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itical History of Books:A Case Study of Precedents of Ritual Protocol for Jin's Imperial Ministers and Annotations to the Report on Jin's Official Posts
1
作者 Huang Zhen Zhu Guil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2期66-83,共18页
This article takes Fu Chang's Precedents of Ritual Protocol for Jin's Imperial Ministers and Xun Chuo's Annotations to the Report on Jin's Official Posts as a means 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 This article takes Fu Chang's Precedents of Ritual Protocol for Jin's Imperial Ministers and Xun Chuo's Annotations to the Report on Jin's Official Posts as a means 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ooks and political processes during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Jin dynasties. Both Fu Chang and Xun Chuo were employed as high-ranking officials, with a background of being from the Central Plain, by the regime of the Later Zhao founded by Shi Le. Their purpose for writing the two books w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regime's institutional establishment. The collapse of Shi Le's regime led to the flow of people and their possessions to the south. During these movements, the two books along with other materials and records were brought to Jiankang and then contributed to the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Eastern Jin Dynasty. As historical facts and references for political reformation, these books revealed the duality of institutional writings. The collection and dispersion of books after the Disaster of Yongjia, as well a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should be placed in a wider political process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the book the later ZHAO founded by Shi Le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institution institutional writing
下载PDF
论唐代对项羽形象的接受——以咏史诗为例
2
作者 国淑雅 王利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唐代是项羽接受史上的重要时期,唐代诗人对项羽形象的接受又是项羽接受史中的重要内容,其接受多以诗歌为载体进行。唐代诗人笔下的项羽形象鲜明而多变,他时而为西楚霸王,时而为落魄之徒,时而为柔情男儿。唐代诗人不仅以诗歌叙述项羽的... 唐代是项羽接受史上的重要时期,唐代诗人对项羽形象的接受又是项羽接受史中的重要内容,其接受多以诗歌为载体进行。唐代诗人笔下的项羽形象鲜明而多变,他时而为西楚霸王,时而为落魄之徒,时而为柔情男儿。唐代诗人不仅以诗歌叙述项羽的相关事迹,还在此基础上大发议论,抒发个人情感,创作出一批以项羽为主题的咏史诗,数量可观。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咏史诗对项羽形象的接受明显呈现出诗体创新、包容的态度和偏重宏观叙述等特点。以咏史诗为切入点考察项羽形象在唐代的接受,既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够体现唐代在项羽接受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羽 唐代 咏史诗 接受特点 后世影响 过渡意义
下载PDF
基于两京(都)制论证候风地动仪存在的合理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安宁 黄先光 +1 位作者 任栋 张炜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3-1007,共5页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科学与历史问题。否定其最大的理由在于因历史记载产生的矛盾。依《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建造候风地动仪,而其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此期间,《...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科学与历史问题。否定其最大的理由在于因历史记载产生的矛盾。依《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建造候风地动仪,而其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此期间,《后汉书》只记载过一次地震,即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的甘肃陇西地震。一般认为候风地动仪记到的是此次地震。矛盾之处在于对公元138年甘肃陇西地震的历史记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当时京师"裂城廓,室屋坏,压杀人",即在陇西地震的同时,京师也发生了破坏性的地震;而《后汉书·张衡传》却说"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记载的是在陇西地震发生时京师并无任何有感地震发生。由此,有人认为,在公元138年候风地动仪记录地震的同时京师就已经发生强烈有感地震了。人都有感,地震动仪记到也就不足为奇了。更进一步,由于历史记载出现矛盾,地动仪无出土实物,发明后很快遗失,因而就认为候风地动仪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其存在性值得怀疑。本文针对这个记载矛盾做出另外一个解释,论证在东汉时有两个京师,一是长安,一是洛阳,京师震指的是长安,而候风地动仪放在河南洛阳。从而对历史记载中的矛盾有所解释,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候风地动仪存在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记载矛盾 质疑 候风地动仪 两京制
下载PDF
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问题 被引量:9
4
作者 杜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8,共6页
在近世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夏朝传统的信史地位开始发生动摇。主要原因是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加之,考古发掘一直未能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致使夏朝的存在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实际上,从史学方法论讲,记载... 在近世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夏朝传统的信史地位开始发生动摇。主要原因是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加之,考古发掘一直未能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致使夏朝的存在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实际上,从史学方法论讲,记载夏朝历史的晚出文献仍有其真实成分,不可一笔抹杀其学术价值;而夏朝有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亦不成为否定夏朝存在的充分理由。夏朝是中国文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它的怀疑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也该成为历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朝 晚出文献 夏朝文字 信史
下载PDF
晚清舆地学者与新地学的兴起 被引量:5
5
作者 罗见今 王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8-28,共11页
清代地理学发展到晚清,受到当时内外因素的激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提供清代160人的舆地学者名单,认为清代前中期地学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对晚清杰出的地理学家魏源、徐继畲、曹廷杰、邹代均及其在世界地理、边疆地理和地图学等领域内... 清代地理学发展到晚清,受到当时内外因素的激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提供清代160人的舆地学者名单,认为清代前中期地学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对晚清杰出的地理学家魏源、徐继畲、曹廷杰、邹代均及其在世界地理、边疆地理和地图学等领域内的贡献作案例研究,分析新地学的兴起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史 晚清地理学家 世界地理 边疆地理 地图学
下载PDF
汉初内史考——张家山汉简中所见汉初内史之演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弘兵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内史与治粟内史,在汉初经历过较为复杂的演变。汉兴之初,全国财经事务由内史掌管,与战国秦内史的职掌一致,高帝九年后内史兼掌全国财经事务与京师地区,其性质特殊,在治理京师方面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地方行政长官,京畿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是... 内史与治粟内史,在汉初经历过较为复杂的演变。汉兴之初,全国财经事务由内史掌管,与战国秦内史的职掌一致,高帝九年后内史兼掌全国财经事务与京师地区,其性质特殊,在治理京师方面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地方行政长官,京畿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吕后二年至吕后八年间始设治粟内史以专掌财经事务,内史则专治京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史 内史 治粟内史 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
下载PDF
《青青陵上柏》的作者与作年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向来是汉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向来是汉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掀起文学界的波澜,推进了汉魏古诗研究的进程。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提出其作者为东汉无名氏,这也是20世纪以来最为流行的主流观点。从《青青陵上柏》描写的内容来看,其作者也应当是东汉末年无名氏,在没有新材料的情况下否定《青青陵上柏》为东汉之作恐非易事。其作者应是一位出身社会中层的士人而不是曹植,其诗作生动记录了东汉末年社会危局及士人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陵上柏》 《古诗十九首》 汉魏文学 《后汉书》 曹植
下载PDF
“政”与“兵”的历史辩证——《淮南子》战争观新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旭 林飞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2-27,共6页
"政治―战争"是贯穿《淮南子》战争观的核心命题;"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是其战争观的根本原则。以"道"、"义"统"政",以"政"制"兵",是《淮南子》战争观的基本思路... "政治―战争"是贯穿《淮南子》战争观的核心命题;"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是其战争观的根本原则。以"道"、"义"统"政",以"政"制"兵",是《淮南子》战争观的基本思路,反映出道、儒与法等多元思想的历史融合。主张"政"、"兵"相融,对战争进行高度政治化的反思,这是《淮南子》战争观的理论特点,对先秦兵家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战争观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 兵家思想 西汉思想史
下载PDF
晚清生物学医学近代化述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淼 罗见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21,共11页
晚清(1840—1911)生物学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西方近代兴起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大量引进:吴其濬编著《植物名实图考》,李善兰翻译《植物学》,严复编译《天演论》,西方教会开办医院与传教医师接踵来华,英国传教医师合信编译《全体新论》与... 晚清(1840—1911)生物学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西方近代兴起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大量引进:吴其濬编著《植物名实图考》,李善兰翻译《植物学》,严复编译《天演论》,西方教会开办医院与传教医师接踵来华,英国传教医师合信编译《全体新论》与西方医书络绎传入,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开创医学事业,以及教会大学培养西医人才等,使西方生物学与医学在中国开始扎根并迅速发展,特别是《天演论》的翻译和流传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史 晚清 生物学史 医学史
下载PDF
《后汉书》对偶艺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凌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9,共9页
《后汉书》大量使用了对偶辞格。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艺术水平之高,都较以往史籍更为突出。为此,对其进行数据比较、品类列举、范例品评等实证性研究,无疑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骈偶艺术发展史的探索,有助于索解骈文艺术特点对史传文学... 《后汉书》大量使用了对偶辞格。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艺术水平之高,都较以往史籍更为突出。为此,对其进行数据比较、品类列举、范例品评等实证性研究,无疑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骈偶艺术发展史的探索,有助于索解骈文艺术特点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有助于发掘《后汉书》对联语艺术发展的贡献,并进一步认识《后汉书》之对偶运用在史传文学修辞上的传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对偶 语言风格 修辞美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的政治与私修史书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姗姗 张秋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4,共6页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总之,明中后期的政治因素对私修史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私修史书 政治
下载PDF
《后汉书·东夷列传》与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红云 王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 《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东夷列传》 边疆民族志 文化
下载PDF
《后汉书·马融传》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从祥 郭蕾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17,共3页
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载,马融因献《广成颂》忤邓太后而长期滞于东观,后又因得罪梁冀而流放朔方。考证表明,马融长期滞于东观与邓氏无关。马融曲意迎合梁冀,不可能有意得罪梁冀。马融流放朔方,显然与梁冀无关。马融在郡贪浊,故其... 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载,马融因献《广成颂》忤邓太后而长期滞于东观,后又因得罪梁冀而流放朔方。考证表明,马融长期滞于东观与邓氏无关。马融曲意迎合梁冀,不可能有意得罪梁冀。马融流放朔方,显然与梁冀无关。马融在郡贪浊,故其有意杜撰得罪梁冀一事为自己辩护。范晔《后汉书》所言可能出自马融《自序》,故不可信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融 《后汉书》 邓太后 梁冀
下载PDF
跨文化晚清史研究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和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跨文化的史学研究其实质是超越单一国家视角的史学研究,是置于世界框架之中的多视角的史学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历史发生时存在着国际交流为前提的。跨文化的晚清史研究,不仅有助于国人加深对西方人眼中之晚清中国变迁的了解,而且对于全面... 跨文化的史学研究其实质是超越单一国家视角的史学研究,是置于世界框架之中的多视角的史学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历史发生时存在着国际交流为前提的。跨文化的晚清史研究,不仅有助于国人加深对西方人眼中之晚清中国变迁的了解,而且对于全面、客观地审视晚清中国社会不无裨益。根据研究现状,要推进跨文化的晚清史研究,加强与外国学者的合作,加强对外国人眼中晚清认识的跨文化解读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晚清史 研究
下载PDF
试从《后汉书》“引用文章”管窥东汉散文对偶运用之艺术成就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凌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6-64,共9页
《后汉书》引文的众多作者们大都喜用对偶辞格。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艺术之精,在"前四史"引文中堪称佼佼者。为此,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相应探寻对偶艺术在东汉散文中的演... 《后汉书》引文的众多作者们大都喜用对偶辞格。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艺术之精,在"前四史"引文中堪称佼佼者。为此,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相应探寻对偶艺术在东汉散文中的演绎轨迹,客观揭示《后汉书》引文作者在骈语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后汉书》自拟文字对偶艺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同时为人们比照研究相关史籍对偶运用的艺术性,并由此或将为探求我国骈偶传统的形成以及华美骈文的孕育提供具有准确性及说服力的实证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东汉散文 对偶 艺术共性 语言风格
下载PDF
唐代李贤《后汉书》注引《水经注》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东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6-94,共9页
以唐代李贤《后汉书》注中引用《水经注》的47条资料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在唐初的大致面貌。认为唐初的《水经注》是经、注分开的,李贤等人所见到的《水经注》与今本《水经注》有完全相同的文字;也有今本所亡佚的文... 以唐代李贤《后汉书》注中引用《水经注》的47条资料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在唐初的大致面貌。认为唐初的《水经注》是经、注分开的,李贤等人所见到的《水经注》与今本《水经注》有完全相同的文字;也有今本所亡佚的文字,将李贤等人所见到的《水经注》与今本《水经注》相互比勘,可以订正各自的错讹;两种版本的《水经注》,都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贤 《后汉书》注 郦道元 《水经注》
下载PDF
论《汉书》自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治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4-27,共4页
班固在《汉书》的撰述中,继承和发展了《史记》自注的方法,以自注形式说明正文,阐发见解。本文围绕《汉书》诸志、表以及纪传中的自注,试图对《汉书》自注的内容和形式、历史影响做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 班固 《汉书》 自注
下载PDF
从“前三史”看汉代酷吏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刁生虎 郭岚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8期85-89,共5页
司马迁与班固一前一后分别在各自的史学巨著《史记》和《汉书》中为西汉酷吏做传,突出表现了酷吏为政尚威、执法冷酷的形象特质。随后范晔又将东汉一朝的重要酷吏写进《后汉书》中,其笔下的东汉酷吏形象除具有执法严苛等所有酷吏的共有... 司马迁与班固一前一后分别在各自的史学巨著《史记》和《汉书》中为西汉酷吏做传,突出表现了酷吏为政尚威、执法冷酷的形象特质。随后范晔又将东汉一朝的重要酷吏写进《后汉书》中,其笔下的东汉酷吏形象除具有执法严苛等所有酷吏的共有特质外,较之司马迁、班固笔下的西汉酷吏形象在为政风格和个人操守等方面还呈现出较多的变易性。汉代酷吏形象的历史演变与两汉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东汉儒学的兴盛、统治者的好尚以及史学家的吏治思想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酷吏形象 历史演变 成因 《史记》
下载PDF
三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雨田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4年第2期46-56,共11页
中国近代海关第二任总税务司赫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中国近代海关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史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形成了赫德研究的热潮,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以30年来国内公开出版的刊物中发表的赫德研究论文为依据,分析... 中国近代海关第二任总税务司赫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中国近代海关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史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形成了赫德研究的热潮,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以30年来国内公开出版的刊物中发表的赫德研究论文为依据,分析归纳了学界对赫德的研究状况和特点,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以期对研究历史及历史人物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德 晚清人物 近代海关史 近代海关管理
下载PDF
略论汉代序文之新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纪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7-73,共7页
两汉之际,序文趋于定型,较之先秦时期呈现出诸多新变,具体表现为:整理《尚书》,使我国第一部散文序文集重现于世;产生了具有全新形态的自序,其中以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为代表;序文的学术功能更加突出,学术价值日益凸显;其题写范围日... 两汉之际,序文趋于定型,较之先秦时期呈现出诸多新变,具体表现为:整理《尚书》,使我国第一部散文序文集重现于世;产生了具有全新形态的自序,其中以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为代表;序文的学术功能更加突出,学术价值日益凸显;其题写范围日趋广泛,出现了赋序、史书序、子书序、辞书序、诗序、铭文序、佛典序等,几乎涵盖了当时的所有文体,有力地推动了序文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序文 《太史公自序》 自序 《汉书叙传》 赋序 史书序 子书序 辞书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