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genic geothermal systems of Bangka Island,Indonesia:Implications of high heat production and tectonic framework
1
作者 Rahmat Nawi Siregar Mochamad Nukman +2 位作者 Kurnia Setiawan Widana Agung Harijoko Sismanto Sismanto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4期89-107,共19页
The presence of geothermal manifestation in Bangka Island(Southeast Sumatra,Indonesia)with the absence of Quaternary volcanic activity and also relatively low seismicity events has raised intriguing questions on the c... The presence of geothermal manifestation in Bangka Island(Southeast Sumatra,Indonesia)with the absence of Quaternary volcanic activity and also relatively low seismicity events has raised intriguing questions on the control of the geothermal system in this area.As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of Indonesia volcanic geothermal systems has been known,that of non-volcanic geothermal systems such as radiogenic system become an issue to be investigated.This study reports the geochemistry and petrography analysis of Triassic granite related to radiogenic production at the vicinity of hot springs in Bangka Island.Surface temperatures of the Bangka hot springs range from 37 to 70.7 and pH values vary between 5.6 and 7.5.These hot springs are discharging either in close to massive granite bodies or occur in between two major NE-SW striking faults zones,i.e.,Pemali fault and Payung fault.Our results indicate the average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of Late Triassic Klabat granite in the northern area ranges from 28.5 to 38.34μWm^(-3)and the southern area ranges from 28.3 to 49.5μWm^(-3).In comparison to similar granite belt located in Malaysia,heat production of granitoid in Bangka hot springs is four times higher,possibl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granite orig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genic geothermal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GRANITE radioactive element
下载PDF
华夏地块花岗岩生热率特征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科甫 朱传庆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3期259-289,共31页
中国华南地区的华夏地块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热资源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事件,使得区内广泛分布着不同构造期花岗岩。花岗岩类在地球及其热状态的动力学和演化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量是地球... 中国华南地区的华夏地块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热资源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事件,使得区内广泛分布着不同构造期花岗岩。花岗岩类在地球及其热状态的动力学和演化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量是地球上的主要热源之一。我国高放射性产热型干热岩资源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以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热为主要热源,岩性主要为花岗岩。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花岗岩数据统计,分析了华南不同地区、不同花岗岩类型的生热率情况,总结了研究区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特征及其与大地热流之间的关系,对认识研究区地温场主控因素及地热资源分布的宏观背景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华南地区1933个花岗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花岗岩生热率范围0.40~17.45μW/m^(3),平均生热率为4.46±2.66μW/m^(3),同时根据大地热流与生热率分布情况,两者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2)放射性生热元素U、Th、K的生热贡献率分别为49.45%、40.16%和10.39%,同时,U、Th浓度和Th/U比值变化较大,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三种类型花岗岩生热率存在差异,I型花岗岩平均生热率明显低于A型和S型花岗岩平均生热率,值为3.86±2.43μW/m^(3),A型和S型花岗岩平均生热率分别为5.55±2.91μW/m^(3)和5.00±2.58μW/m^(3);(4)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得到华南燕山期花岗岩平均产热量为99.01×10^(5)GJ/a,折合成标准煤为3.38×10^(5)t/a,印支期花岗岩平均产热量为63.13×10^(5)GJ/a,折合成标准煤为2.15×10^(5)t/a;(5)两种地壳模型的计算表明,花岗岩在华南大地热流贡献中有着重要作用,沉积地层覆盖区域,地壳放射性生热对地表热流贡献为29.13 mW/m^(2),占总热流值的41.61%;侵入岩出露区域,地壳放射性生热对地表热流贡献为43.85 mW/m^(2),占总热流值的5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生热率 放射性生热元素 产热量 大地热流
下载PDF
黔东—湘西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状态与高产热率HHPRM型地幔源区 被引量:11
3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2 位作者 苏文超 漆亮 蒋国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岩石圈热结构和热状态的研究对于大陆裂解、变质作用及活化构造形成机制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综合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黔东—湘西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为例,研究了扬子地... 岩石圈热结构和热状态的研究对于大陆裂解、变质作用及活化构造形成机制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综合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黔东—湘西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为例,研究了扬子地块东南缘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结构与热状态。提出高放射性元素产热率的HHPRM型地幔源区,进一步讨论HHPRM型地幔源区形成与演化的大陆动力学机制。认为古富集地幔(HHPRM型地幔源区)是镇远一带的早古生代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的岩浆源区,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岩浆源区深度(H)在208~244km,形成温度在1547~1403℃间,该温度和深度范围属软流层,具有形成金刚石矿床的地质条件。建议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区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岩群中应进一步开展金刚石矿床研究与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岩石圈热状态 放射性元素高产热率 HHPRM型地幔源区 金刚石矿床 扬子地块东南缘
下载PDF
对中国大陆壳体的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大地热流检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汪洋 汪集旸 +1 位作者 邓晋福 熊亮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0-216,共7页
本文作者据《中国大陆壳体的区域元素丰度》一文给出的壳体放射性生热元素铀、钍、钾的丰度,计算出中国大陆三个主要壳体的平均热流值,将其与实测大地热流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不满足实测大地热流值的约束,这意味着该文给... 本文作者据《中国大陆壳体的区域元素丰度》一文给出的壳体放射性生热元素铀、钍、钾的丰度,计算出中国大陆三个主要壳体的平均热流值,将其与实测大地热流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不满足实测大地热流值的约束,这意味着该文给出的铀、钍、钾的丰度值偏高。我们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地壳或地幔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十分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同时该文给出的中国大陆壳体的其他强不相容元素的丰度值是否可靠也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元素 壳体微量元素丰度 大地热流 中国 大陆
下载PDF
广东佛冈岩体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干热岩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万建军 孙占学 +5 位作者 胡宝群 王安东 刘金辉 刘成东 陈功新 李小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98-406,共9页
干热岩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具有可再生、储量大、高度清洁等优势。粤北佛冈地区地热活动明显,岩体时代较新,出露面积巨大,有利于形成干热岩系统。佛冈岩体主体岩性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37个花岗岩样品U,Th,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 干热岩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具有可再生、储量大、高度清洁等优势。粤北佛冈地区地热活动明显,岩体时代较新,出露面积巨大,有利于形成干热岩系统。佛冈岩体主体岩性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37个花岗岩样品U,Th,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10-6,51×10-6,5.12%,Th/U比为4.96,密度为2.56 g/cm3,单位体积生热率平均值为6.77μW/m3。区内发育的NE向、EW向深大断裂和次一级断裂,共同控制着地温场的分布。此外,研究区相对薄的岩石圈厚度表明地幔热也是佛冈岩体的重要热源之一。初步结论认为,佛冈岩体生热率远高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的平均值,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高,且区内导热、控热构造明显,地壳厚度低于周边地区,可做进一步详查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放射性生热元素 生热率 佛冈岩体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自然放射性测井及其解释 被引量:16
6
作者 骆淼 潘和平 +2 位作者 赵永刚 张红杰 周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1-671,共11页
为了认识江苏东海超高压变质带上地壳岩石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榴辉岩退变质程度对放射性元素浓度的影响,以及放射性产热率对地温梯度的影响,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5000m自然放射性测井(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 为了认识江苏东海超高压变质带上地壳岩石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榴辉岩退变质程度对放射性元素浓度的影响,以及放射性产热率对地温梯度的影响,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5000m自然放射性测井(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资料统计了CCSD主孔各类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和铀、钍、钾元素的浓度,计算出产热率曲线.自然伽马,铀、钍、钾浓度和产热率从蛇纹岩到榴辉岩、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依次增大.随着榴辉岩退变质程度的增强,其铀、钍、钾元素的浓度值逐渐增大.CCSD主孔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主要受岩性控制,自然放射性随深度增加有增强趋势.产热率与自然伽马测井值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高放射性岩层的上部,地温梯度会出现较强扰动和低值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 超高压变质岩 自然放射性测井 产热率
下载PDF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乏燃料元件贮存中放射性裂变产物的安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宏伶 刘继国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绝大部分滞留在燃料元件中。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设计寿命内将卸出约9万个乏燃料元件,其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活度高达1.9×1017Bq,因此正确实施乏燃料元件的贮存,减少放射性裂变产物向环境中...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绝大部分滞留在燃料元件中。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设计寿命内将卸出约9万个乏燃料元件,其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活度高达1.9×1017Bq,因此正确实施乏燃料元件的贮存,减少放射性裂变产物向环境中释放和进行有效的屏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根据乏燃料元件中放射性裂变产物的计算结果和德国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贮存的经验.对我国10MW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贮存中放射性裂变产物进行了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乏燃料元件 放射性裂变产物 贮存
下载PDF
裂隙水流-传热对高放废物处置库近场温度影响的三维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俊义 项彦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2-379,共8页
裂隙水流-传热是高放废物处置库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裂隙水流-传热对高放废物处置库近场温度的影响,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计算分析了完整岩体模型和裂隙岩体水流模型对处置库近场温度分布和演变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由于裂隙水流... 裂隙水流-传热是高放废物处置库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裂隙水流-传热对高放废物处置库近场温度的影响,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计算分析了完整岩体模型和裂隙岩体水流模型对处置库近场温度分布和演变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由于裂隙水流的吸热降温作用,裂隙岩体模型的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温度低于完整岩体模型的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温度,并缩短了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裂隙水流上游区域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温度显著低于裂隙水流下游区域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温度;在设定条件下,裂隙岩体模型的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最高温度约为完整岩体模型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最高温度的75%,裂隙水流速度从0.2mm/s增大到0.5mm/s,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最高温度降低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行为 裂隙水流-传热 水平处置设计 离散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