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PLC-Q-Exactive 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郝霞 刘静 +1 位作者 张谦 李君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11期365-380,共16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快速准确地对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中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旨在明确其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成分,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甲醇和含有0.1... 目的利用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快速准确地对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中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旨在明确其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成分,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甲醇和含有0.1%甲酸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切换扫描,扫描范围m/z 110~1200;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与自建数据库比对后对复方中化合物进行识别鉴定;基于液质联用数据,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进一步筛选活性化合物,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在线数据库预测分析红花清肝十三味丸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的靶点并进行KEGG与GO的富集分析;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化合物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力。结果从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中共鉴定出75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1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7个,鞣质类化合物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8个,木质素类化合物3个及其他类化合物7个。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核心靶点5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受体2(HER2/ERBB2)、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3KR1)及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KEGG富集通路主要为:PI3K-AKT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通路、ERBB信号通路。结论对红花清肝十三味的复杂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准确地分析鉴定,同时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能作用机制,为红花清肝的质量控制及后续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红花酒精热湿敷对甘露醇静滴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2
2
作者 肖雪芬 林伟茹 林晓婷 《现代临床护理》 2004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50%红花酒精热湿敷治疗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1年7月~2003年6月将180例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50%红花酒... 目的观察50%红花酒精热湿敷治疗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1年7月~2003年6月将180例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50%红花酒精热湿敷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的静脉炎,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1%、94.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时间分别为8.4±1.6d、4.2±1.8d,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50%红花酒精热湿敷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用50%硫酸镁湿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酒精 甘露醇 静脉炎 临床疗效 湿敷疗法 临床护理 治疗机理
下载PDF
渭良伤科油和红花酒精治疗老年卧床患者Ⅰ期压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少茹 林惠卿 +3 位作者 郭少英 许雪华 陈银崧 刘春梅 《护理学报》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比较渭良伤科油与红花酒精治疗老年卧床患者I期压疮的药效,扩大渭良伤科油的应用范围。方法应用随机单盲法将148例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渭良伤科油组)和对照组(红花酒精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用药后疼痛度级数差值、肿胀度级数... 目的比较渭良伤科油与红花酒精治疗老年卧床患者I期压疮的药效,扩大渭良伤科油的应用范围。方法应用随机单盲法将148例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渭良伤科油组)和对照组(红花酒精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用药后疼痛度级数差值、肿胀度级数差值、麻木度级数差值、皮肤温度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斑面积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渭良伤科油药效比红花酒精优越,更有利于压疮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老年患者 渭良伤科油 红花酒精
下载PDF
康惠尔溃疡贴预防褥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覃仕英 谢莉 +1 位作者 王煊 刘惠 《护理研究》 2000年第6期244-245,共2页
为探讨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 ,将 40例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溃疡贴外贴受压部位皮肤 ,对照组采用 5 0 %红花酒精涂擦加按摩受压部位。结果显示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说明康惠尔... 为探讨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 ,将 40例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溃疡贴外贴受压部位皮肤 ,对照组采用 5 0 %红花酒精涂擦加按摩受压部位。结果显示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说明康惠尔溃疡贴外贴对预防褥疮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惠尔溃疡贴 红花酒精 褥疮 预防
下载PDF
红花酒精用于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菊香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9期35-35,37,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2例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在应用化疗药物静脉穿刺点部位上方1cm处向上沿静脉方向涂擦红花酒精2遍,范围5×20 cm,并使用保鲜...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2例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在应用化疗药物静脉穿刺点部位上方1cm处向上沿静脉方向涂擦红花酒精2遍,范围5×20 cm,并使用保鲜膜覆盖,对照组仅按常规操作,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所得的计数资料,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差异明显(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酒精局部外用可以预防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发生,而且红花酒精配制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酒精 化疗药物 静脉炎 预防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注射液中乙醇残留量 被引量:5
6
作者 梁选革 张若燕 刘莉丽 《中国药事》 CAS 201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注射液中乙醇残留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HP-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流速为4.0mL.min-1。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程序升温为初始温度50℃,保持10min,...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注射液中乙醇残留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HP-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流速为4.0mL.min-1。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程序升温为初始温度50℃,保持10min,后运行温度为180℃,保持8min。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20min,分流比为2∶1。水为溶剂,乙腈为内标物。结果被测物乙醇和内标乙腈在此色谱条件下均能得到很好的分离,空白对照无干扰,被测物乙醇和内标乙腈峰面积比值与检测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0.39%。结论本试验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合中药注射剂红花注射液中乙醇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乙醇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红花三味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阿润 王秀兰 +1 位作者 策力木格 王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2-630,共9页
目的探讨红花三味散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探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收集红花三味散的活性成分,并经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 目的探讨红花三味散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探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收集红花三味散的活性成分,并经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筛选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和药物相似性方法预测化合物潜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NAFLD相关靶点,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DAVID在线工具对关注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从红花三味散中筛选得到47种活性化合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42个NAFLD的关键靶点,共涉及17个生物学过程及13条KEGG通路(P<0.05,错误发生率<0.05),说明红花三味散主要通过干预NAFLD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乙型肝炎通路、PPA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了红花三味散的物质基础和核心靶点,为深入阐述红花三味散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三味散 网络药理学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