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朱琳 吕逸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访2年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IA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按照1:1:1,选择同期入院、年龄、病史...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访2年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IA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按照1:1:1,选择同期入院、年龄、病史匹配的患者分为衰弱前期组、衰弱组,两组各132例,另选取同期132例未伴衰弱患者纳入对照组。针对三组患者进行连续随访24个月,并以脑血管病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新发卒中、再发TIA、全因死亡情况等。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预后,并建立回归模型对脑血管事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22.4±2.3)个月,共有68例(17.2%)脑血管事件,包括15例(3.8%)全因死亡,33例(8.3%)再发TIA,20例(5.1%)新发卒中。就三组再发TIA率而言,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对照组分别为7.6%、4.5%、3.0%,P=0.027;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3%、15.2%、9.1%,P=0.016。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衰弱(HR=2.114,95%CI:1.128~3.962,P=0.021)和衰弱前期(HR=1.526,95%CI:1.042~2.235,P=0.030)仍然是发生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衰弱可显著增加老年TIA患者再发TIA的风险,且为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老年 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
2
作者 江铮 魏锋 +1 位作者 陈朋 蒋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5-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荐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试验组根据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及指南推荐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2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存活时间,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结果试验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组12个月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7.650,P<0.01)。结论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明显降低其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累积生存率,该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个体化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检测 抗血小板药物 终点事件
下载PDF
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君臣 段勇 +2 位作者 余江 邓华 刘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1年7月于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8例HR-NIC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l周内出现症状加重... 目的:探究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1年7月于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8例HR-NIC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l周内出现症状加重或复发,NIHSS评分增加>2分;或有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周围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等情况将其分为HR-NICE稳定组(n=182)及HR-NICE进展组(n=6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验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cy对HR-NICE患者早期进展风险的最佳截断值。结果: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BCD2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总胆固醇、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为HR-NICE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Hcy评估HR-NICE进展的AUC为0.785;以>15μmol/L为截断值,Hcy鉴定HR-NICE进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10%、65.70%。结论:Hcy为HR-NICE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且对HR-NICE诊断及病情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进展
下载PDF
消斑汤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姚芬 彭悉妮 于晓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消斑汤”治疗痰热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热型HR-NI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消斑汤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组采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消斑汤组在常规治疗组的... 目的:研究“消斑汤”治疗痰热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热型HR-NI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消斑汤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组采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消斑汤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消斑汤”,两组治疗周期同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生活能力评分、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消斑汤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上均较治疗前数值有所下降(P<0.05);在改善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数值均升高(P<0.05);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治疗后消斑汤组NIHSS评分有所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在NIHSS评分上亦有下降(P<0.05)。消斑汤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组间比较,消斑汤组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上所降数值均比常规治疗组幅度更大(P<0.05);消斑汤组的生活能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数值升高更为明显(P=0.0010<0.01);消斑汤组的NI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数值降低幅度更大(P=0.0081<0.01)。结论:“消斑汤”可以改善痰热型HR-NICE患者的相关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生活能力评分、NIH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 消斑汤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征、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及临床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陈禹 沈龙山 +2 位作者 程雯 陈刘成 王震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66-570,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导致全球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多模态MRI技术有着其他影像学技术难以具有的空间分辨率、脑脊液抑制等优势。...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导致全球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多模态MRI技术有着其他影像学技术难以具有的空间分辨率、脑脊液抑制等优势。本文从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及侧支代偿状态等多个维度对多模态MRI在评估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精准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事件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新发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中风先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斌 高兴慧 +3 位作者 谢颖桢 荣云娜 韦敏敏 姚新颖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836-840,共5页
目的对比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新发脑卒中患者具备的卒中危险因素、卒中前病情变化临床症状的异同,探讨中风先兆的识别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7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对143例新发脑卒中患... 目的对比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新发脑卒中患者具备的卒中危险因素、卒中前病情变化临床症状的异同,探讨中风先兆的识别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7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对143例新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卒中高危组发生病情变化、新发脑卒中组发病前病情变化的临床症状运用频数进行描述,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卒中危险因素方面,两组病人均具备多重危险因素,对血压、血糖、血脂的知晓率和控制达标率低,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病情变化临床症状方面,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晕昏沉、神疲乏力、口气臭秽、反应迟钝等在两组中同步高频出现。中风先兆症候要素方面,脑卒中高危组肝阳上亢、风痰、气虚并存,新发脑卒中组痰火、痰浊、风火为著,三者相互转化并延续至中风首发状态。结论中风先兆是中风的高危预警信号,发挥中医中药"治未病"的特色,加强对先兆证的识别和对"风"、"火"、"痰"的干预,从而阻断、延缓中风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 卒中危险因素 中风先兆 治未病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玮琪 马琳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从而使其对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也不尽相同。由于基因类型和蛋白存在与否的不同,患者对相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收益,所以在决定诊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新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无需代谢、直接起效,可能为未来的精准化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分子标记物 药物基因组学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锐利 魏晓珊 +2 位作者 田志松 乔志永 吴洋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30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狭窄是导致丁苯酞治疗老年HR-NICE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丁苯酞治疗的老年HR-NICE患者,应加强对NLR、hs-CRP水平升高和血管狭窄者的临床观察,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复发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邓颖 黄山 +1 位作者 胡慧秀 孙超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分为衰弱前期...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分为衰弱前期组(102例)、衰弱组(47例)和未合并衰弱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脑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209例患者中,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的B型利钠肽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中共发生33例(15.8%)脑血管事件,包括5例(2.4%)全因死亡,28例(13.4%)再发。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衰弱组复发或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83,P=0.049)。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衰弱和心房颤动可能是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衰弱可增加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风险,且为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老年 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周围血Lp-PLA2、NSE以及GFA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娜 赵景茹 +4 位作者 杨圣俊 张锐利 陈景红 杨蕊 王天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及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周围血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 目的研究及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周围血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4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时的血流变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以及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GFA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还原低切黏度等血流变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相关血清指标(NSE、GFAP)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其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注射液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脂蛋白磷脂酶A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脑梗死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高危因素及氯吡格雷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玲玲 马松华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24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时发生抵抗的高危因素及氯吡格雷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以血小板聚集率为基础,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组)和阿司匹林未抵抗组(B组),各60例,分析发生阿...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时发生抵抗的高危因素及氯吡格雷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以血小板聚集率为基础,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组)和阿司匹林未抵抗组(B组),各60例,分析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高危因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阿司匹林抵抗组患者分为A1组和A2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继续口服阿司匹林片,B组患者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是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高危因素(P<0.05);与治疗前比较,A1组和A2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均显著增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A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A1组(P<0.05);A2组患者缺血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A1组的20.00%(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LDL血症是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高危因素,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抵抗现象,减少缺血性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抵抗 高危因素 氯吡格雷 缺血性不良事件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2
作者 饶子龙 郑华光 +17 位作者 王菲 王安心 刘丽萍 董可辉 曲辉 龚浠平 张倩 赵性泉 陆菁菁 鞠奕 方瑞乐 王文娟 杨中华 温淼 魏娜 濮月华 王伊龙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进行TEG检测。根据TEG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正常血小板反应组和高血小板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性缺血事件,分析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与复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374例患者,与正常血小板反应性组(287例)患者相比,高血小板反应性组(87例)患者血凝块成形时间水平低(P=0.047),血凝块形成速率(P=0.026)、最大振幅水平高(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OR 1.723,95%CI 1.037~2.863,P=0.036)、血凝块形成速率(OR 1.090,95%CI 1.008~1.180,P=0.032)与高血小板反应性独立相关。共有355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有47例发生复发缺血事件,复发缺血事件组(47例)与无复发缺血事件组(308例)相比,在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最大振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有助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但在预测复发缺血事件方面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血小板反应性 复发缺血事件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顾宝东 王利 +3 位作者 吴常征 杜青 孙娜 李鑫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NICE)早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的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26例,记录其发病时一般临床资料和hs-CRP水平,随访30 d。采用Cox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NICE)早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的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26例,记录其发病时一般临床资料和hs-CRP水平,随访30 d。采用Cox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别探讨hs-CRP水平与NICE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用ROC分析hs-CRP对NICE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hs-CRP低风险组(<1.0 mg/L)相比,中等风险组(1.0-3.0 mg/L)复发风险为其1.181倍(95%CI:0.456-3.061),高风险组(≥3.0 mg/L)为其4.238倍(95%CI:1.667-10.706)。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低风险组相比,中等风险组复发风险为其1.080倍(95%CI:0.403-2.894),高风险组为其4.776倍(95%CI:1.561-14.615)。hs-CRP水平与NICE复发风险呈正相关(P<0.05)。hs-CRP、ABCD2评分、hs-CRP联合ABCD2评分预测NICE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95%CI:0.520-0.780)、0.696(95%CI:0.575-0.817)、0.739(95%CI:0.620-0.859),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结论 hs-CRP是NICE复发的预测因子,与ABCD2评分结合后能改善对NICE早期复发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钱倩 张静 +4 位作者 邢晓明 曹姗 高爱民 边伟林 高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6期1381-1389,共9页
目的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01—2020-12收治的156例NICE患者,测定患者发病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较发病时基线水平增... 目的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01—2020-12收治的156例NICE患者,测定患者发病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较发病时基线水平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加重组,将NIHSS评分较发病时基线水平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非加重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NICE患者发病1周后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加重组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ABCD~3-Ⅰ评分、新发缺血性脑卒中、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多发病灶、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VH)评分、脑白质高信号(WMH)总负荷、住院期间合并急性感染、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水平与非加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缺血性脑卒中/TIA史、高血压、高血脂、病灶部位、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水平以及药物治疗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419,95%CI:1.119~3.417,P=0.001)、糖尿病(OR=2.319,95%CI:1.506~3.021,P=0.012)、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OR=4.099,95%CI:1.528~6.575,P=0.000)、合并急性感染(OR=1.369,95%CI:1.143~3.581,P=0.001)、新发缺血性脑卒中(OR=2.013,95%CI:1.143~3.581,P=0.001)、ABCD~3-Ⅰ评分8~13分(OR=3.511,95%CI:1.526~3.413,P=0.000)、PVH评分2~3分(OR=1.731,95%CI:1.072~3.719,P=0.017)以及WMH总负荷3~6分(OR=3.421,95%CI:1.589~3.213,P=0.002)为NICE患者发病1周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ICE患者发病1周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与高龄、糖尿病、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ABCD~3-Ⅰ评分、PVH评分、WMH总负荷、急性感染以及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神经功能缺损加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定义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冲 陈玮琪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77-482,共6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分子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同样能够预测卒中复发风险,进而指导HR-NICE人群的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同时可以降低国家卒中负担。本文根据近年对于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对HR-NICE的定义、临床、影像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其预后评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弘璐 宋彦丽 +3 位作者 王天罡 李朝 林杰 武一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402-408,共7页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但因其临床表现较轻,以往常常被忽视,但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被认为是临床上严重的、值得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本文对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流...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但因其临床表现较轻,以往常常被忽视,但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被认为是临床上严重的、值得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本文对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流行病学、风险评估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 轻型卒中 风险评估 综述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偲琦 滕珅 +1 位作者 李进伟 滕伟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26-229,共4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的概念于2013年被首次提出。HR-NICE具有"最常见、最易复发、最易被忽视"的"三最"特点,因其未致残,神经系统症状可逆,很适合被防控。早期精准治疗对HR-NICE患者的预后产生直...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的概念于2013年被首次提出。HR-NICE具有"最常见、最易复发、最易被忽视"的"三最"特点,因其未致残,神经系统症状可逆,很适合被防控。早期精准治疗对HR-NICE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日益受到关注。男性、冠心病、起病形式波动进展、多发病灶、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因素与HR-NICE复发风险升高有关,强化降脂治疗可减少HR-NICE复发。本文对HRNICE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减少复发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治疗进展 复发
下载PDF
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义 刘治祥 +3 位作者 王林 薛春雨 韩剑 孙方森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访1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和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ACS患者...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访1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和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ACS患者,按照既往是否存在IS病史分为IS组(127例)和非IS组(493例),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随访1年记录两组的MACCE情况,并分析影响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20例患者,男性334例(53.9%),平均年龄为(64.7±18.6)岁。IS组和非IS组的年龄、合并外周血管疾病、陈旧心肌梗死、收缩压、心率、ACS类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室射血分数和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均有显著差别(均为P<0.05),且IS组的GRACE评分明显高于非IS组(P<0.05)。平均随访(11.4±2.3)个月,失访59例(9.5%)。IS组的因心力衰竭住院(15.2%比7.7%)、脑卒中(8.6%比3.1%)和MACCE发生率(38.6%比22.5%)均显著高于非IS组(均为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IS病史(HR=1.683,95%CI:1.127~2.531)、高血压(HR=1.802,95%CI:1.304~2.490)、糖尿病(HR=2.158,95%CI:1.127~4.132)、年龄≥65岁(HR=1.662,95%CI:1.103~2.504)和LVEF≤50%(HR=2.584,95%CI:1.591~4.197)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IS合并ACS患者的短期预后差,MACCE发生率高,IS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年龄≥65岁和LVEF≤50%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认知障碍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知微 马萌萌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不被重视,但很大比例的NICE人群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段时间内复发成严重的卒中,称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而且HR-NICE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尽早识别HR-NICE患者,积极进行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HR-NICE及HR-NICE所致认知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评估方法及综合干预手段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综述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樊朝军 杨源瑞 +1 位作者 魏俊 雷琼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HR-NICE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160例)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198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HR-NICE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160例)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198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7%,高于阿司匹林组(71.87%,P<0.05),联合治疗组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HR-NICE,疗效较佳、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