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辉 王坚 王昊陆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9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生存率的1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9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生存率的1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2.6%、30.0%、22.5%,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发现并进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化疗能提高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生存率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三种姑息性方案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峰 王松松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姑息性方案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姑息治疗,按所采取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姑息性手术切除组(80例,A组)、经内镜胆... 目的比较三种姑息性方案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姑息治疗,按所采取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姑息性手术切除组(80例,A组)、经内镜胆管引流术组(70例,B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组(75例,C组),比较三组中不同类型肝门胆管癌治疗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分析三组生存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其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A组治疗总成功率53.75%明显低于B组70.00%、C组73.3%(P<0.05),A组、B组Ⅳ型成功率(7.50%、10.00%)较C组26.67%低(P<0.05);三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13.51±1.17)个月较B组(8.97±1.56)个月、C组(8.74±1.65)个月长(P<0.05);治疗后三组ALT、TBIL、ALP均显著下降,且B组[(48.97±1.85)U/L、(33.25±1.66)μmol/L、(100.75±1.66)U/L]下降最明显(P<0.05);A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31.3%明显高于B、C组(15.7%、16.0%),B、C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内镜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对于Ⅰ~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应首选内镜途径,而Ⅳ型患者建议选择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息性方案 肝门部胆管癌 应用
下载PDF
高位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强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311-1314,共4页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进步,高位胆管癌外科切除的范围确定和手术方法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本文对过去50年中高位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外科是高位胆管癌治疗的首选,也是唯一具有治愈希望的方法...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进步,高位胆管癌外科切除的范围确定和手术方法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本文对过去50年中高位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外科是高位胆管癌治疗的首选,也是唯一具有治愈希望的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确保上切缘阴性是一种重要的指标。依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肿瘤如完整切除高位胆管癌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胆管癌 外科治疗 胆道肿瘤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肖云峰 荣文霞 +1 位作者 何银 刘永保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动态增强12例有延迟强化。对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CT扫描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是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和肝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肝内胆管扩张。CT在判断肿瘤浸润范围虽有一定局限性,但目前仍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CT诊断 肝门区 组织病理学 肿瘤 CT表现 肝内胆管扩张 管腔狭窄 CT影像 肿块
下载PDF
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龙 肖治宇 +2 位作者 唐启斌 叶华 王捷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5期377-378,381,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32例,手术切除率为47.7%。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17%。各类引流组35例,1年生存率为55.3%、3年生存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32例,手术切除率为47.7%。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17%。各类引流组35例,1年生存率为55.3%、3年生存率为0,手术切除组疗效优于姑息引流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充分合理的内外引流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6
作者 林科灿 曾永毅 +3 位作者 黎蕴通 罗顺峰 曾金华 刘景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应用IQQA-Liver系统对CT检查图...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应用IQQA-Liver系统对CT检查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基于虚拟手术规划结果结合术中具体实际情况行精准肿瘤切除术。观察指标:(1)虚拟手术规划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术前虚拟手术规划指标与实际手术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时间。结果:(1)虚拟手术规划情况:36例患者均完成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三维重建结果可清楚显示肿瘤大小、与周围血管及胆管空间毗邻关系。36例患者经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评估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Ⅱ型2例、Ⅲa型13例、Ⅲb型14例、Ⅳ型7例,肿瘤体积为(76±26)mL,全肝体积为(1 319±306)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588±128)mL,剩余肝脏体积为(731±269)mL。(2)手术及术后情况:36例患者中,16 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2例行右半肝切除术,5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术,3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36例患者均联合行肝尾状叶切除术;1例联合行肝动脉切除重建术,2例联合行门静脉楔形切除修补术,1例联合行门静脉切除后端端吻合术。3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68±134)min,术中出血量为(474±288)mL。36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3例发生腹腔感染,2例发生腹腔淋巴液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9±7)d。36例患者术后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Ⅱ型2例、Ⅲa型11例、Ⅲb型13例、Ⅳ型10例。三维重建图像肿瘤分型的准确率为91.7%(33/36)。36例患者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551±141)mL,与预切除肝脏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8,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36例患者中,31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31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结论: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能准确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手术 三维重建 虚拟手术 可视化 精准肝脏外科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东 彭宝岗 +5 位作者 李绍强 梁力建 殷晓煜 汤地 吕明德 黄洁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58例血清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减黄和其他因素对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58例血清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减黄和其他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31例(53.4%,31/58),平均减黄9d,减黄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25)μmol/L,与减黄前的(292±103)μmol/L及未减黄组术前的(382±174)μ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减黄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32/58);减黄组为58.1%(18/31),未减黄组为51.9%(14/2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影响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为肝切除,影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为TB>340μmol/L。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的风险性较高;术前胆红素过高易引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前是否减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术前胆道引流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
原文传递
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对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望舒 石思雅 +4 位作者 王东烨 胡辉军 曾伟科 李勇 沈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0-317,共8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治疗前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由两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分析,测量肝门部胆管癌原发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观察指标:(1)肝门部胆管癌的MRI检查情况。(2)ADC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4)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于MRI检查后2周内制订相应治疗计划并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采用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了解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DC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ADC的诊断效能。结果:(1)肝门部胆管癌的MRI检查情况:65例患者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呈截断征。65例患者中,23例肿瘤表现为外生型,7例为息肉型,35例为浸润型。23例外生型病灶T1加权成像示低信号,T2加权成像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3例呈中度均匀强化,10例呈环形强化,其内可见液化坏死,其余10例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7例息肉型病灶T1加权成像示低信号,T2加权成像示高信号,增强扫描示轻至中度均匀强化。35例浸润型病灶表现胆管壁不同程度增厚,可见不规则结节形成,增强扫描示轻至中度强化。65例患者MRI检查DWI示不同程度的弥散受限,与周围正常胆管及肝组织分界明显;常规MRI扫描示强化不均匀的病灶,DWI示不均匀高信号,ADC图示不均匀低信号,病灶坏死区域示DWI低信号。常规序列增强均匀强化的病灶,DWI示均匀高信号,ADC图示均匀低信号。(2)ADC值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不同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病理学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Ki-67指数(≤10%、〉10%),是否淋巴结转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ADC分别为(1.382±0.165)×10-3mm2/s、(1.343±0.138)×10-3mm2/s、(1.291±0.226)×10-3mm2/s、(1.111±0.243)×10-3mm2/s,(1.441±0.355)×10-3mm2/s、(1.226±0.177)×10-3mm2/s、(1.061±0.228)×10-3mm2/s,(1.403±0.176)×10-3mm2/s、(1.121±0.238)×10-3mm2/s,(1.115±0.241)×10-3mm2/s、(1.347±0.174)×10-3mm2/s,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58,9.866,t=11.607,13.464,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C与TNM分期、病理学分级和Ki-67指数均呈负相关(r=-0.532,-0.522,-0.409,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的临界值为1.225×10-3mm2/s时,ADC诊断Ⅰ~Ⅱ期与Ⅲ~Ⅳ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5%和81.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95%可信区间:0.62~0.84,P〈0.05)。ADC的临界值为1.100×10-3mm2/s时,ADC诊断低分化与中高分化肝门部胆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和64.3%,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可信区间:0.69~0.90,P〈0.05)。ADC值的临界值为1.243×10-3mm2/s时,ADC诊断Ki-67指数≤10%与〉10%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可信区间:0.62~0.90,P〈0.05)。ADC值的临界值为1.222×10-3mm2/s,ADC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95%可信区间:0.76~0.94,P〈0.05)。(4)治疗及随访情况:65例患者均成功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33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33例患者中,5例于术后半年内复发,其中4例患者ADC〈1.100×10-3mm2/s;13例术后半年后肿瘤复发;15例经随访未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仅1例ADC 〈1.100×10-3mm2/s。结论:不同TNM分期、病理学分级、Ki-67指数、是否淋巴结转移肝门部胆管癌的ADC不同。MRI检查DWI的ADC可作为术前预测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道肿瘤 肝门部 磁共振成像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侵袭性
原文传递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邻近解剖结构的二维与三维影像术前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季顾惟 邵子诚 +2 位作者 朱飞鹏 霍立群 李相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1-596,共6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矢状部(U点)邻近解剖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I、Ⅱ、ⅢIa型患者影像学资料,47例均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及三维图像重... 目的分析门静脉矢状部(U点)邻近解剖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I、Ⅱ、ⅢIa型患者影像学资料,47例均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及三维图像重建。结果肝Ⅱ段胆管(B2)、Ⅲ段胆管(B3)及Ⅳ段胆管(B4)汇合方式与u点关系:31例患者(65.9%)B2与B3汇合于U点后方或左侧,4例(8.5%)汇合于u点右侧;6例(12.8%)B4与B3于u点右侧汇合,B2再汇入形成左肝管;6例(12.8%)存在少见的汇合方式。B4汇入方式:10例(21.3%)呈中央型;35例(74.5%)呈周围型;2例(4.2%)呈混合型。经三维图像测量左侧尾状叶分支(B11)与B2、B3汇合部距离:汇合部在u点左侧或后方时为(31.6±6.2)mm,在右侧时为(13.7±4.7)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1与B4开M处距离:中央型和混合型为(7.1±2.0)mm,周围型为(16.4±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左动脉:4例(8.5%)存在起源异常,6例(12.8%)存在走行异常。二维影像与三维重建在胆管汇合方式及肝左动脉判断方面一致性极好。结论熟悉U点邻近的解剖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及预判至关重要。动态观察其二维影像可完成精准的术前评估,但对于复杂的病例,三维重建能够实现更好的手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解剖变异 三维影像 肝门部胆管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