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ranslation Thoughts of American Translator Howard Goldblatt
1
作者 马亚丽 王亚荣 李静莹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1期162-163,共2页
In 2012,Moyan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 which the media and the scholars paid great attention.The translations of his works by Howard Goldblatt were also caught great attention.Howard Goldblatt was believe... In 2012,Moyan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 which the media and the scholars paid great attention.The translations of his works by Howard Goldblatt were also caught great attention.Howard Goldblatt was believed to help Moyan win the Nobel Prize.Based on this,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ranslation thoughts of Howard Goldblatt,which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hinese literature trans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RICAN translatOR howard goldblatt translation THOUGHTs
下载PDF
A Sociological Account of the Translation,Promotion and Reception of Jia Pingwa’s Feidu Outside China
2
作者 SUN Huijun LI Yi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0年第6期372-382,共11页
Feidu,a novel by Jia Pingwa,which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iction in China since 1993,has recently come back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publication of its English versi... Feidu,a novel by Jia Pingwa,which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iction in China since 1993,has recently come back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publication of its English version Ruined City:A Novel in 2016 in the US.The present paper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receptions of the novel in China and in countries,like Japan,France,and America.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its translation,promotion,and reception in America on the basis of analyses of the para-texts of the English version,such as the preface of the translator,the promotional words on the part of the American publisher,the endorsement of literary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comments on it by critics.It is found that:(1)The novel was enthusiastically accepted and highly acclaimed in France and Japan,which constitutes a sharp contrast with its reception among Chinese readers and scholars;(2)it got a chance to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promoted to the readership 23 years after its publication owing to the efforts of“different agents”,among whom were the translator,the editor,the publisher and many influential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3)Goldblatt,rather than others,was finally chosen as the translator of the book on account of the cultural,social,symbolic,and economic capitals he possesses;and(4)the state-sponsored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in America was part of China’s effort of introducing it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outside China.However,in its consecration in the dominant field of world literature,the novel met with obstacles,and its reception not very satisfactory.The authors of the present paper draw o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proposed by Pierre Bourdieu for an explanatory account of the phenomenon.In addition,Actor-Network Translation Studies(ANTS),a sociological framework for translation research proposed by Jonathan Stalling,is also introduced,and its important concepts turn out to have such explanatory power as to give u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in a foreig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ined City:A novel English translation howard goldblatt agent field CAPITAL ANTs
下载PDF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介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德荣 安风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2,F0003,共9页
乡土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基因,对其的翻译在中国文学外译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学界对乡土语言及其外译的研究仍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由周领顺等人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是我... 乡土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基因,对其的翻译在中国文学外译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学界对乡土语言及其外译的研究仍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由周领顺等人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是我国首部全面探讨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专著。该书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探索意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具体而言,该书凭借原创理论探析了葛浩文乡土语言英译的内在规律,为外译实践提供了行为参照,丰富了中国特色译学理论的实践内涵;确立了乡土语言翻译和评价的原则,增强了乡土文学外译的可操作性及其评价的科学性;深度辨析了多个关键概念,有利于提高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本文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学术特色与贡献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乡土文学外译 译者行为批评 葛浩文译作
下载PDF
基于功能对等的“很+形”谓语句英译对比研究——兼论葛浩文的译文风格
4
作者 翁义明 王金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现代汉语“很+形”谓语句中的程度副词“很”只是性质形容词做谓语的一种形式“标记”,几乎丧失了作为强化词的表达功能。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手段,以William Dolby、Jeanne Kelly、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为参照... 现代汉语“很+形”谓语句中的程度副词“很”只是性质形容词做谓语的一种形式“标记”,几乎丧失了作为强化词的表达功能。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手段,以William Dolby、Jeanne Kelly、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为参照,同时参照英文小说《京华烟云》相同结构的汉语译文,对比考察葛浩文英译本中“很+形”谓语句译文的功能对等状况。研究发现,“很+形”谓语句的葛浩文译文功能对等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位译者;绝大多数“很”的葛浩文英译文没有寻求形式上的词对词对等,而是通过改变原文形式、保留原文意义的方法达到译文与原文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PLUs%形”谓语句 英译 葛浩文 对比 译者风格
下载PDF
A Descriptive Study of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Red Sorghum With Reference to Translational Norms 被引量:1
5
作者 Lauren Gibello Harold Lesch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7年第2期67-109,共43页
This research seeks to provide a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reakthrough Chinese novel Red Sorghum by Mo Yan. The novel is a prime example for the research into strategies and norms in transla... This research seeks to provide a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reakthrough Chinese novel Red Sorghum by Mo Yan. The novel is a prime example for the research into strategies and norms in translation within a Chinese-English framework for three main reasons. Firstly, due to the huge impact the novel has had in terms of its truth-telling about the Sino-Japanese War(1937 – 1945) in China. Secondly, because of Mo Yan's unique non-linear writing style, and thirdly for the fact that the novel was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 who is an American native English speaker, which is fairly rare in term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s. This research seeks not only to provide a descriptive study of Howard Goldblatt'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reakthrough Chinese novel but also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he employs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Goldblatt makes use of particula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follows these approaches throughout the novel, thereby creating certain translational norms. Through primary research into the novel one would find that this is in fact the case. For example, he makes use of a domesticating approach in term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al items, phrases, or terms. However, it is only through more in-depth research and a close comparison of the source and target texts, that one finds that Goldblatt does not in fact follow similar strategies in every instance but uses them sporadically throughout the novel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or message that must be carried across. These discoveries are significant in that they are not entirely what is expected nor what is initially found by other scholars.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long with the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Red Sorghum and the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norms at play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llow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how evidence that strategies can be used interchangeably toproduce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s such as that of Goldblatt'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novel Red Sorgh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translation norms RED sORGHUM howard goldblatt Mo Yan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小说英译中的变异现象研究——以葛浩文翻译中的犹太视角为中心
6
作者 周炳鑫 叶春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47-153,共7页
葛浩文笔下的中国西部小说英译本从“西部气质的理性化变异”“西部空间的同质化变异”与“西部时间的停滞化变异”三个层面呈现出“单向度的中国西部小说”变异特征。变异途径方面,葛浩文善于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改译的翻译方法、“... 葛浩文笔下的中国西部小说英译本从“西部气质的理性化变异”“西部空间的同质化变异”与“西部时间的停滞化变异”三个层面呈现出“单向度的中国西部小说”变异特征。变异途径方面,葛浩文善于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改译的翻译方法、“以我言他”的转换翻译技巧完成中国西部小说的变异处理,实现译者意图对于原文信息的替代与填充。通过对葛浩文英译中国西部小说的变异特征、变异途径进行考察,发现其笔下中国西部气质的理性化变异原因根植于犹太教性别文化与犹太文学叙事传统;西部空间的同质化变异原因来自于美国犹太族裔的“故土情结”与“寻根焦虑”,暗含着对后工业化时代美国“钢铁丛林”的控诉;西部时间的停滞化变异原因来自于对美国阶级矛盾的婉转揭示。总之,葛译中国西部小说的变异现象本质是美国犹太裔译者通过翻译手段对他国文学进行变异改写,从而实现犹太族裔参与构建美国文化共同体的婉转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中国西部小说 翻译 变异
下载PDF
从《生死疲劳》的谚语翻译看葛浩文的后殖民主义翻译观
7
作者 王振平 冯旭冉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8,共6页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息的目的,是想让读者体味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进而推动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翻译 《生死疲劳》 葛浩文 异化 后殖民主义翻译
下载PDF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的葛译《生死疲劳》翻译策略与方法
8
作者 史爱清 肖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生死疲劳》为莫言在2012年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力。目前视《生死疲劳》为葛浩文翻译策略转向期的研究对象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罕见。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惯习、资...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生死疲劳》为莫言在2012年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力。目前视《生死疲劳》为葛浩文翻译策略转向期的研究对象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罕见。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惯习、资本、场域”分析《生死疲劳》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深入阐释译者选取这些翻译策略及方法的原因和动机。研究发现,译者的动态惯习、葛浩文逐步积累的文化资本以及翻译场域整体态势都与《生死疲劳》翻译策略的选取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布迪厄场域理论 葛浩文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域下《呼兰河传》的文本旅行
9
作者 孙宇 王佳鑫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6-92,共7页
翻译是文本旅行的起点,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正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1979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呼兰河传》英译本出版,在西方学界受到一致好评,继而掀起了国内学界对萧红的研究热潮。... 翻译是文本旅行的起点,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正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1979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呼兰河传》英译本出版,在西方学界受到一致好评,继而掀起了国内学界对萧红的研究热潮。囿于中西方不同的诗学观等文化因素,《呼兰河传》的英译过程实际上是译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葛浩文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使萧红作品实现了由中国文学到世界文学的双向旅行。《呼兰河传》的英文译本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典型范例,为重塑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版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呼兰河传》 萧红 葛浩文
下载PDF
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研究
10
作者 古志鸿 唐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大维度,分析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进而为学术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葛译本 翻译模因 乡土语言
下载PDF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废都》英译版的副文本分析
11
作者 焦育玲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场域之间的差异、博弈和演变给《废都》英译版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资本给其出版和传播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出版渠道,各类型代理人促进了目标语读者对英译版的理解和接受。未来,中国本土文学的海外译介和传播不仅要注重作品题材的选择,改变翻译意识和习惯,重视资本的联合和转化,还要注重相关专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拓宽出版渠道,重视译后评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本土文学翻译 翻译社会学 葛浩文
下载PDF
葛浩文翻译模式探究——兼论“借帆出海”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12
作者 周玲琪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3-40,共8页
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带有鲜明的“我译”风格,译笔以忠实为原则,以创造性叛逆为特色,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赢得了原作者、市场、出版商的多方好评。作为翻译场域各要素的居间者和中西文化的协调员,葛... 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带有鲜明的“我译”风格,译笔以忠实为原则,以创造性叛逆为特色,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赢得了原作者、市场、出版商的多方好评。作为翻译场域各要素的居间者和中西文化的协调员,葛浩文是海外汉学家群体的缩影,其翻译模式具有典型代表性。文章从葛浩文的译介心理、翻译目的、文化立场与翻译策略入手,旨在探究其翻译模式,并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模式 译介心理 翻译目的 文化立场 翻译策略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下载PDF
葛浩文翻译观探究 被引量:98
13
作者 文军 王小川 赖甜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0,共3页
本文旨在分析葛浩文的翻译观:对原文和译文的忠实、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翻译又是一种背叛和重写。结论指出:虽然葛浩文认同翻译是一种背叛和重写,但忠实仍然是他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并且在不同情境之下灵活运用不同... 本文旨在分析葛浩文的翻译观:对原文和译文的忠实、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翻译又是一种背叛和重写。结论指出:虽然葛浩文认同翻译是一种背叛和重写,但忠实仍然是他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并且在不同情境之下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既传达了原文的形和神又易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观 忠实
下载PDF
论葛浩文英译小说《酒国》的“陌生化”手法——以小说中“酒”的隐喻翻译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艳 张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8期82-86,共5页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妙的处理,进而再现了原作"陌生化"艺术手法。文章以葛译《酒国》中"酒"的隐喻翻译为切入点,结合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理论,探讨葛浩文英译小说中隐喻翻译的理念和方法,以期能为小说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更好地欣赏葛译小说的翻译过程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酒国》 陌生化 隐喻 隐喻翻译
下载PDF
从利科诠释学视域看葛浩文的文本翻译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锋颖 胡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研究推动其作品传播的英文翻译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利科诠释学的视域分析葛浩文的文本翻译,可以发现葛浩文的成功是充分发挥了利科提出的翻译诠释学的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坚...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研究推动其作品传播的英文翻译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利科诠释学的视域分析葛浩文的文本翻译,可以发现葛浩文的成功是充分发挥了利科提出的翻译诠释学的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坚持"语言友好"的伦理原则,努力建构翻译的"译‘不可译’"的约定性的产物。葛浩文的成功为我们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提供了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科 诠释学 葛浩文 文本 翻译
下载PDF
变通意识与国粹心态——葛浩文的文学翻译观解读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余东 张艳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6-92,共7页
由于汉英语言和文化迥然各异,译者如何酌情变通以逾越翻译障碍至为关键,文学翻译尤其如此。葛浩文注重读者的审美习惯,敢于变通,译笔优美,以写作心态追求译文的可读性,其译文既不逾矩,又极具可读性,因而广受欢迎。他的成功对中国文学&qu... 由于汉英语言和文化迥然各异,译者如何酌情变通以逾越翻译障碍至为关键,文学翻译尤其如此。葛浩文注重读者的审美习惯,敢于变通,译笔优美,以写作心态追求译文的可读性,其译文既不逾矩,又极具可读性,因而广受欢迎。他的成功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富有启示意义:翻译中的创作意识不是单纯的归化策略,也非同一般的"改写"笔法,而是从内心以翻译为创作。可以说,葛译是创作的,而不是翻译的;葛浩文以译为写,变通灵活,但不等于忽略或否认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中国文学真正要"走出去",首先应该保持积极的外向心态,摆脱"国粹"心态的束缚,少些细节得失的计较,更多地考虑宏观层面上中国文学美学价值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文学翻译 变通意识 国粹心态
下载PDF
《尘埃落定》英译本对我国民族文化安全的危害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清光 李跃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64,137,共13页
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翻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研判个案,通过文本对比剖析发现,《尘埃落定》原文本中书写的藏族文化在英译本中被严重扭曲、歪曲、颠覆,变得面目全非,中国民族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危... 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翻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研判个案,通过文本对比剖析发现,《尘埃落定》原文本中书写的藏族文化在英译本中被严重扭曲、歪曲、颠覆,变得面目全非,中国民族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危害。为维护国家安全,对有危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翻译行为,应及时干预、做出纠正。建议成立外译中国图书译稿审察委员会,对译稿从国家安全和翻译质量方面进行严格审察,把好海外出版关,铸牢国家文化安全底线,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安全 阿来 《尘埃落定》 英译本 葛浩文 林丽君
下载PDF
汉学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对比研究——以葛浩文译《酒国》和蓝诗玲译《鲁迅小说全集》为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周领顺 丁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4,共14页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乡土语言"的英译而言,汉学家葛浩文和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实践,是汉学家中比较突出的两位,对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及其动因的研究,将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模式等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酒国》和蓝诗玲英译鲁迅《鲁迅小说全集》中的乡土语言事实的分析,深刻剖析了不同的译者行为背后的动因。对于译者而言,实现译者学者化,才能传递文化的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蓝诗玲 乡土语言 《酒国》 《鲁迅小说全集》 译者学者化
下载PDF
当代小说他者译介与海外接受中的意见领袖 被引量:14
19
作者 姜智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8,共11页
意见领袖在中国当代小说对外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不仅指那些将当代小说翻译成外文的汉学家、研究当代小说的华裔学者和西方本土学者,而且包括出版当代小说的海外重量级出版社、发表当代小说评论的国外权威期刊等。... 意见领袖在中国当代小说对外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不仅指那些将当代小说翻译成外文的汉学家、研究当代小说的华裔学者和西方本土学者,而且包括出版当代小说的海外重量级出版社、发表当代小说评论的国外权威期刊等。这些意见领袖通过自主的译本选择,个性化的理解与阐释,选择性的出版与推介,对国外读者起到价值性引导和选择性引导作用。有鉴于此,要以多种方式培养更多有利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意见领袖,使当代小说不仅能够"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活跃"地存在于异域文学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译介与接受 意见领袖 葛浩文
下载PDF
从葛浩文看汉学家中华文化观的矛盾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宜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99,共5页
以葛浩文为代表的汉学家是中华文化世界化的重要桥梁,也是我们应培养和依靠的文化传播力量。但汉学家因自身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对中华文化世界化的态度也是复杂、矛盾的。我们必须加强对汉学家的研究,辩证分析,知己知彼,占据主动,在充分... 以葛浩文为代表的汉学家是中华文化世界化的重要桥梁,也是我们应培养和依靠的文化传播力量。但汉学家因自身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对中华文化世界化的态度也是复杂、矛盾的。我们必须加强对汉学家的研究,辩证分析,知己知彼,占据主动,在充分保证中华文化作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适当、适度地借助汉学家及一切海内外力量,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自然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最终实现无国门的世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莫言 翻译 汉学家 中华文化 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