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ANCING MODE FOR SUSTAINABL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BAOHai-jun XUBao-gen +1 位作者 WUCi-fang ZHOUWang-yu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4年第4期304-307,共4页
Sustainabl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covers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which means, its only goal is to protect eco-enviro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public benefits and economic laws. China i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 Sustainabl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covers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which means, its only goal is to protect eco-enviro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public benefits and economic laws. China i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facing capital-lacking, an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problem, while sustainabl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will need more money than common farmland consolid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nd designed a new financing mode for farmland consolidation: BOT(Build-Operate-Transf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and investment reclamation by the way of concession, and make sustainabl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be realized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financing mode
下载PDF
Consolidating the Idea of Booming Trade by Scientific Efforts
2
作者 Liu Hu, Direct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7年第2期5-6,共2页
As the world economy develops in a globally-oriented way and world trade develops in an incorporate way, upgrad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xport commodities and trading efficiency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 As the world economy develops in a globally-oriented way and world trade develops in an incorporate way, upgrad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xport commodities and trading efficiency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1990s, scientific progress is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revolution in regional structure and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olidating the Idea of Booming Trade by Scientific Efforts mode high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3
作者 张季 汪顺敏 +2 位作者 庄海洋 陈佳 蓝锦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8,共8页
鉴于橡胶砂作为回填材料时承载力低和变形量大的问题,采用加入聚丙烯纤维(PPF)的方法提高橡胶砂的力学性能,提出了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的半干拌式制备方法,通过48组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普通橡胶砂和纯砂试样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鉴于橡胶砂作为回填材料时承载力低和变形量大的问题,采用加入聚丙烯纤维(PPF)的方法提高橡胶砂的力学性能,提出了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的半干拌式制备方法,通过48组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普通橡胶砂和纯砂试样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探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和橡胶掺量等参数对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主要力学变形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对橡胶砂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具有先剪缩后剪胀破坏的特征,其偏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为应变硬化型;聚丙烯纤维可有效提高橡胶砂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聚丙烯纤维增强橡胶砂破坏偏应力的提升效果十分显著,最高可提高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砂 聚丙烯纤维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破坏模式 抗剪强度
下载PDF
火灾中钢筋混凝土两端固结梁破坏模式变化规律
4
作者 王玉镯 邱昊 +1 位作者 徐天贵 李心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为了研究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两端固结梁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梁内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确定其不同耐火时刻的分布规律,利用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对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不同时刻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上... 为了研究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两端固结梁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梁内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确定其不同耐火时刻的分布规律,利用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对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不同时刻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上侧纵筋配筋面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为变换因素的三组固结梁试件进行理论分析,讨论了火灾过程中不同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固结梁破坏模式临界点ξ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侧纵筋配筋面积越大,ξ点对应受火时间T越提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ξ点对应受火时间T越滞后。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为保证梁在受火两小时内发生弯曲破坏,对梁的防火设计提供了思路。本研究方法可以简化分析钢筋混凝土梁高温中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为火灾中构件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梁 破坏模式 火灾过程 简化计算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决议瑕疵诉讼与股东代表诉讼的合并审理路径研究
5
作者 罗欢平 刘晓钰 《湖湘法学评论》 2024年第2期101-115,共15页
当董事通过决议的方式损害公司利益时,股东可以通过决议瑕疵诉讼及股东代表诉讼进行权利的救济。通过案例检索发现,当股东只向法院提起一个诉讼程序时,法院通常以有无明确的决议效力瑕疵认定请求作为划分两诉的依据,若无,则采用股东代... 当董事通过决议的方式损害公司利益时,股东可以通过决议瑕疵诉讼及股东代表诉讼进行权利的救济。通过案例检索发现,当股东只向法院提起一个诉讼程序时,法院通常以有无明确的决议效力瑕疵认定请求作为划分两诉的依据,若无,则采用股东代表诉讼模式,通过裁判说理部分对决议作出效力认定,但对此不形成有既判力的判决。若有,则采用决议瑕疵诉讼模式,只对决议效力瑕疵进行审理,损害赔偿的请求则告之另诉。但是,法院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应当对两诉进行合并审理。其一,两诉属于“基于同一事实产生的纠纷”且满足重复起诉的合并审理基本条件。其二,采用股东代表诉讼模式的法院合并审理既尊重当事人诉权又提高了审判效率;采用决议瑕疵诉讼模式的,法律允许一案中审理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以及确认之诉与给付之诉可以一案审理的审判规律也为合并审理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议瑕疵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 审理模式 裁判路径 合并审理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环境下集成物料订货重复性项目调度优化
6
作者 雷晓琪 崔南方 +1 位作者 杨丁凤 张艳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6-690,共15页
装配式建筑项目所需物料如预制构件等因体积大、数量多、运输难、现场存储场地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物料订货计划与项目施工计划的配合极为重要.为此,在原项目调度与物料订货优化问题模型基础上,针对多模式重复性项目特点,将单一活动... 装配式建筑项目所需物料如预制构件等因体积大、数量多、运输难、现场存储场地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物料订货计划与项目施工计划的配合极为重要.为此,在原项目调度与物料订货优化问题模型基础上,针对多模式重复性项目特点,将单一活动扩展到多个重复单元,构建了包含物料订货费用在内的项目总费用最小化模型.在遗传算法框架下,结合重复性项目调度方法和最大零件周期收益法,求解了最优模式组合下的项目调度计划和物料订货计划.通过算例分析和大规模仿真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得到总成本更小的项目调度计划,并能够减少10%到30%的物料订货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订货 多模式 重复性项目调度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富水粉细砂隧道失稳破坏特征分析及增稳固结技术研究
7
作者 孟翔鹏 刘彦龙 +1 位作者 潘红伟 宋战平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桃树坪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大变形、涌水涌砂和坍塌等一系列破坏特征。通过对隧道失稳破坏的分析,总结了隧道在富水粉细砂条件下失稳破坏的特征,分析了破坏特征发生的机制,认为隧道的破坏主要由围岩岩性和地下水... 桃树坪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大变形、涌水涌砂和坍塌等一系列破坏特征。通过对隧道失稳破坏的分析,总结了隧道在富水粉细砂条件下失稳破坏的特征,分析了破坏特征发生的机制,认为隧道的破坏主要由围岩岩性和地下水造成;由隧道破坏机理提出了增稳固结措施,通过超前降水、超前小导管注高分子化学浆对掌子面前方砂层进行预先固结,提高钢架整体刚度,通过对扰动砂层进行灌浆和回填等措施进行固结,围岩的自承能力得到提高。从处理后围岩的情况、涌水量和监测情况分析发现,增稳固结技术能从根本上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抑制发生失稳破坏,为隧道在富水粉细砂地层中的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地层 富水 涌水涌砂 失稳模式 增稳固结
下载PDF
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被引量:27
8
作者 丁松 罗昀 +2 位作者 黄贤金 濮励杰 彭补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在分析土地整理运行机制和评价我国现行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土地整理意识不强、规划设计不到位、缺乏公众参与、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与不足,提出我国土... 在分析土地整理运行机制和评价我国现行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土地整理意识不强、规划设计不到位、缺乏公众参与、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与不足,提出我国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接着分别从设计科学化、融资多元化、开发专业化、利用高效化与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高效性、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典范性、区域农业发展的引导性等方面阐述了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的内容体系和基本特征。据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创建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运作的市场机制、建立土地整理成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土地整理中土地权属调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健全土地整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政策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产业化 中国 土地资源 政策保障体系 市场机制 土地利用 耕地保护
下载PDF
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与实践 被引量:58
9
作者 信桂新 杨朝现 +1 位作者 魏朝富 陈荣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62-275,共14页
为丰富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该文综合论述了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理念、模式与技术途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作为人地关系系统正向反馈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需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 为丰富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该文综合论述了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理念、模式与技术途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作为人地关系系统正向反馈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需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整合,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需求。在转型期,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应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撑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为导向,在整治目标、整治重点、运作模式上与乡村地域空间结构与功能相匹配,在行为理性上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在技术上强调生产空间农用地整合技术、生活空间农村建设用地盘活技术和生态空间生态景观提升技术三者的智能融合。通过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实践,研究区生产空间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由整治前的18.00%增至整治后的30.53%,户均耕地地块数降低1.6块,耕地灌溉保证率由29.68%增至51.22%,综合机械化率由42.50%增至61.80%,特色优势产业壮大;生活空间24个片块的闲置废弃农村居民点被复垦再利用,乡村景观协调性、田块连片性及聚落的风貌形象得到提升;生态空间形成了以生态节点修复与完善、生态廊道连通、核心生态用地保护为主导,"点—线—面"一体化的生态景观格局。因此,在中国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应由不同整治类型的组合转向整治内容的融合,从人地关系调控入手确立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是应对人地关系、城乡关系矛盾和转型发展需求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乡村地区 模式 人地协调
下载PDF
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 被引量:73
10
作者 谢保鹏 朱道林 +1 位作者 陈英 白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9-227,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村居民点区位条件的优劣是采取何种整治模式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居民点与县城、建制镇、聚居区、县级...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村居民点区位条件的优劣是采取何种整治模式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居民点与县城、建制镇、聚居区、县级以上公路和河流的距离及引力值、居民点所处地形条件等区位因素构建了区位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省临夏县北塬地区为研究区,运用ArcGis9.3的NERA工具和统计功能,评价了该地区农村居民点(斑块)的区位条件并进行分级。在不打破村界的基础上,对居民点区位条件总分值进行面积加权求和,求取各行政村的区位条件总分值,并根据频率突变点将区位总分值划分成5个等级,根据区位等级的高低并结合不同区位条件下各居民点现状特征以及区位限制因素提出了与区位等级相对应的整治模式。研究结果强调区位条件主导下的整治模式同时综合考虑了不同区位条件农村居民点的优势和劣势,不同整理模式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可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模式 区位评价 农村居民点
下载PDF
基于生产生活可达性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及模式 被引量:41
11
作者 刘耀林 范建彬 +1 位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7-254,F0003,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治应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点的生产生活可达性。该文从生产生活可达性切入,以农村居民点生产生活可达性作为整治分区和采取何种整治模式的依据,从生产可达性和生活可达性两方面出发构建生产生活可达性评价... 农村居民点整治应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点的生产生活可达性。该文从生产生活可达性切入,以农村居民点生产生活可达性作为整治分区和采取何种整治模式的依据,从生产可达性和生活可达性两方面出发构建生产生活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和指标综合评判法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斑块)生产生活可达性,将其分为I、II、III、IV 4个等级,分别对应发展区、优化区、引导区和拆迁区。根据整治分区并结合实际情况,划分了城镇化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综合优化模式、辐射引导模式、增减挂钩模式和生态搬迁模式等6种整治模式,并对整治思路和具体做法做了探讨。该研究尝试将生产生活可达性评价结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治,对有序整治农村居民点和改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区 农村居民点 可达性 模式
下载PDF
基于居住场势理论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设计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庄伟 廖和平 +3 位作者 潘卓 李靖 陈娜 李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8-626,共9页
综合运用判断矩阵法、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依据居住场势理论,探索一种集理论关联、功能指向、效用分析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和模式设计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 综合运用判断矩阵法、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依据居住场势理论,探索一种集理论关联、功能指向、效用分析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和模式设计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方法借鉴,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为例进行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与整治模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区,其中Ⅰ类区适宜采用生态移民涵养式整治模式,Ⅱ类区采用新型农村产业化整治模式,Ⅲ类区采用新型农村社区化整治模式,Ⅳ类区采用生态压缩发展式整治模式。计算得到的白市驿镇各村居住场势分量呈现地域性特征:生产分量地域特征最为明显,由建制镇周围向较远区域递减,近郊型行政村生产分量值(Nip)高于中心和远郊型行政村;生活分量值(Nil)分布特征与其基本相同;生态分量值(Nie)较高区域集中在远郊森林密集、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通过与各行政村自然、社会经济本底情况的验证比对,白市驿镇整治分区结果符合区域实际特征。因此,本研究认为区域内居住场势差异是影响农户自主迁徙的客观推动力,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进行整治分区和模式设计,可以体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区域特征与功能指向,为整治活动的科学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场势 农村建设用地 整治分区 整治模式 白市驿镇
下载PDF
多维产业引导的鄂西生态圈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分区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殿锋 王莹莹 +2 位作者 孔雪松 王静 刘耀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37,共11页
农村居民点承载了农户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功能,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表现。针对中国农居点分布散乱、经济贫困和功能性弱的现状,开展因地制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乡村空间重构进程。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是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承载了农户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功能,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表现。针对中国农居点分布散乱、经济贫困和功能性弱的现状,开展因地制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乡村空间重构进程。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中的关键要素。现有关于产业与整理模式的研究多强调生产空间的可达性、适宜性与协调性,较少探讨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所产生的多维引导与带动作用。该研究面向中国鄂西生态圈农村居民点落后散乱以及生态农业潜力大、水平低的特点,选取鹤峰县邬阳乡为研究区,基于产业引导、统筹协调的思路,从产业发展、生活便利和生态健康3个方面综合评价农居点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现状水平、产业辐射能力与产业融合潜力3个维度出发,开展顾及产业现状影响与多元发展前景的农居点整理模式识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整理模式主要包括统筹协调发展型、产业稳定发展型、产业辐射带动型、产业融合引导型和产业调整培育型5种,在空间上以邬阳村为中心向外呈现圈层分布,存在多样化的未来发展格局。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是确保其实际落地的关键,该研究通过结合地域特征及区域规划,构建的多维产业引导下的农居点整理模式及分区,对创新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扶贫"政策的具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产业 乡村振兴 整理模式
下载PDF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蔡海生 赵建宁 +1 位作者 曾珩 陈美球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4,51,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编制《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 研究目的:探讨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编制《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边丘陵山地类型区等3个工程类型区,环湖圩田平原、河网平原、河谷盆地、岗地低丘、红砂岩类丘陵、丘陵低山等6种工程模式。研究结论: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主导限制因素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的确定,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提供基础,为规范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江西省
下载PDF
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 被引量:101
15
作者 冯锐 吴克宁 王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43-251,共9页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中江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中江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出时序安排与模式分区。结果表明,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上近、中、远期整治区的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9.28%、37.86%、43.86%;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划分为3个模式区,即坡度限制因素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区和农田道路重点建设区,各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1.34%、31.53%和27.13%。研究方法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整治 高标准基本农田 时序安排 模式 中江县
下载PDF
农地整治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标杆管理和DEA模型 被引量:38
16
作者 汪文雄 余利红 +3 位作者 刘凌览 杨钢桥 饶中一 罗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农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地整治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本文以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的22个县(市、区)农地整治为对象,收集并整理其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运用标杆管理理... 农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地整治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本文以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的22个县(市、区)农地整治为对象,收集并整理其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其效率进行评价,包括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超效率,判断其DEA有效性,提出农地整治DEA无效地区的标杆选择方法,确立出DEA有效地区为农地整治的备选标杆,运用投影分析法找出DEA无效地区与标杆间的效率差距并分析原因,进一步提出向标杆学习的持续改进方法并对改进的效果进行检查。研究表明: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的效率整体较高,其中DEA综合效率有效的地区9个,13个地区的技术效率有效,9个地区的规模效率有效,三个效率均值依次是0.912 9,0.949 5,0.962 0,且该工程模式区的西、中、东三个片区农地整治的效率均值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明显态势;农地整治DEA无效的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江夏区等5个地区单位面积投资冗余率超过了10%,武穴市等4个地区的平均建设规模的冗余率超过20%,土地纠纷减少率、田块规整变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3个指标不足率较高,江夏区土地纠纷减少和田块规整变化不足率均最高,分别达到28.31%和15.79%。在未来的项目中,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应注意其投入规模,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提高投入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促进综合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治 效率 标杆管理 数据包络分析法 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
下载PDF
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以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28
17
作者 金志丰 陆效平 +2 位作者 陈江龙 严长清 朱华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1,共6页
研究目的:进行常熟市建设适宜性分区,为不同区域选择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整理的因地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空间叠合分析方法,耦合适宜性分区与现状宅基地,从而进行... 研究目的:进行常熟市建设适宜性分区,为不同区域选择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整理的因地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空间叠合分析方法,耦合适宜性分区与现状宅基地,从而进行整理模式的选择。研究结果: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对区域适宜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熟市17.0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整理为城镇用地;62.9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村内合建模式,提高用地集约程度;85.1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迁村并居整理模式,以增加不宜建设区域的耕地数量,增加集中连片保护的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分区选择整理模式,从定量的研究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适宜性分区 整理模式 农村宅基地 常熟市
下载PDF
吸附模式及固结变形对溶质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志红 许照刚 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前关于溶质在变形土体中运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荷载作用又是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渗流场、应力场和浓度场耦合的溶质运移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溶质在变形土体中的运移规律进行研... 目前关于溶质在变形土体中运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荷载作用又是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渗流场、应力场和浓度场耦合的溶质运移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溶质在变形土体中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此外,许多学者在研究溶质运移规律时,多数情况下采用线性吸附模式,但是细粒土对金属离子、有机物或者高浓度溶质的吸附多表现出较强的非线性,因此研究了不同吸附模式作用下溶质的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固结变形对溶质的运移过程具有持久性的阻滞作用,导致了溶质运移深度的减小;吸附模式对溶质运移规律没有本质的影响,但是吸附模式对溶质运移的快慢有较大影响,并且随着运移时间的增加,吸附模式对溶质运移快慢的影响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 溶质 运移 吸附模式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村镇产业用地整合的策略、模式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2 位作者 吴旗韬 陈伟莲 林丽颖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0,75,共6页
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采用案例分析与模式总结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村镇产业用地整合的策略与模式。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村镇产业用地的整合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或用地改造问题,单一的解决策略、局部或单个地块的... 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采用案例分析与模式总结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村镇产业用地整合的策略与模式。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村镇产业用地的整合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或用地改造问题,单一的解决策略、局部或单个地块的改造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采取"产业升级+空间优化+城市转型"三位一体的总体整合策略。围绕这一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产业社区、产业新城、有机更新、综合改造等四种产业用地整合模式,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对比了各个模式的特点以及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产业用地 整合 策略 模式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土地整治模式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玲霞 赵微 +1 位作者 王丽娜 张丽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50,共6页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模式 生态服务价值 地貌 湖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