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倒叙事:香港后现代电影和小说的融合剂 被引量:5
1
作者 凌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6,157,共10页
对倒叙事开辟出小说与电影跨界的通道。王家卫擅长营造电影镜像时间、空间、声画的对倒,呈现难以言明的错失心理对倒创意,这得灵感于刘以鬯对倒小说的思想和叙事创意,也受启发于欧派灵魂电影的分身、生死、三色对倒创意。香港后现代小... 对倒叙事开辟出小说与电影跨界的通道。王家卫擅长营造电影镜像时间、空间、声画的对倒,呈现难以言明的错失心理对倒创意,这得灵感于刘以鬯对倒小说的思想和叙事创意,也受启发于欧派灵魂电影的分身、生死、三色对倒创意。香港后现代小说电影创设出了新的港派对倒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倒叙事 小说和电影 后现代性 港派对倒
下载PDF
潜藏的细腻与冷静——浅析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源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本文试图从创作经历、视角与景别、光影与色彩、动静节奏等方面,来由外而内地探究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香港新浪潮 香港电影 文艺片 影像风格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挑战——以回归前后的香港电影为线索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佳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47-52,共6页
以香港电影为线索,重新梳理以香港电影为代表的,香港大众文化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历史生成,及其在回归前的"史前史"式历史背景;充分讨论和认知回归后,香港电影"北上"融入中国电影版图的当代意义,及其对于我国以电影... 以香港电影为线索,重新梳理以香港电影为代表的,香港大众文化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历史生成,及其在回归前的"史前史"式历史背景;充分讨论和认知回归后,香港电影"北上"融入中国电影版图的当代意义,及其对于我国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长远影响,对于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展望和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文化格局,重新梳理我国的大众文化结构,重新调整我国的文化产业格局,甚至重新描绘我国的文化图景,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而言,通过重新追溯香港电影"新浪潮"所依托的历史结构的源头,以岭南文化为纽带,进一步释放以香港电影为表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想象力、创造力,进而建构出面向未来的国家文化身份认同,也已经是首当其冲的当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粤港澳大湾区 新浪潮 北上 本土意识 岭南文化
下载PDF
断垣望归燕——许鞍华、徐克、余允抗与香港新浪潮恐怖片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闱 龚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4期18-23,共6页
1978年开始的香港新浪潮电影以其内容扎实、引人入胜的作品为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新浪潮时期的恐怖片作为一个类型电影,更是以其光怪陆离的影像、奇峰陡转的情节、严峻深刻的思考令人兴趣盎然。本文将以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九七前过... 1978年开始的香港新浪潮电影以其内容扎实、引人入胜的作品为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新浪潮时期的恐怖片作为一个类型电影,更是以其光怪陆离的影像、奇峰陡转的情节、严峻深刻的思考令人兴趣盎然。本文将以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九七前过渡期港人的焦虑、在此环境下创作者锐意革新题材禁区和视听语言的气魄、作品中困顿逼仄的空间折射出的港人的困惑三个层面来解读许鞍华、徐克、余允抗这三位导演在新浪潮时期拍摄的恐怖片,旨在发掘香港新浪潮时期的恐怖片在社会关系、文化空间等方面的深层含义,从中发现香港新浪潮时期恐怖片的承续与创新,以及对之后的香港电影创作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香港电影 香港新浪潮电影
下载PDF
新浪潮电影的本土化实践——以严浩《似水流年》为例
5
作者 田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3,共9页
作为新浪潮电影在本土美学实践的代表作,严浩的《似水流年》借助西方现代电影语言进行了电影内涵、意义表达的艺术实验,开拓出了一片不同于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空间。《似水流年》具有多重美学意蕴,反映了城乡切换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 作为新浪潮电影在本土美学实践的代表作,严浩的《似水流年》借助西方现代电影语言进行了电影内涵、意义表达的艺术实验,开拓出了一片不同于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空间。《似水流年》具有多重美学意蕴,反映了城乡切换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也意味着因时间与空间中的移动,人的精神结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改变,而这恰恰说明,个体或群体的主体性在城乡切换的多元建构中至关重要。该片展现了港人由于所处历史时空与母体文化存在的割裂性,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中华母体精神的依存性,因此电影不仅具有中华母体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也具有现实意义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新浪潮 《似水流年》 城乡切换 景观叙事 女性主体建构
下载PDF
从“新浪潮”到“后新浪潮”:香港电影表演的初始现代化
6
作者 王培雷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随着“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中国香港电影表演完成了对过往表演形态的美学反省,同时对港产片工业格局变化进行了主动调适。在此过程中,以“新浪潮”表演形态为代表的现代表演范式有效形塑了新一代中国香港电影演员的思维与行践路径。从... 随着“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中国香港电影表演完成了对过往表演形态的美学反省,同时对港产片工业格局变化进行了主动调适。在此过程中,以“新浪潮”表演形态为代表的现代表演范式有效形塑了新一代中国香港电影演员的思维与行践路径。从“新浪潮”初期的纪实化表情到“后新浪潮”时代结合既有美学经验与商业类型电影表演实践的美学转向,“新浪潮”表演形态打通了中国香港电影表演现代化的初始路径,也奠定了其后港片工业深度融合明星吸引力与表演多元意涵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电影 表演形态 新浪潮 纪实化表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