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in Profiles and Dehydrin Accumulation in Some Soybean Varieties (<i>Glycine max</i>L. Merr) in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被引量:5
1
作者 Estri Laras Arumingtyas Evika Sandi Savitri Runik Dyah Purwoningrahayu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Drought is on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es which the most limiting to plan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Drought stress led to a series of changes including biochemical changes like accumulation of osmolit and specific prot... Drought is on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es which the most limiting to plan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Drought stress led to a series of changes including biochemical changes like accumulation of osmolit and specific proteins involved in stress tolerance. One of the proteins that play a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drought resistance is dehydrin protein.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protein profiles and dehydrin accumulation in 7 varieties of local Indonesian soybeans: Tanggamus, Nanti, Seulawah and Tidar (tolerant), Wilis and Burangrang (moderate) and Detam-1 (drought stress sensitive). 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drought stress by adjusting soil water content to 25% below field capacity and compared with plants which were grown on normal condition as control plants. The results of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showed a new protein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13 and 52 kDa were induced in Tanggamus, Nanti, Seulawah and Tidar varieties.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for dehydrin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of the protein in the leaves of all varieties except Tanggamus decreased in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The quantity of dehydrin protein in tolerant varieties higher than the protein quantity in both moderate varieties and drought sensi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YDRIN Protein Drought Stress soybean Varieties LEA
下载PDF
Genetic variation in GmCRP contributes to nodulation in soybean(Glycine max Merr.) 被引量:1
2
作者 Jinhui Wang Chao Ma +11 位作者 Shengnan Ma Haiyang Zheng Huilin Tian Xi Wang Yue Wang Hongwei Jiang Jiangxu Wang Zhanguo Zhang Chunyan Liu Mingliang Yang Qingshan Chen Dawei Xin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Symbiosis between soybean and rhizobia contributes to soybean yield and quality. Although secreted rhizobial type Ⅲ effectors are known to regulate infection and promote nitrogen fixation, much about them remains unk... Symbiosis between soybean and rhizobia contributes to soybean yield and quality. Although secreted rhizobial type Ⅲ effectors are known to regulate infection and promote nitrogen fixation, much about them remains unknown. Mutation of NopC, a type Ⅲ effector from Sinorhizobium fredii HH103, reduced nodule numbers and dry weights in 310 soybean accessions, and expression of NopC in soybean hairy roots promoted symbiosis. Based on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nodule traits between Suinong 14 and Zyd 00,006inoculated with HH103 and the NopC mutant, 11 QTL associated with rhizobia were identified in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 derived from Suinong 14 and Zyd 00006. Using chromosome fragment insertion,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Suinong 14 and Zyd 00006, and qRT-PCR,Glyma.19G176300(GmCRP) was identified as a candidate gene associated with NopC, and GmCRP was found to be induced by NopC to positively regulate nodulation. SNPs located in the regulatory regions of GmCRP influenced its expression response to NopC, with SNPs contributing to nodulation having been selected during domestication. Our findings reveal the function of a soybean gene encoding a rhizobial type Ⅲ effector that contributes to symbiosis, and will facilit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in molecular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SYMBIOSIS EFFECTOR NopC Natural varietie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Chemical Quality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Soy Seed
3
作者 Lucas Pérez Laura Garay Farías +4 位作者 Oscar René Silvero Ever Maidana Alcides Villalba Gabriela Perdomo Patricia Rojas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年第10期1393-1404,共12页
The literature highlights that a severe infection by the fungus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may be capable of inflicting considerable damage to seeds after harvest, potentially affecting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 The literature highlights that a severe infection by the fungus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may be capable of inflicting considerable damage to seeds after harvest, potentially affecting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ysiological quality.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currently there is no categorization in terms of susceptibility and tolerance on this pathogen, the present work is presented with the main objective of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Pathogenicity of C. truncatum on the physiological quality (germination, vigor, viabi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soybean seeds (Glycine max)” most planted in the region.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the Agrotec laboratory, located in the Municipality of San Alberto (Alto Paraná), using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AxB factorial arrangement, where A indicates ten most planted soybean varieties in the region and B with or without artificial inoculation of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with twenty treatments and four repetitions. The variables evaluated were: germination, vigor, viabi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data were subjected to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he Tukey test at 5% error.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ccepting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proposed “The pathogenicity of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influences the physiological quality (germination, vigor, viabi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soybean seeds (Glycine 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Physiological Qua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soybean Varieties (Glycine max)
下载PDF
2016-2021年黄淮南部区试大豆品系(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大刚 杨勇 +1 位作者 胡国玉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 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其次是株高和底荚高度,全生育期变异幅度最小。2016-2021年参试大豆品系(种)不同年份平均产量变化范围为2735.00~2918.00 kg·hm^(-2),平均产量最高的年份为2020年;参试大豆品系(种)在四个不同省份试点中,大豆品系(种)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山东试点品系(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高于其它试点,平均产量最高,达3156.32 kg·hm^(-2);安徽试点的平均产量最低,仅为2471.15 kg·hm^(-2);主要不同来源参试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产量最高的是河南,平均产量为2927.41 kg·hm^(-2),其次是来源于江苏的品系(种);主要不同育种单位中,平均产量最高的选育单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选育的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为3063.87 kg·hm^(-2),其在河南和山东试点的平均产量高达3100.42和3491.2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南部不同省份之间大豆产量差异主要与区域有关,不同年份、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大豆品系(种)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黄淮南部 品系 产量 区试 性状
下载PDF
3种大豆的品质特性及其加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淑英 侯丽真 +3 位作者 于伟 王永泉 范蓓 王凤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48,共5页
以阜豆17、皖豆15、早熟1号大豆为原料,分别制备豆浆、豆腐以及酸豆乳,分析3种大豆品种的营养及功能特性指标,同时探究不同大豆品种对其加工制品的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大豆品种中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以阜豆17、皖豆15、早熟1号大豆为原料,分别制备豆浆、豆腐以及酸豆乳,分析3种大豆品种的营养及功能特性指标,同时探究不同大豆品种对其加工制品的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大豆品种中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无显著差异;早熟1号中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和凝集素含量最高,皖豆15的植酸含量最高。阜豆17、皖豆15适合制备高蛋白质的豆浆,早熟1号制备的酸豆乳硬度较高,阜豆17制备的豆腐出品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时空品质评价 加工适宜性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御旱基因型大豆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闫春娟 王文斌 +5 位作者 王昌陵 陈艳秋 张立军 韩进 都梓月 李盛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0-462,共13页
为探讨御旱基因型大豆应答干旱胁迫生理和产量的响应机制,以御旱型辽豆14和干旱敏感型辽豆21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及抗性品种间的变化规律。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分析水分胁迫对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器官生物量、... 为探讨御旱基因型大豆应答干旱胁迫生理和产量的响应机制,以御旱型辽豆14和干旱敏感型辽豆21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及抗性品种间的变化规律。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分析水分胁迫对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器官生物量、器官含水量、根冠比等生理特性,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各器官生物量逐渐累积,整体表现为:鼓粒期>结荚期>开花期>营养生长期。各个时期控水土壤干旱胁迫使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株高、各器官含水量降低,但使植株的根冠比提高。相同水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整体表现为辽豆21>辽豆14。植株各器官含水量表现为辽豆14>辽豆21。2021年结荚期和鼓粒期控水时,辽豆14的叶面积指数和株高高于辽豆21。同一时期控水,土壤水分提高使大豆根、茎、叶、叶柄、荚皮的干重提高,2020年结荚期和鼓粒期控水时,御旱基因型辽豆14的叶柄干重均显著高于干旱敏感型辽豆21。适宜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两个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较高。各个时期控水,品种差异均显著影响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同一时期相同水分条件下,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表现为:辽豆14>辽豆21;而百粒重则表现为:辽豆21>辽豆14。本研究揭示了御旱基因型大豆应答干旱胁迫的生理特征,对指导我国大豆抗旱生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大豆 御旱基因型 产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国内外大豆品种比较的中国大豆品种改良路径探索
7
作者 郭勇 姜思琦 +3 位作者 于莉莉 徐江源 洪慧龙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1,共7页
我国的大豆生产落后于世界大豆主产国,从品种角度看,存在着单产水平低、油分含量低等问题。本文对主产国大豆品种研发应用情况以及美国大豆品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了美国在大豆种质的资源研究、育种技术研发、品种特性鉴定以及环境... 我国的大豆生产落后于世界大豆主产国,从品种角度看,存在着单产水平低、油分含量低等问题。本文对主产国大豆品种研发应用情况以及美国大豆品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了美国在大豆种质的资源研究、育种技术研发、品种特性鉴定以及环境因素研究等方面对于大豆品种研发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中美大豆品种特性的全面比较分析,明确我国大豆品种在单产、含油量、种植密度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快速提升我国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路径,即通过对高油大豆资源进行表型精准鉴定,研发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等高效育种技术,聚合产量和其他优异性状,创制优异大豆种质,设计培育高油高产突破性品种,以期为中国大豆品种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改良 高油高产 路径
下载PDF
大荚大粒鲜食大豆新品种‘兴化豆5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8
作者 李清华 林海峰 +4 位作者 顾智炜 颜墩炜 严生仁 陈子琳 柯庆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37-43,共7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适合福建省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条件的高产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以促进地区内品种更新、提高产业效率,并支持乡村振兴计划。通过使用‘浙98002’作为母本和‘毛豆389’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成功培育出优良品种... 本研究旨在开发适合福建省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条件的高产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以促进地区内品种更新、提高产业效率,并支持乡村振兴计划。通过使用‘浙98002’作为母本和‘毛豆389’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成功培育出优良品种‘兴化豆5号’。该品种于2020年入选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在2020—2021年的两年区域试验中,‘兴化豆5号’表现出色,平均鲜荚产量达到11522.7 kg/hm^(2),比对照品种‘毛豆3号’(CK)增产5.67%。其标准荚产量为8261.7 kg/hm^(2),较‘毛豆3号’(CK)增产5.11%,且标准荚率为71.70%。‘兴化豆5号’以其大荚大粒特性及清煮后香甜柔糯的口感而受到好评,属于中晚熟型鲜食大豆品种,适宜于福建省春季播种。2022年7月,‘兴化豆5号’经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一研究成果预示着福建省及类似生态区鲜食大豆种植业的一大步前进,有望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新品种 ‘兴化豆5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陇豆5号选育报告
9
作者 李玥 王兴荣 +5 位作者 张彦军 王红梅 杨显凤 吴文杰 苟作旺 祁旭升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11-614,共4页
针对甘肃省自然条件复杂,广适型大豆品种少,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的现状,为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课题组以吉育72为母本、Stout为父本,利用系谱法经过连续多年选择杂交选育出大豆新... 针对甘肃省自然条件复杂,广适型大豆品种少,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的现状,为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课题组以吉育72为母本、Stout为父本,利用系谱法经过连续多年选择杂交选育出大豆新品种陇豆5号。该品种在2021—2022年进行的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808.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3.20%。在2023年进行的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中,7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3030.3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30%。陇豆5号平均生育期128 d,属中晚熟品种,植株田间长势好、落叶性好、抗倒伏,抗花叶病毒病,抗灰斑病。籽粒饱满、圆形,商品性好,粗蛋白(干基)含量为394.8 g/kg,脂肪(干基)含量为202.1 g/kg。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和广适应性等特性。该品种适宜春播种植,在甘肃省雨养农业区(干旱、半干旱)和非保灌区的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及类似生态区均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陇豆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勉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10
作者 裴刚 范小平 +1 位作者 梁小军 潘元元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7-39,79,共4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标是保证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与单作相比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与玉米常规种植相比,种植的株行距变化较大,密度增加,玉米品种的株型、耐密性、抗逆性、丰产性等指标成为此项技术应用成功的前提。通过试验,...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标是保证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与单作相比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与玉米常规种植相比,种植的株行距变化较大,密度增加,玉米品种的株型、耐密性、抗逆性、丰产性等指标成为此项技术应用成功的前提。通过试验,“1.8m带型2+2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主推登海605、农科大8号和延科288,搭配种植五单2号、中金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复合种植 品种筛选 试验
下载PDF
大豆杂交育种组合规模与品种选育概率及亲本选用研究
11
作者 郭泰 郭美玲 +5 位作者 李灿东 王志新 郑伟 徐杰飞 赵星棋 王象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指导当前与今后的大豆杂交育种工作,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1952-2013年间杂交育种选用的有效亲本和配制的杂交组合及选育的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16个有效亲本和5610个杂交组合及110个品种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 为指导当前与今后的大豆杂交育种工作,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1952-2013年间杂交育种选用的有效亲本和配制的杂交组合及选育的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16个有效亲本和5610个杂交组合及110个品种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配制规模以每年150~200个为宜,选育品种概率为1.96%;亲本选择要依据育种理论、育种目标和遗传背景;亲本选用原则要坚持高起点、要考虑亲本血缘关系与遗传基础、亲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及目标性状遗传特点;亲本使用要确定核心亲本(骨干亲本)与改良亲本,要采用梯级杂交、连续改造或回交转育、定向改良或一母多父,集中围攻或采用多亲本杂交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杂交育种 组合规模 品种选育概率 亲本选用
下载PDF
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辽宁省开原市前耿王庄村为例
12
作者 陆娣 黄洁 +1 位作者 薛仁风 薛颖昊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2期73-74,共2页
以辽宁省开原市前耿王庄村为例,通过查找文献、座谈访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揭示了大豆地方品种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利用对策,旨在促进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其遗传多样性,进而为地区农业的长... 以辽宁省开原市前耿王庄村为例,通过查找文献、座谈访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揭示了大豆地方品种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利用对策,旨在促进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其遗传多样性,进而为地区农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大豆地方品种 农场保护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种植表现
13
作者 苏彩霞 栾春荣 +4 位作者 张旭 陈维娟 赵本真 洪斌 刘明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双穗率、空秆率等植株性状及千粒鲜重、出籽率、结实率等产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其中晶白甜糯、虞珑糯1612、苏玉糯5号、苏科糯1801、苏科糯1901这5个品种结实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苏甜糯818、斯达糯41、扬甜糯104结实率较低,表现出较低的耐高温能力。复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332~1144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晶白甜糯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1.53%~34.58%之间,以苏甜糯818、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清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638.89~14828.7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1.42%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0.95%~47.75%之间,以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天气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品种 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大豆芽期拟茎点种腐病鉴定体系构建及抗性种质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龙 杨蕾 +4 位作者 许竞好 李娜 王飞宇 邱丽娟 王晓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2101,共10页
【目的】以具有拟茎点种腐病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为试材,建立准确快速的大豆芽期室内病害鉴定体系,并基于170份自然群体大豆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快速高通量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及材料基础。【方法】选取已报... 【目的】以具有拟茎点种腐病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为试材,建立准确快速的大豆芽期室内病害鉴定体系,并基于170份自然群体大豆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快速高通量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及材料基础。【方法】选取已报道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品种齐黄34、感病品种Williams,以及中作09-560、z13-631-2、ZDD26268、辰溪青皮豆1和通县黄豆,挑选各品种大小均一、种皮完好的种子,经过消毒后于黑暗中发芽,在不同萌发时长后分别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24、48、72和96 h,统计不同侵染时长下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与种子腐烂率,确定评价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最适鉴定时期。随后,以该时期的种子表层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自然群体170份不同大豆种质进行抗性鉴定,并划分5个抗病等级,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结果】以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发现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在萌发96 h后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表现出最为明显的表型差异;进一步比较侵染24、48、72和96 h后的发病情况,发现侵染72 h后的不同品种之间抗病差异最为明显,因此,确定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72 h为评价不同品种拟茎点种腐病抗性水平的最适时期,随后对170份大豆自然品种进行拟茎点种腐病抗性鉴定,并划为高抗、中抗、中感、感病、高感5个抗病等级,其中Ⅰ级(高抗)品种30个、Ⅱ级(中抗)品种51个、Ⅲ级(中感)品种71个、Ⅳ级(感病)品种4个、Ⅴ级(高感)品种14个,表明大豆种质资源对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存在广泛变异。【结论】以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病原菌72 h作为最佳鉴定时期、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拟茎点种腐病的评价指标,该鉴定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为不同品种室内快速高通量鉴定提供有效方法,进一步筛选出30个高抗种质可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拟茎点种腐病 鉴定体系 抗病种质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松嫩平原耐盐碱大豆品种筛选与利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笛 袁明 +5 位作者 韩冬伟 王振 孙浩月 朱治佳 王俊强 韩业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了对不同品种大豆资源的耐盐碱性进行挖掘和鉴定,本研究采用盆栽法,以NaCl∶Na_(2)CO_(3)∶NaHCO_(3)∶Na_(2)SO 4摩尔比为1∶1∶9∶9的100 mmol·L^(-1)混合盐碱溶液于3叶1心期对18份不同大豆品种进行胁迫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为了对不同品种大豆资源的耐盐碱性进行挖掘和鉴定,本研究采用盆栽法,以NaCl∶Na_(2)CO_(3)∶NaHCO_(3)∶Na_(2)SO 4摩尔比为1∶1∶9∶9的100 mmol·L^(-1)混合盐碱溶液于3叶1心期对18份不同大豆品种进行胁迫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参试大豆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导致大豆的株高降低、节数减少,有效分枝、单株荚数、粒数和单株粒重变少,无效荚变多,从而影响产量,9个产量相关性状中总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0.86%,与第1主成分相关的性状为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与第2主成分相关的性状为底荚高度和主茎节数;与第3主成分相关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无效荚数和百粒重。18份大豆的耐盐碱性存在不同差异,通过相对盐害率对18份大豆资源进行分类,共得到高耐盐碱材料4份,耐盐碱材料2份,中耐材料9份,敏感材料3份,其中齐农5号耐盐碱性最好,适宜作为优异耐盐碱资源进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盐碱 品种筛选
下载PDF
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7的选育研究
16
作者 谢建国 王曙明 +5 位作者 蒋洪蔚 王明亮 李广 张云峰 刘井莉 郑宇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7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吉育257为母本、金源7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20—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0.4 kg·hm^(-2),... 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7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吉育257为母本、金源7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20—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0.4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5.1%。202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3.9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3.7%。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蛋白质含量两年平均为43.13%,属高蛋白品种。202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对吉育2517适宜的栽培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在2022—2023年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示范,两年平均产量3041.9 kg·hm^(-2),较对照增产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吉育2517 高蛋白 高产 栽培模式
下载PDF
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品种鲜籽粒品质对比分析
17
作者 罗静红 钟文娟 +3 位作者 罗芳耀 唐月明 陈四维 高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为明确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品质表现,进一步筛选优良品种,对来源不同且集中种植的8个菜用大豆品种豆荚采后6项农艺性状指标(单株荚重、标准荚数、标准荚率、二粒荚长、二粒荚宽和百粒鲜重)和8项营养品质指标(干物质、维生素C、... 为明确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品质表现,进一步筛选优良品种,对来源不同且集中种植的8个菜用大豆品种豆荚采后6项农艺性状指标(单株荚重、标准荚数、标准荚率、二粒荚长、二粒荚宽和百粒鲜重)和8项营养品质指标(干物质、维生素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粗纤维和粗脂肪)进行测试分析,探讨测试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品种进行品质分类,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所有测试指标,并对品种进行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14项测试指标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在3.02%~54.22%之间,其中标准荚数、百粒鲜重、单株荚重、游离氨基酸、粗纤维、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系数均大于10%,游离氨基酸变异系数最高,为54.22%;各项品质性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粒荚长与单株荚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标准荚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所有品种分为2大类4小类;隶属函数分析排序显示,川鲜豆6号和交大133两个品种的综合品质最优,表现出良好的商品性和营养风味。本研究明确了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的采后品质特性,筛选出川鲜豆6号和交大133两个优良菜用大豆品种,为优良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品种 营养品质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分析
下载PDF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18
作者 刘书华 张黎杰 +7 位作者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 【目的】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系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在间作模式下的综合耐荫能力。【结果】12个农艺性状耐荫系数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74.7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合耐荫性评价值(D)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大豆品种(系)根据荫蔽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中,强耐荫品种(系)6个、中度耐荫品种(系)9个、弱耐荫品种(系)9个。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回归方程:D=-1.158+0.062X_(2)+0.249X5+0.201X_(7)+1.002X_(10)+0.665X_(11)(R^(2)=0.9722),检验其拟合精度在89.14%以上,筛选出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耐荫鉴定指标。【结论】参试的2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能力划分为强耐荫、中度耐荫、弱耐荫3类;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可选择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性状进行大豆耐荫能力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大豆品种(系)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下载PDF
国审大豆新品种湘春2701的选育研究
19
作者 阳小凤 黄山 +4 位作者 姜玲 顾小燕 李小红 朱建宇 马淑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22,共6页
为促进高产、宜机收大豆新品种湘春2701的推广,本文对湘春27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品种选育思考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湘春2701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2008年春以湘春豆24为母本,油春01-45为父本有性杂交,... 为促进高产、宜机收大豆新品种湘春2701的推广,本文对湘春27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品种选育思考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湘春2701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2008年春以湘春豆24为母本,油春01-45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和摘荚混合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广适春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湖南省两年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60.0 kg·hm^(-2),比对照湘春豆24增产7.2%;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14.5 kg·hm^(-2),比对照湘春豆24增产9.6%;2018—2019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9.5 kg·hm^(-2),比对照天隆一号增产3.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52.5 kg·hm^(-2),比对照天隆一号增产3.6%。该品种在各级试验中均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于201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湘审豆20190001和国审豆20210062。湘春2701籽粒椭圆形,大小均匀,外观品质优良,同时落叶性好,底荚高度较高,适宜机械化播种收获,该品种在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湘春2701 品种选育 高产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新疆大豆主要种植品种与排种器适配情况探究
20
作者 白志业 杨豫新 +2 位作者 班婷 刘奎 牛长河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2期8-10,28,共4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豆品种繁多,形状尺寸多样且差异较大,大豆排种器结构单一、尺寸固定,同一排种器播种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较差。本文收集并测量新疆主栽大豆品种三轴尺寸,通过查阅大豆排...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豆品种繁多,形状尺寸多样且差异较大,大豆排种器结构单一、尺寸固定,同一排种器播种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较差。本文收集并测量新疆主栽大豆品种三轴尺寸,通过查阅大豆排种器相关文献,总结大豆排种器研究现状,分析大豆与现有排种器适配情况,对新疆主栽大豆播种机械化发展做出展望,为未来大豆播种机具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排种器 适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