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阳原侯家窑遗址孢粉组合特征及揭示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 被引量:19
1
作者 浑凌云 许清海 +4 位作者 张生瑞 王法岗 刘连强 李建勇 李曼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1-961,共11页
结合前人测年资料和本研究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形成于晚更新世,依据花粉组合变化将其划分为6个带:带Ⅰ,以喜冷的针叶树等乔木花粉为主,表明遗址附近为针阔混交林,此带还出土喜冷的披毛犀等动物化石,都表明气候寒冷而湿润;带Ⅱ,乔木花... 结合前人测年资料和本研究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形成于晚更新世,依据花粉组合变化将其划分为6个带:带Ⅰ,以喜冷的针叶树等乔木花粉为主,表明遗址附近为针阔混交林,此带还出土喜冷的披毛犀等动物化石,都表明气候寒冷而湿润;带Ⅱ,乔木花粉减少,草本植物花粉明显增加,遗址附近演变为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暖而干燥;带Ⅲ,乔木花粉骤升,仍以松和云杉属花粉为主,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植被,气候寒冷而潮湿,此带为侯家窑遗址文化层(侯家窑人生活时期),光释光测年表明文化层中上部时代为60000~70000aB.P.,时值大理冰期前期,喜冷的披毛犀等动物化石也证明冷期的到来;带Ⅳ,针叶树花粉减少,温带落叶阔叶树花粉增加,草本植物花粉显增,表明遗址附近植被演变为以温带落叶阔叶树为主的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暖而潮湿;带V,松属花粉增加,云杉属花粉减少,草本植物花粉略减,遗址附近为以松属植被为主的森林草原植被,气候变得寒冷而干燥;带Ⅵ,松属花粉减少,榆属和白蜡属花粉略增,草本植物花粉微增,遗址附近发展为草原植被,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孢粉分析显示从孢粉带Ⅳ开始,遗址附近的气候由之前的冷湿与暖干的交替演变成之后的冷干与暖湿的交替。侯家窑古人类生存时正值大理冰期,气候寒冷,遗址附近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周围存在静水湖沼环境,适宜的自然环境是各种动物生存的理想场所。在生产力低下,食物较短缺的旧石器时代,与严寒相比,侯家窑人选择了充足食物来源的湖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侯家窑古文化遗址 孢粉分析 大理冰期
下载PDF
泥河湾侯家窑遗址古河流及环境考古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蕾 黄华芳 +2 位作者 王健 许清海 张聪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侯家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西北部,自发现至今,历经40余年,但遗址年代和古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仍悬而未决。本文基于地质地貌观测、电阻率测深、高程测量等工作,试图通过遗址区地层结构和古河流发育情况研究,阐释上述问题。结果如下:1伴随... 侯家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西北部,自发现至今,历经40余年,但遗址年代和古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仍悬而未决。本文基于地质地貌观测、电阻率测深、高程测量等工作,试图通过遗址区地层结构和古河流发育情况研究,阐释上述问题。结果如下:1伴随着泥河湾古湖的快速萎缩,在侯家窑遗址区发育了一条源自北部熊耳山、宽逾1 km的古河流。它形成于240 ka B.P.前,消亡于晚更新世初,发育历史贯穿了侯家窑古人类生存阶段的始终。2遗址古文化遗存不是埋藏在湖相泥河湾层中,而是埋藏于距今约224~161 ka的牛轭湖沉积层和壤化黏土层内,表明古人类在此倚河而居长达6万年。3遗址区面向东南的宽阔圈椅状地形,为古人类生存造就了相对温和舒适的地理环境;古河流既为古人类提供了水源,良好的流域生态环境也给古人类提供了富足的食物;熊耳山既是古河流源地,也是优质石料产地,古河流将石料搬运至遗址附近,石器制作便利。因此,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古人类,选择生境较好的侯家窑遗址区倚河而居势成必然。4遗址区古河流发育在易遭侵蚀的泥河湾湖相沉积层之上,河水泥沙含量高、浑浊,唯有遗址附近的牛轭湖区水流缓滞、清澈,而且植物繁茂,是各类动物优先猎食和饮水的地方。但牛轭湖独特的地貌特点,使动物们在急迫情况下难以逃脱,古人类此地围猎,远较他地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侯家窑遗址区 古河流 古人类生存环境 环境考古学
下载PDF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地层穷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卫奇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出土的化石"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按照现行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应该属于上更新统。目前,许家窑组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出土的化石"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按照现行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应该属于上更新统。目前,许家窑组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其旧石器文化遗物和古哺乳动物化石相当丰富的一个地层剖面,但断代存在理念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遗址 许家窑组 “泥河湾层” 晚更新世 断代误区
下载PDF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遗物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卫奇 Susan KEATES 《文物春秋》 2019年第1期3-16,共14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许家窑—侯家窑遗址1976年报道、1974年采集的77件石制品和4件骨片,石制品包括石核6件、石片15件和修理品56件。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的面貌与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许家窑—侯家窑遗址1976年报道、1974年采集的77件石制品和4件骨片,石制品包括石核6件、石片15件和修理品56件。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的面貌与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面貌基本一致,应该属于Nihewanian的延续,尽管有大量石球出现。经过重新观测,"骨器"系食肉类动物咬骨。在中国,Nihewanian已知在177万—195万年前的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晚更新世细石器出现之前。考古发现表明,人类早在180万年前已经出现在东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Nihewanian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泥河湾盆地
下载PDF
“许家窑人”埋藏地层与时代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法岗 李锋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许家窑人”化石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端的侯家窑遗址。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历经数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数万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已有大量关于遗址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人类化石和考古遗物的出土地层仍... “许家窑人”化石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端的侯家窑遗址。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历经数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数万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已有大量关于遗址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人类化石和考古遗物的出土地层仍有些模糊,文化层时代也存在较大争议;年代数据在20 kaBP到500 kaBP的大范围间变化,影响学者们对“许家窑人”及其文化遗存演化位置的认识。鉴于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7~2012年对该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及发掘,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廓清遗址埋藏的地貌部位和文化层的分布状况等基本信息。侯家窑遗址的地层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以下2~3 m(距地表约14.5 m)处确认了不整合接触面,其下为泥河湾层堆积,之上为河流阶地堆积。综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地层描述、新发掘地层以及人类化石保存状态的认识,“许家窑人”化石应出自遗址地层沉积序列的上文化层中,而非湖相的泥河湾层中。通过对目前遗址已有测年数据的重新梳理,我们认为,上文化层即“许家窑人”化石的时代为200~160 kaBP,主要对应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早期;下文化层的准确年代仍需验证,目前光释光年龄为198±15 kaBP,26Al/10Be埋藏年代为240±50 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人 侯家窑遗址 河流沉积 泥河湾层 年代
下载PDF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年代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帆 贺茂勇 +1 位作者 李斌 罗家馨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考古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重点。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古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泥河湾盆地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正处于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时期,为解决我国甚至东亚的现代人起源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人...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考古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重点。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古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泥河湾盆地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正处于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时期,为解决我国甚至东亚的现代人起源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人对遗址进行过多次系统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方法的年代学工作,然而其文化层年代却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前人用不同测年方法获得年代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定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差距过大,难以确定文化层的年代。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的不确定,严重影响了众多学者对于我国现代人起源的进一步研究。年代测量方法虽然众多,但是不同测年方法,有着不同的测年区间,因此后期需要根据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年代区间来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并使用不同材料来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最为准确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泥河湾盆地 古人类起源 年代学进展
下载PDF
河北阳原侯家窑遗址区古河流与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聪聪 李蕾 +2 位作者 王健 许清海 黄华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3-741,共9页
侯家窑遗址是旧石器中期重要的考古文化遗址,然而对侯家窑古人类的生存年代及生存环境至今尚存争议.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地磁测量和电阻率测深等工作以及动植物研究资料分析,对遗址区地质地貌环境,尤其是与古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古河... 侯家窑遗址是旧石器中期重要的考古文化遗址,然而对侯家窑古人类的生存年代及生存环境至今尚存争议.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地磁测量和电阻率测深等工作以及动植物研究资料分析,对遗址区地质地貌环境,尤其是与古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古河流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在侯家窑遗址区发育一条NNW-SSE向的古河流,它形成于224ka B.P.前的泥河湾古湖泊大规模萎缩阶段,直至被晚更新世冲洪积物掩埋后才结束发育历史.2)侯家窑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存埋藏于古河流截弯取直遗留的牛轭湖沉积层及不整合覆于其上的壤化粘土层中,时限为距今约224~ 161ka,即侯家窑古人类在此地生活达6万年之久.3)牛轭湖区不仅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而且水流缓滞、清澈,是各类动物优先选择食物和饮水的地方.古人类在这里使用石球围猎,较之在其他地带成功率高.4)侯家窑古人类生存时期,气候寒冷,但这里的地形呈面向东南的宽阔圈椅状,光照条件良好,气候温和,其间又有河流穿过,生态环境相对优越,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而且遗址附近优质石器原料遍布,许多石料在河谷中即可寻到,方便石器制作.因此,对于旧石器时代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古人类来讲,在寒冷的区域气候背景下,选择生存环境较好的侯家窑遗址区倚河而居势成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侯家窑遗址 古河流 古人类 生存环境
原文传递
孢粉资料定量重建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时期的古气候 被引量:21
8
作者 穆会双 许清海 +5 位作者 张生瑞 浑凌云 李曼玥 胡亚楠 李阳 谢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8-711,共14页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及古人类演化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古人类及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年代方面,对古人类生存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较少,更未见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最终筛选后的420个表土和83...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及古人类演化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古人类及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年代方面,对古人类生存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较少,更未见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最终筛选后的420个表土和83个地层样品的孢粉数据,采用MAT(modern analogue technique)方法定量重建了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220~85ka B.P.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序列.依据孢粉定量重建的气候变化序列与大西洋-太平洋深海氧同位素和南极冰芯记录的MIS 5、MIS 6和MIS 7阶段有较好对应.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年均降水量比现在多200~400mm;间冰期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约1℃,或与现在相近,年均降水量也与现在相近.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古气候相对稳定,间冰期时波动频繁.侯家窑古人类生活在大理冰期(MIS 6阶段),气候寒冷湿润,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侯家窑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侯家窑人已学会适应和抵御严寒的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侯家窑遗址 孢粉 现代类比法(MAT) 古气候定量重建
原文传递
侯家窑遗址地层、年代与形成环境的新认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曼玥 张生瑞 +2 位作者 许清海 谢飞 王法岗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35,共14页
侯家窑遗址是目前国内外综合研究水平较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恢复和重建遗址形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背景,对还原侯家窑人生存条件,理解古人类进化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地层学、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显示:侯家窑人生活在距... 侯家窑遗址是目前国内外综合研究水平较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恢复和重建遗址形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背景,对还原侯家窑人生存条件,理解古人类进化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地层学、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显示:侯家窑人生活在距今24—13万年,下文化层属牛轭湖相沉积,由泥河湾古湖退却和消亡过程中形成的冲沟或水道被随后发育的NNW—SSE向古河流切割阻塞形成;上文化层对应于后期发育的古土壤层。距今13—8万年,遗址区被冲洪积层掩埋。轨道参数引起的太阳辐射量变化是导致研究区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孢粉资料显示,研究区古气候、古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交替过程,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IS 7阶段气候相对温和,植被景观为稀树灌丛草原;MIS 6阶段气候寒冷,年均温较现今下降3℃—4℃,发育典型的针叶林植被;MIS 5阶段气候温暖,植被景观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侯家窑文化经历了由温和向寒冷的气候变化,表明寒冷的气候条件并未导致侯家窑人灭绝,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侯家窑文化的进步;MIS 5阶段以来,河流作用破坏了侯家窑人原有的生存条件,是导致侯家窑文化中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家窑遗址 地层成因 地质时代 古气候 古环境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许家窑组”的新认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法岗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5,共6页
许家窑组被认为是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的地层单位,由许家窑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文化遗物位于泥河湾层中、且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而命名,这一地层单位自命名以来就惹来了广泛的质疑。特别是其时代与古地磁测年结果差距巨大,达几十万... 许家窑组被认为是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的地层单位,由许家窑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文化遗物位于泥河湾层中、且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而命名,这一地层单位自命名以来就惹来了广泛的质疑。特别是其时代与古地磁测年结果差距巨大,达几十万年。最新的考古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遗物并非出自以往认定的泥河湾层中,而是形成于其后的河流阶地之中。因而,不能以许家窑文化遗址的时代来证明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许家窑组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建议取消这一地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地层 泥河湾层 许家窑组 第四纪 许家窑文化遗址 侯家窑遗址 河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