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genesis effect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combined with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therapy in diabetic male rat following experimental hind limb ischemia 被引量:13
1
作者 Tu Sheng Shao Anwen +2 位作者 Ren Lihong Chen Tin Yao Dinggu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121-2128,共8页
Background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a common disease accompanied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hind limb ischemia (HLI).In recent years,numer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are invo... Background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a common disease accompanied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hind limb ischemia (HLI).In recent years,numer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are involved in angiogenesis and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integrity following HLI.On the other side,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 could promote angiogenesis.In the present study,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PS and EPCs on enhancing angiogenesis after experimental HLI caused by femoral artery ligation in rats with streptozotocin (STZ)-induced diabetes.Methods Rats (n=110)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following groups:sham group,ischemia group,APS group,EPCs group and APS+EPCs group.APS,EPCs or an equal volume of vehicle was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after HLI induction,and 6 rats were assessed by angiography at 28 days after induction of HLI,6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o take histological studies,biochemical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at that point in the rest rats.Results APS or EPCs treatment induced an increase,respectively,i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36.61%,61.59%),VEGF receptor-1 (VEGFR-1) (35.50%,57.33%),VEGFR-2 (31.75%,41.89%),Angiopoietin-1 (Ang-1) (37.57%,64.66%) and Tie-2 (42.55%,76.94%) (P 〈0.05),after HLI injury.And combined therapy of APS and EPCs enhanced the effort of angiogenesis after HLI induction in diabetic rats,through elevating protein expression of VEGF (99.67%),VEGFR-1 (105.33%),VEGFR2 (72.05%),Ang-1 (114.30%) and Tie-2 (111.87%) (P〈0.05).Similarly,mRNA expression of VEGF,VEGFR-1,VEGFR2,Ang-1,Tie-2 also show similar trends as well as protein expression (P〈0.05).Conclusion APS or EPCs could enhance angiogenesis,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leads to better effort,at least,partially via VEGFNEGFR and Ang-1/Tie-2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NGIOGENESI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hind limb ischemia diabetes mellit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g-1/Tie-2 signaling
原文传递
鼠后肢缺血模型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永康 殷康力 +3 位作者 宗媛 刘家睿 王御震 曹烨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3-921,共9页
鼠后肢缺血模型是用于研究外周动脉疾病的经典模型。迄今已有鼠动脉结扎法、介入栓塞法、光化学栓塞法、化学损伤、物理损伤和Ameroid收缩器法这六大类造模方法。本文梳理了鼠后肢动脉解剖,对后肢各个主要分支名称进行统一。介绍了鼠后... 鼠后肢缺血模型是用于研究外周动脉疾病的经典模型。迄今已有鼠动脉结扎法、介入栓塞法、光化学栓塞法、化学损伤、物理损伤和Ameroid收缩器法这六大类造模方法。本文梳理了鼠后肢动脉解剖,对后肢各个主要分支名称进行统一。介绍了鼠后肢缺血模型的造模和模型评价方法,并比较现有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指出鼠的品系、性别、年龄和麻醉方式对模型的可能影响。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较全面的鼠后肢缺血模型的造模方法,为研究者根据研究方向选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肢缺血 外周动脉疾病 动物模型 鼠类 血栓 血管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在后肢缺血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凤枝(综述) 王海华 +1 位作者 孙丽 丁彩云(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5-999,共5页
随着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人群中后肢缺血的患病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血流量的减少导致缺氧和营养素的缺乏,从而引起后肢缺血后骨骼肌坏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干预来治疗后肢缺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来说,探究新的后肢缺血... 随着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人群中后肢缺血的患病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血流量的减少导致缺氧和营养素的缺乏,从而引起后肢缺血后骨骼肌坏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干预来治疗后肢缺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来说,探究新的后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参与调控后肢缺血的修复。文章主要就lncRNA和circRNA在后肢缺血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后肢缺血 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司小毛 仇鹏 +4 位作者 朱化刚 余康敏 查斌山 谢文涛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D、E组:分别阻断腹主动脉1、5和10 min,再灌注1、5和10 min,重复3个循环后进行2 h缺血2 h再灌注。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各组氧化/抗氧化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D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改变更明显,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IL-6、TNF-α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缺血时间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时间窗内呈平行关系,预缺血并无明显抗炎作用,过长时间预缺血甚至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5 min/3个循环缺血预处理方案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肢体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保护机制
下载PDF
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0
5
作者 熊利泽 雷毅 +4 位作者 董海龙 王强 陈绍洋 路志红 朱妙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65-3567,T002,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各组n=10),即对照组和远程预处理(RPC)组。所有动物脊髓缺血前1h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30mg/kg,iv)。RPC组动物麻醉后进行双后肢短暂缺... 目的:探讨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各组n=10),即对照组和远程预处理(RPC)组。所有动物脊髓缺血前1h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30mg/kg,iv)。RPC组动物麻醉后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2次(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后肢,压力26.6kPa,阻断10min,松开10min,再阻断10min),最后一次缺血后再灌注30min,阻闭肾下腹主动脉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对照组动物不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其余同RPC组。再灌注后4,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48h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5~7),石蜡包埋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PC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与对照组相比,RPC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0),且神经功能评分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68,P<0.01)。结论: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程预处理 动物实验 保护作用
下载PDF
AAV介导的CD151基因促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康基顺 刘正湘 +4 位作者 蓝荣芳 宋玉娥 刘晓春 张欣 汪道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大鼠左下肢肌肉注射局部转染rAAV-CD151,对照组注射rAAV-GFP(1×1010pfu/只)。基因转染2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通过后肢皮肤温度测定、后肢血管造影和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检测,观察缺血肢体血管再生和评价血运重建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的表达。结果股动脉切除术4周(基因转染6周)后,实验组大鼠缺血后肢平均皮肤温度为(32.92±0.63)℃,对照组为(31.22±0.87)℃;后肢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侧血管评分平均为(2.56±0.37),对照组平均为(1.57±0.39);实验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为(609.00±83.89)/mm2,对照组为(517.00±70.65)/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侧肌肉组织CD151表达为对照组的2.96倍。结论局部高表达CD151基因能够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能力,促进缺血器官的血运重建和功能恢复。CD151将为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基因 重组腺相关病毒 后肢缺血 血管再生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模型急性下肢缺血的血流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玉明 宋可新 +2 位作者 晏晓青 由磊 徐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3-875,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糖尿病足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Wistar鼠腹腔注射STZ(50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血糖达16.8mmol/L后,再手术结扎股动、静脉及周围血管,造成左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LDPI)测定下肢血流。结... 目的研究建立糖尿病足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Wistar鼠腹腔注射STZ(50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血糖达16.8mmol/L后,再手术结扎股动、静脉及周围血管,造成左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LDPI)测定下肢血流。结果81.5%大鼠(22只)空腹血糖水平达16.8mmol/L,结扎后1—14d下肢显著性缺血(P〈0.05),21d血流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两侧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按本方法在3周内可造成Wistar鼠糖尿病足急性下肢缺血模型,为研究其创面愈合机理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 下肢缺血 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
下载PDF
下肢缺血模型中微循环功能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朱依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0-692,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探索在整体动物中评价微循环功能的标准,为缺血后微循环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下肢缺血模型,4wk后用荧光微球法检查肌肉内血液灌注,血管造影检查侧支循环形成,CD3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探索在整体动物中评价微循环功能的标准,为缺血后微循环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下肢缺血模型,4wk后用荧光微球法检查肌肉内血液灌注,血管造影检查侧支循环形成,CD34免疫组化检查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缺血侧肌肉血流量明显下降,形成部分造影可见的螺丝钻样侧枝血管,毛细血管密度降低。结论在下肢缺血模型中建立了定量研究微循环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微循环 血管造影 动物模型 荧光微球 大鼠
下载PDF
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老年小鼠缺血下肢血管的新生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佳佳 李瑜辉 +2 位作者 唐其东 吴平生 宾建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065-206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老年鼠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效应。方法24只老年小鼠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经肌肉注射生理盐水(NS)、腺病毒包裹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Ad-LacZ)、腺病... 目的探讨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老年鼠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效应。方法24只老年小鼠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经肌肉注射生理盐水(NS)、腺病毒包裹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Ad-LacZ)、腺病毒包裹的Pro402、Pro564、Asn803三位点突变型HIF-1α基因(Ad-TM)。术前、术后0、7、14、21、28 d分别对小鼠双侧下肢骨骼肌行对比超声灌注成像评价缺血下肢骨骼肌的血流情况(用缺血下肢血流量/对侧非缺血下肢血流量表示)。术后28 d处死小鼠取下肢骨骼肌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Bandeira simplificifolia-1凝集素(BS-1 lectin)评价微血管密度(用微血管/骨骼肌纤维表示)。结果对比超声灌注成像显示:术前双下肢血流量基本相等,术后0 d 3组的血流量均下降至15%左右,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3组的血流均有所恢复,其中,Ad-TM组的血流恢复快于其他两组,术后28d,Ad-TM组中缺血下肢的血流量达到对侧非缺血下肢血流量的(66.6±8.9)%,较NS组的(34.2±6.3)%和Ad-LacZ组的(35.7±5.4)%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d-TM组的微血管密度1.06±0.10显著高于NS组0.36±0.04和Ad-LacZ组0.3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突变型HIF-1α基因可有效促进老年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对比超声 下肢缺血 血管新生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腹部器官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添华 牛驰 原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致腹部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缺血2h再灌注1h动物模型并分为3组,即A组(假手术组)、B组(I/R模型组)、C组(HBO治疗组)。观察实验动物肝、胰、肾及回肠微血流变化;记录血清血...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致腹部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缺血2h再灌注1h动物模型并分为3组,即A组(假手术组)、B组(I/R模型组)、C组(HBO治疗组)。观察实验动物肝、胰、肾及回肠微血流变化;记录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1平均荧光强度和CD62p的阳性率。结果与B组比较,C组肝脏及肾脏微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上述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与A组比较,B组CD31、CD61及CD62p均升高,其中CD31和CD62p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CD31、CD61及CD62p均有下降趋势,其中CD31和CD62p下降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HBO治疗可显著减少急性下肢I/R大鼠模型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和CD62p的表达,有助于减轻下肢I/R继发腹部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缺血再灌注 高压氧 激光多普勒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肢体缺血再灌注时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霞 董淑云 张连元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2-34,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进行实验:非缺血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4h组(I组)、再灌注20min组(IR20组)、再灌注60min组(IR60组)、再灌注120min组(IR120组...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进行实验:非缺血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4h组(I组)、再灌注20min组(IR20组)、再灌注60min组(IR60组)、再灌注120min组(IR120组)、再灌注200min组(IR200组),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和记录各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分别测定各组血浆前列环素I2(PGI2)、血栓烷A2(TXA2)水平,计算PGI2/TXA2比值。结果:⑴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I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IR20组、IR60组明显缩小(P<0.01或P<0.05),IR120组、IR200组显著扩大(P<0.01或P<0.05);⑵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I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IR20组、IR60组、IR120组、IR200组依次减慢(P<0.01);⑶再灌注后期,出现较严重白细胞黏附、聚集和白微栓的动物数量增加,甚至有微血管出血;⑷血浆PGI2、TXA2含量均于再灌注期先升高后降低,PGI2/TXA2比值于再灌注期降低。结论:大鼠肢体IR损伤时存在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其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PGI2/TXA2水平失衡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 肠系膜微循环 再灌注损伤 大鼠 肢体挤压伤 病理过程 断肢再植 血管栓塞
下载PDF
三种制作Balb/c小鼠下肢缺血模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永林 张景科 孙少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采用高位结扎并离断一段股动脉、单纯性高位结扎和单纯性低位结扎股动脉3种术式,制作Balb/c小鼠下肢缺血模型。通过比较3种术式的优缺点,为制作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缺血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 目的采用高位结扎并离断一段股动脉、单纯性高位结扎和单纯性低位结扎股动脉3种术式,制作Balb/c小鼠下肢缺血模型。通过比较3种术式的优缺点,为制作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缺血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按3种方法制作缺血模型。术后连续观察5 d。第2天行激光多普勒检测。结果激光多普勒显示3种模型中手术侧的下肢血流阻滞。高位结扎并离断股动脉组中小鼠整个肢体坏疽并脱落;单纯性高位结扎组小鼠中出现小腿及脚爪坏疽;单纯性低位结扎小鼠脚掌干燥并有脱皮现象,个别脚爪坏死,组织学见大片肌组织坏死及再生俢复反应。结论单纯性低位结扎股动脉是制作Balb/c小鼠下肢缺血模型比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结扎 BALB C小鼠 血管再生
下载PDF
高压氧在大鼠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娟 原标 +2 位作者 王国忠 陈大志 高春锦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下肢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和下肢缺血再灌注+高压氧处理组(高压氧组)。夹闭大鼠腹主动脉2h后撤夹恢复血流,建立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下肢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和下肢缺血再灌注+高压氧处理组(高压氧组)。夹闭大鼠腹主动脉2h后撤夹恢复血流,建立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应用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1和CD62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再灌注组相比,高压氧组肺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有所改善。再灌注组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36.45±6.37)和CD62p(68.98±8.73)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25.60±10.25,52.93±12.71),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压氧组CD31(26.67±6.07)和CD62p(53.24±14.24)表达均低于再灌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高压氧组3组之间CD6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HBO治疗可显著减少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和CD62p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减轻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继发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 血小板膜糖蛋白 肺损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不同剂量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琰 陈建威 +4 位作者 张新建 陈冬冬 裴静娴 王月刚 吴平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在术后即刻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5ml(NS组)、腺病毒空载体2×1010 PF...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在术后即刻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5ml(NS组)、腺病毒空载体2×1010 PFU(Ad-null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2×109 PFU(低剂量组)、2×1010 PFU(中剂量组)、2×1011 PFU(高剂量组)。术后第7天行实时PCR检测骨骼肌中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术后第0、14、28天对兔后肢进行对比超声检查,术后第28天行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实时PCR显示NS组和Ad-null组HIF-1α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量相当(P>0.05);各基因转染组HIF-1α表达量高于NS组和Ad-null组,且随转染剂量增加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超声示NS组和Ad-null组A×β标化值无明显差别(P>0.05)。HIF-1α各转染组A×β标化值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高剂量组与NS组、Ad-null组比较,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微血管密度值各组间比较亦呈上述规律。结论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基因能促进急性缺血肢体的血管生成,其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腺病毒 缺血 后肢 血管生成 实时PCR
下载PDF
下肢缺血“晚时间窗”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超声分子成像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佳佳 杨莉 +6 位作者 吴爵非 胡广全 蔡晶晶 纪丽景 宾建国 刘莹 宾建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携带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评价下肢缺血"晚时间窗"炎症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小鼠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缺血模型,另一侧股动脉为对照。术后第3天随机先后(间隔30 min)经尾... 目的探讨应用携带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评价下肢缺血"晚时间窗"炎症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小鼠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缺血模型,另一侧股动脉为对照。术后第3天随机先后(间隔30 min)经尾静脉注入携抗小鼠VCAM-1单抗的靶向微泡(MB_V)和携同型抗体的对照微泡(MB_C),并于8 min后行对比超声检查,测量双侧下肢的显影强度(VI);最后进行双下肢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超声图像显示:缺血下肢MB_V组可见明显的超声显影,VI值高达(18.4±2.9)U;而在缺血下肢MB_C组仅见轻度的超声显影,VI值为(6.9±1.2)U,两微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泡在非缺血下肢的VI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无论MB_V还是MBC微泡,其在缺血下肢的VI值均明显高于非缺血下肢相应的VI值。免疫组化显示:缺血下肢血管有大量的VCAM-1表达,而非缺血下肢未见VCAM-1表达。结论应用VCAM-1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可有效评价下肢缺血"晚时间窗"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超声分子成像 造影剂 靶向微泡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丽 韩毅 +3 位作者 徐世莲 罗耀辉 刘彤 马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分别注射于家兔右下肢缺血模型的股动脉周围的大腿肌肉群内.术后3、6周后通过血管造影术及病理学方法,检测患肢侧...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分别注射于家兔右下肢缺血模型的股动脉周围的大腿肌肉群内.术后3、6周后通过血管造影术及病理学方法,检测患肢侧支循环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能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体外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卫琰 朱刚 +2 位作者 奚栋华 周晓鸣 李立志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2934-2936,共3页
目的研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缺血再灌注组(PHC-IR组),每组各10只。经腹腔全麻后对PHC-IR组... 目的研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缺血再灌注组(PHC-IR组),每组各10只。经腹腔全麻后对PHC-IR组实行高碳酸通气模式(吸入10%CO2+90%空气混合气体)3 h,使该实验组大鼠血气PaCO2达到并维持于6080 mm Hg。其余两组,吸空气3 h。IR组和PHC-IR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离股动脉后阻断双侧股动脉血流4 h后(再灌前),松夹,恢复血流后观察4 h(再灌后),SH组仅手术分离双侧股动脉,记录各组大鼠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3 h、再灌注前、再灌注后的血气分析。后处死大鼠,取左肺下叶组织,行肺湿干值(W/D)测定,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的水平。结果再灌注后PHC-IR组PaO2值为(70.7±6.8)mm Hg,较IR组的(60.7±4.9)mm H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IR组大鼠肺组织W/D值为(4.86±0.53),明显低于IR组的(5.6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大鼠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间质水肿,并有炎性细胞浸润;SH组和PHC-IR组大鼠的肺泡结构较完整,肺间质肺泡腔渗出水肿较IR组减轻。PHC-IR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为(0.44±0.06)μg/L,IL-8为(28.3±2.6)μg/L,均明显低于IR组的(0.83±0.18)μg/L和(33.4±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可以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肢体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下载PDF
骨搬移重建微循环的哲学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斌 杨漪舸 《医学与哲学(B)》 2014年第10期13-14,共2页
自前苏联Ilizarov医生发现慢性牵拉后组织再生的"张力-应力法则"至今,骨外固定系统已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骨科治疗体系。骨搬移技术对物质发展的根本规律、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自然重建理念的形成、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治... 自前苏联Ilizarov医生发现慢性牵拉后组织再生的"张力-应力法则"至今,骨外固定系统已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骨科治疗体系。骨搬移技术对物质发展的根本规律、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自然重建理念的形成、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治思路和诊疗方法皆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医学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骨搬移技术的发展、对牵拉区域微循环的重建及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为骨搬移技术治疗骨科及血管外科系统疾病提供了医学与哲学上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移 微循环重建 下肢缺血性疾病 哲学
下载PDF
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峰 杜耀武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9期126-130,共5页
目的评价七氟烷(Sevo)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只分离股静脉和股动脉,但不夹闭;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 目的评价七氟烷(Sevo)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只分离股静脉和股动脉,但不夹闭;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大鼠夹闭股动脉缺血3h,再灌注3h;Sevo预处理+IR组(SIR组)吸入2.5%七氟烷30min,15min后制备肢体IR模型。实验结束后留取左肺,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IQA),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肺组织W/D、TLW和IQA均升高(P<0.05)。SIR组大鼠肺组织W/D、TLW和IQA均较IR组降低(P<0.05)。IR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而SIR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和超微结构损伤均明显减轻。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肺组织GRP78和CHOP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SIR组大鼠肺组织GRP78和CHOP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IR组降低(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肢体IR所致肺损伤发生的大鼠肺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中过度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预处理肺损伤 缺血/再灌注 肢体
下载PDF
高分辨X-RAY成像系统的搭建及其血管造影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慧称 尚海豹 +2 位作者 李军 季西凡 包尚联 《现代仪器》 2010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实验目的在于初步探讨血管造影技术在评定动物血管疾病模型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是搭建X-RAY血管造影系统,测定体模,验证X射线焦斑分辨率。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利用搭建好X-RAY的血管造影系统检验动物模型。体模测定结果显示,该系... 本实验目的在于初步探讨血管造影技术在评定动物血管疾病模型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是搭建X-RAY血管造影系统,测定体模,验证X射线焦斑分辨率。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利用搭建好X-RAY的血管造影系统检验动物模型。体模测定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观察到10μm的线对板条纹,动物在体造影检查,可清楚地观察到血管的结构,发现缺血模型的血管阻塞部位,以及阻塞部位上游血管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利用高分辨X-RAY,可以进行小动物的血管造影检查,该系统在小动物的血管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后肢缺血模型 高分辨率x光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