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hromitites in the Hongshishan Complex,Beishan Orogenic Collage,NW China:Constraints from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s,Re-Os Isotopes and Platinum-Group Element Geochemistry
1
作者 WANG Zhaolin YAN Jiayong +4 位作者 ZHENG Xiaoming TANG Hejun YUAN Lulu DENG Zhen FANG Tong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27-743,共17页
The Hongshishan chromitite deposits are situated to the north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collage,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mineral chemistry,Re-Os isotopes and plati... The Hongshishan chromitite deposits are situated to the north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collage,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mineral chemistry,Re-Os isotopes and platinum-group elements geochemistry of the Hongshishan chromitites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aining the origin,evol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ir parental melts.The restricted ranges of Al_(2)O_(3),Cr_(2)O_(3)and Cr#-Mg#variation of chromite-cores and chromites fall within the field of the mid-ocean ridge and ophiolitic podiform chromite settings.The(^(187)Os/^(188)Os)i ratios of the chromitites are in the range of 0.12449–0.12745(average 0.12637)and theγOs are from-1.92 to-0.06(average-0.83).In the Re-Os isotope diagrams,all the samples fall in the field of chromitites and show a residual peridotitic trend.The range of Os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γOs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y overlap the depleted MORB mantle(DMM)as well as being close to global Os isotopic data andγOs of ophiolite chromitit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GE contents can be roughly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podiform chromitites and Ural-Alaskan type complexes.For the ferritchromite cores,the calculated Al_(2)O_(3)concentrations of the parental melt are higher(average 16.65 wt%)in high-Cr than high-Al chromitite(average 16.17 wt%)and for the chromite,the calculated Al_(2)O_(3)concentrations are even higher(average 16.48 wt%)in the high-Cr than the high-Al examples(average 15.38 wt%).In the(TiO_(2))melt vs.TiO_(2)diagrams,most high-Al melts fall in the MORB,while the high-Cr melts fall in the ARC field.The calculated Fe O/Mg O ratios for the parental melt show the closest resemblance to a MORB magma composition.The inferred parental melt composition for studied chromitites falls in the field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MORB)magmas and far away from boninite.The calculated degrees of partial melting producing the chromitites are 16%-22%(average 19%),which is around the range of those of the MORB magmas.The chromitites are suggested to have been formed in a MORB setting.The chromites and ferritchromite cores are mostly scattered along the MORB and SSZ harzburgite–dunite fields.Ferritchromite rims and ferritchromites with high YFes formed as a result of alteration during serpenti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tites oxygen fugacity parental melt hongshishan complex Beishan orogenic collage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2
作者 董增产 奚仁刚 +3 位作者 王国强 卜涛 黄博涛 过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强烈,原始层理难以辨识,为研究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增添了难度。基于此,在查明扫子山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其构造序列,并通过剥离后期构造改造,恢复原始沉积层理。结果表明,扫子山组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逆冲兼左行走滑,可能为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第2期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兼右行走滑脆-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阶段的产物;第3期构造变形以北东—南西向左行走滑为主,为次一级的晚期构造变形。变形样式及变质程度表明,扫子山组以中浅层次构造变形为主,地层未发生明显的倒转和缺失,该套地层物质成分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显示裂谷型盆地向南趋于成熟的火山-沉积特征。结合红石山-蓬勃山断裂以北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弧岩浆岩,揭示了红石山古洋盆向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扫子山组 构造变形 红石山洋 动力学背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含铀矿目的层白垩系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吴梦绮 王清 《江西科学》 202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以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坳陷含矿目的层红砾山组(K_(2)h)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沉积环境体系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含矿目的层红砾山组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少量落于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 以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坳陷含矿目的层红砾山组(K_(2)h)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沉积环境体系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含矿目的层红砾山组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少量落于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中;红砾山组(K_(2)h)下、中、上段沉积相分别为砾质辫状河沉积、砂质辫状河沉积和曲流河沉积;另外,研究区还原带中全铁含量最高,具较强的还原性,氧化带中发生明显的后生作用致使Fe^(3+)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红砾山组 准噶尔北部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晚石炭世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小明 管诰 +2 位作者 王宏伟 刘志强 袁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9-233,共15页
笔者等以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英云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红石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 笔者等以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英云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红石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富硅(SiO2=63.95%~66.22%)、高铝(Al2O3=15.31%~16.61%)、富钠(Na2O=3.73%~4.33%)、低钾(K2O=1.00%~1.85%),相对高锶(Sr=246.0×10-6~417.0×10-6)、低钇(Y=8.83×10-6~11.80×10-6),富集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REE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的产物。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06.9~309.9 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反映了红石山—百合山缝合带晚石炭世大洋俯冲带岩浆作用事件,进一步约束了红石山洋俯冲时限。结合红石山—百合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岩浆岩和早二叠世末期(275 Ma)的辉长岩和花岗岩侵位及早—中二叠世双堡塘组下部的角度不整合均反映了红石山洋盆的闭合过程(辛后田等,2020),表明红石山洋盆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而是处于大洋俯冲消减和陆壳增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云闪长岩 红石山 晚石炭世 锆石U-PB年代学
下载PDF
基于中高分辨率数据的内蒙古红石山地区遥感找矿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连琛芹 封志明 +1 位作者 刘永新 雷聪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2,共6页
内蒙古红石山地区位于东天山—兴安成矿带内,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但其位于荒漠戈壁,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因此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多金属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OLI数据,选择掩膜+无损线性拉伸+特征向量主成分变换+异常切... 内蒙古红石山地区位于东天山—兴安成矿带内,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但其位于荒漠戈壁,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因此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多金属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OLI数据,选择掩膜+无损线性拉伸+特征向量主成分变换+异常切割+异常滤波的方法,提取铁染、羟基等矿化异常信息;选择假彩色合成及线性拉伸,提取断裂构造信息。综合多元信息进行找矿预测,共圈定2处找矿远景区。本次研究对其中1处区域进行进一步重点勘查。重点勘查区域采用高分辨率PLEIADES数据,选择图像融合、彩色合成、直方图拉伸等方法,进一步圈定巨型石英脉体。在重点勘查区域进行野外查证,发现了多处矿化点。此次研究表明综合使用中分辨率OLI数据和高分辨率PLEIADES数据,可以大大提升地质找矿效率,对未来该地区进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找矿 红石山 OLI PLEIADES 多金属矿
下载PDF
新疆北山地区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对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46
6
作者 苏本勋 秦克章 +3 位作者 孙赫 唐冬梅 肖庆华 曹明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3-887,共15页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和各种矿物含量的渐变特征反映了岩浆演化的结晶分异过程.长石中Si、Na、Al、Ca和单斜辉石中Si、Al、Ti、Ca、Mg的系统变化揭示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和尖晶石对同化混染作用的反应较为迟缓,但其Fo、Ni和Cr#、Ti对新鲜岩浆注入较为敏感.这些矿物化学对岩浆演化过程的推断与全岩成分变化的指示相一致.因此,矿物化学在研究岩浆演化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山 红石山 镁铁-超镁铁岩体 同化混染 结晶分异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蛇绿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0
7
作者 王国强 李向民 +2 位作者 徐学义 余吉远 武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85-1694,共10页
红石山蛇绿岩位于中蒙边境附近,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蛇绿混杂岩带最西段。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石山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皆显示类似MORB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低Na2O+K2O(2.99%)和P2O5(0.08%),中等... 红石山蛇绿岩位于中蒙边境附近,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蛇绿混杂岩带最西段。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石山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皆显示类似MORB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低Na2O+K2O(2.99%)和P2O5(0.08%),中等含量TiO2(1.46%);L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具平坦型和轻稀土略微富集的特征。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显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的特征,HFSE变化相对较为稳定。红石山蛇绿岩中的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346.6±2.8Ma,代表该蛇绿岩形成时代,即为早石炭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红石山蛇绿岩可能为石炭纪大陆裂谷向大洋转化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初始小洋盆,其向西可与新疆境内的巴音沟蛇绿岩对比,二者同属"红海型"洋盆初始洋壳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蛇绿岩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红海型洋盆 北山
下载PDF
北山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0
8
作者 卢进才 牛亚卓 +2 位作者 魏仙样 陈高潮 李玉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85-2694,共10页
北山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和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晚古生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对探讨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区地层学研究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本文获得的北山红石山地区上古生界"下石... 北山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和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晚古生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对探讨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区地层学研究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本文获得的北山红石山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炭统绿条山组、白山组"和"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314.9±3.3Ma和299.4±5.9Ma,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相当于北山地区干泉组层位。原"白山组"与"双堡塘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不成立,表明石炭纪-二叠纪为同期裂谷盆地。原"绿条山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实为干泉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代表了古亚洲洋的闭合与增生造山时间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早石炭世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 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晚古生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甘肃北山北部红石山地区泥盆系雀儿山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玉良 康文彬 +3 位作者 梅华平 陈杰 苏牧 梁积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0-60,共11页
位于北山北部红石山地区雀儿山群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属钙碱-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SiO2含量较高(62.29%-75.74%),MgO含量较低(〈2.15%),全碱含量较高(Na2O+K2O为6.24%-9... 位于北山北部红石山地区雀儿山群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属钙碱-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SiO2含量较高(62.29%-75.74%),MgO含量较低(〈2.15%),全碱含量较高(Na2O+K2O为6.24%-9.2%),且K_2O/Na2O〈1。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呈现较强富集[(La/Yb)N=2.94-6.36],轻稀土内部出现较强分馏[(La/Sm)N=1.94-3.33],并且具有相当明显的Eu负异常(0.50-0.90);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具有明显的Nb、Ta、P、Ti相对亏损和Ba、Th、Zr、Ce、Sm相对富集。上述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洋壳俯冲作用下的岛弧环境,可能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的古洋壳俯冲消减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在俯冲过程中洋壳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慢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在岩浆上升中经历了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 雀儿山群 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北山裂谷红石山镍矿床特征及成因——多期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鸿飞 赵献军 +3 位作者 郭勇明 王恒 王鹏 林明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新疆东天山南部北山裂谷带中出露大量镁铁-超镁铁岩,铜镍含量较低。红石山镍矿位于北山裂谷金铜镍成矿带西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裂谷环境下成岩机制,对红石山铜镍矿矿区侵入岩序列、容矿围岩及构造、矿体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红石山铜... 新疆东天山南部北山裂谷带中出露大量镁铁-超镁铁岩,铜镍含量较低。红石山镍矿位于北山裂谷金铜镍成矿带西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裂谷环境下成岩机制,对红石山铜镍矿矿区侵入岩序列、容矿围岩及构造、矿体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红石山铜镍矿成矿环境及成矿作用演化特征,建立多期岩浆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以期为矿区寻找隐伏矿床(体)及铜镍矿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裂谷 红石山 熔离型铜镍矿 岩浆多期成矿模式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小红 杨建国 +1 位作者 谢燮 王磊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0-55,共16页
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是板块构造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岩体之一,通过岩体地质特征及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研究,探讨了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构造环境。根据岩体的岩石类型组合、相带产出关系、纯橄岩离析... 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是板块构造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岩体之一,通过岩体地质特征及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研究,探讨了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构造环境。根据岩体的岩石类型组合、相带产出关系、纯橄岩离析体的发育、岩体内部流动构造、晚期多种岩脉和铬铁矿矿化类型等特征研究表明,岩体应是一种岩浆类型的侵入体;从岩石化学、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反映出该岩体是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时期与古亚洲大洋在向南消之闭合其间,于雀儿山-英安山岛弧带南缘发育起来的一种弧后盆地裂谷类型的地幔岩浆作用产物,其机制或动力学环境为一种弧后扩张,地幔上隆的大陆裂谷岩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岩体 成因类型 构造环境及意义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马鞍山北花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明强 王建军 代文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3-479,共7页
在1∶5万红岭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岩体的AR、NK/A、A/CNK、δEu值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值表明,马鞍山北岩体属钙碱性系列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渡的偏铝质到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具有高锶花岗岩的特点。通过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 在1∶5万红岭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岩体的AR、NK/A、A/CNK、δEu值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值表明,马鞍山北岩体属钙碱性系列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渡的偏铝质到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具有高锶花岗岩的特点。通过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237.8±4·3Ma。这一同位素年龄的获得,说明本区三叠纪应为后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红石山地区 花岗岩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中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黄增保 金霞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30-1037,共8页
红石山基性火山岩为红石山蛇绿岩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有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一直存在分歧,因此影响了对该蛇绿岩的性质、形成和演化方面的深入研究,笔者在野外对红石山一带的基性火山岩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的基... 红石山基性火山岩为红石山蛇绿岩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有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一直存在分歧,因此影响了对该蛇绿岩的性质、形成和演化方面的深入研究,笔者在野外对红石山一带的基性火山岩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及Sm-Nd同位素分析等对其构造背景进行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判断和分析,确定红石山蛇绿岩其形成于洋中脊环境,时代定为早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甘肃红石山
下载PDF
甘肃红石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重建与蛇绿混杂岩深部结构 被引量:9
14
作者 方维萱 郑小明 +3 位作者 方同辉 倪杰才 郭玉乾 李建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9-673,共25页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古地理单元恢复、AMT、地面高精度磁法等综合方法,对甘肃红石山和邻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进行重建,对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进行构造岩相学解剖和深部探测。划分出5个构造层,前华里西期、华里西期、印支期、燕山...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古地理单元恢复、AMT、地面高精度磁法等综合方法,对甘肃红石山和邻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进行重建,对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进行构造岩相学解剖和深部探测。划分出5个构造层,前华里西期、华里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北部构造带为四顶黑山-雀儿山晚古生代岩浆弧相,中部构造带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恢复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相+洋壳残片相,南部构造带为白山-狼娃山晚古生代岛弧相。蛇绿岩套从下到上的垂向单元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变质超镁铁杂岩→堆晶超镁铁-镁铁岩→均质辉长岩和少量的辉绿岩墙→早石炭世扫子山期深水相硅质岩和含炭硅质细碎屑岩(有限洋盆相)。陆缘海相岛弧地体南北两侧为早石炭世扫子山期和白山期浅海相火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南向俯冲碰撞在敦煌地块北缘增生楔构造背景下,形成SSZ型蛇绿岩套。红石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与周缘地质体具有不同的构造岩相学边界,从北向南具有明显的4个构造岩相学水平分带,中心部位为超基性岩构造岩块单元,以糜棱岩相辉长岩和蛇纹石片岩为包络面的构造岩片(基质单元),蛇绿混杂岩带总体为无根状大型透镜体。红石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将两侧地质体卷入混杂岩带内,这种复杂镶嵌结构的构造岩相体有利于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金铜钼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 SSZ型蛇绿岩套 糜棱岩相辉长岩 岛弧造山带 区域成矿学 红石山
下载PDF
甘肃红石山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增保 金霞 +1 位作者 李葆华 魏志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19,共10页
红石山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位于甘肃北山地区的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中,由马鞍山北岩体、小草湖岩体和红石山岩体组成,岩性主要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含角闪质和镁铁质暗色深源包体。同位素年龄为237.8-240 M a,是中三叠世... 红石山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位于甘肃北山地区的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中,由马鞍山北岩体、小草湖岩体和红石山岩体组成,岩性主要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含角闪质和镁铁质暗色深源包体。同位素年龄为237.8-240 M a,是中三叠世侵位的。通过对其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红石山地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高S r低Y型岩体(马鞍山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可能是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其残留相为榴辉岩或角闪榴辉岩;另一类为低S r低Y型岩体(小草湖岩体和红石山岩体),以较低的S r、A l和具明显的负铕异常而区别于埃达克质岩,又因其低Y和HREE而类似于埃达克质岩,推测源岩残留相中有斜长石存在,相当于高压麻粒岩相环境,可能也形成于加厚下地壳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红石山地区 埃达克质岩石 低Sr低Y型花岗岩
下载PDF
甘肃红石山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增保 金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1-611,共11页
红石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中,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玄武岩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与MORB相似,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属N-MORB。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红石山蛇绿岩早期为初始洋盆环境,晚期有洋脊扩... 红石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中,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玄武岩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与MORB相似,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属N-MORB。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红石山蛇绿岩早期为初始洋盆环境,晚期有洋脊扩张中心环境的玄武岩形成。早石炭世早期是洋盆发育的全盛期,早石炭世晚期洋壳发生消减,于二叠纪晚期构造侵位,伴有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甘肃红石山
下载PDF
新疆若羌红石山镍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红旭 赖涛 +3 位作者 王恒 谭克彬 卢鸿飞 代玉财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0,共6页
新疆若羌红石山镍矿产于早二叠世镁质基性-超基性岩中,杂岩体由多种岩相组成,成矿主要与橄榄岩相关系密切.蚀变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滑石化、伊丁石化、纤闪石化、绿泥石化等,含矿岩体具高磁、低重力、低阻及较高极化率异常特征,Cu,Ni,C... 新疆若羌红石山镍矿产于早二叠世镁质基性-超基性岩中,杂岩体由多种岩相组成,成矿主要与橄榄岩相关系密切.蚀变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滑石化、伊丁石化、纤闪石化、绿泥石化等,含矿岩体具高磁、低重力、低阻及较高极化率异常特征,Cu,Ni,Co,Cr,Zn等元素显示较突出异常,地表存在次生镍矿风化壳.矿床成因属岩浆晚期就地熔离型镍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若羌 红石山镍矿 岩浆熔离型
下载PDF
新疆北山地区红石山岩体橄榄石与铬尖晶石成分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昭德 夏明哲 范亚洲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3-40,共8页
红石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岩体平面为长条状,出露面积大于100 km2。岩体的堆晶韵律和堆晶旋回发育,属典型的层状岩体,每个旋回之间为突变接触关系,旋回内部为迅速或渐变过渡关系。岩石类型... 红石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岩体平面为长条状,出露面积大于100 km2。岩体的堆晶韵律和堆晶旋回发育,属典型的层状岩体,每个旋回之间为突变接触关系,旋回内部为迅速或渐变过渡关系。岩石类型丰富,主要有纯橄岩、(含长)单辉橄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少量辉石岩。橄榄石和铬尖晶石是重要的早期结晶矿物。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证明:橄榄石的Fo值为76~90.2,总体上随基性程度的降低,Fo降低。铬尖晶石Cr#为54~69,变化范围较小,落于典型层状岩体的铬尖晶石组成范围。模拟计算表明,形成红石山岩体的地幔部分熔融程度高(17.29%~18.92%,平均为18.41%)、原生岩浆为高温(1290℃~1330℃)、高镁(MgO=13.63%)的苦橄质岩浆,这为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 橄榄石 铬尖晶石 地幔部分熔融 苦橄质岩浆
下载PDF
甘肃北山造山带红石山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明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8,共7页
甘肃北山造山带红石山地区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岩石属于钙碱性岩浆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点,但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等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这些岩石SiO2含量均大于56%,Al2O3含量多≥15%,富Na,Mg... 甘肃北山造山带红石山地区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岩石属于钙碱性岩浆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点,但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等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这些岩石SiO2含量均大于56%,Al2O3含量多≥15%,富Na,MgO含量〈3%,Mg^#为30.71~59.13,Sr含量高,Sr/Y在19.71~72.86之间,8个样品中有6个比值大于40;Y〈18×10^-6(6.0×10^-6~14.7×10^-6);Eu异常不明显或具弱的Eu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异强烈,属强烈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Nb负异常十分明显,Sr也具有较明显的正异常,其εNd(t)为正值[εNd(t)=4.09~5.67],(La/Yb)。N-YbN和Sr/Y—Y图解上样品主要落入埃达克质岩区域。这些埃达克质岩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地球动力学特征及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造山带 红石山地区 埃达克质岩 花岗岩类岩石 地球化学 岛弧
下载PDF
内蒙古额济纳旗红石山金矿三维成矿条件分析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彬 陈建平 +4 位作者 安文通 向杰 田夏一 王文杰 赖自力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3期486-492,共7页
分析了内蒙古额济纳旗红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研究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在深部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域的找矿地质模型,利用Surpac软件对区内地层、断裂构造、岩体、已知矿体、物化探异常等成矿预测因子进行了三维... 分析了内蒙古额济纳旗红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研究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在深部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域的找矿地质模型,利用Surpac软件对区内地层、断裂构造、岩体、已知矿体、物化探异常等成矿预测因子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空间分割,并依据建立的找矿地质模型,给每一个立方体单元块赋相应属性值,建立数字找矿模型;进而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9个预测变量进行三维成矿有利条件分析与提取,采用三维信息法计算并统计各预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量,确定成矿有利组合的空间部位,并结合研究区内实际地质情况、已有见矿工程分布等因素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最后采用体积估计法计算得到3处找矿靶区的总资源量为4.6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体预测 三维成矿分析 三维信息量法 SURPAC软件 靶区圈定 红石山金矿床 内蒙古额济纳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