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oal accumulating law of jurassic in Ordos Basin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增学 韩美莲 +3 位作者 李江涛 余继峰 吕大炜 柳汉丰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8年第1期85-91,共7页
The strata of Jurassic was divided into three tectonic sequences and eight se- quences of third rank,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feature of the tectonic inconformity and the transforming feature of the depositional sy... The strata of Jurassic was divided into three tectonic sequences and eight se- quences of third rank,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feature of the tectonic inconformity and the transforming feature of the depositional system tracts.Als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base-level cycle of different period were carried through.Therefore three cycles of super period,eight cycles of long period,twenty-four cycles of middle period and some cycles of short period were identified.From the overall character of the coal-accu- mulation in the Mesozoic,we can see that the Yan'an formation is of the best nature of coal bearing.When the coal bearing systems of Jurassic were depositing,the Ordos area is the coal accumulating basin of terrene of large scale and located in the same tectonic unit.But the loc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 part and the paleolandform are different in the basin which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o the layer numb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l beds are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part of the ba- sin.The coal-accumulating action migrated regularl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evolve- ment and migra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systems.The layer numbers of the coal beds, which can be mined,are more in the north and west fringe of the basin,whose distributing area is extensive,and they are more steady in the landscape orientation,also the total thickness is great.Therefore the nature of coal bearing and the coal-accumulating action of different part changed obviously in the space in Ordo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base-level cycle coal accumulating law the migration of rich-coal units
下载PDF
Division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units with wavelet transform of logs in Dagang Oilfield
2
作者 Ying ZHANG Baozhi PAN +1 位作者 Buzhou HUANG Linfu XUE 《Global Geology》 2007年第1期69-73,共5页
Division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unit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of logging data is found to be good at identifying subtle cycles of geological process in Kongnan area of Dagang Oilfield. The anal- y... Division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unit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of logging data is found to be good at identifying subtle cycles of geological process in Kongnan area of Dagang Oilfield. The anal- ysis of multi-scales gyre of formation with 1-D continuous Dmey wavelet transform of log curve (GR) and I-D discrete Daubechies wavelet transform of log curve (Rt) all make the division of sequence interfaces more objec- tive and precise, which avoids the artificial influence with core analysis and the uncertainty with seismic data and cor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units logging data wavelet transform
下载PDF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Reservoir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Taking Oil Formation I of Lower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ld as an Example
3
作者 Yiming Zhang Hongliang W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6期156-169,共14页
The phase change of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is fast and complex. In its reservoir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the isochronous problem is very important. Taking the oil formation I of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 The phase change of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is fast and complex. In its reservoir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the isochronous problem is very important. Taking the oil formation I of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ld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ratigraphic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in the study area, according to the genetic type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base level cycle interfa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is paper subdivides the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oil layer of lower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ld, divides it into four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 sequences, and establishes the high-resolution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is interval. It is found that the mid-term, short-term and ultra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s correspond to the oil formation, sand layer group and single layer in the oil layer correlation unit of the oilfiel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the oil layer correlation unit of the interval is divided, and the sublayer corre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Formation I of Lower Es3 Reservoir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Wuhaozhuang Oilfield
下载PD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DIVISION AND TRANSGRESSIVE EVENTS COAL FORMATIONIN SOUTHEASTERN NORTH CHINA EPICONTINENTAL BASIN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增学 魏久传 +1 位作者 韩美莲 杨锋杰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The sea level changes in the Paleozoic epicontinental basin were of high frequency and the transgressive events were episodic.This kind of sea level changes controlled both the basin filling and the coal accumulation ... The sea level changes in the Paleozoic epicontinental basin were of high frequency and the transgressive events were episodic.This kind of sea level changes controlled both the basin filling and the coal accumulation within the basin.Coal accumulation in the transgressive process is one of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North China epicontinental basin.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analysis to the Permo carboniferous coal series based on the core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picontintental coal bearing succ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1 tectonic sequence (the original type of basin filling), 3 supersequences, 12 third order sequences and about 48 parasequences.The third order sequences are of dual configuration sequences that are composed of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 in the lower part and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in the upper part.The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s are relatively thin in thickness and have fewer parasequences (commonly 1 to 2), while th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s are thick, generally consist of several para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ontinental basin Permo carboniferous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s coal formation in the transgressive process
全文增补中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Permian--Triassia Boundary Section of Changxing, Zhejiang,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14
5
作者 Zhang Kexin Tong Jinnan Yin Hongfu and Wu Shunbao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0-103,117-118,共16页
Three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about one hundred high-frequency cycles or Milankovitchcycles within the Late Permian Changxingian to Early Triassic Griesbachian are identified in theMeishan Section of Changxing, Zhej... Three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about one hundred high-frequency cycles or Milankovitchcycles within the Late Permian Changxingian to Early Triassic Griesbachian are identified in theMeishan Section of Changxing, Zhejiang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the candidate stratotype sec-tion of the global Permo-Triassic boundary, based on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biological,ecological and high-resolution allochthonous cyclic events, microfacies and depositional systems.Furthermore, the stacking pattern of the depositional systems across various Changxingian andGriesbachian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Lower Yangtze an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are outlined with the Meishan section as the principal s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habitat types offossil biota are applied to semiquantitative palaeobathymetry and the study of relative sea level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Triassic high-frequency cycle high-resolution isotime architecture sequence stratigraphy Changxing of China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北部湾盆地重点层系选段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晓晗 屈红军 +3 位作者 黄苏卫 武龙发 杨博 姚天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25,共18页
北部湾盆地是南海北部五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潜力大、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北部湾盆地三级构造单元海中凹陷古近系涠洲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地层厚度大,严重制约了海中凹陷的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低勘探程度区域是一... 北部湾盆地是南海北部五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潜力大、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北部湾盆地三级构造单元海中凹陷古近系涠洲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地层厚度大,严重制约了海中凹陷的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低勘探程度区域是一种有效的地层划分手段。依托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在地震剖面二、三级层序界面和测井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变换分析、岩心分析方法,对海中凹陷涠洲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识别与划分,研究表明最大熵谱分析对于三、四级层序界面具有较高的分辨性,小波变换可以进行四—六级及更高级别旋回分析,而岩心资料可以进行短期、超短期旋回分析。综合三维地震、测井、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变换技术和岩心资料将涠洲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包括6个三级层序、13个四级层序,并且根据13个四级层序含砂率对比,涠三段SQ6-LST四级层序含砂率最高,涠三段SQ6-HST四级层序次之,勘探潜力较大。本研究对低勘探程度凹陷重点层系选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最大熵谱分析 海中凹陷 涠洲组 高分辨率层序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格架与源-汇系统约束下的沉积体系分析方法:以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为例
7
作者 王浩 邹明生 +3 位作者 崔钦宇 高梦天 张靖宇 陆永潮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研究,明确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可以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以及8个准层序组。通过对研究区源-汇体系与沉积相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北部万山物源、东部企西物源、东南部涠西南物源以及西南部物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3种沉积相类型。低位期主要发育中深湖和湖底扇沉积,发育浊积水道、天然堤和席状朵体等沉积微相;湖扩期主要以深湖泥沉积微相为主;高位期则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较为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发育较少。B洼主要发育西部三角洲进积滑塌型、南部近源断坡带型和东部远源缓坡型等3种类型湖底扇,其中,南部物源体系规模大、成藏条件好,是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源-汇系统 高精度层序格架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Inception网络集成的雷达HRRP序列目标识别方法
8
作者 方梦瑶 张贞凯 李汪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0-1378,共9页
传统的雷达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序列识别方法依赖于人工提取特征,并且在使用现有的经典深度学习方法识别小数据集时存在梯度消失和过拟合问题,导致收敛速度慢,识别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 传统的雷达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序列识别方法依赖于人工提取特征,并且在使用现有的经典深度学习方法识别小数据集时存在梯度消失和过拟合问题,导致收敛速度慢,识别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集成Inception网络模型,通过集成Attention-Inception单分支网络,实现了HRRP序列更深层次特征的提取;通过对模型的损失函数加入L2正则化,缓解小数据集在集成网络中的过拟合问题;利用Inception Ⅰ和Inception Ⅱ结构提取HRRP序列多尺度特征,并引入注意力机制计算特征序列的分配权重;加入残差结构,减缓了集成网络梯度消失问题。在预处理后的HRRP序列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目标识别率达到93.3%,并且与未去除噪声的HRRP序列相比目标识别率提高了1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距离像序列 目标识别 神经网络集成 注意力机制 Inception结构
下载PDF
基于测序技术的核糖核酸修饰定位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熊军 冯甜 袁必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2-645,共14页
迄今为止,已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了170多种不同的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分布在各种类型的RNA中,包括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和小核RNA(snRNA)等。RNA修饰在广泛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基因表达... 迄今为止,已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了170多种不同的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分布在各种类型的RNA中,包括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和小核RNA(snRNA)等。RNA修饰在广泛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基因表达、维持RNA稳定性和促进蛋白质翻译等。RNA修饰构成了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层面,即“表观转录组”。RNA修饰以及相关修饰酶(writer)、去修饰酶(eraser)和修饰识别蛋白(reader)的发现,为研究RNA修饰的动态调控及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RNA修饰检测技术的发展,RNA表观转录组学研究进入了单碱基分辨率、多层面、全覆盖的发展阶段。这些覆盖全转录组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发现新的RNA修饰位点,对于阐明表观转录组学的分子调控机制、探索RNA修饰的疾病关联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处理方式及测序原理的差异,现有的RNA修饰测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高通量测序、抗体富集测序、酶辅助测序、化学辅助测序、代谢标记测序和纳米孔测序。这些方法伴随着RNA修饰功能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人们对表观转录组学的认识。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有关RNA修饰检测技术的进展,重点聚焦于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局限性。针对不同类型的RNA修饰,探讨测序分析方法,对未来新型RNA修饰定位技术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在全转录组范围内研究RNA修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转录组学 核糖核酸修饰 定位分析 高通量测序 单碱基分辨率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短期旋回内薄层砂体的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长永 陈希光 +5 位作者 李俊飞 宋志华 常少英 单祥 郭华军 厚刚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7,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广泛发育薄层砂体,储层厚度约为10~20 m,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薄层砂体预测难度较大。为此,通过测井曲线、钻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将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广泛发育薄层砂体,储层厚度约为10~20 m,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薄层砂体预测难度较大。为此,通过测井曲线、钻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将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6个短期旋回。在每个短期旋回内,利用地震切片技术优选了6个地震反演切片,通过此方法识别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厚度约为140 m)内低位期、湖侵期、高位期、湖退期、湖侵期、湖泛期6个不同时期砂体的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腹部地区地震资料可识别精度为中期旋回,在地震等时界面内提取多张地震反演切片,选取与井的短期旋回相对应的反演切片,6张反演切片有效地识别了短期旋回内薄层砂体的空间展布和叠置关系,把井的高频信息充分扩展到整个空间上。该方法既发挥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又发挥了井的高分辨率的作用,克服了地震分辨率的不足,深化了对短期旋回内薄层砂体沉积规律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砂体预测 短期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地震切片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11
作者 罗贝维 尹继全 +5 位作者 胡广成 陈华 康敬程 肖萌 朱秋影 段海岗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1,共9页
利用岩心及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微米CT测试、层序格架下的等时追踪及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的沉积特征、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剖析,从构造-沉积-成岩多维度对高孔渗储层的控制... 利用岩心及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微米CT测试、层序格架下的等时追踪及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的沉积特征、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剖析,从构造-沉积-成岩多维度对高孔渗储层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阿联酋西部地区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Mishrif组,岩性主要为亮晶厚壳蛤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体腔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Mishrif组整体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可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3类沉积亚相,厚壳蛤礁、高能滩、滩前、滩后、滩间及潟湖等6个微相;高孔渗储层主要发育于厚壳蛤礁微相和高能滩微相,其中,厚壳蛤礁微相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0%~34%,渗透率为150~2000 mD,高能滩微相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5%~33%,渗透率为40~370 mD。②研究区Mishrif组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可细分为7个体系域,SQ1—SQ2层序主要由高位体系域构成,厚壳蛤礁微相和高能滩微相规模较大;SQ3层序由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古地貌高部位发育高能滩微相且物性更好。③研究区Mishrif组高孔渗储层的孔隙发育受多期成岩作用叠合改造,包括以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为主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与烃类充注相关的保持性成岩作用。④研究区Mishrif组高孔渗储层受沉积相、层序格架、古地貌格局以及成岩改造作用等多重因素控制;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相控特征,而沉积微相的分布与演化在Mishrif组沉积早—中期(SQ1—SQ2)受控于三级层序内部高位体系域旋回,在沉积晚期(SQ3)则受继承性古地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渗灰岩储层 碳酸盐岩缓坡 厚壳蛤礁 高能滩 相控 层序地层 古地貌 大气淡水溶蚀 森诺曼阶灰岩 Mishrif组 白垩系 阿联酋西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兆芹 刘景彦 +2 位作者 杨宪章 罗彩明 董火祥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基于超短期旋回绘制Fischer图解,结果显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呈现湖退到湖侵的过程,在SQ4时期湖平面上升至最高点,内部次一级的湖侵湖退过程与长期旋回相互对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沉积相带呈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近端、远端与滨浅湖沉积交替演变的特征。笔者研究弄清了英买力地区三叠系湖平面升降规律及其与沉积相带的演化关系,为后续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湖平面变化 Fischer图解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三叠系 英买力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轨道周期约束下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高精度层序界面识别及其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2~3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岳立 赵晓明 +5 位作者 张喜 李树新 葛家旺 聂志宏 张廷山 祝海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1242,共12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其产层多、单层厚度薄且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导致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构建难度大,而旋回地层学理论为高频旋回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基于岩心分析测试及测井资料,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旋...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其产层多、单层厚度薄且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导致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构建难度大,而旋回地层学理论为高频旋回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基于岩心分析测试及测井资料,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理论,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2^(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高精度层序界面。运用山2^(3)亚段GR值、Th/U元素含量比值及总有机碳含量(TOC)数据序列,滤波输出记录在沉积物中的天文轨道参数,通过对山2^(3)亚段岩性、测井数据及地化元素分析数据进行划分,识别了四级层序界面,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与四级层序耦合关系良好,山2^(3)亚段共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PSQ1-4)。依据短偏心率与五级层序的对应关系,山2^(3)亚段共划分为12个五级层序(FSQ1—12)。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轨道周期与高分辨率层序、海平面升降、沉积环境演化及岩相组合规律的耦合关系,长偏心率周期通过调节0.4 Myr尺度海平面变化控制沉积相演化,影响优势页岩储层段的发育;短偏心率周期通过调节0.1 Myr尺度海平面变化控制沉积亚相演化,影响页岩甜点层的发育。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提出的页岩层系高精度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能为精准识别优势页岩层段及水平井导向设计提供理论借鉴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轨道周期 旋回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 海-陆过渡相页岩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陆表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模式——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太原组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月 祝彦贺 +7 位作者 邵龙义 王存武 朱学申 刘芬 康世龙 郑丽婧 陈思路 陈朝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4,I0006,共14页
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沁水盆地柿庄地区太原组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探讨薄煤层及15号厚煤层的旋回样式,研究陆表海背景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模式。结果表明:以煤层底面、古土壤层及沉积相转换面作为四级层序的界... 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沁水盆地柿庄地区太原组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探讨薄煤层及15号厚煤层的旋回样式,研究陆表海背景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模式。结果表明:以煤层底面、古土壤层及沉积相转换面作为四级层序的界面,以灰岩底界或障壁砂、潟湖泥岩底界为最大海泛面,将太原组分为6个四级层序,包含12个体系域;提出含煤岩系进积非对称型、进积对称型、退积非对称型、退积对称型4种旋回样式;在缓慢海平面变化中,退积对称型旋回样式形成薄煤层和厚煤层的夹矸;在快速海侵过程中,进积非对称型、进积对称型、退积非对称型厚煤层用于解释15号煤层向陆方向、中部、向海方向的旋回样式。该结果明确陆表海背景下高分辨率聚煤模式由泥炭堆积速率和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决定,为相同地质背景下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含煤岩系 聚煤模式 沁水盆地 太原组
下载PDF
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建中 郑后珍 +2 位作者 张兴芳 钱金甲 刘福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标准检查方式,纳入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 目的:分析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标准检查方式,纳入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患者采用3D-SPACE序列检查和高分辨率MRI检查并纳入观察组,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检查方式与常规T2WI检查对直肠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的T分期误诊率为25.00%,N分期误诊率为37.50%;观察组的T分期误诊率为7.50%,N分期误诊率为15.00%;观察组T_(1-2)、T_(3)分期、N_(0)、N_(1)、N_(2)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T4分期准确率皆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在对于进展期患者的浸润程度判断更加准确,对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较为准确的诊断,对于临床进行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3D-SPACE序列 高分辨率MRI 术前分期 DWI序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下石盒子组盒1段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16
作者 高照普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利用Inpefa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下石盒子组盒1段陆相冲积扇GR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其结果更好地再现了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及变化规律,从而为三级层序内部进行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由此建立了研究区盒1段高分辨率冲积扇... 利用Inpefa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下石盒子组盒1段陆相冲积扇GR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其结果更好地再现了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及变化规律,从而为三级层序内部进行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由此建立了研究区盒1段高分辨率冲积扇层序地层格架,继而进行垂向沉积序列短期旋回及其叠加样式的识别与划分,并以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为基础,采用高分辨率层序研究方法,结合露头模式、岩芯精细描述及测井资料综合应用,针对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布模式及展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受基准面影响的冲积扇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频谱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层序界面 基准面旋回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 被引量:101
17
作者 林畅松 刘景彦 +2 位作者 刘丽军 张韬 李喜臣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以三级层序内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为主要目的 ,它可为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油气储、盖组合等研究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框架。从滨浅海至陆相湖盆的充填分析均表明 ,三级层序内可依据高频的海 (湖 )泛面或...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以三级层序内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为主要目的 ,它可为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油气储、盖组合等研究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框架。从滨浅海至陆相湖盆的充填分析均表明 ,三级层序内可依据高频的海 (湖 )泛面或沉积基准面的变化划分出若干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单元 ,包括四、五级层序以及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等 4个体系域。四级层序的识别和对比是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在煤、油气盆地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 等时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 油气盆地 储集体 聚煤作用
下载PDF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90
18
作者 何文祥 吴胜和 +3 位作者 唐义疆 方辉 王志欣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6,共5页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及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分别控制这3种级次砂体构型的发育。沙二段8砂层组的3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水体由深变浅的过程回控制了3套反韵律河口坝复合砂体的形成;每个中期旋回内部又发育若干由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单一河口坝砂体,这些砂体垂向相互叠置,形成向湖盆方向斜列的一系列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发育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复合砂体间发育水平泥质隔夹层,单一河口坝砂体之间发育斜交隔夹层,增生体之间局部发育水平夹层或斜交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有较大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口坝储集层构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胜坨油田 构型 层次界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 被引量:44
19
作者 林畅松 张燕梅 +1 位作者 刘景彦 庞保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当前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断从盆地规模的层序地层和体系域分析向储层规模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方向深化。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可应用于从盆地到储层的各种规模的沉积充填分析。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是以露头、岩芯、测井和高分辨地震等密... 当前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断从盆地规模的层序地层和体系域分析向储层规模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方向深化。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可应用于从盆地到储层的各种规模的沉积充填分析。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是以露头、岩芯、测井和高分辨地震等密集控制的资料分析为基础的。精细的测井分析、高分辨三维地震剖面和各种参数处理和切片技术、计算机模拟及可视化技术等是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应用于地下沉积地质分析的重要支持。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为盆地沉积充填的精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储层预测 含油气盆地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油气储层的层次划分和对比技术 被引量:39
20
作者 王振奇 张昌民 +1 位作者 张尚锋 侯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5,共6页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导致沉积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旋回性 ,垂向上具有分段性和周期性 ,平面上具有分带性 ,因此 ,沉积地层是具有层次的。依据这一原理 ,层次的划分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9级层次。根据盆地演...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导致沉积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旋回性 ,垂向上具有分段性和周期性 ,平面上具有分带性 ,因此 ,沉积地层是具有层次的。依据这一原理 ,层次的划分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9级层次。根据盆地演化、古生物、同位素及地质年代资料 ,将盆地基底或盖层作为 1级层次 ,界、系、统为2、3、4级层次 ,这是进行油气储层划分的基础。根据露头、岩芯、地震、测井资料在第 4级层次内划分出第 5级层次 (层序 ) ;继而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第 5级层次内可划分出第 6、7级层次 (中、短期旋回 )。最后 ,根据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在第 7级层次内再划分出 8、9级层次 (单一成因砂体、复合成因砂体 )。层次的解释应在充分运用事件地层学、泥砂运动力学、现代沉积、露头调查、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对沉积过程和层次成因作出合理解释。层次对比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区域后局部及等时对比的原则 ,力求使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划发 层次对比 层序地层 同分辨率层序地层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 油气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