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被引量:15
1
作者 苗春波 万志刚 孙丙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cultiv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 Method] 2,4-D and 6-BA were se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 [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cultiv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 Method] 2,4-D and 6-BA were se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diums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callus induction, seedling formation and regenerated seedlings rooting. [ Result] In th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treated with 0.5 mg/L 2,4-D, the callus induction effects on the varieties like Jiayu 948, Yanghui 559, Yangxian 6547, Zhong'erruanzhan, Minghui 86, Guanghui 998 and Zunxian 3 were the best; If 0.2 mg/L 6-BA was added into th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the optimum level of 2,4-D, there was no obvious effect on induction rate of callus, but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seedling of callus were inhibited; If the concentration of 6-BA was reduced appropriately in th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he seedling rate of callus would be not only no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quality of regenerated plants would be improved. [ Conclusion] 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d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asonable uses of 2,4-D and 6-BA in callus culture of hsie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ien rice CALLUS 2 4-D 6-BA
下载PDF
Domesticating Time: Gendered Temporalities in Hou Hsiao-hsien's Cafe Lumiere
2
作者 Song Hwee LIM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6年第1期36-57,共22页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trope of domesticity/domesti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notions of gendered temporality in Hou Hsiao-hsien's Cafe Lumiere (2003). In dialogue with the Chinese writer Eileen Chang and Wester...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trope of domesticity/domesti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notions of gendered temporality in Hou Hsiao-hsien's Cafe Lumiere (2003). In dialogue with the Chinese writer Eileen Chang and Western theories about women's time and domestic temporality,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 works of both Hou and Chang can be described as instances of ecriture feminine that interrogate an ambivalence toward domesticity. Drawing on Chantal Akerman's film in contrast to that of Hou, the article further demonstrates how the use of the cinematographic long take domesticates time and space, as well as the ways in which the horror of everyday domesticity have been captured through what Rey Chow calls "feminine details." Finally, the present article argues that Cafe Lumiere domesticates a fear of domesticity and pregnancy through a reconfiguration of linear and cyclical time, a reversal of gender roles in its protagonists, and a privileging of aurality over visuality in its cinematic style, such that it presents the potential for a new kind of union and a new kind of futurity premised upon reordered gendered forms of tempo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leen Chang Hou Hsiao-hsien domesticity/domestication time/temporality gender ecriture feminine aurality Cafe Lumiere
原文传递
钩沉攫微话铭贤——探究铭贤学校图书馆
3
作者 高俊杰 张玉娥 孟默涵 《晋图学刊》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铭贤学校是山西农业大学前身。作为近代一所新型学校,从1907年创办小学、中学,进而铭贤农工专科学校、铭贤学院,到1951年政府接管铭贤学院成为山西农学院,历经44年。笔者通过查阅大量铭贤档案以及其他一切可获得的铭贤史料钩沉攫微,试... 铭贤学校是山西农业大学前身。作为近代一所新型学校,从1907年创办小学、中学,进而铭贤农工专科学校、铭贤学院,到1951年政府接管铭贤学院成为山西农学院,历经44年。笔者通过查阅大量铭贤档案以及其他一切可获得的铭贤史料钩沉攫微,试图根据史料,从馆舍、藏书及图书馆的管理等方面再现铭贤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还原当时铭贤学校图书馆的历史,探究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丰富图书馆史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贤学校图书馆 馆舍 馆务治理 藏书
下载PDF
邓稼先留美考论
4
作者 李芳薇 周程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21,共21页
2024年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的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尽管邓稼先的影响和贡献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学界对其留学美国时期的研究尚不充分。根据普渡大学新近公开的一批档案,结合相关著述与历史文献,本文对邓稼先自费... 2024年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的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尽管邓稼先的影响和贡献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学界对其留学美国时期的研究尚不充分。根据普渡大学新近公开的一批档案,结合相关著述与历史文献,本文对邓稼先自费赴美的相关细节,以及读博期间的修习科目、师承关系、学术研究及社会活动等进行挖掘和梳理,并对以往论述中遗漏和舛误之处进行补充修订,以期加深人们对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稼先 普渡大学 留学生 美国
下载PDF
文明对话时代的理一分殊——刘述先跨文化传播思想探赜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承志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以刘述先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儒家面临“文明对话”和世界性跨文化传播新局面,其理一分殊的跨文化传播思想表现出“天下转向”与“本体论转向”的趋势。“理一分殊”是被赋予了现代性内涵的中国式、儒家式话语,是跨文化传播的“规约原则”... 以刘述先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儒家面临“文明对话”和世界性跨文化传播新局面,其理一分殊的跨文化传播思想表现出“天下转向”与“本体论转向”的趋势。“理一分殊”是被赋予了现代性内涵的中国式、儒家式话语,是跨文化传播的“规约原则”而非“构成原则”,它有力地消解了当今文化全球化与在地化的矛盾、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隔膜,但仍存在“理论上不足”与“实际上无用”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述先 文明对话 理一分殊 规约原则 全球地域化
下载PDF
文学外译活动中的主客观制约因素研究——以英译《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
6
作者 吴金来 黄月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闵福德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外译研究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仅关注两译本各层面细节化的对比分析,而缺乏系统性的文本差异探源。从出版和编审与译者翻译理念和对待原著态度的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 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闵福德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外译研究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仅关注两译本各层面细节化的对比分析,而缺乏系统性的文本差异探源。从出版和编审与译者翻译理念和对待原著态度的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文学外译应以我为主,发挥中国译者、专家的文化语境优势,严格审校。同时吸收借鉴外国知名出版机构和专业译者的出版、翻译经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文学高质、高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杨宪益 霍克斯 中国文学外译
下载PDF
论侯孝贤电影悲剧美学的创作手法
7
作者 陈文奕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侯孝贤电影的底色是“苍凉”,其电影主题彰显出浓重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中华文化“哀而不伤”的诗教传统。侯孝贤电影的悲剧美学手法不仅是对传统电影语言的创新,也是其传达悲剧精神的有力载体。探究了侯孝贤电影的悲剧镜头语言、悲剧抒... 侯孝贤电影的底色是“苍凉”,其电影主题彰显出浓重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中华文化“哀而不伤”的诗教传统。侯孝贤电影的悲剧美学手法不仅是对传统电影语言的创新,也是其传达悲剧精神的有力载体。探究了侯孝贤电影的悲剧镜头语言、悲剧抒情方式和悲剧意境,凸显侯孝贤电影作为一种悲剧审美形态的价值,不仅是对美与真实的坚守,更是对生命伦理的一种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孝贤电影 悲剧美学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栽培稻(Oryza sativa)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Ⅳ.F_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型 被引量:47
8
作者 张桂权 卢永根 +2 位作者 张华 杨进昌 刘桂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4-41,共8页
栽培稻(O.sativa)品种间杂种的不育性是由F_1花粉不育基因座的等位基因互作引起的。前文报道了S-E3、S-E2和S-E53个花粉不育基因座,本文把这3个基因座分别重新命名为S-a、S-b和S-c。本研究发现了... 栽培稻(O.sativa)品种间杂种的不育性是由F_1花粉不育基因座的等位基因互作引起的。前文报道了S-E3、S-E2和S-E53个花粉不育基因座,本文把这3个基因座分别重新命名为S-a、S-b和S-c。本研究发现了另外3个花粉不育基因座,分别命名为S-d、S-e和S-f。分析了11个品种在这6个花粉不育基因座的基因型。所有被测品种在S-a上均带S ̄i/S ̄i。在其余5个花粉不育基因座上,籼型品种广陆矮4号(D2)均带S ̄i/S ̄i,而粳型品种台中65(E1)和大白芒(K6)均带S ̄i/S ̄i。11个品种在这6个基因座上出现了8种不同的基因型。具有不同花粉不育基因型的品种相互杂交,F_1杂种具有不同的花粉不育基因杂合座位数,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育性。从总体上看,F_1杂种中花粉不育基因杂合对数越多,花粉不育性和小穗不育性就越高。可以设想,通过培育具有籼型花粉不育基因型的粳型品系──“粳型亲籼系”,可以克服籼-粳杂种的不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不育性 栽培稻 水稻 遗传
下载PDF
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原始型及其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的初探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象坤 才宏伟 +2 位作者 孙传清 王振山 庞汉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5-210,共6页
选用国内7省(自治区)571份,国外27份普通野生稻编号根据10个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同工酶分析与野生稻原产地生态考察将中国普通野生稻划分为多年生和一年生两群共7个类型。提出中国存在一年生普通野生稻及原始型普通... 选用国内7省(自治区)571份,国外27份普通野生稻编号根据10个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同工酶分析与野生稻原产地生态考察将中国普通野生稻划分为多年生和一年生两群共7个类型。提出中国存在一年生普通野生稻及原始型普通野生稻问题,并根据同工酶4个基因位点分析对中国普通野生稻是否存在籼粳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分化 野生稻 原始型 水稻
下载PDF
影响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频率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35
10
作者 高三基 陈如凯 马宏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54-1258,共5页
以优良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探讨不同浓度ABA、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分化培养基上添加 3.0~ 5 .0mg LABA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 ,提... 以优良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探讨不同浓度ABA、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分化培养基上添加 3.0~ 5 .0mg LABA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 ,提高植株再生能力有显著作用。 (2 )继代 3次、培养 2 0~ 30d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质量较好 ,分化率达较高水平。随着继代次数和培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 ,分化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3)分化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有利于芽的分化。对于已分化出绿点而难于分化出芽的愈伤组织 ,转移至壮苗培养基前 ,经过适当干燥处理 ,分化率明显提高。 (4)通过优化以上几个影响因素 ,明恢 81、优 99、R5 2 7、N175、航 1号等 5个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平均分化率可达 87.5 %~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Oryza SATIVA L.) 成熟胚 植株再生 分化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性状籼粳分化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成斌 李道远 +2 位作者 林登豪 黄勇 陈家裘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鉴别方法对20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分化探讨。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在叶毛等6项性状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籼粳分化。对同一性状,在野生稻不同生态型中的...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鉴别方法对20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分化探讨。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在叶毛等6项性状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籼粳分化。对同一性状,在野生稻不同生态型中的籼粳分化程度不同。叶毛等性状,在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也存在籼粳表型差异。因此认为普通栽培稻(O.sativa)籼粳亚种同时起源于野生稻的可能性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生态型 籼粳分化
下载PDF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酯酶同工酶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尧忠 程侃声 +1 位作者 才宏伟 王象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实验材料来自亚洲各国,共1270份,其中112份为普遍野生稻。每个品种先获得其聚丙烯酰胺电泳的酯酶带。用程(侃声)氏形态分类法把随机取样的栽培品种分为籼和粳,分析各酯酶带在它们中的频率,认为识别粳稻的主酶带是10A,... 实验材料来自亚洲各国,共1270份,其中112份为普遍野生稻。每个品种先获得其聚丙烯酰胺电泳的酯酶带。用程(侃声)氏形态分类法把随机取样的栽培品种分为籼和粳,分析各酯酶带在它们中的频率,认为识别粳稻的主酶带是10A,辅助带2A、4A、6A;识别籼稻的主酶带是11A,辅助带5A、7A。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酯酶带和中川原氏的琼脂胶酯酶带作比较,在籼粳分类上10A、11A似乎与12B(粳)、13B(籼)有一定对应关系,在分类结果上两法出入不大。14A在栽培稻中出现的频率极低,在野生稻中的频率高,是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区别酶带。这条酶带仅出现在聚丙烯酰胺电脉的酯酶中,在琼脂胶电泳的酯酶里未见有类似的酶带。中国野生稻的14A频率(76.20%)比外国野生稻(43.20%)高,在形态上表现更为原始。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后代中14A的频率很低,表明14A和野生稻的野生性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 同功酶带 野生稻 栽培稻
下载PDF
籼米食味值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庆川 黄亮 +3 位作者 江媛媛 罗文波 王佳 林亲录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共3页
选取南方主要种植的51个籼稻品种,对其进行食味值、RVA谱、蒸煮品质及外观品质等各项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了食味值与外观品质、理化性质,蒸煮品质及RVA谱特征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理化性质中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极... 选取南方主要种植的51个籼稻品种,对其进行食味值、RVA谱、蒸煮品质及外观品质等各项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了食味值与外观品质、理化性质,蒸煮品质及RVA谱特征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理化性质中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极显著负相关,与水分相关性不显著;食味值与外观品质中的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相关;食味值与蒸煮品质中的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食味值与RVA谱中的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回生值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食味值 淀粉黏滞性谱 外观品质 蒸煮品质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云南籼、粳稻组织培养力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彬 张尧忠 +1 位作者 贺庆瑞 彭满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对16个籼稻品种及36个粳稻品种的种子体细胞培养,发现粳稻比籼稻早两天出现可分辨大小(3~4mm)的愈伤组织,绿苗高峰期也提前,但在绿苗分化率上,则是籼稻比粳稻易分化。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诗人译诗 融贯中西——杨宪益的诗人情怀与翻译 被引量:7
15
作者 辛红娟 唐宏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鲜有谈及对翻译的看法与见解,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较少有对他翻译思想的深层次、全面挖掘。为此,以杨宪益的诗人身份为突破口,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其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关系,得出关于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启示,拓展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维度,为当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诗歌 创作 翻译 译者主体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力差异成因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尧忠 杜彬 +1 位作者 贺庆瑞 陈秀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5-18,共4页
接种花药后,粳×粳、粳×籼、籼×籼分别在第11天、第21天、第51天出现可分化大小(2~4mm)的愈伤组织,又分别在第31天、第41天、第96天达到产生愈伤组织高峰期。进一步分析,发现出愈快慢与各类组合亲本(包括普遍野生稻)萌... 接种花药后,粳×粳、粳×籼、籼×籼分别在第11天、第21天、第51天出现可分化大小(2~4mm)的愈伤组织,又分别在第31天、第41天、第96天达到产生愈伤组织高峰期。进一步分析,发现出愈快慢与各类组合亲本(包括普遍野生稻)萌发时的休眠性相一致。粳品种在组合中对愈伤及其高峰期的出现有促进,而籼品种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花药培养 水稻
下载PDF
亚洲稻籼粳中间型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尧忠 贺庆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基于籼粳间酯酶酶带记分、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面表现出的连续性,结合广亲和品种和镰刀谷在测交时亲和力难分籼粳的事实,认为有中间型存在。建议把亚洲栽培稻分成粳、中间型、籼,这样既能体现演化内容、分类的连续性,也能减少... 本文基于籼粳间酯酶酶带记分、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面表现出的连续性,结合广亲和品种和镰刀谷在测交时亲和力难分籼粳的事实,认为有中间型存在。建议把亚洲栽培稻分成粳、中间型、籼,这样既能体现演化内容、分类的连续性,也能减少分类上的错误,利于应用。笔者推测,品种在形态和遗传以及许多分类性状上的不同步分化,可能是形成中间型的原因之一。本文简单讨论了镰刀谷和Aus类型品种的中间性特点,认为它们可能是深入研究中间型问题的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稻 籼稻 粳稻 中间型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科技兴农试验:定县猪种改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鹤山 舒喜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6,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科学主义、科技兴国的思想在中国渐为流传,但如何付诸实践,这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先生在定县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体现了他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农村的志向、总体构想和实践,真正体...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科学主义、科技兴国的思想在中国渐为流传,但如何付诸实践,这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先生在定县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体现了他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农村的志向、总体构想和实践,真正体现了“五四”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村的开拓精神。我们选择了猪种改良这个角度,考察平教会是如何踏踏实实地进行科技下乡、改造农村落后面貌的。我们认为,晏阳初的这一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种改良 科技推广 定县农村 20世纪30年代
下载PDF
定县调查的社会学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洪大用 黄家亮 杨峥威 《社会建设》 2016年第5期70-80,共11页
定县调查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一个县域社会进行的实地调查,在社会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其社会学意义突出体现在:一是完整呈现了20世纪20、30年代华北乡村的社会事实;二是系统探索了适合本土实际的社会调查方法... 定县调查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一个县域社会进行的实地调查,在社会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其社会学意义突出体现在:一是完整呈现了20世纪20、30年代华北乡村的社会事实;二是系统探索了适合本土实际的社会调查方法;三是有效推进了当时乡村建设的实践;四是为社会学的本土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县调查 社会呈现 乡村建设 社会学本土化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颜色隐喻的英译研究——以《鲁迅小说选》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珍 胡东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莱尔两个英译本中天色、脸色两大主题颜色隐喻的译法进行探讨,可凸显作品中的篇章隐喻,有效避免翻译中图形背景的错位,进而构成主题凸显的句型,使译本达到和原作一样的篇章隐喻效果,以促进文学译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颜色隐喻 《鲁迅小说选》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莱尔译本 篇章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