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多糖在大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高内皮微静脉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
作者 贺业春 刘丽 +4 位作者 李益民 谢遵江 刘颖 村上宅郎 大琢瑷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研究蛋白多糖 (PG)在大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高内皮微静脉 (HEVs)中的分布 ,探讨PG对淋巴细胞归巢的调节作用。 方法 阳性胶体铁染色 酶连续阻断法 ,光镜和电镜观察PG在HEVs内的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基膜上的分布。 结果 HEVs... 目的 研究蛋白多糖 (PG)在大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高内皮微静脉 (HEVs)中的分布 ,探讨PG对淋巴细胞归巢的调节作用。 方法 阳性胶体铁染色 酶连续阻断法 ,光镜和电镜观察PG在HEVs内的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基膜上的分布。 结果 HEVs的基膜和邻接基膜的淋巴细胞的细胞膜呈强阳性着色 ,能被透明质酸酶、肝素酶、硫酸软骨素酶ABC阻断 ;电镜显示 ,胶体颗粒主要排列于基膜的内、外侧及穿越基膜的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 ,内皮细胞、穿内皮细胞的淋巴细胞和腔内的淋巴细胞不着色。 结论 分布在HEVs的基膜和穿基膜的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的PG ,主要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 ,可能与归巢淋巴细胞穿越基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糖 高内皮微静脉 集合淋巴小结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与淋巴迷路之间的网状纤维支架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文广 朱保国 +3 位作者 贺业春 谢遵江 贾立敏 纪长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与淋巴迷路之间淋巴细胞归巢的通路。方法用镀银染色光镜观察法和冻裂割断扫描电镜观察法观察健康、成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的基质网状结构。结果位于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周围有网状纤维... 目的研究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与淋巴迷路之间淋巴细胞归巢的通路。方法用镀银染色光镜观察法和冻裂割断扫描电镜观察法观察健康、成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的基质网状结构。结果位于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周围有网状纤维支架,在二者相临近部位有密集交织的网状纤维网。结论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之间密集交织的网状纤维网,为细胞的居留和迁移提供结构支持和适宜的微环境,可能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归巢 高内皮微静脉 淋巴迷路 淋巴结 大鼠
下载PDF
VEGF在PTCL-U和AILT中的表达及与高内皮静脉增生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妙侠 李百周 +1 位作者 吴丽莉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高内皮静脉(HEV)增生的关系。方法收集PTCL-U和AILT各20例,用免疫组化法EnVison检测VEGF的表达,并通过检测CD34了解微...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高内皮静脉(HEV)增生的关系。方法收集PTCL-U和AILT各20例,用免疫组化法EnVison检测VEGF的表达,并通过检测CD34了解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TCL-U和AILT中肿瘤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VEGF均(+),与微血管密度正相关。结论PTCL-U和AILT中VEGF的表达与高内皮静脉增生和预后差有关,抗VEGF治疗可能是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殊型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高内皮静脉
下载PDF
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淋巴迷路的研究
4
作者 刘富 刘冰华 +2 位作者 纪亮 贾丽敏 贺业春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副皮质区的形态结构、细胞成分的观察,探讨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是否存在淋巴迷路结构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蛋白多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研究30例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果淋巴迷路主要存在肠系膜淋巴... 目的通过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副皮质区的形态结构、细胞成分的观察,探讨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是否存在淋巴迷路结构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蛋白多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研究30例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果淋巴迷路主要存在肠系膜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内,以盲管状起始于淋巴小结下方和高内皮微静脉周围,互相呈迷路样连接后续于髓窦。淋巴迷路的壁由扁平或扁椭圆形的内皮细胞、基质和网状纤维构成,其构成完整、连续,偶见开放的通道。淋巴迷路内充满紧密排列的小淋巴细胞,偶尔可见浆细胞和网状纤维。在淋巴小结下方的淋巴迷路内,以CD3阴性细胞为主,在高内皮微静脉周围的淋巴迷路内,淋巴细胞以CD3阳性细胞为主,而在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小结之间的淋巴迷路内CD3阳性和阴性的数量几乎为1∶1。结论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内存在淋巴迷路。淋巴迷路起于淋巴小结和高内皮微静脉附近,互相呈迷路样连接后续于髓窦。推测淋巴迷路是淋巴小结产生的B细胞和由高内皮微静脉归巢的淋巴细胞迁移和输出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归巢 肠系膜淋巴结 高内皮微静脉 淋巴迷路
下载PDF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归巢的形态学特征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
5
作者 刘丽 贺业春 +2 位作者 刘颖 谢遵江 贾立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穿越高内皮微静脉(HEVs)的形态学表现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细胞穿越其管...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穿越高内皮微静脉(HEVs)的形态学表现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细胞穿越其管壁的形态学表现,分析LFA-1、PECAM-1的表达。结果高内皮微静脉中位于内皮细胞内、细胞间和细胞连接间隙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存在,淋巴细胞以突起或焊点样细胞膜突起与内皮细胞接触,在基底膜内外板之间的透明层也可见淋巴细胞存在;LFA-1主要表达于高内皮微静脉管腔内与内皮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上;PECAM-1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和穿越其中的淋巴细胞上。结论1.淋巴细胞首先以突起与内皮细胞接触,再通过内皮细胞内和细胞间穿越内皮细胞进入细胞连接间隙,继而穿越基底膜到血管周围鞘,进入淋巴组织;2.LFA-1参与了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牢固黏附;3.PECAM-1可能与淋巴细胞跨内皮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高内皮微静脉 肠系膜淋巴结 透射电镜大鼠
下载PDF
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观察
6
作者 刘丽 孙杰 +2 位作者 周海兵 贺业春 徐玉东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晚期结肠癌病人的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晚期结肠癌病人的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膜出现大量指状突起。质膜小泡、Weibel-Palade小体、高尔基复合体减少,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部分基膜不完整。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结论: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导致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皮微静脉 超微结构 肠系膜淋巴结 结肠癌
下载PDF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内蛋白多糖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海兵 刘丽 +2 位作者 刘颖 谢遵江 贺业春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7-9,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蛋白多糖在大鼠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HEVs)中的分布,探讨蛋白多糖在淋 巴细胞归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阳性胶体铁染色—酶连续阻断法,光镜和电镜观察蛋白多糖于HEVs 内的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基膜上的分布。... 目的 研究蛋白多糖在大鼠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HEVs)中的分布,探讨蛋白多糖在淋 巴细胞归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阳性胶体铁染色—酶连续阻断法,光镜和电镜观察蛋白多糖于HEVs 内的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基膜上的分布。结果 HEVs的基膜和邻接基膜的淋巴细胞胞膜呈强阳性染色,能 被透明质酸酶、肝素酶、软骨素酶ABC阻断;电镜显示,胶体颗粒主要排列于基膜的内、外侧及穿越基膜的淋 巴细胞胞膜上,内皮细胞、穿内皮细胞的淋巴细胞和腔内的淋巴细胞不着色。结论 蛋白多糖于大鼠肠系膜 淋巴结HEVs内主要分布于基膜和穿基膜的淋巴细胞胞膜上,可能对归巢淋巴细胞穿越HEVs管壁有调节作 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糖 淋巴细胞 肠系膜淋巴结 HEV 大鼠 内皮细胞 基膜 软骨素 电镜观察 透明质酸酶
下载PDF
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杰 贺业春 +3 位作者 刘丽 谢遵江 方传龙 刘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观察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的形态 ,探讨血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归巢的径路。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大鼠血淋巴结的构造。结果 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分布广泛 ,内皮细胞高大且凸向管腔 ,细胞器... 目的 观察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的形态 ,探讨血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归巢的径路。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大鼠血淋巴结的构造。结果 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分布广泛 ,内皮细胞高大且凸向管腔 ,细胞器丰富 ,可见淋巴细胞附着或穿越内皮细胞内和细胞连接间隙。副皮质区内可见管状或袋状的充满小淋巴细胞的淋巴迷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皮微静脉 淋巴迷路 血淋巴结 大鼠
下载PDF
The 150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series: questions 6–14 被引量:11
9
作者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03-107,共5页
To accelerate our endeavors to overcome cancer,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has launched a program of publishing 150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In this article,nine more questions ar... To accelerate our endeavors to overcome cancer,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has launched a program of publishing 150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In this article,nine more question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ed.Question 6.Why do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rarely metastasize to the brain?Question 7.Can distant spread of cancer cells be blocked by inhibiting the remodeling of high endothelial venules in the sentinel lymph node?Question 8.What sort of live-imaging techniques can be developed to directly observe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metastasis?Question 9.How does chronic hepatitis prevent liver metastasis from colorectal cancer?Question 10.How many types of host cells contribute to forming the pre-metastatic niche in the lung favorable for metastasis?Question 11.Why do cancers rarely metastasize to the small bowel?Question 12.Why do glioblastomas rarely metastasize outsid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Question 13.Despite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genetic event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high-grade gliomas,these tumors are the most therapeutically refractory among all human cancers.What then would be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reat what in essence can be regarded as a whole brain malignancy,since even a surgical resection of greater than 99%of tumor tissues is invariably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Question 14.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effectively limits a wide variety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s from reaching glioma cells widely dispersed in the brain.What therapeutic approaches can be used to breach the BBB and allow therapeutic agents to seek out and kill these tumo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tasi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olorectal cancer GLIOBLASTOMA high endothelial venuleS Dynamic imaging Pre-metastatic NICHE
下载PDF
慢性移植肾病中高内皮微静脉新生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
10
作者 李晓庆 陈美雪 +4 位作者 邓元俊 郭艳艳 裴广畅 郭水明 韩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病肾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lues,HEVs)新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移植肾病并行移植肾切除的肾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Vs及DC、CD5^+/CD19^+...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病肾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lues,HEVs)新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移植肾病并行移植肾切除的肾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Vs及DC、CD5^+/CD19^+B淋巴细胞等各自标志物的免疫反应性;根据PAS、HE染色,用肾移植Banff1997标准进行病理评分。统计分析3类细胞和各病理变化指标在HEVs(+)组和HEVs(-)组间的差异。结果 20例样本中有3例呈HEVs标志物MECA-79免疫反应阳性,即HEVs(+),占15%;17例MECA-79免疫反应阴性,即HEVs(-),占85%。HEVs(+)组CD5+B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数量比HEVs(-)组相应阳性细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标志物CD208阳性的DC数在HEVs(+)组较HEVs(-)组明显增多。移植肾Banff 1997病理评分显示,HEVs(+)组所有病变指标评分虽均高于HEVs(-)组,但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移植肾病肾组织存在HEVs的新生,可能参与肾脏炎症微环境的形成;DC可能与HEVs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肾病 高内皮微静脉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The Heat Shock Protein Story—From Taking mTORC1,2 and Heat Shock Protein Inhibitors as Therapeutic Measures for Treating Cancers to Development of Cancer Vaccines 被引量:3
11
作者 Peter Chin Wan Fung Regina Kit Chee Kong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7年第11期962-1029,共68页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serve to correct proteins’ conformation, send the damaged proteins for degradation (quality control function). Heat shock factors (HSFs) are their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e protein complex...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serve to correct proteins’ conformation, send the damaged proteins for degradation (quality control function). Heat shock factors (HSFs) are their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e protein complexes mTOR1 and 2 (with the same core mTOR), the 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 (PDK1), the seine/threonine-specific protein kinase (Akt), HSF1, plus their associated proteins form a network participating in protein synthesis, bio-energy generation, signaling for apoptosis with the help of HSPs. A cancer cell synthesizes proteins at fast rate and needs more HSPs to work on quality control. Shutting down this network would lead to cell death. Thus inhibitors of mTOR (mTORI) and inhibitors of HSPs (HSPI) could drive cancer cell to apoptosis—a “passive approach”. On the other hand, HSPs form complexes with polypeptid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ncer cells;on excretion from the cell, they becomes antigens for the immunity cells, eventually leading to maturation of the cytotoxic T cells, form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reparing cancer-specific, person-specific vaccine. Recent finding shows that HSP70 can penetrate cancer cell and expel its analog to extracellular region, giving the hope to prepare a non-person-specific vaccine covering a variety of cancers. Activation of anti-cancer immunity is the “active approach”. On the other hand, mild hyperthermia, with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HSPs, has been found to activate the immunity response, and demonstrate anti-cancer effects. There are certain “mysteries” behind the mechanisms of the active and passive approaches. We analyze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and provide explanations to some mysteries. We also suggest future research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in which HSPs play many ro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HEAT Shock Factors mTORC1 2 Complexes Mild Hyperthermia ANTI-CANCER Drugs and HSP-Based ANTI-CANCER Vaccine Immunity Cells Trafficking through high endothelial venuleS of Cancer Site Intrinsic Extrinsic FOXO Translocation and the PERK-CHOP Apoptotic Pathways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下载PDF
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罗付成 唐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488-1491,149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5例CRC患者,根据微卫星状态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组(90例)和微卫星稳定/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S/MSI-L)组(735例)。比... 目的探讨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5例CRC患者,根据微卫星状态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组(90例)和微卫星稳定/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S/MSI-L)组(735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2组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检出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值及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H的CRC患者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高于MSS/MSI-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作为MSI-H的CRC患者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 结直肠癌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高内皮微静脉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结构中高内皮细胞微静脉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晏洁 王鹏健 贾敬好 《肿瘤》 CAS 2024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位于非典型淋巴器官部位的异位淋巴组织。成熟的TLS由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区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高内皮细胞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组成。HEV可独特性... 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位于非典型淋巴器官部位的异位淋巴组织。成熟的TLS由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区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高内皮细胞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组成。HEV可独特性地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并促进TLS的形成。TLS是肿瘤微环境中直接启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部位,同时也是免疫细胞进行方向性输送的关键部位。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TLS和肿瘤相关高内皮细胞微静脉(tumor-associated high endothelial venule,TA-HEV)与患者良好的临床预后相关。本文综述TLS与HEV的结构组成、功能特征、动态发展及调整机制等,从多个维度分析2者对患者预后及免疫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并探讨诱导TLS和HEV作为肿瘤治疗手段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三级淋巴结构 高内皮细胞微静脉 免疫检查点阻断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Fas配体和细胞黏附分子1在肥大扁桃体组织高内皮小静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阳 王志斌 +3 位作者 余海静 王芳 刘胜洪 崔永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Fas配体(FasL)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在肥大扁桃体组织高内皮小静脉(HEV)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扁桃体切除标本,其中20例为慢性肥大性扁桃体炎患者(CHT组),17例为特异性扁桃体肥大患者(ITH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 目的:探讨Fas配体(FasL)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在肥大扁桃体组织高内皮小静脉(HEV)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扁桃体切除标本,其中20例为慢性肥大性扁桃体炎患者(CHT组),17例为特异性扁桃体肥大患者(ITH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研究2组扁桃体组织HEV的T、B淋巴细胞的数目,内皮细胞中FasL及ICAM-1的表达。结果:CHT组HEV中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ITH组(P<0.05),而ITH组HEV中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CHT组(P<0.05)。结论:HEV内皮细胞表达的ICAM-1和FasL均可能在扁桃体肥大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主要促进CHT发展,后者主要导致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皮小静脉 FAS配体 细胞黏附分子1 扁桃体
原文传递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分析高内皮细胞小静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免疫细胞招募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玲 张华 +2 位作者 童霞 张鑫 张兰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0-177,共8页
目的在单细胞水平探索高内皮细胞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GSE136831)中18例慢阻肺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共219257个肺组织单细胞RNA测序结果,分析HEV内皮细... 目的在单细胞水平探索高内皮细胞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GSE136831)中18例慢阻肺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共219257个肺组织单细胞RNA测序结果,分析HEV内皮细胞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关系。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这些肺组织单细胞中提取内皮细胞,分选出静脉内皮细胞后,以CCL14、IGFBP7、POSTN作为HEV内皮细胞的标记基因,鉴定出HEV内皮细胞在慢阻肺中的表达上调。通过分析HEV内皮细胞的差异基因的功能,提示存在免疫调节的作用。通过细胞轨迹发育,发现HEV内皮细胞在发育后期富集了细胞外基质的重构。通过受体-配体配对,发现HEV内皮细胞通过一系列配体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进行招募。结论HEV内皮细胞在慢阻肺中升高,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通过分泌一系列的配体后,HEV内皮细胞可招募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作用。HEV可能成为慢阻肺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高内皮细胞小静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单细胞测序技术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
16
作者 李成镇 宋承鑫 谢遵江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生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s,HEV)的发育过程,为探讨其发生发育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出生后第0天、2天、6天、7天、8天、10天、12天、14天、18天、21天、25天、28天、31... 目的研究生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s,HEV)的发育过程,为探讨其发生发育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出生后第0天、2天、6天、7天、8天、10天、12天、14天、18天、21天、25天、28天、31天、35天、40天的新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各日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中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结果从第0天到第6天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无典型的高内皮微静脉,内皮核不明显高大,属于类高内皮微静脉,肠系膜淋巴结外周区可见少量类高内皮微静脉,中心区则未见类高内皮微静脉。第7天肠系膜淋巴结外周区高内皮微静脉数量增多,但其分布仍局限于周边区,到第10天才出现典型的高内皮微静脉,内皮核高大呈立方形。结论生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发育规律为探讨其发生发育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肠系膜淋巴结 高内皮微静脉 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