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EV膜蛋白协同HSC70分子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
1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1-441,共1页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属于α-冠状病毒,是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的常见病原之一。因其是现有的猪肠道冠状病毒中受体较为明确的成员,所以是研究冠状病毒入侵机制的理想模型。冠状病毒的纤突蛋白(S)...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属于α-冠状病毒,是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的常见病原之一。因其是现有的猪肠道冠状病毒中受体较为明确的成员,所以是研究冠状病毒入侵机制的理想模型。冠状病毒的纤突蛋白(S)蛋白属于I类病毒糖蛋白,有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受体的功能,负责病毒粒子的入侵,即吸附和内化过程。冠状病毒膜蛋白(M)是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冠状病毒M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病毒粒子的组装和出芽阶段,先前有研究表明针对TGEV M的抗体具有一定的中和效果,并利用电镜观察到M的C-末端位于病毒粒子的包膜外表面,这为M参与病毒的入侵过程提供了可能,那么M能否在病毒的入侵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 猪肠道 病毒粒子 纤突蛋白 冠状病毒 宿主细胞 hsc70
下载PDF
近江牡蛎Hsc70蛋白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Southern杂交和RT-PCR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其中 吴信忠 +1 位作者 高劲松 潘金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8-712,共5页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oyster (Crassostrea ariakensis) against adverse stimulating factors, we cloned and sequenced a partial cDNA encoding a 70 kDa 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Hsc70) fr...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oyster (Crassostrea ariakensis) against adverse stimulating factors, we cloned and sequenced a partial cDNA encoding a 70 kDa 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Hsc70) from the oyster. The live oysters were obtained from Chengcun, Yangxi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Various tissues, including mantle, gills, adductor muscle, heart and blood cell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5 untreated live oysters or treated ones at 36℃ for 1 5 hours, and immediately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except for the blood cells which were suspended with Trizol Reagent after centrifugation ( 12 000 r/min for 30 s) and stored at -20℃. Total RNA was isolated using Trizol Reagent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s instructions. The first strand cDNA was synthesized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 Superscript Ⅱ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s instructions. The primers were designed from a conserved region of C. gigas Hsc70 cDNA sequence (GeneBank accession No. AF144646).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performed for 30 cycles with denaturation at 94℃ for 30 s, annealing at 49℃ for 40 s, and elongation at 72℃ for 30 s. The product was cloned to pGEM T easy vector and sequenced. It is 509 base pairs (bp) and possesses 94% identity with the cDNA encoding C. gigas Hsc70 using Blastn. This homology was strongly confirmed by amino acid sequence comparison using the Blastx (99%). The 509 bp fragment was labeled with α 32 pdCTP and a random primer DNA labeling kit and employed as a probe to perform Southern blotting,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cDNA came from a partial mRNA transcript of C. ariakensis genomic DNA gene.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sc70, Using the cDNAs of several tissues, such as gills (heat shocked), mantle, adductor muscle (heat shocked), heart, blood cells (one sample with heat shock for 1 5 hours at 36℃ and another without any stimulus). The PCR results revealed that Hsc70 transcripts could be detected in all the tissues analyzed and greatly increased in the tissues with heat sho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sc70 is ubiquitously and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but can be stimulated by heat shock. All the facts above firmly established that the cloned cDNA fragment was a part of the cDNA encoding a Hsc70 protein in the oyster C. ariakensi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hsc70蛋白基因 CDNA片段 克隆 SOUTHERN杂交 RT-PCR分析
下载PDF
近江牡蛎HSC70基因对溶藻弧菌感染的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志刚 张其中 +1 位作者 张占会 崔淼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0-508,共9页
人工注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近江牡蛎6种不同组织器官(外套膜、鳃、消化腺、闭壳肌、心脏和血细胞)中HSC7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时采用平板活菌... 人工注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近江牡蛎6种不同组织器官(外套膜、鳃、消化腺、闭壳肌、心脏和血细胞)中HSC7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时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了近江牡蛎不同组织器官中溶藻弧菌菌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注射感染溶藻弧菌后,近江牡蛎6种组织器官中HSC70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且随时间变化均呈现出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的趋势;其中鳃组织中HSC70基因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72小时出现2次显著性高表达,且在第72小时的表达量高于第6小时(P<0.05)。在多数组织器官中,HSC70基因出现显著高表达后便急剧下降至对照水平,而在消化腺中高表达持续的时间长达18 h(第6 24小时)。在注射感染溶藻弧菌后第6小时,血细胞中HSC70基因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接近于对照水平的15倍;而在其他组织器官中,该基因表达峰值仅为对照水平的2.5倍左右。人工注射感染溶藻弧菌后3 h,3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和血淋巴)中均能检测到溶藻弧菌的积累,其中闭壳肌中含菌量最高,6 h时闭壳肌中含菌量急剧下降,随后又增加并维持在一定水平直至72 h;消化腺中菌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到达峰值后又逐步下降;血淋巴中,溶藻弧菌含量整体上随时间不断增加,到48 h稳定在较高水平。各组织中HSC70表达量与溶藻弧菌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尤其在溶藻弧菌攻击的靶器官(消化腺)中最为明显。由此可见,病原菌感染可以诱导近江牡蛎HSC70基因高表达,并且HSC70可能参与了机体抗病原菌感染的相关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近江牡蛎HSC70基因在抗病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hsc70基因 溶藻弧菌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黄颡鱼HSC70基因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娟 张其中 +1 位作者 张占会 崔淼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6-434,共9页
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生物体的抗胁迫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克隆到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及其cDNA。该cDNA全长2245bp,包括5′非编码区82bp,3... 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生物体的抗胁迫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克隆到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及其cDNA。该cDNA全长2245bp,包括5′非编码区82bp,3′非编码区225bp,开放阅读框(ORF)1938bp,编码64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黄颡鱼HSC70基因含有8个内含子,与人、鼠、虹鳟和花斑溪鳉的HSC70基因内含子数目相同,位置相似。其中,最长内含子(873bp)位于5′端非编码区,其余内含子(长度在80—251bp之间不等)均在编码区以内。黄颡鱼HSC70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南方鲶的相似度最高,达96.13%,与欧洲银鲫和团头鲂的相似度分别为94.45%和94.14%。RT-PCR检测显示,正常情况下黄颡鱼HSC70在血细胞、心脏、肝、头肾、脾、鳃、肌肉和脑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在鳃中最高,肌肉中最低;统计结果显示,热激后HSC70在血细胞、肝、头肾和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在其余组织中热激前后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70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黄颡鱼
下载PDF
大螟HSC70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猛 陆明星 +1 位作者 汤小天 杜予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7-797,共11页
【目的】近年来,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对水稻的为害逐渐加重并成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螟的分布区域也在逐渐向北延伸。HSP70家族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并对外界刺激产生响应,对生物功能蛋白质的正... 【目的】近年来,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对水稻的为害逐渐加重并成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螟的分布区域也在逐渐向北延伸。HSP70家族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并对外界刺激产生响应,对生物功能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及其转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明确HSP70家族HSC70基因在大螟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大螟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RT-PCR及RACE技术从大螟5龄幼虫中克隆得到HSC70基因;进行基因组验证,得到其基因组序列,分析内含子的位置及大小;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大螟HSC70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大螟HSC70基因长2 160 bp,命名为Sihsc70(GenBank登录号:KJ639908),开放阅读框长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71.6 kDa。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3个HSP70家族保守序列,在C-末端存在细胞质定位信号,说明大螟HSC70是细胞质热激蛋白家族成员。大螟HSC70基因组序列长度为3 522 bp(GenBank登录号:KJ639909),含有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685 bp(位于编码区上游)和803 bp(位于编码区内)。在大螟5龄幼虫的不同组织中Sihsc70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在中肠、后肠和体壁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唾腺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大螟不同发育阶段中,Sihsc70的表达量在雌成虫最低,较高的3个阶段依次为卵、2龄幼虫和5龄幼虫,分别为雌成虫表达量的6.33,3.21和1.86倍;相对于对照组(27℃),低温胁迫对大螟5龄幼虫HSC70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说明,大螟HSC70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幼虫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而低温胁迫不能诱导该基因大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螟 hsc70 克隆 表达模式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大口黑鲈HSC70-1基因多态性及其双倍型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胜杰 樊佳佳 +4 位作者 姜鹏 白俊杰 孙建国 吴建开 费志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80,共7页
为了探讨HSC70-1基因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的影响作用,开发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HSC70-1基因的cDNA和DNA全序列,编码区cDNA序列长1 953 bp,编码650个氨基酸,其DNA全序列长3 390 bp... 为了探讨HSC70-1基因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的影响作用,开发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HSC70-1基因的cDNA和DNA全序列,编码区cDNA序列长1 953 bp,编码650个氨基酸,其DNA全序列长3 390 bp,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采用直接测序法在该基因上筛选到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位于核苷酸序列中的第821、第1 105、第1 200和第2 804碱基处,且处于内含子上。SNP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821G位点上CC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高于CG和GG基因型(P<0.05)。A-2804T位点上TT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高于AT和AA基因型(P<0.05)。其他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双倍型D1 (CC--CCTT)的各个生长性状表现最优,在体高和全长上显著高于D5。C-821G、A-2804T和D1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hsc70-1 关联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状
下载PDF
热应激致Hsc70出入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洪博 段滇宁 鲍恩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14-2420,共7页
旨在探讨热应激对H9c2心肌细胞构成型HSP70(constitutive or cognate HSPs,Hsc70)出入核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42℃作为热应激模型温度,通过转染Hsc70siRNA抑制Hsc7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内Hsc70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 旨在探讨热应激对H9c2心肌细胞构成型HSP70(constitutive or cognate HSPs,Hsc70)出入核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42℃作为热应激模型温度,通过转染Hsc70siRNA抑制Hsc7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内Hsc70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LDH浓度,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正常H9c2心肌细胞质Hsc70表达量较高,细胞核中表达量很低,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2表达量非常低。热应激后细胞质Hsc70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细胞核Hsc70热应激30和100min后极显著升高(P<0.01),热应激240min后开始降低;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2热应激后显著升高(P<0.05或P<0.01)。Hsc70抑制表达后,细胞质Hsc70水平显著降低,热应激后Hsc70入核明显减少,但仍然有入核现象;Hsc70抑制表达对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2表达无显著影响。与热应激组相比,热应激+Hsc70siRNA组LDH表达量呈升高趋势,热应激100min两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Hsc70抑制表达后H9c2细胞在热应激后更容易发生凋亡,而且在热应激30和100min内,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热应激可诱使Hsc70出入细胞核,Hsc70抑制表达后热应激诱导Hsc70入核显著降低,细胞损伤加重,细胞凋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hsc70 出入核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连续4次(每次间隔36h)部分肝切除对大鼠肝ACP、AKP、HSC70/HSP68和PCNA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封青川 卢爱灵 +1 位作者 李庚午 徐存拴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90-198,共9页
在分析了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4h)部分肝切除对肝细胞生化和增殖的影响后 ,本文又以连续 4次 (每次间隔 3 6h)部分肝切除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大鼠为模型 ,分析了SISPH对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 在分析了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4h)部分肝切除对肝细胞生化和增殖的影响后 ,本文又以连续 4次 (每次间隔 3 6h)部分肝切除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大鼠为模型 ,分析了SISPH对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构成性热休克蛋白 70 /诱导性热休克蛋白 68(HSC70 /HSP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活性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 1次切除肝的左外叶后恢复 3 6h ,ACP和AKP活性及HSC70 /HSP68和PCNA表达量均增加 ;第 2、 3、 4次分别切除左中叶和中叶、右叶、尾状叶 (每次间隔 3 6h)后 ,AP活性和PCNA含量与AKP活性和HSC70 /HSP68含量呈负相关性 ;间隔 3 6h的连续部分肝切除延缓了细胞分化时间。根据上述实验中ACP和AKP在细胞内位置和活性变化推测 :AKP和ACP可能共同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启动 ;PCNA和AKP可能参与了DNA合成和细胞增殖 ;ACP和HSC70 /HSP68可能在蛋白质转运、选择性降解和细胞结构、功能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 肝再生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ACP和AKP) 构成性热休克蛋白70/诱导性热休克蛋白68(hsc70/HSP68)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下载PDF
中华蜜蜂HSC70-4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凯 牛庆生 +4 位作者 刘玉玲 陈东海 杨爽 赵慧婷 姜玉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4(heat shock protein 70 cognate 4,HSC70-4)是HSP70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与转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华蜜蜂转录组数据中获得的HSC70-4基因序列为基础,通过对中华蜜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 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4(heat shock protein 70 cognate 4,HSC70-4)是HSP70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与转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华蜜蜂转录组数据中获得的HSC70-4基因序列为基础,通过对中华蜜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不同低温胁迫下的HSC70-4 m RNA表达量进行测定,以期为揭示该基因在中华蜜蜂生长发育和耐寒抗冻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华蜜蜂HSC70-4基因包含192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4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70.4 k Da。中华蜜蜂HSC70-4氨基酸序列中包含3个HSP70家族的标签序列,其N端含有HSC70家族的GGXP四肽结构标志,C端包含EEVD结构。与膜翅目其它昆虫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94%以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中华蜜蜂HSC70-4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期和蛹期(P<0.01),从幼虫期至10日龄成虫期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15日龄至30日龄间呈现波动起伏。HSC70-4在中华蜜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在胸部高度表达,在足中中度表达,在其余组织中低度表达。中华蜜蜂HSC70-4的表达受低温胁迫的诱导,在低温胁迫2 h时其表达量最低,4 h时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HSC70-4在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对低温胁迫时发挥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hsc70-4 发育表达 低温胁迫
下载PDF
泥鳅HSC70 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建华 张俊彬 +2 位作者 王怀民 张晓君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279,共7页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由泥鳅中克隆获得HSC70 cDNA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2338bp,包括5′非翻译区(5′-UTR)92bp,3′非翻译区(3′-UTR)293bp,开放阅读框1953bp,编码65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1.24ku,等电点为5.31。...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由泥鳅中克隆获得HSC70 cDNA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2338bp,包括5′非翻译区(5′-UTR)92bp,3′非翻译区(3′-UTR)293bp,开放阅读框1953bp,编码65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1.24ku,等电点为5.31。该蛋白含有Dnak特征基序和2个HSP70家族标签序列,胞质HSP70特征序列及四肽简单重复序列。该序列与草鱼的相似性最高(97.5%),与人、非洲爪蟾、鸡等的相似性为87.2%~95.4%。半定量RT-PCR显示,HSC70mRNA在正常泥鳅大脑、肌肉、肠、脾脏、肝胰脏、头肾、心脏、卵巢、精巢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福尔马林灭活温和气单胞菌刺激泥鳅后,泥鳅肝胰脏和脾脏组织HSC70mRNA表达水平均在15d内显著上升,并在15d达到峰值;头肾组织HSC70mRNA表达量在7d迅速上升,在15d到达峰值;在所有组织中,头肾组织中HSC70mRNA表达量上升幅度最大,说明头肾在鱼类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hsc70 温和气单胞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反义HSC70与mtP53和肿瘤耐药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云霞 赵玫 +4 位作者 黄常志 施一江 袁兴华 徐枫 杜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4-326,333,共4页
目的 观察反义HSC 70RNA对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影响 ,探讨其与突变型p5 3稳定性和肿瘤耐药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人HSC70cDNA片段反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 ,构建反义人HSC70真核表达质粒pX AHSC70。用脂质体... 目的 观察反义HSC 70RNA对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影响 ,探讨其与突变型p5 3稳定性和肿瘤耐药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人HSC70cDNA片段反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 ,构建反义人HSC70真核表达质粒pX AHSC70。用脂质体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内 ,以PCR确定转染细胞中外源DNA存在后 ,Westernblot检测HSC70蛋白的抑制程度。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的影响。p5 3稳定性实验分析反义HSC70RNA对突变型p5 3半衰期的改变。结果 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反义HSC70RNA的细胞株MAc70 ,与空载体MAX细胞相比 ,HSC70蛋白表达下降 42 % ,细胞耐药性显著下降。p5 3稳定性实验表明 ,其胞内突变型p5 3含量下降 ,半衰期缩短 ,稳定性明显下降。结论 反义HSC70RNA能够明显降低HSC70蛋白表达 ,导致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下降 ,提示HSC70可能通过增强突变型p5 3稳定性的途径而参与MCF7/Adr乳腺癌细胞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70 MTP53 反义RNA 乳腺癌
下载PDF
南方鲇Hsc70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单红 周国勤 张其中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316,共7页
采用RT-PCR法和SMART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南方鲇肝脏RNA克隆获得Hsc70基因的全长cDNA(scHsc70 cDNA)。此cDNA全长2384 bp,其中,5′非编码区194 bp,3′非编码区249bp,编码区域(coding sequence,CDS)长度为1941... 采用RT-PCR法和SMART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南方鲇肝脏RNA克隆获得Hsc70基因的全长cDNA(scHsc70 cDNA)。此cDNA全长2384 bp,其中,5′非编码区194 bp,3′非编码区249bp,编码区域(coding sequence,CDS)长度为1941 bp。根据编码序列推导出相应的646个氨基酸,与其他脊椎动物Hsc70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南方鲇Hsc70与欧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鲦鱼(Pimephalespromelas)、人(Homo sapien)和鸡(Gallus gallus)的Hsc70相似性分别为96.0%、95.5%、94.9%和93.8%,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序列分析发现scHsc70 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2个HSP70家族的特征模体并具有Dnak特征性基序(DLGTT-S-V)。南方鲇Hsc70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方鲇抗逆机理以及指导南方鲇的遗传选育和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hsc70 序列对比 基因结构
下载PDF
灰飞虱LHSC70基因表达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利华 单丹 方继朝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30,共7页
灰飞虱是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在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HSP70作为分子伴侣在生物生长发育和外界刺激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HSC70是HSP70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具有组成型表达特性。为探讨灰飞虱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 灰飞虱是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在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HSP70作为分子伴侣在生物生长发育和外界刺激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HSC70是HSP70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具有组成型表达特性。为探讨灰飞虱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qPCR、RNA干涉等技术研究了灰飞虱HSC70的表达特性和功能。结果表明,灰飞虱HSC70基因长1971bp,命名为LHSC70,编码656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71.6kD,等电点为5.46,含HSP70家族3个标签序列,具有HSP70典型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HSC70与褐飞虱HSC70同源性最高,达到99%。LHSC70基因的表达与龄期有关,1~5龄若虫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雌成虫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若虫和雄成虫;10、16、22、26、30、34、38、42℃下,雌成虫LHSC70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RNA干涉抑制雌成虫LHSC70基因表达,导致其耐热性下降,而产卵量变化不大。这些结果说明灰飞虱LHSC70为组成型热激蛋白70,与组成抗性有关,与繁殖关系不大,且不受热激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hsc70 表达量 RNAI 组成抗性
下载PDF
孔雀鱼HSC70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向红 彭永兴 易乐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共6页
为了研究热激同源蛋白70(70 kDa heat shock cognate,HSC70)在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 Peters)对环境适应中的作用,采用电子克隆与传统实验克隆相结合的技术,分析了孔雀鱼的一个HSC70基因(命名为PrHSC70)。PrHSC70基因包含一个长194... 为了研究热激同源蛋白70(70 kDa heat shock cognate,HSC70)在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 Peters)对环境适应中的作用,采用电子克隆与传统实验克隆相结合的技术,分析了孔雀鱼的一个HSC70基因(命名为PrHSC70)。PrHSC70基因包含一个长1941 bp的完整编码区,含有8个内含子。PrHSC70蛋白具有HSP70蛋白家族的特征序列,且与其他动物HSC70和HSP70都高度相似。在进化树上PrHSC70与所有鱼类HSC70聚为一簇,与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2%~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 Peters) hsc70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HSC70的分离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冰 刘宏涛 +1 位作者 李国良 周人纲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6-488,共3页
依据某些热激蛋白对ATP具有高度亲和性的特性 ,介绍了用ATP 琼脂糖亲和柱结合电洗脱分离纯化玉米幼苗细胞质HSC70及制备兔抗HSC70多抗的方法。先采用ATP 琼脂糖亲和柱初步分离几种能与ATP结合的热激蛋白 ,后用SDS PAGE ,切下分子量为 7... 依据某些热激蛋白对ATP具有高度亲和性的特性 ,介绍了用ATP 琼脂糖亲和柱结合电洗脱分离纯化玉米幼苗细胞质HSC70及制备兔抗HSC70多抗的方法。先采用ATP 琼脂糖亲和柱初步分离几种能与ATP结合的热激蛋白 ,后用SDS PAGE ,切下分子量为 70kD的电泳谱带 ,电洗脱后用以免疫新西兰兔 ,以ELISA法和Westernblot检测抗体效价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hsc70 分离纯化 抗体
下载PDF
Hsc70-Auxilin复合物的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雷 徐利楠 +3 位作者 周小红 薛友林 李辉 宋有涛 《生物信息学》 201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Hsc70与auxilin蛋白组成的系统是Hsp70/Hsp40分子伴侣系统家族的一员,在热休克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为得出auxilin蛋白J结构域的关键氨基酸,首先采用由二硫键交联的Hsc70 R171C与auxilin D876C的复合物结晶结构作为初始模型,进行分... Hsc70与auxilin蛋白组成的系统是Hsp70/Hsp40分子伴侣系统家族的一员,在热休克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为得出auxilin蛋白J结构域的关键氨基酸,首先采用由二硫键交联的Hsc70 R171C与auxilin D876C的复合物结晶结构作为初始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比较平衡后的结合部位发现,将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突变为原来的氨基酸结构在结合位点上与生化结果较为相近,之后利用此结构通过拉伸动力学模拟分析了auxilin蛋白J结构域与Hsc70的ATPase功能域的解离过程,并探讨了Hsc70与auxilin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位于HPD loop上的His874,Asp876,Thr879,螺旋Ⅲ上的Glu884,Asn895,Asp896,Ser899,Glu902,Asn903为关键氨基酸,这些数据符合之前核磁共振实验证实的T抗原J结构域的HPD基序和螺旋Ⅲ与Hsc70的ATPase功能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XILIN J-DOMAIN hsc70 蛋白相互作用 拉伸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大鼠增龄过程中髓核组织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伟 徐康 +4 位作者 朱伟荣 杜开利 张新亮 黄东生 李春海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增龄过程中SD大鼠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月龄、12月龄、24月龄SD大鼠各8只,HE染色检测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情况;RT-PCR法测定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结果大鼠增龄过程... 目的探讨在增龄过程中SD大鼠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月龄、12月龄、24月龄SD大鼠各8只,HE染色检测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情况;RT-PCR法测定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结果大鼠增龄过程可部分反映椎间盘的退变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均显示HSC70在不同年龄组SD大鼠髓核中均有表达,且24月龄(1.26±0.21;0.56±0.07)表达较3月龄组(1.60±0.30;0.68±0.07)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但与3月龄和24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HSC70变化(1.49±0.29;0.61±0.09)无差异(P>0.05;P>0.05)。结论 HSC70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降低,提示HSC70的降低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展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增龄 hsc70
下载PDF
人HSC7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18
作者 苏海霞 张景霞 +2 位作者 王安辉 李端 闫永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构建HSC70(HSC)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RT-RCR方法从正常人肝细胞系QZE中得到HSC70的cDNA序列,然后克隆入pcDNATM3.1/V5-His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HSC70;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pcDNA-HSC70体外转染HepG2细胞... 目的构建HSC70(HSC)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RT-RCR方法从正常人肝细胞系QZE中得到HSC70的cDNA序列,然后克隆入pcDNATM3.1/V5-His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HSC70;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pcDNA-HSC70体外转染HepG2细胞系,瞬时表达带有His标签的HSC70融合蛋白;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T-PCR扩增到1960bp的HSC70 cDNA片断,经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一致;重组质粒pcDNA-HSC70转染后的HepG2细胞中,可检测到瞬时表达的HSC70-His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HSC70,并可以在真核细胞HepG2中瞬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70 肝细胞 克隆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岩原鲤HSC7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章海滨 张修月 宋昭彬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29,共5页
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从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脑组织中克隆出长1043bp的组成型热休克蛋白HSC70(heat shock cognate70)基因的cDNA(comple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部分片段,其编码... 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从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脑组织中克隆出长1043bp的组成型热休克蛋白HSC70(heat shock cognate70)基因的cDNA(comple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部分片段,其编码的347个氨基酸包含HSP70家族签名序列(IVLVGGSTRIPKIQK),核定位信号标签(KRKH-KKDISDNKRAVRR)及2个糖基化位点(NKSI/NVSA)。采用相同引物从岩原鲤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1418bp的HSC70基因片段,比对分析显示其含有3个分别长200bp、98bp和77bp的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HSC70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岩原鲤HSC70基因氨基酸序列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同源性达到了100%,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为95.68%~99.71%。FQ-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方法检测显示,岩原鲤HSC70基因存在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在脑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心、肌肉和肾,在肝中相对表达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70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岩原鲤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响应干旱胁迫差异蛋白质组学和HSC70-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米超 赵艳宁 +3 位作者 刘自刚 孙万仓 邹娅 徐明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为探索白菜型冬油菜抗旱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抗旱冬油菜品系DR-5差异蛋白质组变化,克隆其差异蛋白热激同源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基因HSC70-1,研究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HSC70-1表达的影响。... 为探索白菜型冬油菜抗旱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抗旱冬油菜品系DR-5差异蛋白质组变化,克隆其差异蛋白热激同源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基因HSC70-1,研究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HSC70-1表达的影响。质谱鉴定出23个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刺激响应(5)、糖/能量代谢(6)、脂代谢(2)、信号转导(1)、氨基酸/蛋白质代谢(2)、核酸代谢(1)、细胞骨架(1)、光合作用(2)、伴侣蛋白(3)。同源克隆得到1 911bp的HSC70-1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37个氨基酸残基。所编码的蛋白HSC70是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质,含有HSP蛋白家族特有的核酸结合功能区及底物结合功能区,有5个活性口袋,氨基酸序列与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HSC70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98%。实时荧光定量和半定量分析HSC70-1基因干旱胁迫下表达,发现HSC70-1在叶片中上调表达。本研究结果为冬油菜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干旱胁迫 蛋白质组学 热激同源蛋白70 hsc70-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