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洪镇花岗岩类韧性推覆剪切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开均 黄钟瑾 +3 位作者 施央申 王良书 R.C.BREWER 乔烈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7-95,共9页
洪镇花岗岩类上覆糜棱岩、混合岩的存在,其本身的低温混合岩化成因特征,以及三者之间在地球化学上的同源继承性,揭示洪镇花岗岩类的韧性剪切成因,其源岩以长英质碎屑岩为主,少量中性熔岩;其形成过程为扬子板块前陆中压深埋推覆岩... 洪镇花岗岩类上覆糜棱岩、混合岩的存在,其本身的低温混合岩化成因特征,以及三者之间在地球化学上的同源继承性,揭示洪镇花岗岩类的韧性剪切成因,其源岩以长英质碎屑岩为主,少量中性熔岩;其形成过程为扬子板块前陆中压深埋推覆岩片在印支晚期的韧性推覆就位,是交代作用为主导,兼之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安徽洪镇2M_1型多硅白云母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开均 黄钟瑾 +3 位作者 施央申 张根娣 常文明 季明耀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年第1期35-38,共4页
The muscovite in Hongzhen, Anhui Province, is identified as 2M1-phengite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Its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paragenetic minerals imply medium pressure metamorphism.
关键词 多硅白云母 安徽 变质岩系 白云母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的限定 被引量:5
3
作者 余顶杰 王勇生 +1 位作者 杨秉飞 王海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1012,共12页
大别造山带形成于印支期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大别造山带造山后发生了山根减薄,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为岩石圈拆沉或中-下地壳的塑性流动。为了检验大别造山带是否在造山后发生过中-下地壳流动,本次工作从对比郯庐断裂带南段... 大别造山带形成于印支期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大别造山带造山后发生了山根减薄,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为岩石圈拆沉或中-下地壳的塑性流动。为了检验大别造山带是否在造山后发生过中-下地壳流动,本次工作从对比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大别造山带及洪镇、月山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同样位于郯庐断裂带南段东侧的徐桥岩体开展地球化学研究,为大别造山带造山后是否经历过中-下地壳流动提供证据。本次工作对徐桥岩体的研究表明,该岩体侵位时间为127Ma左右;具有较高的Si O_2和全碱含量;明显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中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徐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带东侧的月山岩体类似,且与下扬子地区沿江地区侵入岩基本一致。但同样位于造山带东侧的洪镇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月山、徐桥岩体明显不同,而与大别造山带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推断洪镇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为大别造山带加厚的地壳。而大别造山带东侧出现造山带地壳物质的现象表明造山带在造山后发生过地壳的塑形流动。由于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穿过郯庐断裂带南段,表明郯庐断裂带造山后大规模左行平移事件应发生于大别造山带地壳流动变形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南段 大别造山带 洪镇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