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粮谷中T-2与HT-2毒素的测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牟仁祥 曹赵云 +2 位作者 金连登 朱智伟 陈铭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1,共4页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粮谷中T-2和H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混合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Bond Elut(Mycotoxin)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T-2和HT-2毒素在0.005~0.5mg/L范围内线...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粮谷中T-2和H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混合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Bond Elut(Mycotoxin)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T-2和HT-2毒素在0.005~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在0.01、0.05、0.10、0.2mg/kg的加标水平下,2种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90%,相对标准偏差为2.8%~7.6%;T-2和HT-2毒素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001、0.0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粮谷 免疫亲和柱 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萃取及其致病活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董金皋 史有艳 +1 位作者 康绍兰 黄梧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3-77,共5页
采用体外(in vitro)固体和液体培养玉米大斑病菌——大斑病长晨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培养物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减压蒸发获得了Ht-粗毒素,最后用种子根伸长抑制,离体根冠细胞死亡和离体叶片致萎等生物测定法,对玉米大斑病菌的... 采用体外(in vitro)固体和液体培养玉米大斑病菌——大斑病长晨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培养物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减压蒸发获得了Ht-粗毒素,最后用种子根伸长抑制,离体根冠细胞死亡和离体叶片致萎等生物测定法,对玉米大斑病菌的体外代谢产物进行了致病活性和毒性测定,筛选出乙腈等有机溶剂,可以用于Ht-毒素的萃取,为Ht-毒素的进一步提纯和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长蠕孢 真菌毒素
下载PDF
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和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永山 谷守芹 +1 位作者 董金皋 董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结果】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菌株01-23的HT-毒素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部分组分的合成受到抑制,并诱导产生了一些新的毒素组分。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获得的HT-毒素在感病寄主B37和B37Ht1玉米自交系上的生物学活性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在B37玉米叶片上的抑制程度强于B37Ht1。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菌株01-23的HT-毒素在玉米叶片上产生的坏死斑面积减小,抑制程度增加,但不能完全抑制病斑产生,10μmol·L-1 U0126处理和20μmol·L-1 U012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产生和生物学活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HT-毒素的产生和活性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具有更复杂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 HT-毒素 U0126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叶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建民 姜丽 +1 位作者 王惠哲 董金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本试验采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粗毒素和标准毒素 (5 -羟甲基 -2-呋喃甲醛 )进行玉米幼苗滴心处理 ,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属于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都有一定... 本试验采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粗毒素和标准毒素 (5 -羟甲基 -2-呋喃甲醛 )进行玉米幼苗滴心处理 ,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属于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且处理后48h表现更为明显 ;非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变化不大 ,不同组合中木质素含量变化差异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木质素 叶片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与玉米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金皋 韩建民 张利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共5页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 ,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 ,HT 毒素胁迫...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 ,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 ,HT 毒素胁迫后 ,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 ,POD活性受到刺激 ,SOD活性受抑制较强 ;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 ,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 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可能都有HT 毒素的结合位点 ,但毒素作用后由于它们的活性氧代谢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膜脂过氧化 MDA SOD POD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生物测定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利辉 邢继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试验用 3种有机溶剂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对玉米大斑病菌 2号小种毒素进行了萃取 ,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玉米叶片及根冠细胞的毒性最大。故推测特异性组分的极性很大 ,介于乙酸乙酯和水之间 ,且该组分在... 试验用 3种有机溶剂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对玉米大斑病菌 2号小种毒素进行了萃取 ,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玉米叶片及根冠细胞的毒性最大。故推测特异性组分的极性很大 ,介于乙酸乙酯和水之间 ,且该组分在乙酸乙酯和水中溶解度最大。进而将培养滤液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 ,并对粗提物进行组分分析 ,得到了含有 5种组分的HPLC谱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生物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硅胶G柱层析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正平 董金皋 +1 位作者 周宗山 王瑞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硅胶G柱层析(27×670mm)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试验结果表明,用丙酮(1/3)氯仿(2/3)混合为洗脱液,以16.7mL/h的洗脱速度可获得单一的Ht-毒素组分I,经气相色谱分析证实... 通过硅胶G柱层析(27×670mm)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试验结果表明,用丙酮(1/3)氯仿(2/3)混合为洗脱液,以16.7mL/h的洗脱速度可获得单一的Ht-毒素组分I,经气相色谱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组分I确为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HT-毒素 柱层析分离
下载PDF
磷脂酶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郝志敏 郝杰 +1 位作者 李志勇 董金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21,共4页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通过降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产生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分别激活下游的Ca2+途径和蛋白激酶C。研究表明,PLC与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及发育过程有关。利用PL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初步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PL...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通过降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产生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分别激活下游的Ca2+途径和蛋白激酶C。研究表明,PLC与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及发育过程有关。利用PL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初步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PLC的功能。结果显示,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抑制剂浓度升高而增强;并且可引起芽管的缩短和不规则膨大。此外,U-73122也可以导致病菌粗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明显降低。由此说明PLC可以通过影响菌丝及芽管的极性生长,而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发育;同时参与病菌的毒素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磷脂酶C U-73122 分生孢子 毒素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董金皋 韩建民 闫淑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64,共6页
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粗毒素、通过硅胶G柱层析获得的组分I、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对玉米细胞膜都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且与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试验发现 ,来自 2号小种的HT -粗毒素因含有组分IV ,对OH43Ht1玉米细胞膜的损... 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粗毒素、通过硅胶G柱层析获得的组分I、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对玉米细胞膜都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且与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试验发现 ,来自 2号小种的HT -粗毒素因含有组分IV ,对OH43Ht1玉米细胞膜的损伤要比组分I和 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强的多。HT -毒素中外源加入强氧化剂H2 O2后 ,可提高毒素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尤其是 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加入H2 O2 后对叶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更加明显。结论初步判断 ,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HT-毒素 细胞膜透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种水产品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小博 施琦 +5 位作者 王雅玲 廖建萌 刘阳 吴移山 高平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64-169,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7,V/V)复溶,正己烷脱脂净化,基质匹配法外标定量。3种水产品中T-2毒素和HT-2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μg/kg和4μg/kg。T-2毒素质量浓度为2~100 ng/mL,HT-2毒素质量浓度为4~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3种样本中进行3个水平添加实验(n=6),T-2毒素回收率为84.3%~109.9%,HT-2毒素的回收率为90.9%~103.2%。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8.7%,H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用于3种代表性水产品中T-2与HT-2毒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T-2毒素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邹广迅 张红霞 花日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1-128,共8页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谷类食品中。经食物连续摄入T-2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T-2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毒理学领...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谷类食品中。经食物连续摄入T-2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T-2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毒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在综述了T-2毒素的生物转化、代谢途径及其毒理学效应与机制基础上,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在T-2毒素的精确分析检测和毒理学研究系统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 生物转化 凋亡 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HT-毒素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及可能性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金皋 刘秀峰 李正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6,共5页
采用Luminol的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叶肉细胞在毒素作用下活性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 ,HT—毒素胁迫下玉米叶片悬浮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发生明显改变。某些阳性离子、化合物和处理体系的温度对玉米叶片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影响很大。此外 ,外源... 采用Luminol的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叶肉细胞在毒素作用下活性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 ,HT—毒素胁迫下玉米叶片悬浮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发生明显改变。某些阳性离子、化合物和处理体系的温度对玉米叶片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影响很大。此外 ,外源加入一定浓度的H2 O2 对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的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玉米弯孢霉 HT-霉素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MAP kinase gene STK1 is required for hyphal, conidial, and appressorial development, toxin biosynthesis, pathogenicity, and hypertonic stress response in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Setosphaeria turcica 被引量:7
13
作者 LI Po GONG Xiao-dong +7 位作者 JIA Hui FAN Yong-shan ZHANG Yun-feng CAO Zhi-yan HAO Zhi-min HAN Jian-min GU Shou-qin DONG Jin-g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2786-2794,共9页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a key signal transduction component in the MAPK cascade pathway, regulates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in eukaryot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of the role MAPK ...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a key signal transduction component in the MAPK cascade pathway, regulates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in eukaryot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of the role MAPK plays in phytopathogenic fungi. In this research, we cloned the MAPK gene STK1 from the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pathogen Setosphaeria turcica and found that the gene shared high homology with the high osmolality glycerol (HOG) MAPK gene HOG1 of Saccharomy- ces cerevisiae. In addition, gene knockout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STKI. Gene knockout mutants (KOs) were found to have altered hyphae morphology and no conidiogenesis, though they did show similar radial growth rate compared to the wild-type strain (WT). Furthermore,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STK1 KOs did not form normal appressoria at 48 h post-inoculation on a hydrophobic surface. STK1 KOs had reduced virulence, a significantly altered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HT)-toxin composition, and diminished pathogenicity on the leaves of susceptible inbred corn OH43. Mycelium morphology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ly swollen and the radial growth rates of STK1 KOs declined in comparison with WT under high osmotic stres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K1 affects the hyphae development, conidiogenesis, and pathogenicity of S. turcica by regulating appressorium development and HT-toxin biosynthesis. Moreover, the gene appears to be involved in the hypertonic stress response in S. turc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osphaeria turcica MAPK CONIDIOGENESIS ht-toxin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谷物中T-2毒素和HT-2毒素含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惠婧 刘秋 +1 位作者 于一芒 李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0-193,共4页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前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同时检测谷物中T-2毒素和H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溶剂[V(甲醇)∶V(水)=80∶20]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IAC),以氰酸蒽(1-AN)为衍生化试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前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同时检测谷物中T-2毒素和H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溶剂[V(甲醇)∶V(水)=80∶20]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IAC),以氰酸蒽(1-AN)为衍生化试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进行衍生,以ZORBAX Eclipse XDB苯基柱为分离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检测。在0.005~0.5μg/g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005μg/g,添加回收率为82.0%~108.0%,RSD〈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HT-2毒素 免疫亲和柱 衍生化反应 HPLC 氰酸蒽(1-AN) 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膜透性和Vc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金皋 韩建民 李竹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以土培盆栽玉米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粗毒素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内Vc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12小时,玉米幼苗叶片内Vc氧化酶活性下降,PPO活... 本文以土培盆栽玉米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粗毒素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内Vc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12小时,玉米幼苗叶片内Vc氧化酶活性下降,PPO活性升高,而且升高和降低的程度与毒素浓度呈正相关;毒素处理24小时,两种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在恢复。试验结果还发现,HT—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细胞膜透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Vc氧化酶
下载PDF
HT-2毒素致DNA损伤的单细胞电泳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卜黎明 程绍辉 +2 位作者 刘宁 姚红菊 孙殿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测定 HT- 2毒素对 Hela细胞 DNA的损伤作用 ,检验单细胞电泳法 (SCGE)在人群试验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 SCGE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MTT)。结果  HT- 2毒素具有致 DNA损伤的作用 ,并随着毒素剂量的增加 ,DNA损伤程度加重。80 0 ng... 目的 测定 HT- 2毒素对 Hela细胞 DNA的损伤作用 ,检验单细胞电泳法 (SCGE)在人群试验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 SCGE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MTT)。结果  HT- 2毒素具有致 DNA损伤的作用 ,并随着毒素剂量的增加 ,DNA损伤程度加重。80 0 ng/ ml的尾长为 (2 8.4± 5 .6 7) μm,16 0 0 ng/ ml时为 (5 5 .8± 10 .47) μm,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HT- 2毒素具有致细胞 DNA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毒素 DNA损伤 单细胞电泳法 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主要保护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祝令伟 冯书章 +1 位作者 刘军 陈萍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7,共3页
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工程菌株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主要保护性抗原紧密素和志贺毒素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采用凝胶分离电洗脱法回收纯化,用纯化的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获得的3株杂交瘤细胞株1G2、3C6、1B10,... 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工程菌株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主要保护性抗原紧密素和志贺毒素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采用凝胶分离电洗脱法回收纯化,用纯化的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获得的3株杂交瘤细胞株1G2、3C6、1B10,能分别稳定分泌针对紧密素、志贺毒素Stx1和Stx2的单克隆抗体。3株单抗分别制备腹水并纯化,ELISA检测效价分别为1∶6.4×105、1∶1.2×106、1∶3200。Western-blot检测表明,3株单抗与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应用3株单抗均可特异性检出EHECO157∶H7,而3株单抗与其他不产生紧密素和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单克隆抗体 紧密素 志贺毒素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在玉米品种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福友 董金皋 李利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5,共4页
玉米大斑病菌在活体外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不仅能抑制玉米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且对玉米离体根冠细胞也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试验发现,玉米大斑菌菌株的致病力与其培养滤液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率呈正相关(r=0.84),... 玉米大斑病菌在活体外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不仅能抑制玉米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且对玉米离体根冠细胞也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试验发现,玉米大斑菌菌株的致病力与其培养滤液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率呈正相关(r=0.84),玉米品种的感病性也与毒素处理后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0.82)。结论指出,用玉米大班菌Hi-毒素鉴定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HT 毒素 抗病性
下载PDF
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屠迪 吴映欣 +1 位作者 熊款款 杨凌宸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年第8期17-22,共6页
T-2毒素和HT-2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HT-2毒素为T-2毒素在体内与体外最为主要的代谢产物,二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对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二者... T-2毒素和HT-2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HT-2毒素为T-2毒素在体内与体外最为主要的代谢产物,二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对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二者常见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样品萃取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普洱茶中HT-2毒素假阳性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廷 李洁 +3 位作者 申颖 范忠吉 梅金丹 欧利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91-1693,共3页
普洱茶叶样品采取有机溶剂(甲醇/水/甲酸70∶29∶1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PriboFastRMulti-Toxin IAC免疫亲和净化柱及M226多功能净化柱对比净化,利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通过基质加标回收... 普洱茶叶样品采取有机溶剂(甲醇/水/甲酸70∶29∶1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PriboFastRMulti-Toxin IAC免疫亲和净化柱及M226多功能净化柱对比净化,利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通过基质加标回收实验、质控已知样实验进行验证.HT-2毒素的回归方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3个不同加标水平回收率为85.3%—92.6%,相对标准偏差为4.24%—5.61%.174件云南普洱茶叶中,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处理的检测结果为未检出,通过多功能净化住净化处理的检测结果有52件确认为假阳性样品,含量范围为0.52—14.27μg·kg-1,假阳性率为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毒素 假阳性 普洱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