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y, Geochemistry and Origin of the Hongshan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Type Copper Deposit in Huichang County, Jiangxi Prvince 被引量:6
1
作者 ZHOU Jiyuan CUI Bingfang CHEN Shiz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9,共11页
The Hongshan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type copper deposit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Zhongcun Group.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 The Hongshan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type copper deposit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Zhongcun Group.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pipes. The deposit involves five ore-forming types, i.e the porphyry type,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type, contact-zone veinlet-disseminated type, in-pipe fracture-zone filling-replacement type and out-of-pipe fracture-zone filling-replacement type, forming an ore-forming system of “five ore-forming types within a single rock body”. Fluid inclusion and isotope geochemical studie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S, Pb, O and Sr were derived from the lower crust, Nd was derived from the continental crust or depleted mantl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and trace elements have the crustal source characters; fluids consist dominantly of formation water, metamorphic water and ***meteoric water with a part of magmatic mater, heat came from porphyry while the latter originated from partial melting caused by shear heating in the 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ccording to its origin the deposit is classified as the hypabyssal and near-surface, meso- and hypothermal copper deposit associated with the late Yanshanian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copper deposit hongshan Huichand JIANGXI
下载PDF
Study on the origin of the Hongshan brecciated copper deposit in Huich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世忠 周济元 +3 位作者 崔炳芳 王涛 周延 邱金亮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2期192-200,共9页
The Hongsha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ype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Taoxiyuan Formation.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 The Hongsha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ype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Taoxiyuan Formation.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pipes. The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depos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 of porphyry breccia: the δ18OH2O values ranging from 1.2‰ to 6.1‰ and the δ34S values varying from 0 to 2.5‰. 206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ratios of pyrite, which coexists with ore minerals, indicate it was derived from the orogenic belt. Thermodynam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metals were deposited largely as a result of the decreasing of proton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H2S and CO2 exsolution during explosion and temperature dropping. Based on K-Ar dating of quartz coexisting with ore minerals, the age of mineraliz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97.1–98.8 Ma, which suggests that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Cretaceou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btained, a dia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pattern in the area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会昌 红山铜矿 角砾岩型铜矿 成因
下载PDF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斑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杰虎 陶兴雄 +7 位作者 刘学龙 李守奎 周云满 魏志毅 曹振梁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9-1740,共22页
滇西北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期伴随着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其中红牛—红山铜矿床是区内代表性矿床。笔者等在系统的野外工作基... 滇西北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期伴随着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其中红牛—红山铜矿床是区内代表性矿床。笔者等在系统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红牛—红山铜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斑岩富硅(SiO_(2)=59.19%~72.20%)、富碱(K_(2)O+Na_(2)O=6.65%~12.33%),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ΣREE=163×10^(-6)~588×10^(-6),平均值为272×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LREE/HREE=17.2~31.7),负铕异常(δEu=0.64~0.84),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相对亏损Nb、Ti、Ta、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高分异I型花岗岩,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具高锶低钇特征。3件花岗斑岩样品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80.11±0.63 Ma、76.59±0.53 Ma、76.49±0.63 Ma,2件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7.27±0.70 Ma、76.99±0.75 Ma,均属于燕山晚期。锆石ε_(Hf)(t)值为-10.3~-4.6,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277~1.582 Ga,峰值为1.35~1.40 Ga,揭示了红牛—红山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基底的深熔作用。综合认为红牛—红山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与早期形成的印支期格咱岛弧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牛—红山铜矿 格咱岛弧 西南三江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陶兴雄 彭波 +4 位作者 张雄 周云满 刘学龙 郝培原 张兴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期40-51,共12页
红牛—红山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义敦岛弧南段格咱压性弧,目前已达大型规模。本文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年来矿山地质工作,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理清矿区关键... 红牛—红山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义敦岛弧南段格咱压性弧,目前已达大型规模。本文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年来矿山地质工作,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理清矿区关键控矿因素、矿化蚀变规律、找矿标志,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即确定燕山期花岗岩为成矿地质体,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组成了成矿结构面,在岩浆活动和交代作用后形成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铁铜多金属矿床,从岩体向外形成铜钼矿→铁铜矿→铜矿→铅锌矿→金银矿的矿化分布规律,依据找矿标志和该成矿模式,圈定了找矿预测靶区,为矿山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红牛—红山铜矿床 滇西北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红牛-红山大型夕卡岩铜矿床石榴子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毛金伟 冷成彪 +5 位作者 赵严 李凯旋 陈涛亮 梁丰 高粉粉 张兴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9-1343,共15页
为厘定云南中甸红牛-红山大型夕卡岩铜矿床赋存矿体的夕卡岩的形成年龄,对矿区产出的石榴子石开展了U-Pb定年,并结合石榴子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矿床成因。结果显示,矿区不同矿段(红牛、红山)均发育早(GrtⅠ)、晚(GrtⅡ)两个世代的... 为厘定云南中甸红牛-红山大型夕卡岩铜矿床赋存矿体的夕卡岩的形成年龄,对矿区产出的石榴子石开展了U-Pb定年,并结合石榴子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矿床成因。结果显示,矿区不同矿段(红牛、红山)均发育早(GrtⅠ)、晚(GrtⅡ)两个世代的石榴子石,其成分均为钙铝-钙铁榴石固溶体(红牛为And_(27.02~62.53)Gro_(36.74~71.64),红山为And_(42.51~99.94)Gro_(0.00~56.37))。不同矿段、不同世代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迥异,表现为左倾型、负Eu异常和右倾型、正Eu异常两种配分模式;两个矿段石榴子石的稀土总含量相差较大(红牛为5.29×10^(-6)~102×10^(-6),红山为19.8×10^(-6)~206×10^(-6))。研究表明,石榴子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主要受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端元组分控制;更高的稀土元素含量可能与富氯流体的加入及流体运移距离较短有关。红牛-红山矿床石榴子石U-Pb年龄为(79.7±3.4)Ma,代表了夕卡岩化的形成年龄,指示该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原位元素组成 U-PB定年 夕卡岩铜矿床 红牛-红山矿床 云南中甸
下载PDF
滇西北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文昌 王可勇 +4 位作者 尹光侯 秦丹鹤 余海军 薛顺荣 万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0-282,共13页
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 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早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晚期岛弧型岩浆活动,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化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晚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隐伏的燕山期后造山伸展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体,形成了区内斑岩型Cu、Mo及相关的Pb、Zn多金属矿化。因此,红山铜矿床是两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红山铜矿床 滇西北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俎波 薛春纪 +4 位作者 亚夏尔 王庆飞 梁华英 赵毅 刘铭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3-1213,共11页
云南香格里拉县红山铜矿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重要铜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大。矿区出露上三叠统板岩、变碎屑岩和灰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和超基性岩脉、岩株,透镜状铜硫化物矿体产在顺层状矽卡... 云南香格里拉县红山铜矿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重要铜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大。矿区出露上三叠统板岩、变碎屑岩和灰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和超基性岩脉、岩株,透镜状铜硫化物矿体产在顺层状矽卡岩体内或边部,成矿后断裂明显。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其中核部黄铁矿呈立方体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先后沉淀,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负Eu异常显著,富集U、Th、Zr、Hf,亏损Rb、Sr、Ba,与矿区超基性岩表现出较高相似性;环带从内到外,∑REE(0.17371×10-6、1.22626×10-6、5.25925×10-6)和微量元素含量依次升高,Co/Ni和Se/Te比值降低,指示矿石硫化物沉淀过程中,可能伴随热液体系内地壳物质不断增加。环带中硫化物矿物δ34SV-CDT=3.81‰~5.23‰,具有岩浆硫源特征,δ34SV-CDT边部带磁黄铁矿(4.47‰)<δ34SV-CDT中间带黄铜矿(4.58‰)<δ34SV-CDT核部黄铁矿(4.65‰),三种硫化物间没有达到同位素平衡分馏。红山铜矿石环带结构是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中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先后晶出成因,伴随硫化物环带的形成,热液系统从早到晚H2S和O2逸度降低或pH升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环带 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红山铜矿 云南香格里拉
下载PDF
中甸红山矽卡岩铜矿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守旭 张兴春 +3 位作者 冷成彪 秦朝建 王外全 赵茂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0-488,共9页
红山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型规模的矽卡岩矿床。通常,矽卡岩体就是铜矿体或铜矿化体,主要呈似层状、层状、脉状及透镜体状产于大理岩与角岩接触带或局部在角岩... 红山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型规模的矽卡岩矿床。通常,矽卡岩体就是铜矿体或铜矿化体,主要呈似层状、层状、脉状及透镜体状产于大理岩与角岩接触带或局部在角岩中,未见其与侵入岩直接接触。通过对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石榴石、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等典型矿物以及大理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的最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的δ^(18)O_(SMOW)范围为6.2~8.3‰,反映了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隐伏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根据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组成(5.5~7.1‰)所计算的磁铁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_(SMOW)为13.1~14.7‰(400℃)或12.5~14.1‰(500℃),暗示有富集δ^(18)的 CO_2溶入到成矿流体中。硫化物的δ^(34)S_(CDT)范围4.45~6.20‰,说明矿床具有高度均一的硫源,并且在硫化物的结晶沉淀过程中,流体中硫同位素分馏很弱。由此推测主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34)S_(ΣS)为5.6±0.6‰。矿床中的大理岩的δ^(13)C_(PDB)为2.0~2.2‰,δ^(18)O_(SMOW)为24.0~24.8‰,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而成。成矿晚期阶段形成的方解石脉的δ^(13)C_(PDB)范围是-2.4~1.7‰,δ^(18)O_(SMOW)范围是16.3~22.4‰,表明其 C 和 O 主要来源于大理岩。总之,我们推测红山矽卡岩很可能主要是由中酸性岩浆浅成侵位时局部同化碳酸盐围岩所形成的一种富含钙质成分的次生岩浆就位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构造薄弱带冷凝固结而成,矽卡岩型矿化与深部斑岩型矿化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红山矽卡岩铜矿 中甸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在新疆卡拉塔格地区铜金矿床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永彬 王瑞军 +4 位作者 魏本赞 汪冰 董双发 李存金 李名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8-191,共14页
新疆卡拉塔格地区位于东天山成矿带,地质矿产资源丰富,铜金及多金属矿床集中,找矿潜力较大。铜金矿床地表矿化蚀变现象明显,发育的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绢云母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为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用于探测铜金矿化蚀... 新疆卡拉塔格地区位于东天山成矿带,地质矿产资源丰富,铜金及多金属矿床集中,找矿潜力较大。铜金矿床地表矿化蚀变现象明显,发育的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绢云母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为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用于探测铜金矿化蚀变信息成为可能,并成为寻找铜金矿床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在卡拉塔格地区开展了航空高光谱和地面高光谱在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研究,分别采用Hy Map航空成像光谱仪和Field Spec Pro FR光谱仪,获取了研究区Hy Map航空高光谱数据、地面准同步定标数据、地面高光谱数据,提取并筛选了基于Hy Map航空高光谱影像的成矿有利蚀变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红山铜金矿床航空-地面高光谱提取的蚀变信息进行了综合剖析,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建立了红山铜金矿床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找矿模型,经对比分析在该区圈定了2处找矿预测区。说明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在该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 地面高光谱 诊断性光谱特征 地空综合找矿模型 红山铜金矿床
下载PDF
滇西北香格里拉市红牛—红山铜矿勘查系统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云满 张长青 +5 位作者 付文超 刘欢 解通 彭惠娟 董文伟 陶兴雄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59-272,共14页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牛—红山铜矿床 斑岩矽卡岩型 综合研究 勘查系统模型 滇西北地区
下载PDF
滇西北红山—红牛铜矿成矿物源:矿物学和稳定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鹏 董国臣 +3 位作者 李雪峰 陈薇 李建新 陶兴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93,共18页
本文研究了中甸弧南段红山—红牛铜矿主要夕卡岩矿物石榴石和辉石成因矿物学特征,显示矿区石榴石为钙铁-钙铝石榴石系列,早期多为钙铁榴石,晚期为钙铝榴石。矿区部分石榴石在背散射光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环带结构,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含... 本文研究了中甸弧南段红山—红牛铜矿主要夕卡岩矿物石榴石和辉石成因矿物学特征,显示矿区石榴石为钙铁-钙铝石榴石系列,早期多为钙铁榴石,晚期为钙铝榴石。矿区部分石榴石在背散射光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环带结构,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含量差别越大环带越明显。矿区辉石主要为次透辉石和少量的透辉石,表明夕卡岩早期成矿流体为高温、酸性和高氧逸度环境。矿区黄铁矿强富铁亏硫且Co/Ni>1,黄铜矿S、Fe和Cu含量较稳定只含有少量的C、Ni和Se,均指示为高温岩浆热液成因。金属硫化物34S众值出现在3.8‰~5.6‰,同时代的石英二长斑岩34S在4.7‰~7.8‰,表明硫主要来自石英二长斑岩。金属矿物和石英二长斑岩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主要来自上地壳。石榴石δ^(18)O_(V-SMOW)=6‰~8.8‰,成矿流体δ^(18) OH_2O=4.6‰~7.8‰,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且成矿流体存在明显的沸腾作用。夕卡岩矿体中的方解石和围岩方解石C-O同位素研究,指示块状硫化物中的方解石来自岩浆流体,含有硫化物细脉的围岩大理岩中的方解石来自围岩的再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红山—红牛铜矿 中甸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红山铜-多金属矿床新生代热泉喷流沉积型矿床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保昌 蔡新平 +3 位作者 徐兴旺 王杰 秦克章 张宝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0-710,I0004-I0005,共13页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中甸红山一带,主矿体是一个石榴子石型夕卡岩矿床。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叠加在夕卡岩矿体之上的热泉喷流构造,它保存了具典型热泉喷流特征的喷口。喷口附近产出近水平层状的含铁硅质岩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中甸红山一带,主矿体是一个石榴子石型夕卡岩矿床。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叠加在夕卡岩矿体之上的热泉喷流构造,它保存了具典型热泉喷流特征的喷口。喷口附近产出近水平层状的含铁硅质岩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为3.73‰~5.57‰,平均值5.08‰;铅同位素^206Pb/^204Pb和^207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70~18.808和15.614~15.784,其硫、铅同位素组成与滇西地区喜马拉雅期斑岩和斑岩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红山矿区有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该区新生代热泉喷流成矿作用的发现既丰富了对滇西中甸地区成矿作用的认识,也对红山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该区进一步扩展找矿远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喷流沉积 铜-多金属矿床 红山 云南中甸 新生代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红牛-红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矿物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35
13
作者 彭惠娟 李洪英 +5 位作者 裴荣富 张长青 周云满 田广 李建新 龙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7-256,共20页
红牛-红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的中甸岛弧,是形成于晚燕山期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石英二长斑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的出现以及较高的含F量(分别为1.49%和2.62%),表明其岩浆为富H2O富挥发分熔体;石英斑晶具有... 红牛-红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的中甸岛弧,是形成于晚燕山期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石英二长斑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的出现以及较高的含F量(分别为1.49%和2.62%),表明其岩浆为富H2O富挥发分熔体;石英斑晶具有港湾状、浑圆状的溶蚀表面和钾长石细晶外壳,并且显示了典型的骸晶状结构指示了其岩浆经历了快速上升侵位过程和岩浆热液的自交代作用;钻孔中岩浆热液角砾岩和大量石英细脉的出现暗示了岩浆在快速上侵过程中发生了隐爆作用,形成并出溶了含有大量F、Cl等组分的高盐度超临界流体。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具有明显的三个期次:早期细粒的钙铝榴石(And22-57)和角岩中的透辉石(Hd7-27)形成于少量高温气液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扩散交代作用;中期粗粒的钙铁榴石(And75-98)和次透辉石-钙铁辉石(Hd10-99)形成于大量高温、低氧逸度的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渗滤交代作用;晚期的钙铝榴石脉(And14-60)和钙铁辉石脉(Hd31-58)形成于低温、高氧逸度的早期交代残留溶液。矽卡岩矿物的生成,使碳酸盐围岩丢失CO2,矿物体积减少,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加,为成矿提供了条件。退化变质阶段的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等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消耗了成矿流体中大量的CO2和H2O,生成含水矿物以及石英、方解石,使围岩裂隙愈合,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成矿流体沸腾,形成大量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化。石英-硫化物阶段,由于成矿流体超压→流体沸腾,裂隙生成→减压排泄,裂隙愈合→流体超压的循环,在此过程中围岩经历了多次破裂和裂隙的愈合,直至整个成矿体系完全开放,并与大气水发生混合,使成矿流体中剩余金属最终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铜矿 矿物特征 成矿作用 红牛-红山 中甸
下载PDF
江西会昌红山地区火成角砾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明魁 陈富文 +1 位作者 苟月明 陈广伟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1年第1期9-16,共8页
通过对红山铜矿普查区角砾岩产出的地质环境、火成角砾岩体形态产状规模和角砾岩的岩石学、蚀变与矿化特征的研究 ,运用作者十多年来摸索、完善的“古水热活动区成矿”和“三阶成矿”理论 ,大胆提出该区成矿活动规模有限的结论。
关键词 火成角砾岩 铜矿床 红山地区 江西 地质环境 蚀变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江西红山隐爆角砾岩-斑岩型铜矿床气液包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世忠 周济元 崔炳芳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3期205-213,共9页
红山铜矿为隐爆角陈岩一斑岩型铜矿床.通过对矿床包理体地球化学和成矿实验地球化学的讨地阐明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关键词 铜矿床 气液包体 成矿流体 物理化学
下载PDF
新疆红山铜金矿床地面高光谱蚀变矿物特征分析
16
作者 石海岗 王瑞军 +1 位作者 孙永彬 王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31-232,共2页
红山铜金矿床位处东天山成矿带,区域矿产以铜、镍、金为主,北部以铜矿为主,中部以金、铜、铁、银为主,南部以铁、铅锌、钼、金、银为主。该带分布较多矿床、矿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人在该区已开展基础地质、矿产勘查、专题研究和新... 红山铜金矿床位处东天山成矿带,区域矿产以铜、镍、金为主,北部以铜矿为主,中部以金、铜、铁、银为主,南部以铁、铅锌、钼、金、银为主。该带分布较多矿床、矿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人在该区已开展基础地质、矿产勘查、专题研究和新技术方法示范等工作(姜寒冰等,2012;方同辉等,2002;许英霞等,2008)。该区地表基岩裸露,围岩蚀变发育,有利于发挥高光谱遥感的技术优势,开展矿床高光谱蚀变矿物特征分析,为后期航空高光谱遥感调查提供地面高光谱蚀变矿物信息依据,有利支撑红山地区航空高光谱的快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铜金矿床 地面高光谱 蚀变矿物 分带特征 新疆
下载PDF
河北邯郸洪山铜矿Ar-Ar和U-Pb年龄及其对成矿时代的限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随民 李玉成 +6 位作者 赵淑梅 张良良 王俊革 韩腾飞 孙志伟 韩玉丑 李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5-585,共11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在邯郸洪山岩体及其周边发现多处铜金矿(化)体。成矿时代确定是厘定矿床成因和分析成矿作用过程的关键。【研究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赋矿岩石中锆石及铜矿化热液蚀变矿物黑云母分别采用了U-Pb和;Ar-;A... 【研究目的】近年来在邯郸洪山岩体及其周边发现多处铜金矿(化)体。成矿时代确定是厘定矿床成因和分析成矿作用过程的关键。【研究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赋矿岩石中锆石及铜矿化热液蚀变矿物黑云母分别采用了U-Pb和;Ar-;Ar阶段加热法进行了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测得洪山铜矿床矿化蚀变产物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27.62±0.5)Ma。2件赋矿岩石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0.45±0.94)Ma和(131.4±1.8)Ma。【结论】年龄测试结果显示,区内铜矿化的发生与正长斑岩侵位关系密切,属区内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根据太行山南段夷平面和洪山岩体盖层厚度,推测太行山南段因地壳隆升,洪山岩体剥蚀了约2000 m。赋存于岩体上方或顶部的铜矿体已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岩体中心区域深部找矿前景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Ar-Ar和U-Pb同位素年龄 铜矿体 洪山岩体 矿产勘查工程 邯郸 河北省
下载PDF
江西红山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荣洪 陈斌锋 蔡宏健 《中国钨业》 CAS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红山铜矿地处武夷山褶皱隆起带南段瑞金-寻乌北北东向断裂带、上杭-云霄北西向断裂带和会昌环形构造的交汇处。通过红山斑岩型矿床成岩、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区内燕山晚期的构造以水平拉张为主应力方向,构造形迹以张性断裂和滑脱构造... 红山铜矿地处武夷山褶皱隆起带南段瑞金-寻乌北北东向断裂带、上杭-云霄北西向断裂带和会昌环形构造的交汇处。通过红山斑岩型矿床成岩、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区内燕山晚期的构造以水平拉张为主应力方向,构造形迹以张性断裂和滑脱构造为主要形式。拉张性质的构造有利于花岗闪长斑岩体侵入、定位,隐爆角砾岩是该区花岗闪长斑岩演化后期的特定产物。红山铜矿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造岩矿物QPA图解和地球化学主量元素成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反映,红山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属于陆内造山后的拉张构造环境。根据以上特点得出红山铜矿可能是在燕山晚期大陆板块陆内裂解、拉张构造背景下成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铜矿 斑岩型矿床 燕山晚期 花岗闪长斑岩 隐爆角砾岩 拉张构造
下载PDF
甘肃省红山一带铜钼矿控矿规律及其找矿前景分析
19
作者 陈颃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8期80-81,共2页
甘肃省的红山一代的铜钼矿机矿场属于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的钼矿床,其地质构造的演化,对于矿床的形成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甘肃省红山一带铜钼矿的找矿规律以及找矿前景。
关键词 甘肃红山 铜钼矿 控矿规律 找矿前景
下载PDF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钼矿床元素迁移趋势及蚀变分带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振梁 刘学龙 +6 位作者 陶兴雄 李守奎 魏志毅 周杰虎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4,共14页
通过对红牛-红山铜钼矿床主要矿物岩(矿)石(矽卡岩、大理岩、角岩、斑岩等)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成矿阶段元素富集迁移规律,同时对该区蚀变分带特征进行厘定,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该区共有三种成... 通过对红牛-红山铜钼矿床主要矿物岩(矿)石(矽卡岩、大理岩、角岩、斑岩等)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成矿阶段元素富集迁移规律,同时对该区蚀变分带特征进行厘定,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该区共有三种成矿类型((1)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矽卡岩;(2)角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3)斑岩→矽卡岩→矽卡岩矿石),其中(3)类型为矿区最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最主要的成矿元素Cu、Mo在该阶段中大量富集成矿,不同的是Cu为全阶段大量富集迁入,而Mo主要在斑岩→矽卡岩阶段大量富集,而在矽卡岩→矽卡岩矿石过程迁入趋势明显减弱.将三种蚀变矿化类型视为一个成矿系统,计算其元素质量迁移率,发现虽然都是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但是(3)类型的质量迁移率远大于其他两种,(1)的大理岩矽卡岩化阶段质量迁移率仅为-0.64%,原因是在大理岩矽卡岩化热液蚀变过程中CaO、MgO为矽卡岩化过程提供物质来源,他们的大量迁出为形成矽卡岩创造了环境条件,总体仍呈迁出状态.同时该区具有明显的垂直蚀变分带特征,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三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牛-红山铜钼矿床 矽卡岩 元素迁移 质量平衡 蚀变分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