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
1
作者 袁惠君 关玉晨 +3 位作者 王春梅 冯欢 张欢欢 袁毅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8,共9页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重要的野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多种抗逆性。为深入挖掘野大麦的抗逆基因,本研究以RT-PCR法克隆了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的核心片段。采用BLAST序列比对,qRT-PCR实时定量方法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重要的野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多种抗逆性。为深入挖掘野大麦的抗逆基因,本研究以RT-PCR法克隆了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的核心片段。采用BLAST序列比对,qRT-PCR实时定量方法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大麦ACT的基因片段长518 bp,编码171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野大麦的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与大麦(Hordeum vulgare)ACT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与ACT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1%,并将其命名为HbACT。与11种相关植物进行ACT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bACT含152个保守氨基酸和19个非保守氨基酸,说明HbACT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q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盐浓度处理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野大麦各器官的HbACT的Ct平均值为19.30,地上部的变异系数为3.5,峰度系数为0.262;地下部的变异系数为5.3,峰度系数为0.409,均属于尖峰分布,Ct值的稳定系数均小于1.7。综上所述,HbACT基因表达稳定,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研究野大麦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肌动蛋白基因 克隆 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耐碱性的渗透调节和膜系统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改香 陈水红 +1 位作者 王凯 特木尔布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6,共7页
为了研究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的耐碱性,选择来源于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的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布顿大麦种子,先在培养皿中进行发芽,然后进行室内蛭石无土栽培,对其进行21 d的不同浓度... 为了研究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的耐碱性,选择来源于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的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布顿大麦种子,先在培养皿中进行发芽,然后进行室内蛭石无土栽培,对其进行21 d的不同浓度混合碱胁迫处理,测定其渗透调节和膜系统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混合碱处理下,E-植株的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E+植株(P<0.05),E+植株的细胞通透性弱于E-植株。在碱胁迫下E+植株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E-植株(P<0.05)。内生真菌具有提高宿主渗透调节物质和降低膜损伤来提高布顿大麦抗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混合碱胁迫 渗透调剂 膜系统
下载PDF
EMS诱变对大麦种子萌发及M_(1)代植株成熟期主要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宋凌宇 何余 +5 位作者 李金平 刘豪 张松 孟玲 宋瑞娇 齐军仓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为探究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麦种子萌发及M_(1)代植株成熟期主要表型性状突变的影响,以啤酒大麦品种新啤6号为材料,分别用0.00%、0.05%、0.10%、0.15%和0.20%的EMS浸种10 h,分析各浓度EMS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致死率、畸变率、... 为探究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麦种子萌发及M_(1)代植株成熟期主要表型性状突变的影响,以啤酒大麦品种新啤6号为材料,分别用0.00%、0.05%、0.10%、0.15%和0.20%的EMS浸种10 h,分析各浓度EMS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致死率、畸变率、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形态指标的影响,记录0.10%EMS诱变后M_(1)代成熟期植株主要性状的突变类型和突变频率。结果表明,EMS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产生了大量的性状突变。与对照相比,0.10%EMS浸种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致死率和畸变率显著提高;0.15%和0.20%EMS浸种显著降低了幼苗根和芽的长度、鲜重和干重,胚芽鞘干重显著提高。田间统计发现,0.10%EMS处理的M_(1)代植株主要突变性状集中在茎秆、叶片、穗形和育性等方面,产生了红秆、矮秆、红叶、芒卷、穗畸形、结实率低和分蘖少等性状,突变频率分别20.17%、4.87%、1.08%、16.67%、0.94%、14.00%和6.02%。因此,通过EMS诱变构建大麦突变体库和创制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诱变 大麦(hordeum vulgare L.) 萌发 成熟期性状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大麦叶斑病抗性研究
4
作者 叶霈颖 司二静 +3 位作者 鲁宗辉 汪军成 王化俊 孟亚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8,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大麦抗叶斑病效应差异及其分子机制,为应用MeJA防治大麦叶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蒙啤麦3号’大麦品种幼苗为材料,设置不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种麦根腐平...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大麦抗叶斑病效应差异及其分子机制,为应用MeJA防治大麦叶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蒙啤麦3号’大麦品种幼苗为材料,设置不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种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接菌+MeJA(0.5,1.0,1.5,2.0,2.5mmol/LMeJA喷施叶片后接菌)3组处理,于三叶期调查叶斑病发病情况,并据此筛选最适MeJA浓度,然后测定不接菌、接菌及接菌+MeJA(最适浓度)下不同处理时间叶片的抗氧化酶、抗病相关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叶面喷施外源MeJA提高了大麦对叶斑病的抗性,1.5mmol/LMeJA处理叶片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19.03%,诱导抗性效果最佳;(2)与单独接菌处理相比,1.5mmol/LMeJA处理大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受MeJA调控转录因子及编码抗病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外源喷施1.5mmol/LMeJA通过调节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调控抗病相关酶基因及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进而提高大麦植株的叶斑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茉莉酸甲酯 叶斑病 诱导抗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产量相关性状的大麦种质干旱适应性分析
5
作者 何鹏旭 闫妍 +13 位作者 湛潇潇 张震欢 吴银盈 朱致速 崔洪瑞 张宏 汪军成 李葆春 杨轲 司二静 孟亚雄 马小乐 王化俊 姚立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于2019—2021年,通过测定62份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种质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大麦7个产量相关性状与灌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1450066w的生育期较短,正常灌水条件下为82.67 d,干旱胁迫下为65.33 d;TRADI70w的... 于2019—2021年,通过测定62份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种质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大麦7个产量相关性状与灌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1450066w的生育期较短,正常灌水条件下为82.67 d,干旱胁迫下为65.33 d;TRADI70w的穗长较长,正常灌水条件下为7.82 cm,干旱胁迫下为8.11 cm;ZDM5458的产量较高,正常灌水条件下为397.93 g·m^(-2),干旱胁迫下为309.52 g·m^(-2),且3个试验年份均呈增产趋势。依据62份种质在干旱胁迫下产量相关性状适应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5类,I类的有效分蘖、千粒重性状表现较好,II类和III类分别在穗长和株高性状上表现较好,IV类穗粒数、产量性状表现较好,V类的生育期性状表现较好。与正常灌水相比,干旱胁迫下大麦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14.25%、11.37%、1.64%、5.68%、7.61%和27.98%。正常灌水下,穗长与株高、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穗长、生育期和穗粒数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旱胁迫下,穗长与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株高、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筛选出4份抗旱的大麦种质(ZDM5458,GERTROV,ZDM5430,G0401018K-1),其中干旱胁迫下ZDM5458产量较高,GERTROV和ZDM5430穗粒数较多,G0401018K-1有效分蘖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干旱适应性 产量相关性状 灌水条件 种质筛选
下载PDF
大麦核仁蛋白基因HvNOP58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6
作者 王梦玥 罗振蒙 +5 位作者 詹开旺 毛孝强 周洪斌 魏红霞 高洪铭 陈升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7-1095,共9页
Nop(nucleolar protein)结构域蛋白可参与核糖体装配、核苷酸甲基化修饰、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进程,是制约真核生物发育遗传、细胞周期调控和衰老机制等研究的关键因素,但少有大麦Nop结构域核仁蛋白基因的报道。本研究以北青7号和Ynbs突... Nop(nucleolar protein)结构域蛋白可参与核糖体装配、核苷酸甲基化修饰、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进程,是制约真核生物发育遗传、细胞周期调控和衰老机制等研究的关键因素,但少有大麦Nop结构域核仁蛋白基因的报道。本研究以北青7号和Ynbs突变体为材料,克隆了大麦HvNOP58基因的CDS序列。结果表明,HvNOP58基因位于大麦Chr2H基因组负链的49019790~49023604 bp区间,具有10个外显子,编码区长度为1674 bp。所编码蛋白属于亲水性的稳定蛋白,其高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具有N端结构域、NOSIC结构域和Nop结构域。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vNOP58蛋白与同族物种的核仁蛋白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亚细胞定位、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HvNOP58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在叶、茎、幼穗、根和叶鞘5种组织中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核仁蛋白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下载PDF
6株布顿大麦内生真菌耐盐性研究
7
作者 滕天欣 张恩会 +2 位作者 高军 陈胜 陈水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8,共9页
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大麦内生真菌的菌落形态等影响。对来自新疆不同地域布顿大麦中筛选到的形态不同的6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耐盐性试验,研究了菌株在氯化钠、硫酸钠不同盐浓度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在氯... 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大麦内生真菌的菌落形态等影响。对来自新疆不同地域布顿大麦中筛选到的形态不同的6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耐盐性试验,研究了菌株在氯化钠、硫酸钠不同盐浓度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在氯化钠8个盐浓度(0、100、200、400、600、800、900、1000mmol/L)培养基和硫酸钠5个盐浓度(0、100、200、400、600mmol/L)的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同一盐浓度处理下,菌株在氯化钠盐培养基中的耐盐性整体高于硫酸钠盐。菌株A的内生真菌菌株在硫酸钠盐中生长极不耐受,出现菌丝褐化现象;菌株F的长势最差,菌株D的长势最好。在100mmol/L氯化钠处理下,菌株B的内生真菌菌落直径大于不加盐对照组。研究表明,试验结果有助于系统地了解布顿大麦内生真菌的耐盐性,为盐碱地区的土壤沙化治理选育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顿大麦 内生真菌 耐盐性 生理学特征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Hordeum bogdanii Wilensky Native to Xinjiang, China, Based on STS-PCR Markers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红 魏育明 +1 位作者 陈放 郑有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1期1327-1332,共6页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32 accessions of Hordeum bogdanii Wilensky native to Xinjiang, China, was evaluated by 22 STS_PCR primer sets derived from RFLP clones of the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or barley ...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32 accessions of Hordeum bogdanii Wilensky native to Xinjiang, China, was evaluated by 22 STS_PCR primer sets derived from RFLP clones of the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or barley ( Hordeum vulgare L.) mapping. Out of the 22 STS_PCR markers, only three markers gave products which did not generate polymorphic bands upon digestion with Hin fⅠ, Hha Ⅰ, Hae Ⅲ and Rsa Ⅰ, while 19 out of 22 markers (86.4%) and 46 out of 88 marker/enzyme combinations (52.3%) revealed polymorphisms. Among the 32 H. bogdanii accessions, a total of 315 bands were observed in 88 STS_PCR marker/enzyme combinations, with 3.6 bands each. One hundred and twenty_three out of 315 bands (39.0%) were polymorphic, among which 1 to 6 polymorphic bands were generated by each polymorphic marker/enzyme combination. The STS_PCR_based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 GD ) among 32 H. bogdanii accessions ranged between 0.078 to 0.352, with a mean of 0.198. Based on the GD matrix, a dendrogram show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cessions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unweighted pair_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 (UPGMA).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32 accession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STS_PCR markers. The accessions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region were distributed within different groups or subgroup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H. bogdanii is not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deum bogdanii STS_PCR marker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SSR Markers in Cultivated Hordeum vulgare L.in Qinghai Province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海宁 杨菁 何桂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nalyze genetic diversity of SSR markers in Hordeum vulgare L.in Qinghai Province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screening and protecting some excellent H.vulgare cultivars.[Method]SSR markers were...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nalyze genetic diversity of SSR markers in Hordeum vulgare L.in Qinghai Province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screening and protecting some excellent H.vulgare cultivars.[Method]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42 cultivated H.vulgare from Qinghai Province.[Result]42 H.vulgare showed polymorphism in 7 SSR markers locus.A total of 24 alleles were identified,and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ranged from 1 to 6,with an average of 3.0.According to SSR markers polymorphism,42 H.vulga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groups,namely I,II,III and IV.[Result]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cultivated H.vulgare from Qinghai Province is rich in genetic diversity,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parent of H.vulgar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 Province Cultivated hordeum vulgare L. SSR markers Genetic diversity
下载PDF
重金属对大麦(Hordeum vulgare)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35
10
作者 张义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研究了6种重金属(Hg2+、Cd2+、Pb2+、Ni2+、Cu2+、Zn2+)对大麦幼苗生长及根尖细胞遗传学毒害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的萌发率、根生长速率和有丝分裂指数下降.1&... 研究了6种重金属(Hg2+、Cd2+、Pb2+、Ni2+、Cu2+、Zn2+)对大麦幼苗生长及根尖细胞遗传学毒害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的萌发率、根生长速率和有丝分裂指数下降.1×10-2mol/L的Hg2+、Cd2+、Pb2+处理24h后完全抑制了细胞分裂,Hg2+、Cd2+和Pb2+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高于Ni2+、Cu2+和Zn2+.用5×10-3—5×10-4mol/L的Hg2+、Cd2+、Pb2+处理24h和Ni2+处理48h后,核仁结构发生分解,形成许多核仁颗粒并进入细胞质中,而Cu2+、Zn2+对核仁结构没有影响.6种重金属对大麦的细胞遗传学毒性顺序为Hg2+>Cd2+>Pb2+>Ni2+>Cu2+>Zn2+.文中还讨论了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毒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根尖细胞遗传学 重有色金属 毒性
下载PDF
大麦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苗期胁迫表达分析
11
作者 崔原瑗 王昭懿 +6 位作者 白双宇 任毓昭 豆飞飞 刘彩霞 刘凤楼 王掌军 李清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2,共9页
【目的】非特异性磷脂酶C(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NPC)是磷脂酶C的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麦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NPC基因家族成员,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大麦NPC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 【目的】非特异性磷脂酶C(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NPC)是磷脂酶C的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麦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NPC基因家族成员,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大麦NPC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nsemblPlants数据库收录的大麦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麦NPC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大麦NPC基因家族的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和启动子顺势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vNPC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苗期在低温、干旱、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在大麦基因组中,共鉴定了5个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的NPC基因结构相似,均具有Phosphoesterase结构域;HvNPC蛋白序列长度为477-553 aa,等电点为5.22-8.83,分子量为53.12-61.33 kD;亚细胞定位预测HvNPC基因定位于叶绿体、液泡膜、细胞质中;HvNPC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非生物胁迫有关的顺势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证实HvNPC基因受干旱、高盐及低温胁迫诱导表达,其中HvNPC2、HvNPC3和HvNPC5受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表达;HvNPC3和HvNPC5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结论】在大麦基因组中共鉴定5个HvNPC基因,HvNPC基因成员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并且不同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非特异性磷脂酶C 全基因组鉴定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布顿大麦内生真菌扩张对土壤酶活和养分的影响
12
作者 户萌菲 陈胜 +2 位作者 刘小珍 滕天欣 陈水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中育苗后栽种在盐碱度不同的大田中。在春、夏、秋季取表层土壤,将春季样作为对照组,对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 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中育苗后栽种在盐碱度不同的大田中。在春、夏、秋季取表层土壤,将春季样作为对照组,对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有机碳、氮、钾在中度盐胁迫下含量最高,随着布顿大麦种植时间的增长过氧化氢酶含量以及碳、氮、磷、钾、速效钾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脲酶、蔗糖酶、速效磷含量升高,碱性磷酸酶在中盐下活性升高。且E+的布顿大麦土壤酶活和碳、氮、磷、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的盐分下大部分高于E-的。说明内生真菌感染可以通过调控植物从而改善植物附近土壤的酶活和养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布顿大麦内生真菌扩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土壤盐渍化 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混播组合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森 辛丹丹 +3 位作者 苏一诺 孙雪 王贺 邹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补播的混播草种组合。[方法]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的盐碱化草地为试验地,以松嫩平原广泛分布的耐盐碱牧草野大麦为主要补播草种,设置野大麦与4种松嫩平原本土耐盐碱牧草星星草、披碱草、羊...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补播的混播草种组合。[方法]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的盐碱化草地为试验地,以松嫩平原广泛分布的耐盐碱牧草野大麦为主要补播草种,设置野大麦与4种松嫩平原本土耐盐碱牧草星星草、披碱草、羊草、拂子茅混播处理,同时设置野大麦单播处理。4个混播处理中,野大麦播种量为30 kg/hm^(2),其他草种播种量均为15 kg/hm^(2);野大麦单播处理中,播种量为45 kg/hm^(2)。以上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个小区,以不补播作为对照(CK,1个小区),共设置1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0.4 hm^(2)。在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的条件下,于2021年采用免耕补播的方式对各试验小区进行补播,从补播第2年开始连续2年测定各试验小区的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性质指标和植被群落重要值。[结果]补播第2年(2022年),与CK相比,各混播处理和野大麦单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与补播第2年相比,补播第3年(2023年)各混播处理和野大麦单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补播第3年,5个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均显著(P<0.05)低于CK,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有机质含量除野大麦+羊草混播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CK;野大麦+羊草混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在各处理中最低,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与CK相比,补播第2年各混播处理以及野大麦单播处理的禾本科植物与其他杂类草重要值相差不大,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重要值最高,为0.60;补播第3年各混播处理以及野大麦单播处理的禾本科植物重要值与补播第2年相比均增加,且均大于CK,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重要值最高,为0.71。[结论]野大麦与羊草的混播对改善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效果最好,适宜作为改良盐碱化程度较重草地的混播组合。野大麦与披碱草的混播对改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植被群落效果最好,适宜作为改良盐碱化和退化草地的混播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混播 补播 盐碱化 重要值
下载PDF
新疆禾本科2种中国外来植物新记录
14
作者 孟岩 邱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报道新疆2种禾本科(Poaceae)新记录植物。方法:通过近年来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形态解剖,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现的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进行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显示,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为芒颖大麦草(Hordeum jubatum)和长... 目的:报道新疆2种禾本科(Poaceae)新记录植物。方法:通过近年来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形态解剖,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现的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进行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显示,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为芒颖大麦草(Hordeum jubatum)和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均为新疆外来植物。其中长刺蒺藜草为检疫性杂草,且蒺藜草属(Cenchrus)为新疆新记录属。结论:该发现对新疆禾本科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新记录属种的地理分布研究、入侵杂草的扩散与有效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资料。凭证标本存放于新疆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XJ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颖大麦草 长刺蒺藜草 新记录 新疆
下载PDF
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共生对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的影响
15
作者 户萌菲 龙凤 +3 位作者 陈胜 宋瑶瑶 陈水红 王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而碱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为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 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而碱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为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为材料,设置0、25、50、100、150、200 mmol/L混合碱(Na_(2)CO_(3)+NaHCO_(3))胁迫处理,研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片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胁迫下,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系统均受内生真菌影响,E+布顿大麦中的POD和GR活性低于E-布顿大麦,而CAT、SOD和APX活性及GSH含量显著高于E-布顿大麦;低浓度碱胁迫下,E+布顿大麦叶片的GPX活性高于E-布顿大麦,但当碱浓度大于100 mmol/L时,则表现为E-高于E+。说明碱胁迫下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布顿大麦的抗氧化性,改变ASA-GSH循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内生真菌进行布顿大麦抗逆新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碱胁迫 抗氧化酶 ASA-GSH循环
下载PDF
大麦核心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16
作者 吕二锁 马宇 +4 位作者 徐寿军 李涛 巴图 渠佳慧 刘志萍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4,共6页
以6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13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46%~40.91%之间,其中主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主穗粒重、单株主穗粒重、单株分蘖重,千粒重的变异系数... 以6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13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46%~40.91%之间,其中主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主穗粒重、单株主穗粒重、单株分蘖重,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主穗粒重等因素决定的,故这些性状的改良对提高大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数信息包含在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93%,主要因子为总重、单株粒数、分蘖重、单株分蘖重,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和株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重、单株分蘖重、总重、单株粒重及千粒重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单株粒数相关性不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大麦种质资源在卡方距离3.5处可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为高秆多粒高产组,第Ⅱ类为矮杆穗小低产组,第Ⅲ类为高秆大穗大粒高产组,反映了不同生态区大麦种质材料的品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青稞苗期耐低氮能力的品种差异分析
17
作者 安立昆 马爱莎 +2 位作者 姚有华 其美永藏 吴昆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41,共8页
以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低氮胁迫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和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各青稞农艺性状都出现显著差异。所有青稞中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都明显下降,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都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的根... 以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低氮胁迫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和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各青稞农艺性状都出现显著差异。所有青稞中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都明显下降,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都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的根冠比变化差异不同,通过对各农艺性状分析发现,植株和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更能反映青稞的耐低氮能力,其中根干质量是筛选耐低氮青稞的最重要农艺性状,可以作为青稞耐低氮资源筛选的重要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青稞耐低氮能力为‘昆仑15’>‘黄青1号’>‘肚里黄’>‘昆仑14’>‘昆仑18’>‘二道眉白青稞’>‘洛隆宗’>‘特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低氮胁迫 苗期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18
作者 刘小珍 户萌菲 +2 位作者 陈胜 滕天欣 陈水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6,共7页
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3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 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3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大麦株高和分蘖数均显著增加,内生真菌除在全磷组(P2)显著增加分蘖数外,对株高和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半磷组(P1)胁迫下,内生真菌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无磷组(P0)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叶片多酚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综上,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低磷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该结论可为用内生真菌创建新种质资源育种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生长发育 酸性磷酸酶活性 多酚含量
下载PDF
The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 of the developmental switch from regular pollen maturation towards microspore-derived plant regeneration in barley
19
作者 Anna Nowicka Martin Kovacik +10 位作者 Anna Maksylewicz Przemysław Kopec Ewa Dubas Monika Krzewska Agnieszka Springer Robert E.Hoffie Diaaeldin S.Daghma Zbynek Milec Ales Pecinka Jochen Kumlehn Iwona Zur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064-1080,共17页
Plant formation from in vitro-cultivated microspores involves a complex network of inter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Haploids/doubled haploids(DHs)derived from in vitro-cultured microspores are widely used in plant b... Plant formation from in vitro-cultivated microspores involves a complex network of inter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Haploids/doubled haploids(DHs)derived from in vitro-cultured microspores are widely used in plant breeding and genetic engineering.However,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al switch from regular pollen maturation towards microspore-derived plant regeneration remains poorly defined.Here,RNA-sequencing was employed to elucidate the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s of four early stages of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ME)in barley cultivars Golden Promise and Igri,which exhibit contrasting responsiveness to microspore-derived plant formation.Our experiments revealed fundamental regulatory networks,specific groups of genes,and transcription factor(TF)families potentially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al switch.We identified a set of candidate genes crucial for genotype-dependent responsiveness/recalcitrance to ME.Our high-resolution temporal transcriptome atlas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future functional studies on the genetic control of microspore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deum vulgare Marker gene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 Stress respons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下载PDF
过量施磷下青稞生长发育和磷素利用的变化
20
作者 谈建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6-11,共6页
为探讨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 Linnaeus)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磷肥施用上限,摸清过量施磷下青稞新品种(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试验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常规施磷肥处理(P1)和过量施磷肥处理(P2、P3、P4),5个处理的... 为探讨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 Linnaeus)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磷肥施用上限,摸清过量施磷下青稞新品种(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试验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常规施磷肥处理(P1)和过量施磷肥处理(P2、P3、P4),5个处理的P2O5施用量依次为0、56.2、138.5、220.8、277.0 kg/hm^(2),研究过量施磷下青稞生长发育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青稞的最高茎蘖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可增加青稞成穗数,过量施磷反而会降低青稞成穗数;施用磷肥可增加青稞的株高,施磷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青稞株高增加不显著;施磷肥可提高青稞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个青稞品种(系)的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产量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以上分析表明,过量施用磷肥会导致青稞成穗数下降,磷肥利用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 Linnaeus) 生长发育 磷肥 过量施用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