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剧艺术特征解析及设计因子应用探寻
1
作者 王明艳 方美清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52,共5页
在非遗活态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剧,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杂技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极具美学与文化价值。通过梳理淮剧艺术视觉元素的构成... 在非遗活态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剧,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杂技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极具美学与文化价值。通过梳理淮剧艺术视觉元素的构成,从形态、图案、色彩三方面提取其中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文化符号,结合现代创意设计方法,探究淮剧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的新载体,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助力淮剧文化的活态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艺术 艺术特征 形态因子 图案因子 色彩因子 实践应用
下载PDF
论淮剧的悲情构型
2
作者 孙晓东 孙天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悲情是淮剧独特的美学特征,几经演化,在人物形象、戏剧环境、悲喜交融的戏剧构造等方面逐渐形成淮剧风格特征中非常明显的艺术构型。近年来,淮剧研究主要集中在淮剧历史、... 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悲情是淮剧独特的美学特征,几经演化,在人物形象、戏剧环境、悲喜交融的戏剧构造等方面逐渐形成淮剧风格特征中非常明显的艺术构型。近年来,淮剧研究主要集中在淮剧历史、唱腔流派、传承发展等方面,对其悲情美学及艺术构型方面鲜有关注。通过对淮剧形成、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设计、舞台艺术呈现等的考察,探究淮剧在人物形象、戏剧环境以及悲喜交融情节结构方面具有的悲情特征及其鲜明的构型特点,进一步凸显淮剧独具的美学风貌,可为今后更加深入地探索淮剧传承发展及舞台艺术的繁荣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悲情 艺术构型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娱乐化、数字化与大众化——淮剧社会传承的转向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艳玲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社会传承是戏曲艺术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当下,除了专业戏校、政府院团等传承主体外,民间戏曲班社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之一。淮剧民间戏曲班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改变,表现了戏曲由功能性向休闲性、娱乐性的转换。淮剧教学方式从... 社会传承是戏曲艺术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当下,除了专业戏校、政府院团等传承主体外,民间戏曲班社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之一。淮剧民间戏曲班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改变,表现了戏曲由功能性向休闲性、娱乐性的转换。淮剧教学方式从口传心授、文本记录逐渐向数字化、视频化的改变,体现了传统向传统与现代兼具的演化。淮剧传承的职业艺人群体拓展到票友与普通大众的联结,展现了传统戏曲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社会传承 娱乐化 数字化 大众化
下载PDF
上海市民间淮剧团剧场空间与文化研究——以新兴淮剧团为例
4
作者 冯子亭 成丽梅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1期115-117,共3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数量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民间淮剧文化的衰落。因此,对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抢救性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以新兴淮剧团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建筑实录的方法,对其建筑空间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数量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民间淮剧文化的衰落。因此,对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抢救性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以新兴淮剧团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建筑实录的方法,对其建筑空间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建筑空间背后的文化内涵,认为淮剧团是苏北人的情感寄托和乡愁载体。最后,文章总结出民间淮剧团的存在对于城市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民间淮剧团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民间淮剧 新兴淮剧团 剧场空间 苏北人
下载PDF
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俊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1,共4页
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在戏曲艺术舞台上度过了50个春秋。他一生以艺术为生命,苦心孤诣地传承戏曲艺术传统,并积极探索创新,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鲜明艺术个性、观众认可、专家首肯的淮剧陈派艺术,被誉为... 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在戏曲艺术舞台上度过了50个春秋。他一生以艺术为生命,苦心孤诣地传承戏曲艺术传统,并积极探索创新,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鲜明艺术个性、观众认可、专家首肯的淮剧陈派艺术,被誉为新时期淮剧自成流派的第一人。陈德林的演唱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字清、音准、板正、腔圆,显示了他扎实的艺术基本功。由于他自己创腔编曲,他可以既充分表现他对角色、剧情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特质与演唱技巧,在用嗓、开口、行腔、落音、装饰等诸多环节上用足功夫。上世纪90年代初,陈德林声带动过手术之后,声音略显沙哑,演唱中他化短为长,使自己的唱腔更为苍劲、老到,被同行誉为"淮剧麒派"。总结陈德林戏曲音乐创作和演唱的宝贵经验,对促进当今戏曲音乐、戏曲声乐的发展进步,是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表演艺术家 陈德林 舞台艺术 艺术风格 成就
下载PDF
近年淮剧红色戏曲题材策略考论--兼论戏曲该如何表现现代题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宁 徐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近年淮剧红色戏曲主要从三个方面达成了对样板戏的突破:首先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通过塑造群像形成超越。在人物选择上,比较注重形象的素常化和去英雄化,经常写小人物,写平常人,甚至是有意写有特点和某些局限的人物。其次是女性人物的... 近年淮剧红色戏曲主要从三个方面达成了对样板戏的突破:首先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通过塑造群像形成超越。在人物选择上,比较注重形象的素常化和去英雄化,经常写小人物,写平常人,甚至是有意写有特点和某些局限的人物。其次是女性人物的回归。最后是淮剧红色戏曲十分注重对地域题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此外,淮剧红色题材还通过细致开掘人性人情来实现对样板戏“冷”的超越。就戏曲如何表现现代题材,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关于剧种和现代题材的匹配和适应。就表现现代题材而言,不同剧种在操作层面其实存在是否便宜的差异。二是关于“思想的穹顶”,中国当代戏曲一直面临的,是时刻都悬在我们头上的“思想的穹顶”。所以,处理好艺术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跳好政治与艺术的“双人舞”,是当代中国戏曲史关键的命题之一。三是做好现代戏必须守好剧种边界,这是现代戏一个重要的“警戒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红色戏曲 样板戏 现代戏
下载PDF
现代经典——淮剧现代戏《祥林嫂》“天问”唱腔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汪人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天问"唱腔是淮剧现代戏《祥林嫂》中的核心唱段,它处于全剧结尾之处,是祥林嫂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满怀着凄凉、绝望、疑虑、悲怆,倒毙于冰雪飞舞的鲁镇街头之前的大段内心独白。这段唱腔可谓是词好(编剧袁连成)、曲好(作曲赵震... "天问"唱腔是淮剧现代戏《祥林嫂》中的核心唱段,它处于全剧结尾之处,是祥林嫂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满怀着凄凉、绝望、疑虑、悲怆,倒毙于冰雪飞舞的鲁镇街头之前的大段内心独白。这段唱腔可谓是词好(编剧袁连成)、曲好(作曲赵震方)、唱好(主演陈澄)的"三好"统一,显示了优秀作品的典型特征。唱词方面,袁连成的"诗意白话"贴近剧中人物性格和气质,他熟练地运用了"婆娑韵"和"图书韵",并富于夸饰性表达,整段唱词在内容层次和情感逻辑上更是处理得极为清晰、合理。"天问"唱腔的创作,用赵振方自己的话来说是"淘尽了传统精华"。他选用了充满魅力的"淮调",运用锣鼓来伴奏,唱腔在结构上是非常出色的:它由静入动,由慢至快,由整入散,层层递进,契合着人物情感表达的合理逻辑;在形式上,它变化丰富、新颖灵动,又完整严谨,所以听来生动流畅,饱满酣畅。演唱方面,陈澄的声音显得统一而又富于变化,而对音色、力度、气息、咬字的松紧、收放的分寸,小腔儿的运用,都处理得极其细致丰富,且表现戏剧情感的张力极大,既追求唱腔的动听,更注重情感的表达,显示了她对驾驭大段戏曲咏叹所拥有的扎实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淮剧现代戏 《祥林嫂》 唱词 唱腔 演唱
下载PDF
民间歌舞萌发·成熟剧种哺育·都市文化熏陶——近现代以来中国淮剧艺术的发生发展之路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恒夫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7,共7页
主要流传于苏北地区的淮剧,其近现代诞生以来的发展过程,在中国二三百个剧种中具有典型意义。它根基于该地区发达的民间歌舞,因接受了成熟剧种徽剧的艺术营养而迅速成长。它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乃是它的部分班社来到上海之后,受到大... 主要流传于苏北地区的淮剧,其近现代诞生以来的发展过程,在中国二三百个剧种中具有典型意义。它根基于该地区发达的民间歌舞,因接受了成熟剧种徽剧的艺术营养而迅速成长。它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乃是它的部分班社来到上海之后,受到大都市文化的哺育,与时俱进,然后又引导着整个淮剧的前进方向。它的发展道路,能给今日戏曲振兴事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文化建设 淮剧 戏剧创作 发展 都市文化 戏曲振兴
下载PDF
兼收并蓄 魅力无穷——淮剧声腔艺术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丽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27,共6页
淮剧有着无穷的江淮地方特色魅力,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兼收并蓄,丰富了自身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其声腔发展经历了《三可子》《门叹词》、《拉调》《淮悲调》以及"自由调"及其分支唱腔"大悲调""小悲调"... 淮剧有着无穷的江淮地方特色魅力,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兼收并蓄,丰富了自身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其声腔发展经历了《三可子》《门叹词》、《拉调》《淮悲调》以及"自由调"及其分支唱腔"大悲调""小悲调"这三个阶段。其中,"大悲调"的艺术特征极具典型,特色鲜明。而新时代,淮剧发展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窘境和挑战,如何在新时代保证淮剧的无穷魅力,推动其快速发展也值得我们深思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艺术特征 淮剧声腔 “大悲调”
下载PDF
关于复兴淮剧艺术的设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仓林忠 仓海蔚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淮剧作为生长、繁荣于盐淮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正面临萎缩、消亡的危险。各级政府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组织编写教材,培训教师;将淮剧教学活动推广到各级各类学校;鼓励在社区、村组开展群众性学唱、表演淮剧活动;... 淮剧作为生长、繁荣于盐淮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正面临萎缩、消亡的危险。各级政府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组织编写教材,培训教师;将淮剧教学活动推广到各级各类学校;鼓励在社区、村组开展群众性学唱、表演淮剧活动;举办淮剧演唱电视直播、淮剧艺术节;恢复戏校;建立淮剧艺术研究机构;与地方旅游挂钩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必能在较短时间内重振淮剧。复兴淮剧对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改善盐城区域人文环境、提升文化品味及在全国的美誉度和地位,促进旅游、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文化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现状 复兴 设想 意义
下载PDF
传统淮剧服饰的程式性装扮与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洁 秦晓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第8期53-56,共4页
淮剧诞生于苏北平原、盐淮水乡,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丰厚的地域文化,作为江淮地区的地方戏剧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曲目、唱腔、音乐、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但对淮剧服饰的研究甚少,为此,笔者在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历史... 淮剧诞生于苏北平原、盐淮水乡,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丰厚的地域文化,作为江淮地区的地方戏剧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曲目、唱腔、音乐、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但对淮剧服饰的研究甚少,为此,笔者在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历史文献、风俗习惯、淮剧剧照等分析了淮剧服饰的程式性装扮,并对淮剧在传统戏曲艺术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的认同中勇于变革,进行服饰的创新设计展开了研究,服饰的研究可以透视出江淮地区的民俗文化,对淮剧的传承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淮剧 程式性 穿戴规制 创新设计
下载PDF
苏北柳琴戏与淮海戏的传承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1-43,共3页
柳琴戏与淮海戏本为同一剧种拉魂腔,是苏北地区具有乡土气息、影响广泛的一种地方戏,最初它们的剧目、词体、曲调十分相似。新中国成立后,淮海戏以淮阴、海州方言为主,创造了男腔基本调[东方调],创用了[小丑调],发展创作了[紧拉慢唱]、... 柳琴戏与淮海戏本为同一剧种拉魂腔,是苏北地区具有乡土气息、影响广泛的一种地方戏,最初它们的剧目、词体、曲调十分相似。新中国成立后,淮海戏以淮阴、海州方言为主,创造了男腔基本调[东方调],创用了[小丑调],发展创作了[紧拉慢唱]、[导板]等新的唱腔板式;在表演上,学习京剧的基本功训练方式,不断吸收京剧、锡剧、越剧、淮海琴书、徽剧、海州童子戏等姊妹艺术的营养。柳琴戏以徐州枣庄方言为主,强化了柳琴的主导地位,定腔定谱、创立新腔、改良乐器、丰富伴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 苏北 拉魂腔 柳琴戏 淮海戏
下载PDF
生态学视野下的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探析--以盐城地区淮剧民间戏班为例
13
作者 于基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5,222,共6页
民间戏班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但其生存状况堪忧。盐城地区淮剧戏班是我国民间戏班的一个缩影,对其进行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并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进行的生态学分析,可以昭示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从... 民间戏班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但其生存状况堪忧。盐城地区淮剧戏班是我国民间戏班的一个缩影,对其进行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并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进行的生态学分析,可以昭示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自然生态看,地方政府应重视文化景观顶层设计,城乡建设要为传统文化发展预留空间;从社会生态看,戏班要重视社会效益,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针;从经济生态看,戏班要选择规模小、成本低的剧本进行创演,政府应建立扶持民间戏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文化生态看,戏班要回应时代文化诉求,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班 淮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背景下的盐城淮剧文化发展研究
14
作者 陈传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7-71,共5页
淮剧凭借其独有的唱功模式、丰富的戏曲内容,不断的活跃于中国戏曲的舞台之上。同时淮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有着其深厚的文化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人们,让人们为它的魅力所着迷。目前,淮剧的发展停滞不前,大多数的困难都无法克... 淮剧凭借其独有的唱功模式、丰富的戏曲内容,不断的活跃于中国戏曲的舞台之上。同时淮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有着其深厚的文化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人们,让人们为它的魅力所着迷。目前,淮剧的发展停滞不前,大多数的困难都无法克服,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淮剧发展的病根所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根本方法。淮剧的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未来的道路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剧 盐城 发展 研究
下载PDF
安庆怀岳方言在京剧中的遗存及其原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厚松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在京剧里我们能听到别具风味的安庆怀岳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语言现象,它既有历史的原因,又体现了戏剧语言内在的规律性。当然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似乎正在逐渐消失。
关键词 京剧 怀岳方言 原因
下载PDF
论早期淮剧音乐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语境——以东路[淮调]为例
16
作者 李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东路[淮调]是[淮调]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变化阶段。早期[淮调]表演中的即兴演唱与表演场地的频繁流动,推动了东路[淮调]的发展。观众欣赏习惯中的同根性与差异性,促进了东西路[淮调]的融合。东路[淮调]的出现源于淮安和盐城两地之间频繁的... 东路[淮调]是[淮调]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变化阶段。早期[淮调]表演中的即兴演唱与表演场地的频繁流动,推动了东路[淮调]的发展。观众欣赏习惯中的同根性与差异性,促进了东西路[淮调]的融合。东路[淮调]的出现源于淮安和盐城两地之间频繁的音乐交流,它的传播则是基于两地观众在音乐结构上的共性审美习惯。淮剧音乐的创新离不开传播与流变,不同的地域音乐文化、艺术风格产生碰撞与融合,从而使原曲调获得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东路[淮调] 音乐传播 调性特征 曲体结构 流变
下载PDF
叙事与思考的碰撞——传统淮剧与“都市新淮剧”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棠 《大舞台》 2010年第2期57-58,共2页
本文从传统淮剧与都市新淮剧的产生背景、表现手法、观众群体等角度分析同种艺术的两种表现形态的异同,得出两种表现形态在本质上是叙事艺术与思考艺术的区别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 淮剧 传统淮剧 都市新淮剧 叙事 思考
下载PDF
扬州“两剧一曲”的变革融合与传承创新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美林 王诗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立体地改变了艺术传媒渠道和人们的艺术审美方式。对传统戏剧而言,如何经受新浪潮冲击的考验,既保留自己的艺术精髓,又能够焕发蓬勃生命力,适应新时代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选择扬州传统戏剧中具...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立体地改变了艺术传媒渠道和人们的艺术审美方式。对传统戏剧而言,如何经受新浪潮冲击的考验,既保留自己的艺术精髓,又能够焕发蓬勃生命力,适应新时代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选择扬州传统戏剧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扬剧、淮剧和昆曲,是为"两剧一曲",从曲式唱腔和舞台表演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变革融合和传承创新的视野进行归纳评判,力图揭示其内涵特征和表象特色,为当今扬州地方戏剧的繁荣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观点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传统戏剧 扬剧 淮剧 昆曲 流派 变革 创新
下载PDF
论盐阜地方戏对淮剧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小秋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9,共5页
淮剧是具有盐淮、盐阜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深受盐阜地区地方戏的影响,以盐阜地区地方戏"香火戏"为发端,广泛吸收了诸如"梆子戏"、"老徽班"、"苏北京戏"、&qu... 淮剧是具有盐淮、盐阜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深受盐阜地区地方戏的影响,以盐阜地区地方戏"香火戏"为发端,广泛吸收了诸如"梆子戏"、"老徽班"、"苏北京戏"、"门叹词"、"三可子"、"江北小戏"、"南淮海"、"江淮戏"等地方戏的精华,博采众长,进而发展成为今日享誉全国的著名地方戏剧"淮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阜地区 地方戏 淮剧 发展 影响
下载PDF
论淮剧[淮调]的发展嬗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淮剧为原淮安属地所共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昔日的盐阜、两淮均属淮安。[淮调]起源于淮安,后传入盐阜,再传至上海。[淮调]源于香火戏中的童子调,同时也采用了本土的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声腔新的元素加以补充,从而发生了深刻的内在变化。... 淮剧为原淮安属地所共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昔日的盐阜、两淮均属淮安。[淮调]起源于淮安,后传入盐阜,再传至上海。[淮调]源于香火戏中的童子调,同时也采用了本土的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声腔新的元素加以补充,从而发生了深刻的内在变化。[淮调]始终是淮剧剧种音乐的主流声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淮调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