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阳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宏 姚艳斌 +2 位作者 刘大锰 郭广山 敖卫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通过对红阳煤田采集煤样的煤岩显微组分、煤级、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 通过对红阳煤田采集煤样的煤岩显微组分、煤级、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资源分布的有利区。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17.87×108m3,资源丰度平均为1.54×108m3/km2,该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其中,红阳矿的东南部及红菱-红阳的东南深部预测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物性较好,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红阳煤田 煤储层 有利目标区
下载PDF
岩浆活动对红阳煤田煤层气成藏的地质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效志 孙宏达 +2 位作者 桑树勋 张新福 侯丁根 《中国煤层气》 2014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研究表明:岩浆活动是红阳煤田煤变质程度及含气性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燕山期隐伏岩浆对煤层气生成及富集总体有利,喜山期岩浆侵入导致局部产气量增加,同时形成了煤层气运移的通道,使煤层气成藏条件复杂化。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 本文研究表明:岩浆活动是红阳煤田煤变质程度及含气性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燕山期隐伏岩浆对煤层气生成及富集总体有利,喜山期岩浆侵入导致局部产气量增加,同时形成了煤层气运移的通道,使煤层气成藏条件复杂化。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煤田内可划分为低变质区、岩床侵入区、高变质区、天然焦化区及吞蚀区5种煤层气勘查开发区类型。"岩床侵入区"12号煤含气量高、储层裂隙发育,是区域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活动 红阳煤田 煤层气 成藏 开发
下载PDF
辽宁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纪聚煤期古地理与控煤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新福 逄礡 +1 位作者 马金利 周效志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7期1-6,15,共7页
依据华北地台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建造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系残余地层中识别出了6个层序界面,并据此建立了由DS1-DS55个三级层序构成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由海相到陆相演化的过程。DS1... 依据华北地台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建造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系残余地层中识别出了6个层序界面,并据此建立了由DS1-DS55个三级层序构成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由海相到陆相演化的过程。DS1-DS5层序地层岩性岩相分析表明:DS2、DS3层序是石炭—二叠纪主要聚煤期。DS2层序发育堡岛体系,岛后泥炭坪与滨岸沼泽相沉积在区内形成了厚度较大且连续性较好的12、13煤;DS3层序发育三角洲体系,泛滥盆地与分流间湾相沉积发育了多层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与DS3层序海陆过渡相沉积成煤相比,DS2层序海相沉积煤层的灰分与硫分相对较高,且在区域上都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与海水退出红阳煤田的方向相吻合,表明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纪聚煤期古地理格局对煤层发育及煤质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岩相古地理 控煤作用 石炭二叠纪 红阳煤田
下载PDF
煤层气资源勘查布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新福 周效志 +4 位作者 逄礴 马金利 孔令珍 池波 张国良 《中国煤层气》 2010年第4期6-9,共4页
井位部署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煤层气资源勘查及后续开发工作的成败。基于煤矿区煤层气资源勘查工作的特点,探讨了勘查井井位部署的原则与方法,并结合红阳煤田徐往子井田煤层气资源预探优化布井实例,提出了先圈定"单因素有利区"... 井位部署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煤层气资源勘查及后续开发工作的成败。基于煤矿区煤层气资源勘查工作的特点,探讨了勘查井井位部署的原则与方法,并结合红阳煤田徐往子井田煤层气资源预探优化布井实例,提出了先圈定"单因素有利区",进而通过"叠合法"圈定"多因素综合靶区",最终根据靶区地面情况确定勘查井井位的优化布井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勘查 井位部署 优化 红阳煤田
下载PDF
红阳煤田的岩煤层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树德 柯福奎 孔令珍 《中国煤田地质》 2007年第5期10-12,共3页
采用岩相旋回法、标志层法和煤岩层组合特征等多种方法,对红阳煤田的岩煤层进行综合对比,认为该煤系沉积稳定,标志层明显,易于辨认及对比,岩性、岩相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具有比较明显的旋回结构,煤层层位在旋回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为一... 采用岩相旋回法、标志层法和煤岩层组合特征等多种方法,对红阳煤田的岩煤层进行综合对比,认为该煤系沉积稳定,标志层明显,易于辨认及对比,岩性、岩相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具有比较明显的旋回结构,煤层层位在旋回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滨海平原型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煤层对比 沉积旋回 红阳煤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