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莱坞:拥抱中国电影4.0——兼论历史、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8
1
作者 邵培仁 陈江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8-41,共14页
不同于过去倾向于"政治史观"、"艺术史观"或者"文化史观"的史学范式,本文主要从传播史观出发,对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阐释,以媒介生态整体理论之视维来观照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性与规律... 不同于过去倾向于"政治史观"、"艺术史观"或者"文化史观"的史学范式,本文主要从传播史观出发,对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阐释,以媒介生态整体理论之视维来观照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性与规律,强调将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资源、外部环境之间的相辅相成、共进共演的互动关系,力图全景式地描绘中国电影120年来的传播生态图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电影4.0"这一概念,指出华莱坞电影新时代正在到来,并结合华莱坞电影的发展现状,提出"文化中国"的全球战略,在全球化语境中进一步构建华莱坞电影的主体意识,在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多极化的世界电影格局中进一步勾勒华莱坞电影的未来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中国电影4.0 媒介生态 全球化 互联网+ 文化中国
下载PDF
论华莱坞电影生产主体与体制流变 被引量:5
2
作者 邵培仁 周颖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世界电影多级格局的形成,华莱坞电影曾经遵循的电影导演中心论抑或是作者论,显然已无法适应中国电影4.0时代的复杂情势,电影生产体制的自我完善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框架,考察华莱坞电影...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世界电影多级格局的形成,华莱坞电影曾经遵循的电影导演中心论抑或是作者论,显然已无法适应中国电影4.0时代的复杂情势,电影生产体制的自我完善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框架,考察华莱坞电影生产主体的四个层面:电影制片人、电影导演、电影编剧与电影投资主体,揭示其在电影生产生态链中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梳理华莱坞电影生产体制流变进程,总结电影生产的生态循环困境:体制改革不彻底、构成职能复杂、跨界转型层出不穷、契约精神严重不足;提出实现电影生产及管理专业化、确立制片人的核心地位、强化制片人教育及培养、建立监制制度实现过渡等策略以促进华莱坞电影生产的健康运作与电影生态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生产论 媒介生态 生产体制
下载PDF
华莱坞“功夫电影”文化变迁的香港镜像——以1970-2010年票房冠军价值观分析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姚锦云 邵培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4,共7页
电影表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也融入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因而,电影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套价值观供我们思考和解析,而价值观恰恰是文化的核心。功夫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文化景观,折射着传... 电影表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也融入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因而,电影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套价值观供我们思考和解析,而价值观恰恰是文化的核心。功夫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文化景观,折射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40年来占据了历年票房冠军的1/4。通过对1970-2010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中的功夫电影进行价值观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变迁历程:从以暴制暴走向心灵救赎,从快意恩仇转向生命伦理,从江湖社会回归家庭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香港电影 功夫电影 文化变迁 价值观 武侠片 功夫片 动作片
下载PDF
试析华莱坞视域中的台湾电影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梦晗 邵培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全球文化资本的加速流动,世界电影市场的不断激荡为华莱坞电影的生产和发行方式带来新的转变契机。台湾电影作为华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所具备的风格化的文艺特质,既曾屡次博得世界影坛好评,也因部分影片过度沉溺于... 全球文化资本的加速流动,世界电影市场的不断激荡为华莱坞电影的生产和发行方式带来新的转变契机。台湾电影作为华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所具备的风格化的文艺特质,既曾屡次博得世界影坛好评,也因部分影片过度沉溺于自我情调,失宠于市场而被诟病。面对当下喜忧参半的台湾电影,应积极探讨如何稳固台湾电影的文化内核,坚守艺术品格,形成台湾电影的独有风格;如何借助台湾流行文化的商业模式发展台湾电影产业;如何改善台湾电影本土市场容量小、各类资源相对有限的现实问题,开拓香港、大陆、新马以及全球泛华人社群的"华语市场"。总之,只有坚守文化内核并妥加改善利用,存续传统电影风格并形成独立艺术品格,借助成熟商业运作模式笼络人气,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及经验交流,才是台湾电影以及整个华语电影持续繁荣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华莱坞 文化基因 电影产业
下载PDF
从“学舌”到“成蝶”:早期华莱坞电影发行制度的确立(1925~1934)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永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早期华莱坞电影发行制度的研究需要考察好莱坞电影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作用。通过华莱坞电影发行制度建立的考察,意在研究华莱坞电影从业者如何在模仿和学习好莱坞电影发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中国环境的电影发行制度。国产电影产业本... 早期华莱坞电影发行制度的研究需要考察好莱坞电影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作用。通过华莱坞电影发行制度建立的考察,意在研究华莱坞电影从业者如何在模仿和学习好莱坞电影发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中国环境的电影发行制度。国产电影产业本身、好莱坞及民国政府政策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华莱坞电影发行制度在学习好莱坞基础上的本土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好莱坞 电影发行制度 中美电影关系
下载PDF
全球电影场域重构中的中国电影——华莱坞电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秀梅 刘思聪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96-107,116,共13页
华莱坞电影研究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从概念提出到范式确立,再到发展壮大,华莱坞电影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理论,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本文主要基于场域理论从学术史的角... 华莱坞电影研究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从概念提出到范式确立,再到发展壮大,华莱坞电影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理论,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本文主要基于场域理论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华莱坞电影研究发展脉络,总结华莱坞电影研究创新成就,并结合华莱坞电影发展愿景探讨其国际化传播策略和发展道路,展望华莱坞电影研究的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场域 中国电影 自主性 共生
下载PDF
华莱坞电影研究的新视界——《华莱坞电影研究丛书》总序 被引量:15
7
作者 邵培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世界电影业正在重新洗牌,好莱坞一家独大的格局即将终结,宝莱坞、华莱坞等并存的世界电影多极态势开始形成。华莱坞电影业的发展繁荣是对大中华地区整体力量崛起的自然反映。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华莱坞拥有飞速发展的丰富资源,拥有... 世界电影业正在重新洗牌,好莱坞一家独大的格局即将终结,宝莱坞、华莱坞等并存的世界电影多极态势开始形成。华莱坞电影业的发展繁荣是对大中华地区整体力量崛起的自然反映。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华莱坞拥有飞速发展的丰富资源,拥有改变世界电影格局、推进文化输出、重塑国家形象的巨大力量。华莱坞电影界及其学界必须奋起直追,在制片、发行、播映以及营销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同世界接轨的运营模式;电影业在继承和革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寻同世界接轨的共通价值和独有模型。华莱坞试图追赶和超越好莱坞,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取代它的位置,而是与各国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世界电影艺术,着力建设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通过电影的形式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极化和世界电影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产业 华莱坞 好莱坞 文化多元
下载PDF
“互联网+电影”:互联网与华莱坞电影产业关系之深层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邵静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8-53,共6页
互联网科技具有的技术属性、工具属性和虚拟空间属性,这使华莱坞电影产业的艺术、商业两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在各要素相互作用时,其结合方式、结合形式、结构平衡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华莱坞电影产业中的各类主体需要不断挖... 互联网科技具有的技术属性、工具属性和虚拟空间属性,这使华莱坞电影产业的艺术、商业两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在各要素相互作用时,其结合方式、结合形式、结构平衡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华莱坞电影产业中的各类主体需要不断挖掘其中的内部规律,同时,还必须合理考量电影产业中的商业利益、考虑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两要素之间的纵向平衡,以此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华莱坞电影产业平衡、有序、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华莱坞 电影产业 艺术属性 商业属性
下载PDF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华莱坞电影圈导演和主演合作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方爱华 羊晚成 +1 位作者 陆朦朦 陈安繁 《全球传媒学刊》 2018年第1期81-97,共17页
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双模网络分析法,使用Gephi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可视化,对华莱坞电影圈近十年票房排名前十导演与主演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华莱坞的合作网络较稀疏,验证了华莱坞电影圈存在小世界现象,... 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双模网络分析法,使用Gephi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可视化,对华莱坞电影圈近十年票房排名前十导演与主演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华莱坞的合作网络较稀疏,验证了华莱坞电影圈存在小世界现象,导演和演员的点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华莱坞电影圈中地位排序依次是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大陆导演长久合作关系的数量大于香港导演,香港导演长久合作关系的质量要优于大陆导演;华莱坞电影圈的社会网络图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大陆导演和演员在华莱坞电影圈中地位不断上升,香港、台湾导演和演员地位下降,海外导演和演员一直是小众群体;华莱坞电影圈中存在"派系",即同一区块的导演与演员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研究为华莱坞电影圈的合作网络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促进华莱坞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电影 双模网络 电影圈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大学生观影的媒介依赖、习惯与行为研究——以华莱坞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镇飚 卢林琪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3-88,156,共7页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抽样调查,重点考察了大学生的观影习惯与媒介依赖情况,从票价、电影类型、国产电影偏好、观影效果等多个角度,以华莱坞的视角,考察了大学生对华莱坞电影的认知和态度,探索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反思。
关键词 华莱坞 国产电影 大学生 媒介依赖
下载PDF
消费空间转向:跨媒体传播中的华莱坞电影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冰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社会化媒体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渗透开启了华莱坞电影传播的新阶段。在促使华莱坞电影跨地共赏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令身处不同地理空间的华莱坞电影消费者通过跨媒体传播实现更深层次的跨越与融合。从网络声浪到观影行动,网际间的多重协商与... 社会化媒体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渗透开启了华莱坞电影传播的新阶段。在促使华莱坞电影跨地共赏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令身处不同地理空间的华莱坞电影消费者通过跨媒体传播实现更深层次的跨越与融合。从网络声浪到观影行动,网际间的多重协商与不可见,令华莱坞电影在跨媒体传播与观影实践中形塑影像文化的多样性,而情感动员与消费选择的变迁更推进地理与身份"边界"意识的日益消解,形成新的"双重跨地性"。与此同时,消费空间的转向令华莱坞电影呈现出媒介形式多元化、事件构成杂合化、空间互动模糊化、区域交流概念化、传播趋向融合化的新特征,促使华莱坞电影观众在日常生活空间中建立联系,并在网络消费空间中形成新的互动,塑造了今日华莱坞电影消费生态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体传播 华莱坞电影 消费空间转向 观影实践 全球流动
下载PDF
“华莱坞”影业格局中“新西部人文片”的艺术探索——以新世纪贾樟柯“平民史诗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新世纪以来,“新西部电影”以其独有的类型特征在“华莱坞”影业格局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作为“新西部电影”的子类型,“新西部人文片”从诞生起就表征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独特的人文内涵。贾樟柯新世纪的“平民史诗三部曲”真实映现... 新世纪以来,“新西部电影”以其独有的类型特征在“华莱坞”影业格局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作为“新西部电影”的子类型,“新西部人文片”从诞生起就表征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独特的人文内涵。贾樟柯新世纪的“平民史诗三部曲”真实映现了西部县城社会的复杂文化“变迁”,同时也展现了西部县城青年“流浪”与“漂泊”的心灵历程。贾樟柯的三部史诗作品既深化了对于“新西部人文片”的类型探索,也为“华莱坞”类型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新西部人文片 贾樟柯 平民史诗三部曲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的华莱坞电影受众研究
13
作者 邵静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7-152,160,共7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华莱坞电影受众的生存环境、角色、需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华莱坞电影受众的生存环境变化体现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之中,技术融合、监管融合、产业融合和文化融合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生存环境的变化带来...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华莱坞电影受众的生存环境、角色、需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华莱坞电影受众的生存环境变化体现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之中,技术融合、监管融合、产业融合和文化融合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生存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华莱坞电影受众的角色转变,他们不仅具有作为电影消费者的基本角色,还具有附加角色和新型角色,即作为商品的受众和作为电影内容贡献者的受众。究其根源,华莱坞电影受众的角色转变主要受到其内在需求变化的影响:在华莱坞电影受众的观影体验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是基本手段,"集体智慧"的形成是主要结果,受众所实现的一定程度的"自我赋权"是实质所在,而华莱坞电影制作者与受众之间理性、平等关系的建立才是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华莱坞电影 受众 角色 需求
下载PDF
从生产要素流动看华莱坞电影版图的三城变迁
14
作者 卜彦芳 董紫薇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45-150,共6页
人才、资本、技术是华莱坞电影的三大核心生产要素,它们在不同时代背景、政治与经济宏观环境下,向着最优的城市流动和集聚,由此改变华莱坞电影版图的核心区域。本文运用生产要素理论并结合电影经济学视角,在上海、香港、北京之间建立关... 人才、资本、技术是华莱坞电影的三大核心生产要素,它们在不同时代背景、政治与经济宏观环境下,向着最优的城市流动和集聚,由此改变华莱坞电影版图的核心区域。本文运用生产要素理论并结合电影经济学视角,在上海、香港、北京之间建立关联,以阐明电影生产要素流动的"沪港纽带"和"京港纽带",并分析了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逐渐形成的北京中心现象,以此探究不同时期的生产要素流向如何决定华莱坞电影中心城市的动态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经济 生产要素 华莱坞电影 上海—香港—北京
下载PDF
重访灰色地带:策略实践与文化政治——从《双城故事》看华莱坞电影书写
15
作者 洪长晖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1-65,共5页
上海从孤岛到完全沦陷,再到重回国民党统治,抗战时期共计八年,整个上海电影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在传统电影史书写中被置于二元框架下的归属,因而处于一种消声失语的状态。傅葆石博士的研究专著《双城故事》... 上海从孤岛到完全沦陷,再到重回国民党统治,抗战时期共计八年,整个上海电影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在传统电影史书写中被置于二元框架下的归属,因而处于一种消声失语的状态。傅葆石博士的研究专著《双城故事》有助于我们重新读解这段历史。在那个复杂的场域里,借助电影剖解、阐发那个特殊语境下的社会生存状况,电影人及其作品呈现出的策略实践、反映出的文化政治,值得重新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故事》 电影文学 中国早期电影 华莱坞
下载PDF
论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系列文化对于华莱坞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誉俊 蔡馥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198,共7页
将电影系列化是制片方们常用的一种分担产品风险的商业手段,但华莱坞的系列电影在近年快速增长的银幕数和上座率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未能像好莱坞的引进片那样持续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其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系列影片结束在所谓的"2"... 将电影系列化是制片方们常用的一种分担产品风险的商业手段,但华莱坞的系列电影在近年快速增长的银幕数和上座率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未能像好莱坞的引进片那样持续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其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系列影片结束在所谓的"2"时代。从系列电影的商业开发和文化生产的角度入手,梳理中美两国在系列影片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和好莱坞在该领域繁荣的根源,深入思考华莱坞系列电影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好莱坞 系列电影 商业文化
下载PDF
华莱坞作为跨国媒介实践--兼论“一带一路”的全球传播叙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昀 邵培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2,共7页
电影跨国化历程是国家逐步融入近现代世界体系的缩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架构呈现出中国全球传播叙事的宏大愿景,华莱坞电影如何回应世界政治格局和文化地理的变迁走向,则成为当代电影跨国化发展的全新命题。确认新时期华莱... 电影跨国化历程是国家逐步融入近现代世界体系的缩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架构呈现出中国全球传播叙事的宏大愿景,华莱坞电影如何回应世界政治格局和文化地理的变迁走向,则成为当代电影跨国化发展的全新命题。确认新时期华莱坞的跨国媒介实践,我们必须重新检视:其一,电影作为内容资源必须延展和深耕跨国化市场,并传递"一带一路"文化认同的动力机制;其二,电影作为复合性的工业产制应该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合过程;其三,跨国市民社会将华莱坞国际传播导向公共化空间的相应媒介实践。透过迈向一种世界主义视野的全球传播叙事,华莱坞电影研究应当在当前国家主导性全球叙事的变化语境之下,进一步探讨如何以平等、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姿态持续融入新的国际文化流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跨国化 “一带一路” 全球传播
下载PDF
构型与裂变:华莱坞同性恋电影题材的叙事解构与人格塑形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爱清 孙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2,共10页
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叙事中,角色自我人格形象的塑形离不开个体自我复杂的心理历程。象征父权秩序的缺失和身体所遭受的化学"阉割"造就着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初次的塑形,当然也离不开其它因素的影响。非现实情境下演绎角色的浸染... 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叙事中,角色自我人格形象的塑形离不开个体自我复杂的心理历程。象征父权秩序的缺失和身体所遭受的化学"阉割"造就着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初次的塑形,当然也离不开其它因素的影响。非现实情境下演绎角色的浸染、同性间本体欲望满足的初次意识觉醒、视觉镜像界面的自恋式认同,都是造成其自我人格形象定型化的二次塑形。当前语境下,以异性恋为主导的社会秩序结构,现实伦理道德桎梏和世俗的偏见注定同性爱恋的结局不可能完美。当客体对象的情感爱恋发生了转移,主体对象心理呈现出被剥夺感,其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塑形中开始出现裂变。尽管主体对象外在行为表现为对自我的放纵,但其深层心理依旧是对这份纯粹爱恋的坚守。主体对象超越了自我,实现了自我构型完结的最终阶段,以从一而终的裂变行为方式宣示自己对这份爱恋特有的纯粹。通过对同性恋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塑形过程的追溯,意在为特殊群体留余生存空间,解蔽原初意义上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电影 同性爱恋 人格塑形
下载PDF
地方共情——华莱坞电影以“华地”桥接全球的跨国情感路径
19
作者 袁靖华 陈宇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5,共20页
在争取全球观众的影视国际竞争中,华莱坞电影应如何选取地理样本建构中国形象、如何成为弥合海外观众与中华本土距离的重要空间媒介,无疑都是相当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与网络民族志,从媒介地理学及空间媒介视角研究... 在争取全球观众的影视国际竞争中,华莱坞电影应如何选取地理样本建构中国形象、如何成为弥合海外观众与中华本土距离的重要空间媒介,无疑都是相当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与网络民族志,从媒介地理学及空间媒介视角研究海外华人观众对华莱坞电影的观影反馈发现,海外华人对华莱坞电影中的影像“华地”有着显著的情感体认,可谓之地方共情,具体表现为:对地方景观的共情、对地方记忆的共情、对地方特色的挽留之情。对地方共情及其生成机制、影响因素和情感效用等的深入发掘,揭示出一条华莱坞电影基于地方连接全球的共情传播路径,为华莱坞电影通过对“华地”的影像塑造来建构中国形象、增进海内外华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电影 海外华人 地方共情 中国形象 情感共同体 “华地”为媒
原文传递
华莱坞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锦慧 卜彦芳 李念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145,共6页
版权是创意经济的核心,电影版权在电影前期的融资及后期的衍生产品开发环节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影版权价值的评估,票房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50部华... 版权是创意经济的核心,电影版权在电影前期的融资及后期的衍生产品开发环节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影版权价值的评估,票房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50部华莱坞电影,利用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个因素与电影票房的相关性,最终得到华莱坞电影的票房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电影 票房预测模型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