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Area(city of over 5 million people):Contributions of China’s geologists and urban geology
1
作者 Bo Han Zhen Ma +9 位作者 Liang-jun Lin Hong-wei Liu Yi-hang Gao Yu-bo Xia Hai-tao Li Xu Guo Feng Ma Yu-shan Wang Ya-long Zhou Hong-qiang Li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82-408,共27页
China established Xiong’an New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n 2017,which is planned to accommodate about 5 million people,aiming to relieve Beijing City of the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China’s capital and t... China established Xiong’an New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n 2017,which is planned to accommodate about 5 million people,aiming to relieve Beijing City of the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China’s capital and to expedi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From 2017 to 2021,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took the lead in multi-factor urban geological surveys involving space,resources,environments,and disaster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global vision,international standards,distinctive Chinese features,and future-oriented goals”in Xiong’an New Area,identifying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 conditions and geologic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of this area.The achievements also include a 3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ucture model for the whole area,along with“one city proper and five clusters”,insights into the ecology and the background endow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like land,geothermal resources,groundwater,and wetland of the area befo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networ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in the area,and the“Transparent Xiong’an”geolog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that is open,shared,dynamically updated,and three-dimensionally visualized.China’s geologists and urban geolog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Area,providing whole-process geological solutions for urban planning,construction,operation and management.The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Area will necessitate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earth system science(ESS)from various aspects,and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the new type of city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green,low-carb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Carbon new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L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Groundwater Wetland Underground space Geologic disasters Site stability Natural resource Ecosystem Geological safety Transparent Xiong’an Resilient city Xiong’an new Area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a Use Planning Strategies in Coastal Cities:A Case Study of Binhai New Area in Tianjin City
2
作者 CHEN Tian JIA Mengyuan ZANG Xin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Through investigating current sea use in coastal cities of China,and exploring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es on sea use,this paper took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City for example to analyze major problems of its se... Through investigating current sea use in coastal cities of China,and exploring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es on sea use,this paper took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City for example to analyze major problems of its sea use in ecological security,planar form,land use layout,specialized planning,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then proposed strategies from 4 perspectives,namely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optimization of planning planar form,optimization of planning land use layout,and planning manage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instructions for the sea use planning of Chinese coastal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cities Sea use planning STRATEGY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下载PDF
Planning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Northwest China Based on New Urbanization Concepts
3
作者 CHEN Huailu JIA Rui TANG Yongw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10期4-6,共3页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s signifi cant for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solving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peasants". In view of the rapi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s signifi cant for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solving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peasants".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confl icts and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northwest China have emerged and brought negative infl uence on their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cientifi c connotations and construction needs of new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China,and reviews on planning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this region,planning path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wer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URBANIZATION NORTHWEST China SMALL cities and TOWNS planning path
下载PDF
Huai'an, a Historic City with New Vitality
4
《China Today》 2002年第5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huai’an a Historic city with new Vitality
下载PDF
新城市科学:技术、计算、变革与应用
5
作者 龙瀛 赵慧敏 张业成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共12页
技术发展推动了城市科学的进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推动城市科学进入新城市科学阶段。本文归纳总结了新城市科学的发展脉络,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并将以城市作为实验室的新城市科学归纳为以下3个维度:(1)新的城市科学方面,海量、高... 技术发展推动了城市科学的进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推动城市科学进入新城市科学阶段。本文归纳总结了新城市科学的发展脉络,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并将以城市作为实验室的新城市科学归纳为以下3个维度:(1)新的城市科学方面,海量、高密、高频的新数据,主动城市感知等新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研究范式的转变;(2)新城市的科学方面,技术带来了城市本体,即个体日常活动、社会组织和城市空间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试图刻画这些变革的时空规律;(3)未来城市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将驱动未来城市的变革,城市科学家开始对未来城市空间原型进行推演并对其创造方式进行创新。城市科学工作者应抓住时代机遇,共同推进新城市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科学 第四次工业革命 颠覆性技术 城市规划 未来城市
下载PDF
新时期基础测绘规划省市县联动协同编研刍议
6
作者 杨娜娜 瞿申润 +2 位作者 淳锦 李红瑛 金诗程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基础测绘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立足于机构改革后基础测绘在自然资源管理格局中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新《测绘法》赋予的法定职责,分析了新形势下基础测绘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 基础测绘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立足于机构改革后基础测绘在自然资源管理格局中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新《测绘法》赋予的法定职责,分析了新形势下基础测绘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省市县一体化协同编研的主要遵循和具体思路,据此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任务举措,相关观点已在广东省、惠州市及其各县区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测绘 规划编制 省市县联动 新型基础测绘 自然资源管理
下载PDF
新时间地理学视角下的老年友好社区规划框架与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鲁豫 谢波 王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运用新时间地理学理论,从微观时空行为视角出发,聚焦“家—社区”地方秩序体系,揭示多维复杂情境下老年群体的时空行为特征、企划—活动系统及制约因素,构建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的框架体系。在存量更新背景下围绕时空行为与空间资源的精准... 运用新时间地理学理论,从微观时空行为视角出发,聚焦“家—社区”地方秩序体系,揭示多维复杂情境下老年群体的时空行为特征、企划—活动系统及制约因素,构建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的框架体系。在存量更新背景下围绕时空行为与空间资源的精准适配,从交通系统适应性与适老化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精准配置及联合布局、公共空间均衡化与组合嵌套布局、混龄及全龄社区建设与住房适老化改造等方面提出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为建设全龄友好城市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友好城市 新时间地理学 老年友好社区 适老化规划
下载PDF
从“反磁力中心”到“区域节点城市”——论新时代大城市新城建设的功能迭代与规划策略
8
作者 徐素 赵民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8,66,共7页
新时代的新城建设,在应对大城市(含超大、特大城市,下同)发展挑战中的作用与规划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田园城市、区域多中心主义、全球城市网络和“流空间”等理论概念,以“基础性”和“战略性”为视角,对国内外新城建设历程作回... 新时代的新城建设,在应对大城市(含超大、特大城市,下同)发展挑战中的作用与规划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田园城市、区域多中心主义、全球城市网络和“流空间”等理论概念,以“基础性”和“战略性”为视角,对国内外新城建设历程作回溯,并对发展趋势作阐释:一方面,新城作为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反磁力”中心的作用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新城的功能亦不断迭代,以至蜕变为“区域节点城市”。鉴于此,本文最后探讨新时代的新城认知更新和规划策略。由于大城市往往具有全球城市的链接特性,而先进生产服务业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和分散两种趋势,可在不同等级中心布局;某些重点新城作为市域的副中心,则可成为全球/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因而,在新时代的规划中,要主动谋划和引导新城功能迭代,发挥新城作为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与区域节点城市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新城规划建设 反磁力中心 区域节点城市 规划策略
下载PDF
陆海统筹视角下滨海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路径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涵蒙 唐豪 +1 位作者 许植桐 张典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7,共9页
由于滨海地区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陆海空间策略的差异性,其传统的生态修复无法完全适配《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文件的工作思路,应系统性总结滨海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创新性探索陆海统筹视角... 由于滨海地区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陆海空间策略的差异性,其传统的生态修复无法完全适配《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文件的工作思路,应系统性总结滨海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创新性探索陆海统筹视角下滨海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路径,并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探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滨海地区面向多目标、系统化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同时将工程项目细化到绩效指标层面,加强规划的传导性和对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旨在为滨海地区提供以陆海统筹为引领、以“格局—策略—单元—工程”为主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生态规划 滨海地区 深圳市 大鹏新区
下载PDF
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与实践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友好城区规划导则》的编制和实施为例
10
作者 于一凡 詹烨 罗贤吉 《世界建筑》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面临着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如何通过规划编制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整体目标,二是如何针对多元空间层次和对象有序推进规划实践。《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友好城区规划导则》的编制和实施,对此开展了有...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面临着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如何通过规划编制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整体目标,二是如何针对多元空间层次和对象有序推进规划实践。《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友好城区规划导则》的编制和实施,对此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规划立足儿童视角和儿童需求,着眼于利用好资源、设计好过程和使用好证据的规划过程,兼顾“标准化举措保底线”和“因地制宜创特色”的规划设计思路,针对三级三类空间对象构建了规划干预框架,推进了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实践项目。通过主体协同联动推进规划实施,形成了可资借鉴的浦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 规划导则 浦东新区
下载PDF
城市的本质与规划的要义:新时代的元思考
11
作者 刘贤腾 张从果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城市规划学科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故需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元思考。直观认知上,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而其实质则是人类展开大规模社会协作网络的载体,是人们根据生存繁衍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主客体统一的“第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城市规划学科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故需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元思考。直观认知上,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而其实质则是人类展开大规模社会协作网络的载体,是人们根据生存繁衍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主客体统一的“第三空间”。规划是具有高级意识活动的人类规范种群自发自组织行为来趋利避害的行为,是根据群体共预期建立起来的秩序。规划需以法治为基础,为实现群体共预期的秩序而施行干预行为;城市规划是为了回应城市问题而从空间角度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控制机制,是建构空间秩序的理性行动。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研究仍应固本守元,科学理性地编制城市规划成果,以指导、规范和调整当前的土地开发使用活动,并主动减少因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对高质量生产生活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本质 规划实质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 新时代
下载PDF
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规划探析
12
作者 汪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1,共9页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产业优势、强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构建共担共享机制等方面的联动发展策略,探索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发展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 福州市 滨海新城 平潭综合实验区
下载PDF
城市工程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肖雄军 邓杰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0期193-196,共4页
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城市工程测绘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精确的空间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技术在智慧城市的规划中变得至关重要,为智慧城市规划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关键支持。该文探讨城市工程测绘的先进技... 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城市工程测绘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精确的空间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技术在智慧城市的规划中变得至关重要,为智慧城市规划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关键支持。该文探讨城市工程测绘的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展示城市工程测绘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无人机测绘以及激光雷达等新兴技术在推动智慧城市智能化发展、优化智慧城市布局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工程测绘 新技术 智慧城市 城市规划 信息化
下载PDF
魅力新村背景下乡村规划应对策略及功能重构适应路径研究
14
作者 李婷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7期68-70,共3页
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乡村规划设计成为城镇化转型背景下的关键任务。研究以莆田市涵江区某村庄为例,展开了乡村规划策略及功能重构适应路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规划策略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以及乡村生活... 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乡村规划设计成为城镇化转型背景下的关键任务。研究以莆田市涵江区某村庄为例,展开了乡村规划策略及功能重构适应路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规划策略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以及乡村生活品质三个层面上对乡村的规划成效明显,资源环境约束二级指标平均评分达到了93.36。但该村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配备与规划还需进一步优化。研究有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设计 国土空间规划 莆田市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老城区复杂边界条件下污水干管设计探究——以上海市周邓公路污水收集干管完善工程为例
15
作者 崔丽芳 席旭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5期144-147,M0014,共5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市政排水管网、公用管线、轨交地铁等市政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凸显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和排水规划先行的重要性。以浦东新区周邓公路污水收集干管完善工程为背景,根据项目特点及复杂...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市政排水管网、公用管线、轨交地铁等市政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凸显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和排水规划先行的重要性。以浦东新区周邓公路污水收集干管完善工程为背景,根据项目特点及复杂边界条件,在分析和梳理地下管线、地上建构筑物、桥梁结构及交通压力等制约因素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提供了一种在狭窄地下空间施工污水管道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先行 老城区 新材料应用 地下空间
下载PDF
抽水蓄能与风电、光伏联合发电系统容量配置研究
16
作者 胡学东 吴来群 +1 位作者 袁玉 侯进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4-251,共8页
为促进新能源消纳和风光蓄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建设,解决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合理容量配置问题,深入分析风电、太阳能开发条件及规模,在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风光规模、新能源直接上网容量均未确定的情况下,构建联合互补运行双层嵌套规划... 为促进新能源消纳和风光蓄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建设,解决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合理容量配置问题,深入分析风电、太阳能开发条件及规模,在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风光规模、新能源直接上网容量均未确定的情况下,构建联合互补运行双层嵌套规划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流程。上层模型以风光蓄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规模最大为原则,确定系统抽水蓄能电站与风电、光伏容量配置方案,下层模型以联合发电出力波动性最小为目标,旨在输出一个尽量平稳的外送出力过程,以尽量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解决风光间歇性电源并网带来的不稳定、调峰调频难度大、限电等问题。以日喀则市新能源和湘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双层嵌套规划模型可以科学地提出湘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800 MW、新能源开发规模5700 MW(风电2000 MW、光伏3700 MW)的容量配置方案,并能够改善风电、光伏并网条件实现电力稳定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新能源 联合发电 容量配置 双层嵌套规划模型 湘河抽水蓄能电站 日喀则市
下载PDF
新时代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创新探索
17
作者 谢慧 吴志华 潘聪 《中国名城》 2024年第9期70-78,共9页
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在国家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新要求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编制、管理到实施、监督的全过程都有待新的探索与实践。武汉... 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在国家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新要求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编制、管理到实施、监督的全过程都有待新的探索与实践。武汉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开展了新一轮也是历史上首次单独编制、单独报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分析过去历次规划的演进历程和当前名城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名城保护规划的创新,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规划策略。坚定价值导向,重新认知武汉在中华文明和国家视野中的核心价值;拓宽保护视野,构建全域、全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强调科学管控,制定分层分级、刚弹结合的保护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探索历史保护与资源利用并重的实施路径;加强实施保障,探索承上启下、编管结合的名城保护规划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规划 新时代 规划创新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地区详细规划编制探索——以深圳海洋新城为例
18
作者 万祥益 罗羽婷 +2 位作者 张贾鑫 周天悦 李伊凡 《城市观察》 2024年第3期16-27,158,159,共14页
陆海统筹理念是一种全方位系统思维,从根本上转变了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思维,强调统筹海域和陆域两个系统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海岸带地区作为包含海域和陆域的独特空间单元,是陆海统筹最直接的空间载体。本... 陆海统筹理念是一种全方位系统思维,从根本上转变了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思维,强调统筹海域和陆域两个系统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海岸带地区作为包含海域和陆域的独特空间单元,是陆海统筹最直接的空间载体。本研究基于陆海统筹理念和深圳海洋新城的规划实践,梳理海岸带地区详细规划的研究进展以及识别管控关键议题,从陆海生态保育、陆海韧性安全、陆海功能协同三个角度探索海岸带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建议,为沿海城市海岸带地区详细规划编制思路和技术重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洋强国建设 海岸带地区 详细规划 深圳海洋新城
下载PDF
新型合作模式下的片区规划设计编制方法研究
19
作者 平龙凤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1期17-19,共3页
论文以中国成都市蓉南新兴产业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新型合作模式下的片区规划设计编制方法,重点介绍了邛崃市与天府新区和新津区共同编制的总体片区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对外交通、空间落位、用地布局、项目集群建设等。论文强调了在... 论文以中国成都市蓉南新兴产业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新型合作模式下的片区规划设计编制方法,重点介绍了邛崃市与天府新区和新津区共同编制的总体片区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对外交通、空间落位、用地布局、项目集群建设等。论文强调了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天府新区和邛崃市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方式,共同努力将重点片区打造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跨区域合作区中的示范区,促进区域城市设计的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合作模式 片区规划设计 编制方法 重点片区建设 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下载PDF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eco-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n the regional scale: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Lingang New City, East China
20
作者 Haishun XU Liang CHEN +2 位作者 Bing ZHAO Qiuzhuo ZHANG Yongli CAI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CSCD 2016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Urban underlying surfac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urban natur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is has imposed a huge challenge for st... Urban underlying surfac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urban natur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is has imposed a huge challenge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 cities. There has been a shift from gray water management to green stormwater management thinking. The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GSI)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and cost-effici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eco-landscape approach. China's GSI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framework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tegrating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and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 on a regional scale based on an urban master plan. The core concept of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eco-planning is to form an interconnected GSI network (i.e., stormwater management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which consists of the location, portion, size, layout, and structure of GSI so as to efficiently safeguard natur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hanghai Lin- gang New City, a satellite new town of Shanghai, China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for GSI studies. Simulation analyses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significant landscape nodes in the high- priority watersheds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GSI should be plann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se identified landscape nodes. The comprehensive stormwater manage- ment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of Shanghai Lingang New City is design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flood control, stormwater control, runoff reduction, water quality protec- tion, and rainwater utilization objectives which couldprovide guidelines for smart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water management green stormwaterinfrastructure urban master plan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Shanghai Lingang new 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