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 and its threat in Vincennes Bay,East Antarctica
1
作者 Wenjun YE Lingqiao CHENG +2 位作者 Yujiro KITADE Song HU Juncheng ZUO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99-1414,共16页
The Antarctic Bottom Water formation site Vincennes Bay,East Antarctica is experiencing a substantial intrusion of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mCDW),which may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Dense Shelf Water(DSW)and dri... The Antarctic Bottom Water formation site Vincennes Bay,East Antarctica is experiencing a substantial intrusion of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mCDW),which may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Dense Shelf Water(DSW)and drive basal melting of the ice shelves.Based on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from March to November in 2012,we evaluated the spatial spread of mCDW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region of Vincennes Bay and the associated temporal evolution of water properties,as well as the sea ice formation effect on water column in the coastal polynya.Results show that two branches of mCDW occupied the deep layer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distinguished by the potential density(smaller than 27.8 kg/m^(3) or not)when potential temperatureθ=0.5°C in theθ-salinity space.The warmer and less dense branch observed on the east plateau,accessed the eastern ice shelves in the coastal polynya to drive basal melting of ice shelves.In contrast,the other colder and denser branch in the mid-depression reached the western Underwood Ice Shelf.DSW formation was detectable in the coastal polynya during September-November,proving the occurrence of deep convection.Surface heat loss and brine rejection during the intensive sea ice formation contributed to the destratification of the water column in the coastal polynya.It was estimated that at least 1.11±0.79 TW heat carried by mCDW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polyny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 evolution of water properties coastal polynya ice shelf Vincennes Bay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rm water inflowing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n the Prydz Bay continental shelf,Antarctic
2
作者 LIN Lina CHEN Hongxia LIU 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51-57,共7页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s collected by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CTD) and instrumented elephant seals on the Prydz Bay continental shelf during 2012 and 2013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trusion of modified c...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s collected by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CTD) and instrumented elephant seals on the Prydz Bay continental shelf during 2012 and 2013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trusion of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As a regular occurrence,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MCDW) intrudes onto the shelf mainly between 150–300 m layer of 73°–75°E and then turns southeast affected by the cyclonic gyre of the Prydz Bay.The southernmost point of the warm water signal is captured on the east front of Amery Ice Shelf during March 2012.In terms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MCDW occupies the central layer of 200 m with about 100 m thickness in the austral summer,but when to winter transition,the layer of MCDW deepens with time on the central sh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 the Prydz Bay continental shelf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n/oxygen isotopes in water masses and implications fo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reshwater in the Amundsen Sea,Southern Ocean
3
作者 SHAO Hebin HE Jianfeng +4 位作者 LUO Guangfu LAN Musheng YU Lejiang GUO Guijun LIAN Ergang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1年第3期221-238,共18页
Antarctica’s marginal sea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tmosphere-ocean-ice interactions and are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Multiple factors account for the freshwater budget in these regions,including glacier... Antarctica’s marginal sea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tmosphere-ocean-ice interactions and are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Multiple factors account for the freshwater budget in these regions,including glacier melting,seasonal formation/decay of sea ice,and precipitation.Hydrogen(H)and oxygen(O)isotopes represent useful proxies for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water masses.We analyzed the H and 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190 sea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Amundsen Sea during the 34th Chinese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in 2017/2018.The upper-oceanic structure(<400 m)and freshwater(meteoric water and sea ice melt)distribution in the Amundsen Sea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data and the H and O isotopic composition.Antarctic Surface Water,characterized as cold and fresh with low H and O isotopic ratios,was found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upper~150 m between the Antarctic Slope Front and Polar Front,where it had been affected considerably by upwelled Upper Circumpolar Deep Water(UCDW)between 68°S and 71°S.A three-endmember(meteoric water,sea ice melt,and Circumpolar Deep Water)mixing model indicated that waters with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s(>3%)of freshwater generally lie in the upper~50 m and extend from Antarctica to~65°S in the meridional direction(anomalously low freshwater proportion occurred between 68°S and 71°S).Winter Water mainly occupied the layer between 50 and 150 m south of 71°S in the western Amundsen Sea.The water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reshwater in the upper Amundsen Sea were found influenced mainly by the rates of basal and surficial melting of ice shelves,seasonal alternation of sea ice melt/formation,wind forcing,and regional bathymetry.Ow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heavy sea ice boundary(HSIB)and ice shelves is much shorter in the western HSIB than the east HSIB,the western part of the heavy sea ice boundary include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freshwater than the eastern region.This study,which highligh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extent of freshwater derived from ice(ice shelves and sea ice)melt,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that the offshore drift pathway of cold and fresh Antarctic continental shelf water is likely interrupted by upwelled UCDW in the Amundsen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FRESHwater ICE shelf SEA ICE UPWELLING circumpolar deep water Amundsen SEA Southern Ocean
下载PDF
抗超高温220℃聚合物水基钻井液技术
4
作者 刘锋报 孙金声 +2 位作者 刘敬平 黄贤斌 孟旭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我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其高效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钻井液是深部地层钻探的关键,但目前常规聚合物钻井液的抗温能力普遍低于220℃,且盐会大幅降低钻井液性能,钻探过程中往往由于钻井液失效引发安全事故,对深层油气开发... 我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其高效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钻井液是深部地层钻探的关键,但目前常规聚合物钻井液的抗温能力普遍低于220℃,且盐会大幅降低钻井液性能,钻探过程中往往由于钻井液失效引发安全事故,对深层油气开发造成重大损失。针对钻井液高温高盐条件下性能恶化的难题,合成了具有协同作用的抗高温两性离子聚合物和抗高温阴离子聚合物,通过高强度的网架结构调控钻井液流变性;合成抗超高温高效封堵剂来提高钻井液封堵性能和滤失性能,封堵泥饼和砂床,阻止压力传递。以抗高温两性离子聚合物、抗高温阴离子聚合物和抗超高温高效封堵剂为核心处理剂,构建了一套抗超高温220℃的聚合物水基钻井液体系,并评价了该钻井液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滤失性、沉降稳定性、封堵性和润滑性,其高温高压滤失量仅为9.6 mL,高温高压下仍保持黏度和切力稳定,直立老化72 h沉降因子仅为0.5113,砂床侵入深度仅为6 mm,老化后润滑系数和泥饼黏滞系数分别为0.1224和0.0875。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抗温性能和稳定性,对深部油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抗高温 抗高矿化度 聚合物 深部地层
下载PDF
普里兹湾区水团和热盐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乐肯堂 史久新 于康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9-236,共8页
普里兹湾陆架水能否下沉到800m甚至更深而与上升的绕极深层水相混合并形成南极底层水,迄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利用1989-1990和1990-1991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区“极地号”考察获得的温盐资料和有关的化学要素资料,通过对... 普里兹湾陆架水能否下沉到800m甚至更深而与上升的绕极深层水相混合并形成南极底层水,迄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利用1989-1990和1990-1991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区“极地号”考察获得的温盐资料和有关的化学要素资料,通过对考察区热盐结构和水团分布特性的分析,发现高温、高盐的绕极深层水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扩展到普里兹湾陆架上。在观测期间的普里兹湾陆架上几乎不存在低盐陆架水,而观测到的仅是高盐陆架水;由于这种高盐陆架水的盐度在某些测站处已达到34.65×10-3(σt=27.90),因此,这种较重的水已有可能沿着大陆坡下滑而达到800m甚至更深而与上升的绕极深层水相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盐结构 普里兹湾区 水团
下载PDF
钻井液用超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维安 邱正松 +3 位作者 曹杰 钟汉毅 张现斌 张世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145,共6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及滤失性调控技术难题,基于分子结构优化设计、聚合单体优选,通过优化合成条件研制了抗高温(240℃)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HTP-1的最优合成条件为:pH=7.0、单体配比DEAM∶AMPS∶NVP∶DMDAC...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及滤失性调控技术难题,基于分子结构优化设计、聚合单体优选,通过优化合成条件研制了抗高温(240℃)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HTP-1的最优合成条件为:pH=7.0、单体配比DEAM∶AMPS∶NVP∶DMDACC=6∶3∶3∶1、引发剂0.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热重分析表明,HTP-1的热稳定性很强,发生热分解的初始温度达320℃以上。HTP-1的抗盐能力大于267 g/L,抗钙能力大于5 g/L,与国外抗温聚合物Driscal相当,优于国内钻井液用金属离子增黏降滤失剂PMHA-Ⅱ。HTP-1在淡水基浆、淡水加重基浆、饱和盐水基浆和复合盐水基浆中均具有优异的抗高温(240℃)降滤失作用,优于国外Driscal(抗240℃)和国内PMHA-Ⅱ(抗220℃)。分析了HTP-1的抗温、抗盐抗钙和降滤失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水基钻井液 超高温 降滤失剂 抗温耐盐
下载PDF
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多航次水文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林丽娜 陈红霞 刘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0-470,共11页
利用第15,16,21,25,26和27次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所获取的CTD观测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水团、典型层面水文要素平面分布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水团主要包括南极表层水、普里兹湾陆架水、绕极深... 利用第15,16,21,25,26和27次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所获取的CTD观测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水团、典型层面水文要素平面分布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水团主要包括南极表层水、普里兹湾陆架水、绕极深层水和南极底层水。夏季表层水温盐变化显著,没有固定的核心值;绕极深层暖水的分布范围和温盐特征相对比较稳定;南极底层水在各航次中均有出现。2)在陆架水中存在位温低于海面冰点的冰架水和温度低于现场温度的过冷水。冰架水主要分布在冰架前缘和70°30′E断面上,沿70°30′E断面最北可扩展至陆坡附近;过冷水主要分布在冰架前缘西部。3)高盐陆架水在普里兹湾存在较少,主要分布在埃默里冰架前缘和73°E断面67°30′~68°45′S范围内,其中S〉34.62的高盐陆架水均位于73°E断面附近,并沿73°E断面向北扩展至67°30′S附近,盐度最大值为34.64。4)夏季表层温盐分布时空变化特征显著。部分航次埃默里冰架前缘存在一个很强的纬向温度锋面,最高温度达到3.55℃。5)绕极深层水在第15航次涌升至100m以浅,涌升最明显的海域在63°00′~64°00′s附近,73°E断面涌升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冰架水 高盐陆架水 绕极深层水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深部转移存储介质条件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鑫 孙亚军 +2 位作者 陈歌 王厚柱 张志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8,共12页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既面临水资源匮乏,又面临矿井涌水量大、矿井水矿化度高等难题。为减少采煤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保护西部地区水生态环境,基于保水采煤和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等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围绕"矿井水深部转移存储...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既面临水资源匮乏,又面临矿井涌水量大、矿井水矿化度高等难题。为减少采煤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保护西部地区水生态环境,基于保水采煤和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等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围绕"矿井水深部转移存储"这一核心科学理念,提出将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高压深井转移存储,转移至煤层底板深部含水层中存储。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某矿实施试验井工程,通过开展野外岩样采集、室内电镜扫描、岩石成分分析、压汞等实验与定量–定性方法,研究目的转移存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分析不同高压水力压裂增渗试验主控因素,对比矿井水水质、转移存储层原生地层水水质和转移存储后混合水质,获取了矿井水高压持续深井转移存储的水文地质效应。结果表明:目前试验井单井累计转移存储矿井水量已满足设计预期,且持续高压水力压裂增渗方式可不断改善和渐次增强目的存储层的矿井水存储能力,延长服役时效。因此,高矿化度矿井水深部转移存储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将对西部地区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同时,相比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成本,能够有效缓解矿井水处理经济负担,为西部煤矿区矿井水转移存储提供典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矿井水 高矿化度 深部 转移存储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73°E断面地转流及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林丽娜 陈红霞 刘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在整理历次中国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学考察即1998-12-1999-01,2000-01,2002-01-02,2004-12,2009-02,2009-12和2011-01获得的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73°E断面CTD调... 在整理历次中国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学考察即1998-12-1999-01,2000-01,2002-01-02,2004-12,2009-02,2009-12和2011-01获得的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73°E断面CTD调查资料,采用动力计算方法计算了73°E断面上各年份的纬向地转流,并进行了通过断面的纬向地转体积通量和热通量的计算;结合多年温、盐分布情况分析了陆架上层水北扩、绕极深层水涌升以及陆缘水边界等断面典型水文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3°E断面上的纬向地转流呈相间带状分布,在65°48′S和68°00′S附近存在两个流切变;陆架区(66°30′S以南)最大东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4.0~9.3cm·s-1,最大西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1.0~3.2cm·s-1;海盆区(62°00′~66°30′S)最大东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4.0~6.5cm·s-1,最大西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0.2~3.8cm·s-1;断面上62°00′S以南纬向总体积和热量输运均为东向输运,多年年平均体积通量和热量通量分别为1.52×107 m3·s-1和1.64×1016 W,其中海盆区为1.47×107 m3·s-1和1.60×1016 W,陆架区为0.50×106 m3·s-1和4.00×1014 W。陆架上层水的多年北向扩展范围在62°54′~65°12′S之间变化,其中在初夏考察航次期间,扩展程度最大,最北可扩展到62°54′S;陆缘水边界的多年经向变化范围在63°00′36″~65°07′12″S之间,在初夏航次北移最大,最北移至63°00′S;在7次考察期间有5次绕极深层水扩展至陆架。陆架上层水北扩和绕极深层水涌升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到陆缘水边界强度和位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流 通量 陆架上层水 绕极深层水 陆缘水边界
下载PDF
深层油气用加重滑溜水压裂液体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丽伟 杨竞旭 +4 位作者 高莹 杨战伟 滕起 韩秀玲 徐敏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4-797,802,共5页
塔里木库车山前区块作为典型的超深层气藏,75%施工井泵压在100 MPa以上,最高施工压力达到136 MPa,压裂增产改造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开发的技术瓶颈,施工排量也受到极大限制。据统计超深加重压裂液施工井,普遍存在液体密度增加,施工压力降... 塔里木库车山前区块作为典型的超深层气藏,75%施工井泵压在100 MPa以上,最高施工压力达到136 MPa,压裂增产改造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开发的技术瓶颈,施工排量也受到极大限制。据统计超深加重压裂液施工井,普遍存在液体密度增加,施工压力降低幅度未达到理论效果,基于理论分析及加重压裂液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借鉴页岩气用滑溜水成功应用的经验和加重压裂液的优点,通过优选加重剂、耐高盐降阻剂和助排剂形成了加重滑溜水体系。该体系加重密度为1.35 g/cm3,耐氯化钙35×104 mg/L,能有效降低施工压力和施工风险,降阻率为62%,与常规瓜胶压裂液减阻率相当,并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助排性能,岩心伤害率为11.2%,对储层伤害低,为超高压超深井储层改造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 加重压裂液 滑溜水 耐高盐 降阻率
下载PDF
永川深层页岩气田储层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葛忠伟 欧阳嘉穗 +3 位作者 王同 周静 郭卫星 靳利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1期29-37,共9页
永川深层页岩气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油气成果,但总体表现出不同构造区气井测试产能差异大的特征,制约了该区规模增储及效益开发。为落实该区的高产富集区带,明确勘探开发攻关方向,通过开展构造样式及断裂分布... 永川深层页岩气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油气成果,但总体表现出不同构造区气井测试产能差异大的特征,制约了该区规模增储及效益开发。为落实该区的高产富集区带,明确勘探开发攻关方向,通过开展构造样式及断裂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储层特征精细描述,结合地层压力特征及生产规律分析,总结出该区深层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包括:厚大且稳定展布的优质页岩储层、有利的构造样式、断而不破的小规模断层、相对发育的天然裂缝、相对较大的埋深和良好的顶底板封堵能力。该区整体具有较高的含气丰度和良好的资源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储层特征 优质页岩储层 深水陆棚 深层页岩气
下载PDF
地下浓缩卤水与“高山深盆”成盐环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帅开业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9年第4期225-228,共4页
在长期研究青海柴达木盆地现代钾盐矿床和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钾盐矿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袁见齐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高山深盆”的成盐理论。本文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可分为“深盆深水”和“深盆浅水”两种类型。前者以邻近海水为主... 在长期研究青海柴达木盆地现代钾盐矿床和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钾盐矿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袁见齐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高山深盆”的成盐理论。本文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可分为“深盆深水”和“深盆浅水”两种类型。前者以邻近海水为主要补给,后者除海水之外,明显渗杂有富含钾、镁、钙的变质地下浓缩卤水,其中富钾卤水对“高山深盆”环境下钾盐矿床的形成意义不言而喻。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我们还不能像研究海水蒸发实验那样,完全解释清楚这种地下浓缩卤水的形成机理,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对此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浓缩卤水 “高山深盆”成盐环境 水盐体系相平衡
下载PDF
南极樊尚湾大陆架mCDW入侵影响下的水体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灵巧 叶文珺 +2 位作者 张春玲 胡松 李丙瑞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利用象海豹CTD观测到的2012年3—10月南极樊尚湾海域的温盐剖面数据,研究结冰期该海域陆架区变性绕极深层水(mCDW)入侵影响下的水体结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从湾口到湾最内侧的深层都存在显著的mCDW入侵。结冰过程中来自海表的冷却和析... 利用象海豹CTD观测到的2012年3—10月南极樊尚湾海域的温盐剖面数据,研究结冰期该海域陆架区变性绕极深层水(mCDW)入侵影响下的水体结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从湾口到湾最内侧的深层都存在显著的mCDW入侵。结冰过程中来自海表的冷却和析盐作用从上方向海洋内部延伸,而到6月中旬湾最内侧的400 dbar以深层结依然没被打破。湾最内部的西侧冰架前缘C区域和沿岸冰间湖D区域具有不同的水体结构特征。结冰初期,C区域的300~600 dbar深度范围内持续存在冰架水(ISW),其上下都出现θ>–1.7℃的高温核,说明mCDW携带的热量可能致使该深度范围内冰架融化。D区域海水热含量明显高于C区域,可知mCDW携带更多热量进入D区域。另外,结冰后期(9—10月)冰间湖区域水体特性垂向趋于一致,直接反映深对流的存在,致使高密度陆架水的产生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绕极深层水 冰架水 冰间湖 水体结构演变 南极 樊尚湾
下载PDF
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乳化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廖辉 唐善法 《天然气与石油》 2018年第2期64-67,95,共5页
针对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开发中的难题,长江大学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优异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苯环、抗盐、具有高表界面活性,且与沥青质亲和力强的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井筒乳化降黏剂NP。以该含有苯环的... 针对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开发中的难题,长江大学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优异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苯环、抗盐、具有高表界面活性,且与沥青质亲和力强的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井筒乳化降黏剂NP。以该含有苯环的双子表面活性剂为目标产物,针对我国西部G油田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进行了乳化降黏效果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NP系列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度地层水中仍能发挥较好的乳化降黏作用,能够满足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的开发要求。该研究对高沥青质深层超稠油的开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沥青质 深层超稠油 开发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降黏 高矿化度 地层水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井下利用处理实验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雷兆武 孙京敏 +4 位作者 金泥沙 董亚荣 张尊举 景长勇 晋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3,共6页
基于九龙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将高矿化度矿井水经处理后井下利用,以解决高矿化度矿井水外排问题。根据拟定的矿井水回用水质指标,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超滤出水水质指标满足矿井水回用主要水... 基于九龙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将高矿化度矿井水经处理后井下利用,以解决高矿化度矿井水外排问题。根据拟定的矿井水回用水质指标,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超滤出水水质指标满足矿井水回用主要水质指标要求。结合该矿现有矿井水处理工艺,提出矿井水井下回用深度处理采用“超滤+消毒”工艺,以满足矿井水井下利用水质指标要求。该深度处理工艺投资省、效果好,可为相关高矿化度矿井水煤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井下利用 回用水质指标 矿井水处理 深度处理工艺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水文特征研究──夏季温、盐分布特征及底层水形成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培强 孙日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445-452,共8页
分析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温、盐分布特征,提出在艾默里冰架外侧有一片温暖水域。指出:1、变性极大的南极绕极深层水的前沿混合水可以影响到陆架上的南纬67°左右;2、在两个“CTD”探头直达海底的测站,深层观测到了温度... 分析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温、盐分布特征,提出在艾默里冰架外侧有一片温暖水域。指出:1、变性极大的南极绕极深层水的前沿混合水可以影响到陆架上的南纬67°左右;2、在两个“CTD”探头直达海底的测站,深层观测到了温度为负值、盐度为34.67。据此,作者指出该水体属于南极底层水。此外,还对整个海区的跃层现象进行分类,计算了跃层的强度、厚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盐度 海域 底层水 水文特征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乐东区中深层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平 童传新 +2 位作者 曾小明 李伟 宋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8期44-50,共7页
油气田伴生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蕴含多种油气地质及水文地质信息,可以为油气成藏的圈闭条件评价及展布特征分析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佐证。由于油气田地层水与油气藏伴生且受成烃成藏环境及后期保存条件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故其地质地球... 油气田伴生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蕴含多种油气地质及水文地质信息,可以为油气成藏的圈闭条件评价及展布特征分析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佐证。由于油气田地层水与油气藏伴生且受成烃成藏环境及后期保存条件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故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及后期圈闭保存条件等密切相关。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深层高温超压大气田伴生地层水总矿化度异常高(60 000~80 000mg/L),pH值为6~8,属于弱酸—弱碱性的盐水和卤水,其地层水类型属CaCl2水型,为一种非常特殊的高矿化度气田伴生地层水。通过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深层气田伴生地层水pH值、常规离子组成、主要元素及其组合特点等统计分析,获取了这种高温超压大气田伴生地层水的大量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并深入分析探讨了其与天然气运聚成藏及其分布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乐东区中深层 大气田伴生地层水 高矿化度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绕极深层水入侵阿蒙森海陆架的路径及其性质
18
作者 白雨 赵亮 李磊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559,共15页
近几十年来较暖的绕极深层水(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不断入侵阿蒙森海陆架,使冰架底部融化,导致阿蒙森海冰架质量不断损失。分析CDW入侵阿蒙森海陆架的路径及性质变化,对研究冰架变薄和接地线后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LORYS12V1[Gl... 近几十年来较暖的绕极深层水(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不断入侵阿蒙森海陆架,使冰架底部融化,导致阿蒙森海冰架质量不断损失。分析CDW入侵阿蒙森海陆架的路径及性质变化,对研究冰架变薄和接地线后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LORYS12V1[Global Ocean(1/12)°Physical Reanalysis]再分析数据,对阿蒙森海西侧、中央、东侧通道的体积输运和热输运进行了计算,给出了陆架上CDW温度和盐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它们与流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otson-Getz海槽内的CDW主要源自西侧通道,Pine Island海槽内的CDW主要源自中央通道和东侧通道。由东侧通道入侵的CDW温度最高,西侧入侵的CDW温度最低。CDW通过西侧通道入侵陆架的体积输运和热输运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CDW通过中央通道向Pine Island海槽的体积输运和热输运约是东侧通道的2倍。CDW进入海槽时的温度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与入侵陆架时的温度有关,一方面又被后续的混合过程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极深层水 阿蒙森海陆架 流场结构 体积输运 热输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