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髋臼负重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翔 贺聚良 +4 位作者 刘斌 莫昊 关键 吴振杰 袁振超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髋臼负重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3例髋臼负重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价...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髋臼负重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3例髋臼负重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9.0±13.8)min,术中出血量(13.3±5.7)mL,注入骨水泥(6.3±3.8)mL。术后随访4~9个月,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而术后各时间点的KP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1例患者术中出现关节腔内少量骨水泥渗漏,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明显与渗漏有关的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手术部位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髋臼负重区转移瘤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负重区转移瘤 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 疼痛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筋膜穿支血管在髋关节OCM入路中解剖学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宇 孙晓彤 +2 位作者 尹东 黄晓 覃文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8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寻在髋关节前外侧( OCM)入路中筋膜穿支血管与肌间隙及神经界面的关系。方法解剖经甲醛溶液常规防腐固定处理33侧髋部,均无肢体畸形及手术史。探查髂前上棘至大转子外侧最凸处连线附近血管穿筋膜点并探明该血管与臀中肌阔筋... 目的:探寻在髋关节前外侧( OCM)入路中筋膜穿支血管与肌间隙及神经界面的关系。方法解剖经甲醛溶液常规防腐固定处理33侧髋部,均无肢体畸形及手术史。探查髂前上棘至大转子外侧最凸处连线附近血管穿筋膜点并探明该血管与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肌间隙的位置及臀上神经的关系;观察在2011-06~2013-06间在我科行87台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中发现筋膜穿支血管及其与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肌间隙的位置关系。结果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肌间隙所在附近筋膜表面血管位置较为恒定。在尸体标本中约91%(30例)的标本在肌间隙中部可见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均来自肌间隙深面。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发现有筋膜穿支血管的约为90.8%(79例),血管均来自肌间隙深面。臀上神经入肌点与筋膜穿支血管最短距离为(5.62±1.18) cm,安全范围与股骨长度及髂嵴最高点与大转子外侧最凸处的距离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61。结论筋膜穿支血管与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肌间隙关系恒定,在髋关节置换OCM入路中采用筋膜穿支血管定位准确,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穿支血管 髋关节 OCM入路 肌间隙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配合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红 银彩霞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5Z期1335-1336,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我院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在采取常规手术配合的基础上,术前进行充分的特殊器械物品准备,选派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配合。结果: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护理配...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我院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在采取常规手术配合的基础上,术前进行充分的特殊器械物品准备,选派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配合。结果: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中配合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 翻修术 手术配合
下载PDF
骨盆泪痕的X线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王连璞 李文海 +3 位作者 梁宏才 王琳 商孝玲 孙琦运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 确定骨盆 X线片泪痕影像的解剖学结构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制作一完整干燥成人骨盆 ,在 X线投照下找出构成泪痕的结构部位 ;拍摄 1 97名正常成人正位骨盆片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构成泪痕下端弧型影为髋臼切迹前端的柱状骨... 目的 确定骨盆 X线片泪痕影像的解剖学结构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制作一完整干燥成人骨盆 ,在 X线投照下找出构成泪痕的结构部位 ;拍摄 1 97名正常成人正位骨盆片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构成泪痕下端弧型影为髋臼切迹前端的柱状骨皮质重叠影 ,泪痕外侧脚为髋臼切迹处向髂前上棘方向延伸之骨皮质重叠影 ,内侧脚则是由构成外侧脚所对应盆面骨皮质重叠影形成。结论 构成泪痕的结构为髋臼窝前下方处的内、外骨皮质影。泪痕宽与髋臼窝的前下方厚度有关 ,与髋臼窝底的厚度无关。泪痕宽及泪痕外侧脚与股骨头下端处之髋关节间隙 ,在同性的左、右侧间无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泪痕 骨盆 X线解剖学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技术评价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生物性能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正海 徐卫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4-558,共5页
背景: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是公认的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尚缺乏理想的评价方法精确的解决髋臼重建问题。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评价效果及生物性能研究。方... 背景: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是公认的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尚缺乏理想的评价方法精确的解决髋臼重建问题。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评价效果及生物性能研究。方法:选取长海医院骨关节外科2015年1至8月收治的80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组,两组置换前均采用CT扫描,计算机辅助技术组采用M3D可视化软件对髋臼部位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以及手术预演等,比较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效果及生物性能。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一期愈合。与对照组相比,计算机辅助技术组优良率、治疗后Harris评分、置换后髋臼假体外翻角、前倾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髋臼杯外展角偏移度以、髋臼杯前倾角偏移度、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小(P<0.05)。结果提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评价效果理想,能够准确的把握真臼解剖特点及与假体的对应关系,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髋臼和假体及髋臼重建方式,提高置换后髋臼的生物性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髋臼 应力 髋关节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计算机辅助技术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M3D可视化软件 三维重建 生物性能 HARRIS评分 重建方式
下载PDF
Joined at the Hip
6
作者 ZHIQUN ZHU 《Beijing Review》 2009年第38期11-11,共1页
Sino-U.S. relations have deep regional and global implications for maintaining peace and ushering in prosperity in the 21st
关键词 joined at the hip
原文传递
双能CT金属去伪影技术对髋关节金属假体伪影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文娟 沈文 张晓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5-182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双能CT(DECT)的3种金属去伪影方法在髋关节植入物金属伪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20例患者的DECT图像,所有扫描均在双源128-MDCT扫描仪上获得。除了原始的DECT混合图像(De Mixed)外,还使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双能CT(DECT)的3种金属去伪影方法在髋关节植入物金属伪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20例患者的DECT图像,所有扫描均在双源128-MDCT扫描仪上获得。除了原始的DECT混合图像(De Mixed)外,还使用迭代去金属伪影重建算法(DE-iMAR)、虚拟单能成像(VMI)算法(DE Mono+)以及两种算法叠加(DE-iMAR Mono+)来重建DECT图像,这4组图像被匿名化并随机用于读者研究,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法分别对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法从肌肉、膀胱、骨3个解剖区域进行伪影评分,并对SNR、AI值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3种重建方法减少金属伪影的性能。结果4种重建方法图像伪影评分相比,DE-iMAR Mono+(1.79±0.53)与Mono+(2.52±0.53)、DE-iMAR(2.84±0.6)、De Mixed(4.47±0.51)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图像质量方面,DE-iMAR Mono+(3.65±0.49)与Mono+(2.21±0.41)、DE-iMAR(2.63±0.49)、De Mixed(2.0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P<0.001),伪影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64(P<0.001)。此外,DE-iMAR Mono+组在定量分析中AI值(骨23.66±4.34、肌肉7.95±2.3、膀胱10.41±2.6)显著下降(P值均<0.05),同时SNR值(骨2.85±0.54、肌肉3.12±2.22、膀胱1.17±0.9)均高于其他组别(P值均<0.05)。结论DE-iMAR Mono+算法在减少髋关节金属假体伪影的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迭代重建去金属伪影 虚拟单能成像算法 髋关节
原文传递
Screening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hospital
8
作者 LIU Qiu-liang WANG Yi-sheng +14 位作者 LIU Yu-feng ZHANG Meng-zhen GAO Jian-bo CHANG Jian-min TIAN Pei- chao ZHANG Yong-gao HE Xiao CHEN Xin-rang WANG Jia-xiang Q1N Pan FAN Ying-zhong GAO Jing-yao WANG Qi SHI Long-yan ZHANG Jiao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87-491,共5页
原文传递
新生儿与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院内筛查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秋亮 王义生 +14 位作者 刘玉峰 张梦真 高剑波 常建民 田培超 张永高 贺晓 陈新让 王家祥 秦攀 范应中 高敬尧 汪奇 史龙彦 张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总结近期院内0-36个月的新生儿与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筛查情况,形成规范的新生儿与婴儿DDH筛查流程。方法我院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行DDH的初步筛查,儿内科0-36个月住院患儿及儿外科0-3... 目的总结近期院内0-36个月的新生儿与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筛查情况,形成规范的新生儿与婴儿DDH筛查流程。方法我院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行DDH的初步筛查,儿内科0-36个月住院患儿及儿外科0-36个月的门诊就诊患者分别由儿科医师、儿外科医师进行DDH的初步筛查,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我院儿童骨科复筛,由儿童骨科医师对转诊儿童再次进行临床检查,并行双髋关节B超或者X线片进一步检查,可疑者定期复查直至确诊或排除。结果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筛查婴幼儿22 396例,2699例行髋关节B超筛查,B超检查可疑和异常591例(755髋)转诊到儿童骨科。可疑患儿中61例(89髋)Ortolani或Barlow试验阳性,94例(131髋)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髋臼发育不良,最终76例(121髋)确诊为DDH。其中男21例(29髋),女55例(92髋);左91髋,右30髋;1-6个月13例(其中新生儿3例)1.95‰(13/6676),7-18个月49例7.09‰(49/6909),19-36个月14例1.59‰(14/8811),76例明确诊断DDH患儿中,7-18个月者49例,占64.47%;DDH的发病率为3.39‰(76/22 396)。结论本次筛查对象是0-36个月的新生儿与婴幼儿,这种筛查模式实现了对儿童DDH的早发现、早诊断,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规范筛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脱位 发育性 新生儿筛查 婴儿 儿童 学龄前(2-5) 普查 髋关节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成人Crowe 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29例中远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帆 杨磊 +1 位作者 覃开蓉 赵德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通过对29例成人重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远期疗效的分析,探讨评价THA治疗成人重度DDH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 目的通过对29例成人重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远期疗效的分析,探讨评价THA治疗成人重度DDH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骨科收治的29例(32髋)重度DDH患者;年龄为22-57岁,平均43岁。其中左侧18髋,右侧14髋。患髋Harris评分为(41.5±5.3)分。双下肢不等长,患侧短缩2-6 cm,平均4.2 cm,根据Crowe分型标准:III型10例(11髋),IV型19例(21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跛行,部分患者存在腰部疼痛。X线、CT三维重建等辅助检查均显示患髋高度脱位或全脱位。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生行人工THA治疗。29例获5-9年随访,平均6.5年。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无手术短期并发症(血栓、感染、肺炎等),所有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发生。2例股神经损伤均发生在术后2天,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术后患者自述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跛行步态比之术前明显好转,生活状态改善。末次随访双下肢长度相差-0.3-1.0 cm,平均0.4 cm。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68.72±5.83)分;术后6个月(77.90±4.63)分;术后1年(86.53±2.65)分;术后2年(87.75±1.82)分;术后3年(87.88±1.59)分;术后4年(88.14±1.26)分;术后5年(88.4±1.1)分。因该组随访资料最短为5年,故采用术后第5年Harris评分与术前(41.5±5.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5,P〈0.001)。复查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可见,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感染、骨溶解、松动、脱位现象。随访期间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THA治疗成人Crowe III-IV型DDH中远期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髋脱位 先天性 人工关节 髋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饶咏梅 李美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12期2009-2010,共2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确诊AS患者行X线计算机摄影术(CR)骨盆正位片和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查。结果58%的AS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硬化、软骨囊性变...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确诊AS患者行X线计算机摄影术(CR)骨盆正位片和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查。结果58%的AS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硬化、软骨囊性变、关节融合,幼年发病和HLA-B27阳性者发生率较高。结论AS患者的髋关节病变在CR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与发病年龄和HLA-B27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髋关节 X线计算机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