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喜马拉雅造山带聂拉木地区渐新世深熔作用的厘定 |
高利娥
曾令森
赵令浩
严立龙
李广旭
王亚莹
王海涛
王睿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喜马拉雅造山带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的思考 |
程谦恭
王玉峰
林棋文
冯止依
明杰
何可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疆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破解“胡焕庸线”的思考 |
滕吉文
董庆
孟德利
马浩
刘少华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西藏南部南迦巴瓦地区变泥质岩和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及其对构造事件的约束 |
郝光明
曾令森
赵令浩
彭涛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花岗岩中两类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壳深熔作用中的意义 |
高利娥
曾令森
石卫刚
陈振宇
胡明月
孙东阳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4
|
|
6
|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不同类型部分熔融作用的时限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
高利娥
曾令森
王莉
侯可军
高家昊
尚振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6
|
|
7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新世岩浆型石榴子石的矿物化学特征:从高Sr/Y花岗岩到淡色花岗岩 |
曾令森
赵令浩
高利娥
侯可军
王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5
|
|
8
|
藏南北喜马拉雅穹窿高Sr/Y二云母花岗岩中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
曾令森
陈晶
高利娥
陈振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9
|
喜马拉雅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作用:以马拉山-吉隆构造带为例 |
高利娥
曾令森
许志琴
王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10
|
定结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与糜棱岩研究 |
刘德民
李德威
杨巍然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3 |
6
|
|
11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定结地区拆离断层 |
刘德民
李德威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2
|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 |
董昕
田作林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3
|
横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运动转换与变形分配 |
马晓静
高祥林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4
|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Ⅱ)——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动力演化 |
徐强
刘宝珺
余光明
G.Einsele
W.Frisch
刘光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1993 |
1
|
|
15
|
西藏定结地区变质核杂岩研究 |
刘德民
|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
2003 |
3
|
|
16
|
球面圆弧数字地形剖面提取方法研究——以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为例 |
张玲
梁诗明
|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内蒙古额济纳旗拐子湖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闫海卿
陈元
范模春
任建梅
姜珊
吕金梁
赵世翔
范超峰
|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8
|
藏南库局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罗巍
魏永峰
杨剑红
曾强
林美英
|
《四川地质学报》
|
2020 |
3
|
|
19
|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 |
滕吉文
张中杰
王光杰
刘宏兵
胡家富
张秉铭
陈云
张慧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67
|
|
20
|
西藏然巴地区十字石‒蓝晶石云母片岩变质作用研究:对始新世淡色花岗岩成因的启示 |
李志泰
徐扛
王连峰
王强
蒋映德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