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PROCESS OF THE CENOZOIC BASIN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LIP-HISTORY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N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Zhengle 1, Zhang Yueqiao 1, Chen Xuanhua 1,Wang Xiaofeng 1, Z.Washburn 2,J.Arrowsmith 2 2.Department of Geology, Arizona State Unive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45-246,共2页
The NEE\|striking Altyn Tagh Fault (ATF) has been well known as one major point to know the growth histo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Lots of investigations done since 1970’s were mostly focus on active features, partic... The NEE\|striking Altyn Tagh Fault (ATF) has been well known as one major point to know the growth histo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Lots of investigations done since 1970’s were mostly focus on active features, particularly on determining slip, slip rate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long the fault. However, Cenozoic slip\|history of this faul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nd the age of initiation and total offset are controversial. Several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develop in Suo’erkulinan to Mangya regions (Fig.1). Their sedimentary process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TF. The studies of the Neogene 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eo\|geography are essential to establish the displacement history of the fault during Late Cenozoic.Located at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ATF, the Suo’erkulinan basin consists of more than 600\|meter\|thick Pliocene Shizigou Formation below and about 120\|meter\|thick Early to Middle Pleistocene Qigequan Formation above according to the 1∶200000 geological map by Xinjiang Province. An obvious erosional surface can be seen on the top of the lower sequence. Sediments in the Shizigou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400\|meter\|thick yellow to red cobble\|sized conglomerates in the bottom, up\|grading to sandstones and grey\|green mudstone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sedimentary facies changed from alluvial fan to fluvial fan and sediments became more and more mature. The upper sequence, the Qigequan Formation, corresponds to an alluvial facies series composed of yellow to white cobble\|sized conglomerates intercalated with lenticular sandstones. Paleo\|current indicators showed that the Shizhigou conglomeratic series were sourced from northwest. Well\|developed syn\|sedimentary faults, normal faults mostly inherited from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some striation lineations on the surface indicated transten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 strike\|slip faul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yn Tagh fault CENOZOIC BASINS SEDIMENTARY PROCESS slip\| histo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eo\|geography
下载PDF
Advances and Overview of the Study on Paleo-earthquake Events: A Review of Seismites 被引量:17
2
作者 HE Bizhu QIAO Xiuf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02-1706,I0009,I0010,1707-1746,共47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ypical identified seismit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various factors from plate tectonic positions, typ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and properties of seismogenic faults to focal ... The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ypical identified seismit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various factors from plate tectonic positions, typ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and properties of seismogenic faults to focal mechanisms.Especially, structural styles, reserved positions, activity times,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dynamics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triggered by seismic activity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genetic types of seismites, we propose 5 categories, including liquefied deformation, thixotropic deformation, hydroplastic deformation, superimposed gravity driving deformation and brittle deformation.Further, based on the main genetic types, composition of sediments and deformation styles, we draw up 35 secondary classifications.To determine paleo-seismic sequences in different times, activities of seismogenic faults, high-resolution tectonic events in one main tectonic movement and paleo-tectonic settings, and to understand the inducing mechanisms of paleo-earthquakes and ecologic environment evolution, researching on seismit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Combing multiple approaches to identify the paleoearthquake records, simulating experiments on various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triggered by different magnitudes of shocking, dating precisely on paleo-seismic events, impacting on paleogeography and bi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n energy and resources domain are the frontiers of paleoseism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SEISMITES classification paleo-seismicity history and frontier
下载PDF
Frontiers in early Earth history and primordial life--PartⅠ 被引量:2
3
作者 S.Maruyama M.Santosh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11-213,共3页
The history of the early Earth is shrouded in mystery, and one of the major outcomes of the Apollo Program, lunar sampling, and the data acquired by subsequent orbiting missions, is that the Moon is an important analo... The history of the early Earth is shrouded in mystery, and one of the major outcomes of the Apollo Program, lunar sampling, and the data acquired by subsequent orbiting missions, is that the Moon is an important analogue for the Hadean Earth, which includes primordial planet-forming materials. We assemble two special issues of "Geoscience Frontiers" with state-of-the-art contributions that provide insights into planetary formation, Earth's early history and primordial life. New theories show why the Earth began as a dry planetary system and was later seeded by an ocean-atmosphere system through the bombardment of carbonaceous chondrites. A combin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evolution of Earth, Mars, and the other terrestrial planets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fate of the primordial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s and the making of habitable plan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ntiers in early Earth history and primordial life-Part
下载PDF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Implied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作者 金辉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3期183-185,共3页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was written by American novelist James Fenimore Cooper in 1826,who i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long novelist of America.The work has no concentrate plots but the white people and the Indians...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was written by American novelist James Fenimore Cooper in 1826,who i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long novelist of America.The work has no concentrate plots but the white people and the Indians'friendship,communication,and wars.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was set in the mid-18th century when the French colonists and English colonists were fighting for Indian lands.English colonized America and were at loggerheads with France.It belongs to the frontier literature and creates a precedent for the American Frontier Fiction.The American western fiction has the most native feature.With the rise of multiculturalism trend at present,it is the best way for understanding the American local culture and history to study the American western fiction which is br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frontier-running and Westward Movement.Cooper is a novelist who depicted the real and pure American life.Based on the frontier theme,he created Leatherstocking Tales,which is a series of five novels,are his masterpieces representing his style.Among them,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prominently reflects the Indian culture.This thesis mainly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embodied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COOPER history CULTURE fr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British and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s
5
作者 刘心宜 付译婷 《海外英语》 2021年第4期227-228,共2页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s.British are known as conservative,gentlemanlike,reticent,etc.While Americans are thought to be independent,outgoing,optimistic and democratic.A comparative study of t...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s.British are known as conservative,gentlemanlike,reticent,etc.While Americans are thought to be independent,outgoing,optimistic and democratic.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of these two countries will objectively cast a light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national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characters BRITAIN AMERICA FACTOR geography history
下载PDF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Structure of
6
作者 Elnur Hasan Mikail, Ali Necefoglu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8年第4期191-207,共17页
关键词 政治 节俭 地理 历史 结构 俄国人 外国人 学术水平
下载PDF
对敦煌汉代南塞的再认识
7
作者 张俊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敦煌郡是汉王朝经营西域的前哨与后方基地,其防御体系北塞(汉长城)为大家所熟知,而对于敦煌南塞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受“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带动,借助发掘出土的简牍文书,不仅可以从文字方面对敦煌南塞的管理方式作一定... 敦煌郡是汉王朝经营西域的前哨与后方基地,其防御体系北塞(汉长城)为大家所熟知,而对于敦煌南塞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受“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带动,借助发掘出土的简牍文书,不仅可以从文字方面对敦煌南塞的管理方式作一定程度的推测,还可以将南塞的实际管辖地域向南推进50公里至阿尔金山北麓。伴随着南塞位置的重新认定,旧有关于阳关都尉与玉门都尉的分界需要再认识,这一点对敦煌史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文书 敦煌南塞 历史地理 阳关
下载PDF
何以开拓三线建设研究新边疆
8
作者 徐有威 张杨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建构战略腹地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三线建设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俨然成为党史、国史的热点领域。站在中共中央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纪念的当下,检视三线建设的既有研究,存在...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建构战略腹地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三线建设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俨然成为党史、国史的热点领域。站在中共中央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纪念的当下,检视三线建设的既有研究,存在史料同质化、研究碎片化、差异性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三线建设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要克服这一阻碍,未来应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视角向下、深入基层,建构立体综合的史料体系;二是在继续拓展三线建设内史的同时,加强外史研究,并在二者之间建立逻辑自洽的联接;三是注重三线建设对历史造成的断裂和延续,从长时段的视角思考三线建设的历史定位,并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思路,开拓三线建设研究新边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小三线建设 新中国史 工业化 新边疆
下载PDF
京师第一师范学堂的沿革及早期的地质博物教育
9
作者 赵雨杰 赵宇涵 +3 位作者 叶瑶 王思莹 赵斯婕 聂保锋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京师第一师范学堂是清末北京市官方独立办学的第一所以培养师资为目的的师范学堂,重视师范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特色。该校不仅培养了老舍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领域和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而且为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提供了大量“堪为人师而模... 京师第一师范学堂是清末北京市官方独立办学的第一所以培养师资为目的的师范学堂,重视师范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特色。该校不仅培养了老舍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领域和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而且为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提供了大量“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师资。本文通过梳理清查首都师范大学地质博物馆藏的博物标本,结合实地考察与多角度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京师第一师范学堂的沿革及其地质博物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京师第一师范学堂的地质教育理念与地理教学方法,指出其对今天的地质地理教育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第一师范学堂 地质教育史 地理教育
下载PDF
桐城派因时而变的史学思想
10
作者 董根明 陶知行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兼修,在千余名桐城派作家群体中,有史著者380余人,各类史著近二千种。桐城派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史学成就,与其因时而变的史学思想不无关系。桐城派史学思想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段、四种主流史学观念的演... 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兼修,在千余名桐城派作家群体中,有史著者380余人,各类史著近二千种。桐城派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史学成就,与其因时而变的史学思想不无关系。桐城派史学思想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段、四种主流史学观念的演化,即清前期,从遗民史学到认同清廷统治的义理史学观;清中后期,因海疆危机而激发的边疆史地学意识;清末民初,经由西学传播而萌生的史学进化论思想。从遗民史学、义理史学、边疆史地学到进化史观,这种因时而变的史学思想使桐城派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之变与时代之需,体现了有清一代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趋向,彰显了中国传统史学因应时代之变的学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因时而变 遗民史学 边疆史地 进化史观
下载PDF
朝向综合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及未来本土实践——基于地理哲学视角的阐释
11
作者 郭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7-1359,共13页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贯中逐步积累新知且朝向整体性的显现过程。2)在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地理学以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有,以未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在;地理学的知识生产总是在实践中动态存在,探索实践中的动力和过程,更能理解地理学的存在和本质。通过对地理学阶段性差异的协调达到普遍性意识,才能体现地理哲学的有效功用和终极诉求。3)未来中国必将进入复杂发展和实践阶段,“叠写的中国”必然更需要“叠写的地理学知识”。地理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需要具有融合不同时空维度智慧的综合性眼光,并根据时代变化与诉求,建立明确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积极推动地理哲学体系建设的本土化,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发展历史 地理哲学 综合地理学
下载PDF
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1978—2023)的知识图谱分析
12
作者 王康乐 张晓燕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西北边疆地区历史是各民族交往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西北边疆史地主题的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样本,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近50年的主题脉络,整体把握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 西北边疆地区历史是各民族交往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西北边疆史地主题的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样本,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近50年的主题脉络,整体把握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发现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了“清代”“边疆政策”“边疆治理”等聚类热点,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北边疆史地相关概念的界定、历史维度研究、实践价值研究三大方面,预测下一阶段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热点包括西北边疆史地如何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发掘整理宣传的重点、新时代西北边疆史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桥梁、西北边疆史地跨学科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疆史地 知识图谱分析 研究脉络 前沿演进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黑龙江省火车站名分析
13
作者 陈烨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火车站名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它的设定可以展现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地理特征。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与语言之间共变关系的一门学科。本文对黑龙江省261个火车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以及站名背后的文化特征等因素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 火车站名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它的设定可以展现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地理特征。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与语言之间共变关系的一门学科。本文对黑龙江省261个火车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以及站名背后的文化特征等因素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火车站名的命名方式多样,而且承载了黑龙江省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黑龙江省火车站名是世世代代黑龙江人共同生活、共同开发、共同建设黑龙江的伟大见证。对黑龙江省火车站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文旅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且借助黑龙江省的铁路资源,推动打造黑龙江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火车站名 社会语言学 社会文化 历史地理
下载PDF
从太空边疆到废土奇观——美国科幻电影中的西部地理
14
作者 林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西部景观作为表述美国身份的图像志,是一种凝聚着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交流媒介。西部地理景观作为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视觉符码,可在另一种叙事空间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美国科幻电影中,西部地理景观叙事中蕴含着的拓荒和扩张精神以视... 西部景观作为表述美国身份的图像志,是一种凝聚着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交流媒介。西部地理景观作为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视觉符码,可在另一种叙事空间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美国科幻电影中,西部地理景观叙事中蕴含着的拓荒和扩张精神以视觉转喻的方式进入外太空边疆、西部村镇、废土世界等科幻风景中,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熟悉的文化地理学认同符码,作用于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同时也践行着文化意识形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理 图像志 科幻片 太空边疆 拓荒精神 废土景观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教育史研究的热点主题、演变特征以及前沿预测
15
作者 李先军 孙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5,共14页
以国际视野审视教育史研究的发展现状有利于研究者把握该领域的热点、重点与难点。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2000年1月至2022年9月发表于国际教育史领域的六本期刊的文献为研究数据,绘制国际教育史领域研究的知识图谱,借以探究... 以国际视野审视教育史研究的发展现状有利于研究者把握该领域的热点、重点与难点。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2000年1月至2022年9月发表于国际教育史领域的六本期刊的文献为研究数据,绘制国际教育史领域研究的知识图谱,借以探究国际教育史研究的热点主题、演变特征,并对未来教育史的研究前沿主题进行预测。经分析得出,国际教育史研究的热点主题定位于教师教育、后殖民主义教育、新教育运动;研究的演变特征表征为研究视野由国别史向全球史转向,研究对象向儿童、女性、少数族裔等边缘群体转移,史料观念向大史料观进发;根据模式性变化率、聚类间链接变化率和中心性分散度预测“教育记忆”和“教育博物馆”极易成为未来教育史研究的前沿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热点主题 演变特征 前沿预测
下载PDF
民族史及其超越——兼论复线的民族史的可行性
16
作者 张旭鹏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3年第3期3-15,M0003,共14页
民族史在中国的兴起,发端于近代中国史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诉求,在塑造民族认同、凝聚民族意识、促进国家统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民族史也因其同质化和排他性的民族国家叙事,忽视了其内部不同族群的历史。近年来,在全球史的影响下,一些... 民族史在中国的兴起,发端于近代中国史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诉求,在塑造民族认同、凝聚民族意识、促进国家统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民族史也因其同质化和排他性的民族国家叙事,忽视了其内部不同族群的历史。近年来,在全球史的影响下,一些历史学家尝试从周边和内亚的视角重新理解中国,力求打破民族国家叙事的僵化思维,撰写更具开放性的民族史,进而展现民族国家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就这一点而言,边疆这一兼具内外两种因素,同时又容纳了权力的中心与边陲的流动区域,为撰写这种开放的民族史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和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 民族国家 边疆 复线的历史
下载PDF
古代行记的文体演化考辨
17
作者 刘师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58,共8页
行记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类,其基本职能专述古人出行的经历、见闻、感受。其表层结构和内在精神都可从史书那里找到发展线索。从大的方面来讲,行记的产生受到了先秦史官文化的影响,在国家的职官系统中有具体的一些职事官来记录“远... 行记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类,其基本职能专述古人出行的经历、见闻、感受。其表层结构和内在精神都可从史书那里找到发展线索。从大的方面来讲,行记的产生受到了先秦史官文化的影响,在国家的职官系统中有具体的一些职事官来记录“远行”。从更加具体的层面来看,先秦的一些典籍,如《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等都与记录远行有关,诸作在记述风格、记述方式,对行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体例、特征而言,古行记的体裁源于上古史书中的纪传体和编年体,脱胎于史部传记,保留了史书以记事为职的这一特点,专注于远行之事,铺叙游历见闻,是一种主于纪行的“行传”。部分行记还被放在史部地理类,这又昭示它在内容上偏向于地理行游。唐宋时期行记体式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记 史学渊源 地记 文体特征
下载PDF
近代俄国人对蒙古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综述
18
作者 咏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5-101,共7页
作为蒙古高原一部分的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虽然在自然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肉联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刻认识中国和中国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在中华民... 作为蒙古高原一部分的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虽然在自然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肉联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刻认识中国和中国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梳理了19世纪末以来,中外学者对于俄国在蒙古高原考察的研究历程,揭示了不同阶段研究范式的转变路径与不足,并倡导学界对近代俄国人在蒙古高原科学考察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万里茶道”“草原丝绸之路”,以及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等多领域,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和战略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边疆史地 考察
下载PDF
近十年来国外史学理论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以“History and Theory”杂志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友东 李斌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2期71-77,共7页
Historyand Theory是国外一本著名的史学理论期刊,近年来,该刊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提高。通过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该期刊近十年(2008–2018)年的发稿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展示近年国外史学理论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前沿与热... Historyand Theory是国外一本著名的史学理论期刊,近年来,该刊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提高。通过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该期刊近十年(2008–2018)年的发稿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展示近年国外史学理论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前沿与热点分析,从而有助于对国外史学理论进展的评价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history and theORY 信息可视化 国外史学理论 趋势 前沿
原文传递
1949年以来人文地理学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实践历程与展望
20
作者 税伟 麻美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12-621,共10页
1949年以来,从公社规划到农业区划,从县域规划到城市规划,从国内规划走向国外规划,再从区域与城乡规划到今天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人文地理学参与实践了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尺度和众多类型的规划。本文基于几所典型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文地... 1949年以来,从公社规划到农业区划,从县域规划到城市规划,从国内规划走向国外规划,再从区域与城乡规划到今天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人文地理学参与实践了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尺度和众多类型的规划。本文基于几所典型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文地理学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政治、经济、学术和技术发展背景下,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文地理学学科与专业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六个历史阶段。最后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人文地理学学科人才培养进行展望与建议:(1)增强多学科知识融合,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2)注重宏微观结合,重视多尺度分析与规划;(3)关注全球性问题,更多更广走出国门规划;(4)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城市与区域规划 发展历程 国土空间规划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