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问题意识与方法意识——对洪子诚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一种解读 |
陈明华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2
|
批判意识与悲剧精神——重读洪子诚《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 |
李海音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3
|
“价值中立”与文学史书写——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方法论探析 |
徐敏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4
|
刘登翰的新诗研究 |
洪子诚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从文学史文本看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不足——以洪子诚版《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例 |
闫晓昀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4 |
0 |
|
6
|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及教学的思考 |
周聚群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7
|
治史传统与当代经验——谢冕、洪子诚的文学史研究 |
孟繁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8
|
文学史书写视域下的朦胧诗经——以洪子诚四本文学史著作为中心 |
许永宁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9
|
当代文学空间中的个人阅读——读洪子诚先生《我的阅读史》 |
杨莼莼
徐妍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0
|
《中国当代新诗史》新旧版本比较——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例 |
黄灿
|
《当代教育》
|
2009 |
0 |
|
11
|
“当代文学史”的余华书写——以洪子诚、陈思和为例 |
梅向东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2
|
隐却可见的叙述者——洪子诚《材料与注释》中的叙述策略 |
雷成佳
|
《梧州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3
|
历史视域下的文学史叙述——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例 |
韩惠欢
|
《榆林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4
|
“历史的情境不能这样简单地描述”——洪子诚的治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方法探源 |
冯晖
|
《珠海潮》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