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 may exert an anti-obesity effect in rats with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me and lipid metabolism 被引量:1
1
作者 Zi-Li Ai Xian Zhang +4 位作者 Wei Ge You-Bao Zhong Hai-Yan Wang Zheng-Yun Zuo Duan-Yong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43期6131-6156,共26页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high-fat diet(HFD) can alter gut microbiota(GM)homeostasis and participate in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Therefore, reg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M with t...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high-fat diet(HFD) can alter gut microbiota(GM)homeostasis and participate in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Therefore, reg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M with the balance of lipid metabolism has become essential for treating obesity.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Sal), a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proven effective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hyperlipidemia, obesity, and other dyslipidemia-related diseases.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besity effects of Sal in rats with HFD-induced obesity,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by focusing on GM and lipid metabolism.METHODS Obesity was induced in rats with an HFD for 7 wk, and Sal(0.675 g/1.35 g/2.70g/kg/d) was administered to treat obese rats for 8 wk.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body weight, body fat index, waistline, and serum lipid level. Lipid factors(cAMP, PKA, and HSL) in liver and fat homogenates were analyzed by ELISA. The effect of Sal on GM and lipid metabolism was assessed by 16S rRNAbased microbiota analysis and untargeted lipidomic analysis(LC-MS/MS),respectively.RESULTS Sal treatment markedly reduced weight, body fat index, serum triglycerides(TG), total cholesterol(T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glucose, free fatty acid, hepatic lipid accumulation, and adipocyte vacuolation, and increased serum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 in rats with HFD-induced obesity. These effect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lipid factors such as c AMP, PKA, and HSL in the liver and adipose tissues, enhanced gut integrity, and improved lipid metabolism. G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al could reverse HFD-induced dysbacteriosis by promoting the abundance of Actinobacteriota and Proteobacteria, and decreasing the growth of Firmicutes and Desulfobacterita. Furthermore, LC-MS/M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al decreased TGs(TG18:2/18:2/20:4, TG16:0/18:2/22:6), DGs(DG14:0/22:6, DG22:6/22:6), CL(18:2/18:1/18:1/20:0), and increased ceramides(Cers;Cer d16:0/21:0, Cer d16:1/24:1),(O-acyl)-ω-hydroxy fatty acids(OAHFAs;OAHFA18:0/14:0) in the feces of rats.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Gs, DGs, and CL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abundance of Facklamia and Dubosiella,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autia and Quinella, while OAHFAs and Cers were the opposite.CONCLUSION Sal has an anti-obesity effect by regulating the GM and lipid meta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 obesity Gut microbiota lipid metabolism high fat diet
下载PDF
mi R-192-5p regulates lipid synthesi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rough SCD-1 被引量:11
2
作者 Xiao-Lin Liu Hai-Xia Cao +7 位作者 Bao-Can Wang Feng-Zhi Xin Rui-Nan Zhang Da Zhou Rui-Xu Yang Ze-Hua Zhao Qin Pan Jian-Gao F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46期8140-8151,共12页
AIM To evaluate the levels of mi R-192-5 p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models and demonstrate the role of mi R-192-5 p in lipid accumulation. METHODS Thirty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 AIM To evaluate the levels of mi R-192-5 p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models and demonstrate the role of mi R-192-5 p in lipid accumulation. METHODS Thirty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hich were given a standard diet, a high-fat diet(HFD), and an HFD with injection of liraglutide. At the end of 16 weeks, hepatic mi R-192-5 p and stearoyl-Co A desaturase 1(SCD-1) levels were measured. Mi R-192-5 p mimic and inhibitor and SCD-1 si RNA were transfected into Huh7 cells exposed to palmitic acid(PA). Lipid accumulation was evaluated by oil red O staining and triglyceride assays. Direct interaction was validated by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s.RESULTS The HFD rats showed a 0.46-fold decrease and a 3.5-fold increase in hepatic mi R-192-5 p and SCD-1 protein level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respectively, which could be reversed after disease remission by liraglutide injection(P < 0.01). The Huh7 cells exposed to PA also showed down-regulation and up-regulation of mi R-192-5 p and SCD-1 protein levels, respectively(P < 0.01). Transfection with mi R-192-5 p mimic and inhibitor in Huh7 cells induced dramatic repression and promotion of SCD-1 protein levels, respectively(P < 0.01). Luciferase activity was suppressed and enhanced by mi R-192-5 p mimic and inhibitor, respectively, in wild-type SCD-1(P < 0.01) but not in mutant SCD-1. Mi R-192-5 p overexpression reduced lipid accumulation significantly in PA-treated Huh7 cells, and SCD-1 si RNA transfection abrogated the lipid deposition aggravated by mi R-192-5 p inhibitor(P < 0.01).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mi R-192-5 p has a negative regulatory role in lipid synthesis, which is mediated through its direct regulation of SC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R-192-5p Stearoyl-Co A desaturase 1 high fat diet lipid synthesi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weight loss and lipid metabolism by tea polyphenols in diet induced obese C57BL/6J pseudo germ free and conventionalized mice 被引量:3
3
作者 Kashif Hussain Yingying Yang +11 位作者 Jie Wang Hengjuan Bian Xi Lei Junjie Chen Qianying Li Li Wang Qingping Zhong Xiang Fang Yutao Wang Hong Wei Yigang Tong Zhenlin Lia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3期697-710,共14页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terms of host healt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In this study,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s(TPs)on weight loss and lipid metabolism on conventionalized mice(CVZ)and p...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terms of host healt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In this study,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s(TPs)on weight loss and lipid metabolism on conventionalized mice(CVZ)and pseudo germ-free(PGF)mice(treated with antibiotics)were investigated.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high fat(HF)diet considerably increased the body weight,total fat and upsurge lipid indices in CVZ mice but PGF mice were not sensitive to the effect of HF diet as CVZ mice.After the dietary administration of TP,body weight,perirenal fat and epididymal fat,liver weight,glucose(GLU)level,total chloestrol(TC leve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level significantly lowered in PGF mice as compared to CVZ mice group.However,the area of fat cells and triglyceride(TG)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GF mice.In CVZ mice,TP intervention resulted in a considerable drop in the Firmicutes/Bacteroides ratio as compared to PGF mice.The intestinal flora of PGF mice was severely reduced after antibiotic treatment,while TP administration restored intestinal diversity;the abundance of Akkermansia and Lactobacillus increased,whereas the abundance of Enterobacteriaceae and Prevotella reduced.Overall,we can assume that PGF obese mice administered with TP have less anti-obesity effects compared to obese CVZ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fat diet Pseudo germ-free mice Tea polyphenol obesity lipid metabolism
下载PDF
金松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兴文 姚诗炜 +7 位作者 卢红伶 蒋陈凯 胡文君 冯永才 陈振滨 沈国新 相兴伟 陈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31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金松酸(sciadonic acid,SA)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雄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阳性对照组(S)、模型组(M)、金松酸低剂量组(LSA)、金松酸中剂量组(MSA)和金松酸高剂量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金松酸(sciadonic acid,SA)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雄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阳性对照组(S)、模型组(M)、金松酸低剂量组(LSA)、金松酸中剂量组(MSA)和金松酸高剂量组(HSA)。造模和给药同时进行,持续16周,低、高剂量组每日固定时间灌胃不同剂量的金松酸溶液。实验结束后从血脂代谢、肝脏脂肪代谢、肝脏氧化应激、肝脏脂质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探讨金松酸调节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高剂量金松酸干预肥胖小鼠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抑制体重增长,减少附睾脂肪积累,对肝组织损伤具有改善作用。此外,金松酸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氧化终产物MDA的生成(P<0.05),缓解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脂质合成,改善脂质代谢。综上,金松酸可通过抑制脂肪积累,缓解氧化应激,调控脂质合成和代谢改善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松酸 小鼠 高脂饮食 脂质代谢 肥胖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肥胖倾向和肥胖抵抗大鼠血清脂质和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施万英 徐甲芬 +2 位作者 姚兴家 刘莉 陈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肥胖倾向 (OP)和肥胖抵抗 (OR)大鼠血脂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 ,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养 14周 (高脂组大鼠根据体重增加程度分成肥胖倾向和肥胖抵...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肥胖倾向 (OP)和肥胖抵抗 (OR)大鼠血脂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 ,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养 14周 (高脂组大鼠根据体重增加程度分成肥胖倾向和肥胖抵抗两组 ) ,分别检测实验前、实验开始后第 3周末、第 14周末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TNF α水平。结果 :给予高脂饲料 3周后 ,OP组TG、TC水平显著高于OR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HDL 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结束时 ,OP组TG、HDL C和TNF α水平与OR组和对照组出现明显差异 (P <0 .0 1) ;OP和OR组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OR组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高脂饮食可能更易诱发高胆固醇血症而不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并可能通过改变体内TNF α水平来影响肥胖相关合并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肥胖倾向 肥胖抵抗 血脂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盛丽先经验方清消Ⅰ号对肥胖小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郑月琳 陈玉燕 何蓓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3期206-210,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名中医盛丽先教授经验方清消Ⅰ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8周,建立肥胖小鼠模型。于第9周起给药干预,... 目的研究名中医盛丽先教授经验方清消Ⅰ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8周,建立肥胖小鼠模型。于第9周起给药干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04、10.08 mg/(g·d)清消Ⅰ号水煎剂,共干预8周。16周末,各组小鼠同时测定Lee′s指数,分离腹腔脂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生化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脏湿质量、内脏脂肪质量以及Lee′s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升高(P<0.05)。经清消Ⅰ号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小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内脏脂肪质量以及Lee′s指数均明显减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血清TNF-α及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清消Ⅰ号对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调节血脂,从而改善肝脏病理,减轻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清消Ⅰ号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脂 高脂饮食 小鼠
下载PDF
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或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7
作者 李秀鹏 苏玉莹 +3 位作者 王悦同 彭亮 王艺达 荆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90-2604,共1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预防肥胖或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肥胖等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BSCO-SPO...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预防肥胖或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肥胖等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BSCO-SPORTD运动科学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相关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合并效应量、亚组分析、Leave-One-Out敏感性分析以及发表Egger检验和绘制漏斗图。该方案已在国际系统综述前瞻性注册中心注册(CRD42024534409)。结果:①最终筛选纳入符合要求的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含349例受试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②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对心肺适能(SMD=-0.65,95%CI:-0.87至-0.43,P<0.05)、收缩压(SMD=0.38,95%CI:0.11-0.65,P<0.05)、舒张压(SMD=0.42,95%CI:0.15-0.68,P<0.05)和体脂百分比(SMD=0.25,95%CI:0.02-0.49,P<0.05)4项指标具有改善效果。③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比在改善超重或肥胖人群心肺适能、收缩压、舒张压、体脂百分比、标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指标方面干预效果相似(P>0.05),但在改善三酰甘油效果方面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优于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SMD=-0.30,95%CI:-0.57至-0.02,P<0.05)。④亚组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干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相似。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心肺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减脂和血压调控,且改善效果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似。短时间的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相比于长时间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更具有时间效益。建议未来通过更多研究确定适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最佳的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心血管疾病 心脏代谢 血压效果 体脂 血脂 肥胖 超重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运动强度与高脂饮食模型大鼠脂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阮凌 王光华 +4 位作者 吴荣平 晋战 吕镇庆 张楠 李寿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9-1155,共7页
背景: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疾病,经常运动可以改善肥胖群体脂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的现象,但不同强度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背景: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疾病,经常运动可以改善肥胖群体脂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的现象,但不同强度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肝X受体α及相关通路蛋白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n=10)、肥胖模型组(n=10)、小强度运动组(n=10)、中等强度运动组(n=9)和大强度运动组(n=8),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后4组均喂饲高脂饮食,喂养16周制备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运动组每周运动5 d,每次1 h。运动6周后测试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心脏质量、体脂率、血脂、脂酶和氧化应激指标,脂肪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中载脂蛋白A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肝X受体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肥胖模型组相比,中等强度运动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P<0.01),同时显著升高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P<0.05);②各运动组中血浆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③各运动组载脂蛋白A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P<0.0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肝X受体α的表达均降低(P<0.01),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水平仅在中等强度运动组显著升高(P<0.05);④与小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相比,中等强度运动组载脂蛋白A5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而与小强度运动组相比,中强度运动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⑤提示不同强度运动对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改善,中等强度运动依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肝X受体α信号通路的双重调节,改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肥胖 运动强度 高脂饮食 脂代谢 氧化应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板栗壳色素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肥胖小鼠的脂代谢紊乱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云 梅晓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7-186,共10页
目的:探讨板栗壳色素(CSP)对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饮食(N)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20 mg/kg CSP(HFD-L)组、高脂饮食+50 mg/kg CSP(HFD-H)组、高脂饮食+20mg/kg儿茶素(HFD... 目的:探讨板栗壳色素(CSP)对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饮食(N)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20 mg/kg CSP(HFD-L)组、高脂饮食+50 mg/kg CSP(HFD-H)组、高脂饮食+20mg/kg儿茶素(HFD-C)组,每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和进食量,14周后检测小鼠肝脏和附睾脂肪质量、血清血脂水平,进行脂肪与肝脏形态学分析,检测肝脏中脂肪代谢关键蛋白的表达等。结果:与HFD组相比,HFD-L和HFD-H组小鼠体质量增长量分别降低28.67%和39.16%;附睾脂肪质量分别降低23.63%和42.80%;CSP能减少进食量、脂肪细胞的扩大和肝脏脂肪的积累,降低血清TG、TC、LDL-C、ALT和AST水平,升高HDL-C,显著升高小鼠肝脏组织中p-AMPK/AMPK、p-ACC/ACC、PPAR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SREBP-1c和HMGCR的表达量,且作用效果比单一儿茶素效果好。结论:板栗壳色素具有改善肥胖小鼠脂代谢的作用,此作用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色素 高脂饮食 肥胖 脂代谢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荷泽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幼龄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彭真 王文广 +1 位作者 张雪荣 林连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究荷泽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幼龄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刚断乳的3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肥胖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荷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荷泽颗粒高剂量+LY294002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刚断乳的... 目的探究荷泽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幼龄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刚断乳的3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肥胖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荷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荷泽颗粒高剂量+LY294002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刚断乳的3周龄SD雄性健康大鼠通过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以荷泽颗粒不同剂量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抑制剂LY294002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体质量、脂体比和糖脂代谢;以HE和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脂肪变性;以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8、环氧化酶-2(COX-2)、IL-17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脂肪变性严重,体质量、脂体比、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空腹血糖、血清IL-18及COX-2、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荷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脂肪变性均减轻,体质量、脂体比、TC及TG、LDL水平、空腹血糖、血清IL-18及COX-2、IL-17水平均降低(P<0.05),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水平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荷泽颗粒高剂量组比较,荷泽颗粒高剂量+LY29400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脂肪变性加重,体质量、脂体比、TC及TG、LDL水平、空腹血糖、血清IL-18及COX-2、IL-17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水平降低(P<0.05)。结论荷泽颗粒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糖脂代谢,降低其血糖血脂水平,缓解其肥胖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 荷泽颗粒 高脂饮食 肥胖 幼龄大鼠 糖脂代谢
下载PDF
黑米花青素对食源性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1
作者 王蕾 孙汉巨 +2 位作者 刘淑芸 高玲艳 顾荥荧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共10页
该研究以黑米花青素提取物(BRE)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高脂膳食小鼠的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通过开展动物实验,分别将茶多酚和低、中及高剂量黑米花青素加入高脂饲料中喂养小鼠,试验周期为8周。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 该研究以黑米花青素提取物(BRE)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高脂膳食小鼠的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通过开展动物实验,分别将茶多酚和低、中及高剂量黑米花青素加入高脂饲料中喂养小鼠,试验周期为8周。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含量,结合肝脏基因转录组测序探究黑米花青素改善脂代谢的途径。最后对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测序,分析菌群组成及丰度变化。研究发现,与高脂膳食组相比,高剂量黑米花青素组血清中TG、LDL及TC水平分别降低了42.33%、22.28%和11.13%,HDL则提高了30.86%。黑米花青素干预对高脂膳食饲喂小鼠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也有较显著的影响。此外,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毛茛菌属(Muribaculacea)和苏黎世杆菌(Turicibacter)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56.40%、64.29%和53.53%。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nia)、瘤胃球菌科(Rumefacien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菌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53.29%、51.87%和23.80%。该研究为黑米花青素改善高血脂症等代谢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花青素 脂代谢 肥胖 高脂膳食
下载PDF
高频电针刺激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少锦 徐华洲 肖红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目的:通过对高频电针刺激肥胖大鼠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分析针刺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模型组(n=19)、针刺组(n=19)。采用高脂饲料、谷氨酸钠造模法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电针"后三里"&qu... 目的:通过对高频电针刺激肥胖大鼠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分析针刺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模型组(n=19)、针刺组(n=19)。采用高脂饲料、谷氨酸钠造模法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电针"后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穴,频率100Hz,电流3~5mA,每日1次,每次10min,共治疗28d。测定各组大鼠体重指数、左肾周脂肪重量和脂肪细胞分布;用酶学终点法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以磷钨酸-镁沉淀法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免疫比浊终点法测定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瘦素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体重指数、左肾周脂肪组织湿重及脂肪细胞面积均明显降低(P<0.01),而脂肪细胞个数增加(P<0.01);血清脂质各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0.05),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P<0.01);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降低(P<0.01,0.05)。结论:高频电针刺激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针 肥胖症 脂代谢 胰岛素 瘦素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和血脂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林坚 赵红勤 +2 位作者 黄雄昂 刘晓林 章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9-2144,共6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血脂和空腹胰岛素(FI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在校肥胖女大学生36例为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先以...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血脂和空腹胰岛素(FI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在校肥胖女大学生36例为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先以4例为1层(共分为9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层研究对象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最终每组纳入18例。两组均给予自我运动锻炼宣教,运动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中的HIIT。于试验开始前1周及试验结束后1周检测研究对象体成分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腹围、臀围〕、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FIN水平。结果运动组试验后体质量、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腹围小于对照组,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试验后体质量、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腹围小于试验前,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大于试验前(P<0.05)。运动组试验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F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试验后HDL-C水平高于试验前,LDL-C、FIN水平低于试验前(P<0.05)。结论HIIT可以降低肥胖女大学生体脂含量,增加静息代谢率,同时改善血脂和FIN水平,对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Exercise) 高强度间歇训练 肥胖 身体成分 血脂 胰岛素 女大学生
下载PDF
苦参碱对高脂肥胖大鼠体重、血脂和过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袁良杰 卢霞 +3 位作者 王君 郑天珍 瞿颂义 张小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62-2064,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高脂性肥胖大鼠体重、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苦参碱低剂量组(7.5 mg.kg-1.d-1)、中剂量组(15 mg.kg-1.d-1)和高剂量组(30mg.kg-1.d-1)。每天定...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高脂性肥胖大鼠体重、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苦参碱低剂量组(7.5 mg.kg-1.d-1)、中剂量组(15 mg.kg-1.d-1)和高剂量组(30mg.kg-1.d-1)。每天定时灌胃,记录进食量,每周定时称体重。8周末采血,测血糖和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苦参碱对大鼠体重、脂类代谢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等的影响。结果与高脂组比较,苦参碱高、中和低剂量组均可以明显降低肥胖大鼠的热量摄入和体重。与高脂组比较,苦参碱中剂量组血糖、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而总抗氧化能力提高。结论苦参碱可明显抑制高脂性肥胖大鼠体重的增加,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增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保护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高脂肥胖 体重 丙二醛
下载PDF
玉米黄素调控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能量代谢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美宏 刘回民 +6 位作者 谢佳函 徐倩 王娇娇 吴熙 潘聪 郑明珠 刘景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玉米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能量代谢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饲喂不同剂量玉米黄素(40和20 mg/kg)干预4周,测定其体重、脂肪和肝脏组织质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检测肝脏... 目的:研究玉米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能量代谢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饲喂不同剂量玉米黄素(40和20 mg/kg)干预4周,测定其体重、脂肪和肝脏组织质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转位酶(CD36),能量代谢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解偶联蛋白1(UCP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基因表达及其对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玉米黄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体重增加量、肝脏组织质量,降低肝脏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C/EBPα、SREBP1-c、ACC和CD36的表达,增加UCP1基因表达,低剂量组可显著激活AMPK信号通路。结论:玉米黄素可通过激活肝脏组织AMPK信号通路,下调AMPK靶基因C/EBPα、SREBP1-c、ACC和CD36的脂质合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能量代谢UCP1基因水平,抑制肝脏脂质累积,并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小鼠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素 肥胖 高脂饮食 脂质代谢
下载PDF
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血糖、血脂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杜文华 石建华 +1 位作者 项平 陈凤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脂饲料可以使成年大鼠发生营养性肥胖,肥胖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模型 动物 大鼠 高脂饲料 Lee's指数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詹晓梅 潘珊珊 陈文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4周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CRP和体脂率、血脂和胰岛素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空腹血糖... 目的:观察4周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CRP和体脂率、血脂和胰岛素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空腹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血清hs-CRP等指标。结果:运动干预前,hs-CRP与BMI、体脂百分比、腰围等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干预后,体重、BMI、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等均显著下降,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hs-CRP水平升高,腰围、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与hs-CRP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心血管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危险因素;4周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腰围值、体脂率和hs-CRP水平,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和延缓肥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青少年 体成分 血脂 胰岛素抵抗 超敏C反应蛋白 运动干预
下载PDF
植物甾醇对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科峰 房玥晖 +1 位作者 张雄 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植物甾醇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1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和植物甾醇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2...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植物甾醇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1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和植物甾醇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2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分别于实验结束时(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脂水平、肝脏脂肪含量及体脂含量。结果实验结束时,3组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体脂含量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量较少(P<0.05),体脂含量较低(P<0.05);植物甾醇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植物甾醇具有预防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高剂量植物甾醇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和体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脂质代谢 高脂饮食 肥胖
下载PDF
大蒜粗提物降脂减肥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彩菊 章荣华 +2 位作者 夏勇 毛光明 严峻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8期14-16,共3页
目的 对大蒜粗提物作为保健食品的降脂减肥作用进行评价 ,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建立高血脂和肥胖模型 ,以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为实验依据。结果 大蒜粗提物 0 2、 0 4和 1 2g/kgB W... 目的 对大蒜粗提物作为保健食品的降脂减肥作用进行评价 ,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建立高血脂和肥胖模型 ,以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为实验依据。结果 大蒜粗提物 0 2、 0 4和 1 2g/kgB W 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胆固醇 (TC)含量 :0 4和1 2g/kgB W 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甘油三脂 (TG)含量 ,同时也明显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增重和体内脂肪湿重 ;1 2g/kgB W 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脂比。结论 大蒜粗提物具有降脂减肥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粗提物 降脂 减肥 高血脂 肥胖 大鼠
下载PDF
棕榈酸对骨骼肌细胞脂质沉积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勇 洪莉 +1 位作者 黄国涛 赵芷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0-1385,共6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PA)对骨骼肌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及其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在C2C12细胞生长至70%~80%时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0、75、100和125μmol·L^(-1))PA组。不同浓度PA组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PA的生长培养基培养,对照组... 目的:探讨棕榈酸(PA)对骨骼肌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及其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在C2C12细胞生长至70%~80%时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0、75、100和125μmol·L^(-1))PA组。不同浓度PA组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PA的生长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细胞不给予PA(0μmol·L^(-1)PA)。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定量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中脂滴形成情况,2%马血清诱导细胞分化并评价各组C2C12细胞分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75和100μmol·L^(-1)PA组C2C12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μmol·L^(-1)PA组C2C1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50、75和100μmol·L^(-1)PA组细胞中TG水平升高(P<0.01),100μmol·L^(-1)PA组C2C12细胞中TG水平升高最明显(P<0.01);与培养24 h比较,100μmol·L^(-1)PA培养48 h后,C2C12细胞中TG水平升高(P<0.01)。分化培养后,PA组和对照组C2C12细胞中均有较多肌管形成。结论:100μmol·L^(-1)PA作用48 h可有效促进C2C12细胞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肥胖 高脂 棕榈酸 脂质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