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痰浊血瘀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赵玲 魏海峰 +2 位作者 张丽 李雅莉 李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高脂饲料对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探讨中医"痰浊"、"血瘀"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2、4、8、16周后,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 目的:动态观察高脂饲料对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探讨中医"痰浊"、"血瘀"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2、4、8、16周后,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LDL/HDL和TC/HDL在2周内迅速增高,一直持续到16周(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6周时明显增高(P<0.05);甘油三酯在2周时即有增高的趋势,在16周时明显增多(P<0.01)。血液黏度在8周时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在8周时明显降低。内皮素明显升高,NO有降低的趋势,二者比值明显升高。结论:高脂血症大鼠的造模过程中,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损伤因素均出现了变化;这些可能反映中医"痰浊证"与"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血脂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 血瘀 痰浊 大鼠
下载PDF
皮肤肿瘤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形态学研究
2
作者 腾河 刘丽 +3 位作者 郑金华 贾立敏 贺业春 张亿倬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人黑色素瘤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10例手术切除的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和TIL的分布和超微结构。结果:类高内... 目的:探讨人黑色素瘤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10例手术切除的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和TIL的分布和超微结构。结果:类高内皮微静脉主要分布于乳头层和癌周围。病变早期其内皮高大,胞浆突起增多,核大,细胞器丰富,有大量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病变晚期,内皮细胞核不规则,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质内出现大量微丝和质膜小泡,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基膜不连续,少见淋巴细胞穿越。TIL多存在于癌周围区,活化淋巴细胞较多。随着病程的进展,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结论:1.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部分血管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向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定向归巢)的重要场所。2.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色素瘤 类高内皮做静脉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形态学观察
3
作者 王春英 贺业春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途径及抗肿瘤意义。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在癌周区出现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高... 目的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途径及抗肿瘤意义。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在癌周区出现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高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有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结论喉癌组织中部分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类高内皮微静脉 电镜 阳性胶体铁染色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形态学及蛋白多糖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王春英 黄小义 +3 位作者 刘颖 郭连军 贾立敏 贺业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2期2259-2262,226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超微结构和蛋白多糖表达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抗肿瘤意义及蛋白多糖对淋巴细胞归巢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 目的: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超微结构和蛋白多糖表达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抗肿瘤意义及蛋白多糖对淋巴细胞归巢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超微结构和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1)早期病变肿瘤周边组织内可见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细胞高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有大量淋巴细胞穿越管壁,可见大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存在;晚期病变组织内类高内皮微静脉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管壁不活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明显减少。(2)类高内皮微静脉壁,特别是邻近管腔侧与阳性胶体铁呈强阳性反应,在有淋巴细胞穿越的部位反应更加明显,而内皮扁平的血管基本不反应或反应微弱。结论:(1)喉癌组织中部分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向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2)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3)蛋白多糖于淋巴细胞归巢旺盛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呈强表达,可能对归巢淋巴细胞穿越类高内皮微静脉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类高内皮微静脉 超微结构 蛋白多糖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在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抗原提呈效应的形态学观察
5
作者 周海兵 贾立敏 +5 位作者 方传龙 郑金华 贺业春 刘丽 高江涛 张亿倬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9例手术切除的人皮肤黑色素瘤中TIDC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肿瘤效应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早期人皮肤黑色素瘤组... 目的探讨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9例手术切除的人皮肤黑色素瘤中TIDC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肿瘤效应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早期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管内、外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集聚和迁移;病变早期TIDC和TIL浸润比晚期明显(P〈0.01)。透射电镜下,TIDC大致有两种形态。一种TIDC体积大,表面有许多树枝状突起,核不规则,胞浆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另一种TIDC突起较少,细胞器也较少。TIDC与肿瘤细胞、TIDC与TIL、TIL与TIL、TIL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膜接触。与TIL接触的肿瘤细胞呈凋亡状态。晚期病变组织中TIDC与TIL数量明显减少,于癌巢内常见凋亡的TIDC与TIL。结论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存在不同形态的TIDC与TIL,并通过类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管迁移;TIDC、TIL、癌细胞彼此密切作用,在肿瘤局部即可发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反应程度与肿瘤进展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类高内皮微静脉 人皮肤黑色素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