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n Tzu’s Art of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rdieusian Sociology
1
作者 JIA Jing-y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10期828-832,共5页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ree core concepts of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The paper then examines and discuss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rt of War from Bourdi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ree core concepts of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The paper then examines and discuss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rt of War from Bourdieu’s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ephemerality.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the same original tex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the strategies of the translators,and the soci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can lead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proper orientation of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RDIEU sOCIOLOGY FIELD HABITUs CAPITAL sun tzus Art of War
下载PDF
从“三史”论冯友兰荀学研究方法论的嬗变
2
作者 李娴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荀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下载PDF
《荀子·强国》显现的治政与强兵原则
3
作者 王芸芸 《孙子研究》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荀子·强国》议政兼论兵,显现出一定的治政与强兵原则。荀子推崇以道德之威治国,促成修政与强兵的因果相续关系:国家以礼义为本修政,自然达到兵劲城固的效果。秦国治政强力而行,尚“便”从事,虽成就威势,但终因其缺失礼义本统,与... 《荀子·强国》议政兼论兵,显现出一定的治政与强兵原则。荀子推崇以道德之威治国,促成修政与强兵的因果相续关系:国家以礼义为本修政,自然达到兵劲城固的效果。秦国治政强力而行,尚“便”从事,虽成就威势,但终因其缺失礼义本统,与王霸失之交臂,其补救之方在于节威反文,实行儒政,以宣美政教风俗。明确强国之本在于义道,即当以敦比积微为务,成乎安强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荀子·强国》 治政 强兵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
4
作者 XIAO Xingzheng SHEN Chenhui 《Psychology Research》 2021年第10期413-428,共16页
The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 is a widely existing contradiction effect in the family.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her... The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 is a widely existing contradiction effect in the family.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 has innovative value inspired by prototype.The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 means that although the harmony of the family is beneficial to both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the un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the gradual awakening of daughter-in-law’s power consciousness,the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the husband’s favoritism and other reasons produce the phenomenon of“differentiated behavior”or“mutual distrust”between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which makes the family contradictions accumulate continuously.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causes of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 and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 are highly similar.The solution of the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whi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proved in thousands of households,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statistical yearbooks,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ancient classics Sun Tzu’s Art of War and Sun Bin's Art of War,and modern well-known enterprises’methods of solving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I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argument of this article and focuses on analyzing and solving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It has the innovative value of combining ancient and mod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capital CONTRADICTION in enterprise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effect sUN tzus Art of WAR sUN Bin’s Art of WAR
下载PDF
《荀子》“約定俗成”解詁
5
作者 任繼昉 曾文斌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34-43,226,共11页
經全面考察荀子著作中從“約”到“約定”再到“約定俗成”的完整使用經過,並調查先秦、兩漢時期“約定”一詞的使用情況,探求“約定俗成”從源到流的産生、形成、演變過程,發現荀子所説的“約定俗成”,指的是在新詞新語的産生及使用過... 經全面考察荀子著作中從“約”到“約定”再到“約定俗成”的完整使用經過,並調查先秦、兩漢時期“約定”一詞的使用情況,探求“約定俗成”從源到流的産生、形成、演變過程,發現荀子所説的“約定俗成”,指的是在新詞新語的産生及使用過程中,既需要官方自上而下進行規範化,又需要在歷史積澱及民間習慣的基礎上自下而上地對其進行加工錘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約定 約定俗成 内涵 荀子
下载PDF
宋代理学家与《老子》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
6
作者 许晓晴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宋明时期注《老》群体愈发庞大,但宋代少见为《老》作注的理学家,在对老子思想“明斥暗合”的主基调中,惟见吕祖谦和林希逸两人注《老》。面对佛道两家思想,宋代理学家对道家老子的态度,整体呈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从接纳《老子》,到在... 宋明时期注《老》群体愈发庞大,但宋代少见为《老》作注的理学家,在对老子思想“明斥暗合”的主基调中,惟见吕祖谦和林希逸两人注《老》。面对佛道两家思想,宋代理学家对道家老子的态度,整体呈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从接纳《老子》,到在批判中予以吸收或严厉批判,再到汇通儒老而注《老》。吕祖谦、林希逸《老子》注本的问世,标志着南宋时期理学界内已经出现“为《老》正名”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家 《老子》 明斥暗合 汇通儒老
下载PDF
孔、孟、荀的人性论与教育观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明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1-167,共7页
孔子、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基调分别是"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和"性恶论",反映在教育上则造成政教合一的思想倾向。孟子和荀子循沿孔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观,衍化出教育政治化和政治教育化两种价值取向。... 孔子、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基调分别是"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和"性恶论",反映在教育上则造成政教合一的思想倾向。孟子和荀子循沿孔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观,衍化出教育政治化和政治教育化两种价值取向。孔子、孟子和荀子共同致思于教育与政治的逻辑关联,崇尚道德教育的魅力,彰显教育政治的效用,形成一条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以政教合一为价值导向、以培养君子为理想人格的思想主线,对其后整个儒家教育思想发展影响至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教育观
下载PDF
论荀子的礼法价值观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春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基于对国家治理的现实考虑,荀子将法纳入自已的关怀视野,认为法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但他又秉承儒家的思想立场,以逻辑上的礼包含法、产生顺序上的礼先法后、功能上的礼本法标为学理依据,论述了礼相对于法的价值优先性。
关键词 荀子 价值观
下载PDF
老庄孟荀人性观体现的儒道互补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雅 彭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7-32,共6页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乃在于两家学说对人性不同层面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生态度与政治主张各有偏失,道家认为人性是“道生万物”时赋予人的属(道)性,无论是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应保有此性而不加以改造,由此人可以“自得”“自化”“如婴儿之未孩”;儒家在承认人生而具有的生物属性的同时,强调对人的生物属性必须加以修正、教化,以规范人的生物性,达到“人文化成”的功效。所以只有儒道两家人性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性,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到后来,“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外在表征,也是中国人的精神理念和生存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观 儒道互补
下载PDF
布迪厄社会学视野下的《孙子兵法》英译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艺 谢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论文介绍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接着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探讨了《孙子兵法》的英译情况,借助这种独特的视角,翻译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更接近于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孙子兵... 论文介绍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接着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探讨了《孙子兵法》的英译情况,借助这种独特的视角,翻译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更接近于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孙子兵法》的英译活动并阐释其翻译与社会、文化、全球化等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社会学 场域 惯习 资本 《孙子兵法》
下载PDF
十年来荀子政治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迎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98-104,113,共8页
十年来,荀子政治哲学研究渐渐成为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挖掘分析荀子礼学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异同的政治哲学内涵、荀子思想内在张力的政治哲学内涵,是研究的三个重心。然而,由于这个中心尚处于初建阶段,研究还存在泛化现象,政治哲学... 十年来,荀子政治哲学研究渐渐成为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挖掘分析荀子礼学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异同的政治哲学内涵、荀子思想内在张力的政治哲学内涵,是研究的三个重心。然而,由于这个中心尚处于初建阶段,研究还存在泛化现象,政治哲学的议题常常被中西对比、孟荀冲撞、主客观差异等面相所遮蔽。今后,荀子政治哲学研究应加大学习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所已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其中的客观精神的力度,直面现实,进一步集中并深化问题意识,力争为中国问题提供富有想像力和操作性的解决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哲学 述评 问题意识
下载PDF
韩非师从荀卿考论——兼及荀、韩思想之“异”与“同”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世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8-192,共5页
韩非师从荀卿的经历是其生平事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和《李斯列传》,以及《荀子》《韩非子》等材料,对韩非早年求学荀卿的经历作了考论:时间在前255至前247(荀卿重返楚任兰陵令)年间,地点即在楚... 韩非师从荀卿的经历是其生平事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和《李斯列传》,以及《荀子》《韩非子》等材料,对韩非早年求学荀卿的经历作了考论:时间在前255至前247(荀卿重返楚任兰陵令)年间,地点即在楚之兰陵;其所学内容更多是有关"帝王之术"的内容。荀子的儒家学说对韩非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者思想在这一点上又体现出了内在的一致性。在目前研究者更多看到荀、韩思想之不同、更多强调二者的对立性时,这种一致性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荀卿 帝王之术 诸子思想
下载PDF
荀子教育思想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炽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53,共5页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在编《荀子》时把它夹在《子道》《法行》之间。"性者,本始材朴"的陈述典型地体现了荀子本人对人性的看法。以性恶论来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会严重地误解它。在性朴论视野下,荀子的教育论则可得到恰当解读。事实上,国人在教育观上受性朴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教育 性朴论 性恶论 性善论
下载PDF
儒道之“信”探微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可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7,共10页
春秋初"信"为祝史职守之"道"。春秋末老子、孔子共同开启中国哲学"信"范畴的历史篇章。"信"范畴在道家有一个从"无为之信"到"逍遥之信"的演变,在儒家则有一个从"仁信... 春秋初"信"为祝史职守之"道"。春秋末老子、孔子共同开启中国哲学"信"范畴的历史篇章。"信"范畴在道家有一个从"无为之信"到"逍遥之信"的演变,在儒家则有一个从"仁信"到"诚信"的演变。老子"无为之信"作为一种言说道德,以"言由乎道"或"言法自然"为本质特征;庄子将老子政治哲学的"无为之信"发展为处世哲学的"逍遥之信"。但两者均以"守中""不辩"为共性特征。孔子之"信"属于"仁"范畴,为"仁爱之信",其以"言必信"为体、"言不必信"为用,具有"信"的经常性与权变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更以其立基于"智"的特点,与排斥"智"的道家老庄之"信"形成根本区别,又别于以"诚"为"天之道"的孟子之"信"和继承并发展了孟子"诚道"思想的荀子之"信"。孟子之"信"属于"诚"范畴,为"诚意之信",是"仁""义""礼""智"的共同根据。荀子之"信"作为具体表现"诚"的"信",与"忠"处在同一层次,具有"诚意之信"与"实言之信"双重意义。虽然和孔子一样以"信"作为言说道德,但荀子更以"诚意之信"作为手工职业道德,是其区别于孔孟之"信"的一大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之信 逍遥之信 仁信 诚信 老子 孔子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荀子与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可涛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10-13,25,共5页
荀子和霍布斯在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基本结论的相似仅仅是表面的。对于政治哲学的建构,霍布斯是诉诸契约论,荀子则从规范论的维度出发展开政治图景的设计。这两种路径实质是演进理性和建构理性之下的不同产物。由此出发去理解各自的理... 荀子和霍布斯在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基本结论的相似仅仅是表面的。对于政治哲学的建构,霍布斯是诉诸契约论,荀子则从规范论的维度出发展开政治图景的设计。这两种路径实质是演进理性和建构理性之下的不同产物。由此出发去理解各自的理论分野,乃至评判其理论上的得失是富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霍布斯 政治哲学 人性
下载PDF
从人性伦理到社会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金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9,共5页
重建良善的社会秩序是荀子政治哲学的内在关怀。荀子虽然对人性充满悲观,却对社会理想极其乐观。荀子之所以实现从悲观的人性论向乐观的社会理想的理论跨越,主要是基于对人从"先天之恶"向"后天之善"转化的自信,这... 重建良善的社会秩序是荀子政治哲学的内在关怀。荀子虽然对人性充满悲观,却对社会理想极其乐观。荀子之所以实现从悲观的人性论向乐观的社会理想的理论跨越,主要是基于对人从"先天之恶"向"后天之善"转化的自信,这个转化的达至主要通过去性存伪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群分相合的社会关系和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论 政治社会化 社会关系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荀子德福观的再分析——基于与亚里士多德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1,共6页
在东西方哲学中,"德"和"福"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争论的焦点在于,有德之人能否获得幸福?如果不能获得幸福,那又为何要行善而做有德之人?荀子关于"荣"和"辱"的观点可以成为折... 在东西方哲学中,"德"和"福"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争论的焦点在于,有德之人能否获得幸福?如果不能获得幸福,那又为何要行善而做有德之人?荀子关于"荣"和"辱"的观点可以成为折射这一问题的一面镜子,并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荀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人能否获得幸福的关键既在于人们的德性修养,也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把握并充分利用好外在的机遇,从而使"德"与"福"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福观 荣辱观 荀子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诸子思辨视野下的孔子形象——庄子及其后学对孔子的论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兆贵 梁健聪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5期22-27,共6页
战国诸子为了阐述自己的学说,随意塑造孔子形象,以为己用。庄子借所表述的孔子之言阐明其重要的观念如"心斋"、"坐忘"、"才全德不形"等。庄子敬佩孔子,有时视他为儒家圣人,有时视他是至人。《庄子》外篇... 战国诸子为了阐述自己的学说,随意塑造孔子形象,以为己用。庄子借所表述的孔子之言阐明其重要的观念如"心斋"、"坐忘"、"才全德不形"等。庄子敬佩孔子,有时视他为儒家圣人,有时视他是至人。《庄子》外篇中批评仁义者多言及孔子困窘,所表述的孔子有合乎其本来面貌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把孔子和学生塑造成庄学的代言人。外篇中反对仁义者说孔子见过老聃,他谈治六经与倡仁义说,结果都被老氏批评。杂篇中《渔父》、《外物》、《盗跖》除了批评其所表述的孔子的学说外,还攻击他的为人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后学 孔子
下载PDF
荀子的音乐批评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波 《创新》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先秦儒家的乐论思想最为丰富,而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音乐批评思想的丰富性则更为显著。荀子对孔子雅郑音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完善了礼乐治世的儒家音乐观念,而他对墨子"非乐"思想的针对性批判则进一步凸显了儒家乐教... 先秦儒家的乐论思想最为丰富,而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音乐批评思想的丰富性则更为显著。荀子对孔子雅郑音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完善了礼乐治世的儒家音乐观念,而他对墨子"非乐"思想的针对性批判则进一步凸显了儒家乐教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特别是荀子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对音乐体裁、经典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以及现实音乐生活进行批评等更显示出了先秦音乐批评的发展。经过后世儒家特别是汉儒的大力推崇,荀子音乐批评思想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批评的基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音乐批评 思想
下载PDF
荀子命运的历史沉浮与中国哲学的现代意识——兼评牟宗三的荀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迎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4-108,共5页
荀子的历史命运可谓多舛,其影响总不及孟子,亦难讨人喜欢。晚清以降,现代化思潮汹涌澎湃,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荀子被分裂而成"尊荀"和"排荀"两派。牟宗三则集这种分裂于一身,把荀子当作"内圣外王"的一... 荀子的历史命运可谓多舛,其影响总不及孟子,亦难讨人喜欢。晚清以降,现代化思潮汹涌澎湃,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荀子被分裂而成"尊荀"和"排荀"两派。牟宗三则集这种分裂于一身,把荀子当作"内圣外王"的一个中介,在客观知识的意义上尊荀,在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的意义上排荀。被分裂的荀子,标示着现实生活中知识的、道德的、物质的利害的纠结缭绕,时学科学、民主概念的浮泛不切,以及中国哲学现代化道路的崎岖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牟宗三 中国哲学 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