组,但被冲击物砸伤的情况较多;远距离伤员较少,但仍存在破片伤。②室内外两组伤员致伤部位主要分布于体表和头面部,其次为胸部、下肢、骨盆、臀部等,以近距离和中远距离伤员表现最为明显;而颈部、腹部及盆腔、脊柱、上肢等部位损伤较少。③室内外两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随伤员远离爆炸中心而逐渐降低,说明伤员距爆炸中心距离越近伤情越重;当处于相同距离时,室内组伤员的伤情较室外组伤员更重,室内中远距离和远距离组ISS评分明显高于室外相应距离组(分:中远距离为25.56±3.34比11.83±1.62,远距离为13.53±3.96比5.50±0.71,均P〈0.05),室内远距离组NODS评分明显高于室外远距离组(分:6.53±1.62比2.50±0.71,P〈0.01)。除室内远距离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中远距离组外(d:5.23±2.03比8.23±4.96,P〈0.05),两组伤员距爆炸中心不同距离时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ICU伤员28d死亡情况为室外近距离组2例,室内中远距离组2例。(2)近期并发症:①全身反应及NODS:以高应激反应、高代谢反应、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及呼吸、心血管、血液、胃肠等器官功能障碍较多见,伤后1d内发生率均达50%以上;随时间延长,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逐渐下降,直至7d后均降至10%以下。②感染: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25.9%),其次为肺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分别为19.0%和15.5%),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腹腔感染(6.9%)、颅内感染(3.4%)、眼部感染(1.7%);伤后1d内无感染发生,感染高峰发生在伤后2~3d,之后逐渐减少。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仅伤后4~6d和7d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各1例,发生率为1.4%,且无其他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③其他并发症:以下肢及颅脑并发症最多(分别为22.4%和19.0%),胸部和面部并发症较少(分别为10.3%和1.7%),且集中出现在伤后1d内,随后逐渐减少。(3)隐匿伤:隐匿伤主要集中在面部(23例,39.7%),其次为下肢、骨盆、臀部15例(25.9%),上肢7例(12.1%),头部、胸部、腹部及盆腔较少,颈部、脊柱、体表等部位未发现隐匿伤;隐匿伤发生在伤后1d内较少,2—3d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结论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中,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均表现出距爆炸中心越近损伤越重的趋势,以室外伤员表现更加典型;当处于同样的中远距离或远距离时,室外伤员伤情轻于室内伤员;ICU内伤员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颅脑损伤。危重伤员中,并发症和隐匿伤在早期较少,伤后2~3d达峰值后逐渐减少,但至7d后仍有隐匿伤出现;主要以全身反应和MODS发生率较高,感染主要发生在皮肤软组织、肺部和呼吸道,其他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颅脑和四肢;隐匿伤主要发生在面部和肢体,但致命性创伤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港爆炸 复合伤 受伤距离 致伤因素 危重程度 并发症 隐匿伤 预后
原文传递
论《天佑孩童》对“隐匿的非洲祖先”和“种族建构”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28,149,共8页
当代基因手段揭示了种族混杂的现实,《天佑孩童》以寓言叙述手法反映了这一事实。通过比对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本研究力图证明莫里森在小说中提到的20%的美国白人实质上有非洲血统这一隐匿的历史事实,并认为通过黑色基因的显现,莫... 当代基因手段揭示了种族混杂的现实,《天佑孩童》以寓言叙述手法反映了这一事实。通过比对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本研究力图证明莫里森在小说中提到的20%的美国白人实质上有非洲血统这一隐匿的历史事实,并认为通过黑色基因的显现,莫里森旨在让隐秘的非洲祖先得以彰显,从而证实种族是一种文化建构行为的残酷事实。每个种族的显性基因各异,但隐性基因相同,这既源自圣经,同时也点明黑人基因与白人基因的平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天佑孩童》 基因 童年创伤 隐匿的非洲祖先
原文传递
急性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曾晓佳 刘筱 +4 位作者 刘林 姚爱明 燕宪亮 许铁 花嵘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收集患者人口...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估伤情严重程度;记录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的Hct、Hb(并判断是否贫血)、WBC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Cr等,术前、术后是否使用止血药、抗凝药、镇痛药及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于入院时、术前7 d、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4 d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入院时和术后当天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是否为急诊手术、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及引流量,观察计算围手术期失血情况。根据患者创伤后1个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for DSM-5,PCL-5)评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26例)与非PTSD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差异,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伤后1个月PCL-5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失血量与PTSD发病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研究围手术期失血量对PTSD的预测价值。结果PTSD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入院贫血发生率、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入院时和术后Hct、Hb及术前和术后24 h ADL评分明显低于非PTSD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5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r=0.256,P=0.007;r=0.203,P=0.035),与术后24 h ADL评分、术后Hct呈负相关(r=-0.271,P=0.004;r=-0.194,P=0.044)。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贫血及隐性失血量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再次验证,隐性失血量是影响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1.001,95%CI 1.000~1.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隐性失血量>1157.8 ml时,发生PTSD的可能性大(P=0.028)。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是急性创伤患者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隐性失血量以降低PTSD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隐性失血 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 贫血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