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后峡盆地晚中生代反冲断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丽 陈正乐 +7 位作者 蒋荣宝 陈柏林 鲁克改 王果 郑恩玖 黄以 王国荣 李细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97-2103,共7页
天山山脉是通过古生代陆壳增生和晚古生代陆-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但对天山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知之甚少。在北天山后峡盆地发现一系列北倾南冲的逆冲推覆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推... 天山山脉是通过古生代陆壳增生和晚古生代陆-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但对天山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知之甚少。在北天山后峡盆地发现一系列北倾南冲的逆冲推覆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应属于晚中生代的反冲断层。区域资料,特别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在中生代晚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构造隆升事件,后峡盆地的反冲构造就属于该期山脉隆升事件的构造表现。这对进一步认识天山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和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对该地区的远程效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造山带 后峡盆地 反冲断层 晚中生代
下载PDF
天山后峡—艾维尔沟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系统中若干不整合关系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春乾 孙永娟 +1 位作者 杨兴科 许安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7-985,共9页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之间的盆-山耦合关系研究是中国地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但仍存在意见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其中若干重要地质接触关系缺乏系统的观测,尤其对关键性地层...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之间的盆-山耦合关系研究是中国地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但仍存在意见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其中若干重要地质接触关系缺乏系统的观测,尤其对关键性地层关系的认定缺乏可靠的依据。通过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天山造山带内部的后峡—艾维尔沟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系统中发现和厘定了5个不整合面,从而为天山造山带的演化及其与两侧盆地盆-山耦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后峡地区 造山带 盆-山耦合 不整合面
下载PDF
北天山后峡盆地地质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则亮 姜颜良 +4 位作者 冀冬生 吴孔友 王俊 肖立新 赵进雍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2-523,共12页
作为北天山造山带内的中生代小型山间盆地,后峡盆地的构造属性及成因演化反映了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是认识天山地区陆块拼合、盆山耦合的重要窗口。文中综合利用野外踏勘、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等研究手段,对北天山后峡盆地地... 作为北天山造山带内的中生代小型山间盆地,后峡盆地的构造属性及成因演化反映了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是认识天山地区陆块拼合、盆山耦合的重要窗口。文中综合利用野外踏勘、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等研究手段,对北天山后峡盆地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是后峡盆地侏罗纪的重要物源区,该时期石炭系基底仅为1个水下低突起,并未隆升成山而分隔盆地南、北的侏罗系,现今的后峡残留山间盆地是后期构造运动所致;(2)后峡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伸展—挤压的复合应力背景,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弱伸展作用形成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的强烈挤压作用改造了先前的伸展构造并使盆地定型,喜马拉雅构造期的强烈挤压改造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剥蚀和构造幅度的变化。该研究成果对明确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指导相邻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构造特征 沉积物源 成因演化 后峡盆地 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 被引量:25
4
作者 郭召杰 吴朝东 +2 位作者 张志诚 王美娜 方世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8-567,共10页
沉积学研究和古流向统计分析表明,侏罗纪时期后峡坳陷不是一个独立的盆地,而是与准噶尔南缘相连的同一盆地。后峡南缘侏罗系底部发育边缘相的冲积扇,表明当时的侏罗纪盆地范围至少达到后峡一带,比现今山前侏罗系分布范围大很多。煤岩镜... 沉积学研究和古流向统计分析表明,侏罗纪时期后峡坳陷不是一个独立的盆地,而是与准噶尔南缘相连的同一盆地。后峡南缘侏罗系底部发育边缘相的冲积扇,表明当时的侏罗纪盆地范围至少达到后峡一带,比现今山前侏罗系分布范围大很多。煤岩镜质体反射率(Ro)分析表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的埋深至少在3 km以上。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并结合构造分析资料,提出是晚新生代以来的天山快速隆升过程和前陆冲断推覆构造,分隔了后峡坳陷和天山北缘侏罗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峡坳陷 侏罗系 沉积特征 裂变径迹年龄 盆山关系
下载PDF
新疆后峡盆地中–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涂志民 车延前 +1 位作者 李鹏 林文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9,共7页
低阶煤层气在国外有规模开发成功的案例,我国低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勘探开发进展缓慢。新疆后峡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为进一步认识后峡盆地中–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条件,指导勘探实践,根据研究区内地震、地质及已钻探井的煤岩分析化... 低阶煤层气在国外有规模开发成功的案例,我国低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勘探开发进展缓慢。新疆后峡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为进一步认识后峡盆地中–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条件,指导勘探实践,根据研究区内地震、地质及已钻探井的煤岩分析化验和排采生产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构造较为复杂,煤层厚度较大(4.1~24.3 m),发育较稳定,含气量差异较大(1.16~12.30 m^(3)/t),物性较好,渗透率(1.61~13.30)×10^(-3)μm^(2),渗透性较好;并且存在热成因、次生热成因、混合成因及生物成因4种煤层气成因类型,结合构造演化、水文地质及煤层顶底板保存条件,形成了深层热成因、常规圈闭次生热成因及中浅斜坡生物气3种成藏模式,每一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不同的煤层气富集过程。认为研究区中–低阶煤煤层气在匹配的构造、水文及顶底板封盖条件下能够形成有利的资源富集区;3种成藏模式中,深层热成因及常规圈闭次生热成因成藏模式更有利于聚集成藏,其对应的区域是今后勘探开发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阶煤 富集特征 煤层气成因 保存条件 成藏模式 后峡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