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芒大麦耐盐碱新品系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陆一鸣 李彦舫 +5 位作者 曹明富 李喜文 张亚兰 杨柏明 杨松涛 程肖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以经60 Co物理诱变种子、EMS诱变和耐盐反复筛选后已稳定 6代的短芒大麦耐盐碱突变体N1、T3 、T4、T5及其亲本野生短芒大麦为材料 ,进行耐盐碱生理生化指标 (脯氨酸、质膜透性 )测定及RAPD分析。发现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 ,不仅在生理生... 以经60 Co物理诱变种子、EMS诱变和耐盐反复筛选后已稳定 6代的短芒大麦耐盐碱突变体N1、T3 、T4、T5及其亲本野生短芒大麦为材料 ,进行耐盐碱生理生化指标 (脯氨酸、质膜透性 )测定及RAPD分析。发现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 ,不仅在生理生化指标上有明显的差异 ,而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突变。研究结果为耐盐碱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表明突变体N1、T3 、T4、T5是耐盐碱短芒大麦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芒大麦 耐盐碱突变体 脯氨酸 质膜透性 RAPD 生理生化 分子生物学 品系特性
下载PDF
盐胁迫下短芒大麦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陆一鸣 李彦舫 +3 位作者 白杰英 曹明富 马鹤雯 阮承迈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02,共4页
为了克隆与研究盐胁迫相关的基因,以盐胁迫后的短芒大麦叶片为材料,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和第二链cDNA.cDNA纯化后,与λZAP表达载体连接,体外包装后得到盐胁迫下短芒大麦cDNA文库,... 为了克隆与研究盐胁迫相关的基因,以盐胁迫后的短芒大麦叶片为材料,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和第二链cDNA.cDNA纯化后,与λZAP表达载体连接,体外包装后得到盐胁迫下短芒大麦cDNA文库,其重组率达96%,滴度为2×107 pfu/mL,插入片段长度0.5~3.0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短芒大麦 CDNA文库 Trizol一步法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野大麦幼根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4
3
作者 程肖蕊 张亚兰 +1 位作者 杨松涛 李彦舫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1997年第2期94-96,共3页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2,4-D诱导愈伤组织,结果以2,4-D4.0mg/L为最佳。以较低浓度2,4-D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的继代。在MS培养基附加2,4-D1.0mg/L+6...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2,4-D诱导愈伤组织,结果以2,4-D4.0mg/L为最佳。以较低浓度2,4-D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的继代。在MS培养基附加2,4-D1.0mg/L+6-BA0.1mg/L,以极低的频率分化出芽,再在附加IAA0.5mg/L+6-BA2.0mg/L+KT1.0mg/L+Sucrose20g/L上的MS培养基上生根,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野大麦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野大麦幼根和幼叶悬浮细胞系的原生质体培养 被引量:3
4
作者 程肖蕊 张亚兰 +1 位作者 杨松涛 李彦舫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进行质壁分离处理再游离原生质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并...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进行质壁分离处理再游离原生质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并由原生质体再生出小细胞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原生质体 细胞分裂 育种
下载PDF
短芒大麦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玲 张金龙 +1 位作者 房强 张春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短芒大麦草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比较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3.0-4.0mg/L 2,4-D的MS+300mg/L CH+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短芒大麦草幼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80.0%以上;经MS+300mg/LCH+0.5mg... 以短芒大麦草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比较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3.0-4.0mg/L 2,4-D的MS+300mg/L CH+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短芒大麦草幼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80.0%以上;经MS+300mg/LCH+0.5mg/L 2,4-D+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其胚性愈伤组织在MS+300mg/LCH+0.5mg/L 2,4-D+0.1mg/L 6-BA+3%蔗糖+0.7%琼脂(pH5.8)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为62.9%;短芒大麦草组培苗在1/2MS+NAA0.1mg/L+蔗糖1%+琼脂0.7%(pH5.8)培养基上生根后,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芒大麦草 幼穗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利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ESTs
6
作者 陆一鸣 李彦舫 +3 位作者 白杰英 颜宏利 贺艳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 :获取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 方法 :应用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筛选 ,并利用反向 North-ern杂交方法对差异片段进行快速鉴定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共获得 32个与盐胁迫相关的 c DNA序列 ,并获得 Gen Bank注册号。BL ... 目的 :获取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 方法 :应用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筛选 ,并利用反向 North-ern杂交方法对差异片段进行快速鉴定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共获得 32个与盐胁迫相关的 c DNA序列 ,并获得 Gen Bank注册号。BL A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1 3个与已知基因序列有同源性 ,1 9个为未知 ESTs。其类型分别为 :诱导表达型 ,2 2个 ;增强表达型 ,7个 ;抑制表达型 ,3个。 结论 :通过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获得了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 克隆 短芒大麦 盐胁迫相关基因 ESTS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野大麦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立营 李喜文 +2 位作者 许红力 庞晓斌 李彦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以野大麦成熟胚为外植体,接种于MS+2,4-D2.0mg/L+KT0.2mg/L+NAA0.5mg/L+Su3%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培养基MS+2,4-D2.0mg/L+KT0.2mg/L+NAA1.0mg/L+Su3%上进行继代培养,每次继代时间为20天左右;再用MS+KT2.0mg/L+NAA0.2mg/L+Su1... 以野大麦成熟胚为外植体,接种于MS+2,4-D2.0mg/L+KT0.2mg/L+NAA0.5mg/L+Su3%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培养基MS+2,4-D2.0mg/L+KT0.2mg/L+NAA1.0mg/L+Su3%上进行继代培养,每次继代时间为20天左右;再用MS+KT2.0mg/L+NAA0.2mg/L+Su1.5%进行分化,分化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下载PDF
野大麦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海娟 王锐 +8 位作者 孙蕊 李伟 王若丁 张军 钟鹏 王建丽 王晓龙 李莎莎 柴华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野大麦被称为短芒大麦草、野黑麦,因草质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饲草生产。野大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抗逆性强,也是生态改良的优良草种。文章主要阐述了野大麦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生产价... 野大麦被称为短芒大麦草、野黑麦,因草质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饲草生产。野大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抗逆性强,也是生态改良的优良草种。文章主要阐述了野大麦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生产价值、生态改良作用和育种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野大麦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生物学特性 饲用 盐碱地改良 新品种选育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青枝 李造哲 马文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5,共4页
以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作渗透介质进行干旱胁迫,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Link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披碱草和野大麦随着PEG胁迫浓度的增加,平均发芽数均呈下降趋势,开... 以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作渗透介质进行干旱胁迫,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Link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披碱草和野大麦随着PEG胁迫浓度的增加,平均发芽数均呈下降趋势,开始发芽天数和发芽高峰期均被推迟。两种供试材料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抗旱指数、发芽指数在干旱胁迫下均呈下降趋势,胚根/胚芽的比值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披碱草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萌发抗旱指数、发芽指数大于野大麦,披碱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大于野大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萌发期 抗旱性 PEG-6000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扎龙湿地野大麦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德志 宋士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8-665,共8页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扎龙湿地野大麦幼苗在200 mmol/L NaCl胁迫2 d后的叶片进行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De novo拼接后,将差异表达基因在GO、KEGG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注释。结果表明:NaCl胁迫2 d后,对照组与处理组分别获得Unigene序列61038个...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扎龙湿地野大麦幼苗在200 mmol/L NaCl胁迫2 d后的叶片进行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De novo拼接后,将差异表达基因在GO、KEGG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注释。结果表明:NaCl胁迫2 d后,对照组与处理组分别获得Unigene序列61038个和46754个,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25465个,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到3个大类的55个功能组。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135个Pathway上,直观地显示出NaCl胁迫下野大麦幼苗体内发生调节及改变的代谢过程和信号通路,其中主要涉及光合作用、脯氨酸代谢、叶绿素代谢等途径。通过对野大麦幼苗叶片转录组分析,发掘相关耐盐基因,有助于培育野大麦及其近缘作物新品种,并对揭示植物耐盐性分子机制及相关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野大麦 转录组测序
原文传递
扎龙湿地野大麦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焦德志 宋士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7-150,共4页
为了研究野大麦对NaCl胁迫的响应,试验采用室内盆栽幼苗培养和理化分析的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1%(T1)、2%(T2)、3%(T3)、4%(T4)、5%(T5)]进行胁迫处理,测定野大麦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叶... 为了研究野大麦对NaCl胁迫的响应,试验采用室内盆栽幼苗培养和理化分析的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1%(T1)、2%(T2)、3%(T3)、4%(T4)、5%(T5)]进行胁迫处理,测定野大麦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叶绿素、Na+含量呈升高趋势,T5组最高,分别为98.4%、47.55μmol/L、5.10 mg/g和66.84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T2组最高,分别为76.24μg/g和16 800 U/(g·min);K+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基本维持同一水平;Na+/K+比值呈升高趋势,T5组最高。说明野大麦耐受NaCl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多种代谢方式适应盐胁迫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脯氨酸 可溶性蛋白 丙二醛 叶绿素 POD活性
原文传递
利用AFLP和SSAP研究短芒大麦突变系种群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单晓辉 李毅丹 +1 位作者 李彦舫 原亚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0-836,共7页
利用AFLP和SSAP分子标记,研究了松嫩平原4个以耐盐突变体为主要组成的短芒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ium(Trin.)Link)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由于2种分子标记原理稍有不同,获得分析结果显现出微小差异,但2种方法的结果仍保持... 利用AFLP和SSAP分子标记,研究了松嫩平原4个以耐盐突变体为主要组成的短芒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ium(Trin.)Link)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由于2种分子标记原理稍有不同,获得分析结果显现出微小差异,但2种方法的结果仍保持了极显著的相关性(r=0.88,P<0.01)。AFLP和SSAP检测结果表明,短芒大麦种群多态位点比率P分别为23.3%和37.7%;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和0.14;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7和0.09;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49和0.44。表明,各短芒大麦种群虽以单一突变种为主要组成,但经多年的种植,种群内已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虽然种群间遗传差异较大,但种群遗传变异仍主要存在于种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芒大麦 遗传结构 遗传变异 AFLP SS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