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末门阀变迁考——以皇权、门阀集团及士族性格为视角
1
作者 赵健廷 马彪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以往学界关于晋末政局变迁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从士族性格以及从权力格局的组合与变迁作为视角研究晋末门阀政治的则比较欠缺。以皇权、门阀集团、士族性格为视角对这段变迁史进行细微考察,可以发现孝武帝及其集团恢复皇权失败实际上对... 以往学界关于晋末政局变迁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从士族性格以及从权力格局的组合与变迁作为视角研究晋末门阀政治的则比较欠缺。以皇权、门阀集团、士族性格为视角对这段变迁史进行细微考察,可以发现孝武帝及其集团恢复皇权失败实际上对晋末格局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而桓玄集团篡位举动也并非复兴东晋门阀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门阀 士族性格 皇权 桓玄集团
下载PDF
再论桓楚政权性质——以桓玄荆州军事势力为切入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芬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桓玄代晋是以桓玄为核心的地方利益集团在特殊军事政治形势下以军事势力为后盾并巧妙的运用政治策略取得成功的,而这个利益集团在军事上主要依赖的是荆州军事力量;就这一点而言,桓玄桓楚政权具有很强的地著性。这股力量是桓氏家族在近... 桓玄代晋是以桓玄为核心的地方利益集团在特殊军事政治形势下以军事势力为后盾并巧妙的运用政治策略取得成功的,而这个利益集团在军事上主要依赖的是荆州军事力量;就这一点而言,桓玄桓楚政权具有很强的地著性。这股力量是桓氏家族在近半个世纪中培植起来的,桓氏家族掌控荆州军政近半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荆州地方势力相结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桓氏家族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核心、保护者和代表者,荆州地方势力则构成了集团的主体;他们相互支持,寻求共同利益的发展,桓玄代晋就是这个利益集团凭借强势军事政治力量趁势向下游建康中枢扩展自己利益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 桓玄 桓楚政权
下载PDF
“桓夫人善书”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5,共4页
在明清以后的书法史著作中,有一位女书家"桓夫人",经考定其原本是《墨薮》评书中的"桓玄",后由《书苑菁华》误录为"桓夫人"及《书史会要》臆断为唐代人而来,从而使这位由笔误诞生出来的"桓夫人&quo... 在明清以后的书法史著作中,有一位女书家"桓夫人",经考定其原本是《墨薮》评书中的"桓玄",后由《书苑菁华》误录为"桓夫人"及《书史会要》臆断为唐代人而来,从而使这位由笔误诞生出来的"桓夫人",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玄 桓夫人 善书
下载PDF
东晋桓温军府对桓玄建楚的影响
4
作者 张军 《阅江学刊》 2014年第4期74-80,87,共8页
东晋桓温军府是魏晋军府发展的延续。东晋时期军府之间呈现层级化的结构特征,存在宝塔式的纵向层级依附关系。桓温个人身份对桓氏家族的影响很大,他获得的权力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也为桓氏后继者出任军将提供了契机。桓温善于治理和抚民,... 东晋桓温军府是魏晋军府发展的延续。东晋时期军府之间呈现层级化的结构特征,存在宝塔式的纵向层级依附关系。桓温个人身份对桓氏家族的影响很大,他获得的权力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也为桓氏后继者出任军将提供了契机。桓温善于治理和抚民,在荆州有较持久的政治影响力,这些成为桓玄成势的政情、民情基础。桓玄建楚是桓温、桓玄父子两代人努力的结果:桓温执兵权而行北伐之事,再借北伐立威,收功于外,获誉于内;桓玄则在晋末统治集团多方权力角逐中脱颖而出,借父辈余荫兵权急剧膨胀,直至改朝换代。但他们即使在最盛时也未能取得全国兵权。北府将刘裕讨伐桓玄,最终以北府兵击败了以桓氏为代表的荆州兵,并实现晋宋易鼎。某一家族在某一地区的世袭兵权,很大程度上为东晋强藩割据大开方便之门,桓温军府便是兵权私家化的表现之一,这不仅与当时皇权受到削弱有关,也与魏晋以来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桓温军府 桓玄建楚 兵权私家化 纵向层级依附关系
下载PDF
《文选》中的陶渊明
5
作者 顾农 《天中学刊》 2017年第2期87-92,共6页
萧统是最早为陶渊明编文集的人,他在《文选》中录入陶诗8首和《归去来并序》。陶渊明曾仕于稍后篡夺了东晋大权的桓玄,桓玄失败后又仕于领导反桓玄斗争的刘裕。这两次出仕都比较被动,在他思想深处总觉得还是待在故乡的园林里读书养生为... 萧统是最早为陶渊明编文集的人,他在《文选》中录入陶诗8首和《归去来并序》。陶渊明曾仕于稍后篡夺了东晋大权的桓玄,桓玄失败后又仕于领导反桓玄斗争的刘裕。这两次出仕都比较被动,在他思想深处总觉得还是待在故乡的园林里读书养生为好。《挽歌诗》表达的思想,一是死亡之不可避免,二是由死亡引起生者的哀伤终将淡化以至消失。《杂诗二首》后来被编入了组诗《饮酒》,"结庐在人境"一首写他自己悠然的生活情趣,是陶渊明的首席代表作;"秋菊有佳色"一首表明饮用菊花酒的快乐就在此事本身。其余几首也各有其深意。《归去来并序》是已被分析得很透彻的名篇,这里补充几点意见,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文选》 陶诗 桓玄 刘裕 《归去来兮辞》
下载PDF
洹子孟姜壶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振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洹子孟姜壶是春秋晚期重要的齐国青铜器,通过对其铭文中的"县"、"遽"、"央"等文字进行考释,使得铭文全文得到初步的通读。通过对"上"、"余"、"事"、"沬"等文字... 洹子孟姜壶是春秋晚期重要的齐国青铜器,通过对其铭文中的"县"、"遽"、"央"等文字进行考释,使得铭文全文得到初步的通读。通过对"上"、"余"、"事"、"沬"等文字的字形考察,确定了壶的铸造年代为春秋早期中后段。通过对"洹"、"郜"、"南宫子"等重点字词进行研究,结合传世文献史料记载,得出了洹子孟姜的夫家为宋国公族宣氏,其封地为宋国的郜邑,其先人为"南宫子",其在宋国失势而逃到齐国或与南宫万作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洹子孟姜壶 铭文年代 宋国宣氏 郜邑 南宫万
下载PDF
东晋门阀政治中的桓氏父子
7
作者 吕俏霞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8-33,共6页
在以门阀政治为特征的东晋政局中 ,士族与皇帝分享权力 ,士族有时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桓温、桓玄父子均以取得皇权为目标 ,最终却连门户也无法保全。桓温的失败在于没有充分理解门阀政治的运行规则 ,打破了门阀政治的平衡原则 ;桓玄的... 在以门阀政治为特征的东晋政局中 ,士族与皇帝分享权力 ,士族有时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桓温、桓玄父子均以取得皇权为目标 ,最终却连门户也无法保全。桓温的失败在于没有充分理解门阀政治的运行规则 ,打破了门阀政治的平衡原则 ;桓玄的失败则体现了士族势力的整体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门阀政治 桓温 桓玄
下载PDF
刘瓛易学与宋齐之际易学的转型
8
作者 张轶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74-79,共6页
南朝刘宋时期,郑玄易学被官方舍弃,影响力衰微。而到南齐时,郑玄易学却出现复苏的迹象,这有赖于南齐官方的扶植,同时也与刘瓛对郑玄易学的传播有关。刘瓛易学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宗郑的风格,所谓的"刘瓛承马、郑"的真实含义在于... 南朝刘宋时期,郑玄易学被官方舍弃,影响力衰微。而到南齐时,郑玄易学却出现复苏的迹象,这有赖于南齐官方的扶植,同时也与刘瓛对郑玄易学的传播有关。刘瓛易学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宗郑的风格,所谓的"刘瓛承马、郑"的真实含义在于其易学中注重对郑玄易学中注重义理的解经体例的传承。这体现南朝时期学者对待郑玄易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瓛 郑玄易学 南齐
下载PDF
陶渊明游宦江陵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德恒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正月至同年冬天,陶渊明游宦江陵佐幕荆州刺史桓玄。陶仕桓玄期间,桓玄并无任何实际的篡逆行为,故陶渊明并未参与桓玄篡逆活动。游宦江陵的经历促使陶渊明在诗文创作中更多地融摄楚辞。陶渊明本人有清晰的“荆楚意识... 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正月至同年冬天,陶渊明游宦江陵佐幕荆州刺史桓玄。陶仕桓玄期间,桓玄并无任何实际的篡逆行为,故陶渊明并未参与桓玄篡逆活动。游宦江陵的经历促使陶渊明在诗文创作中更多地融摄楚辞。陶渊明本人有清晰的“荆楚意识”。《桃花源记》的故事框架本于荆州隐士刘麟之的事迹,此与陶渊明游宦江陵之经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游宦江陵 隆安五年 桓玄 《桃花源记》
下载PDF
《还轩词》的首次正式出版与丁宁词研究
10
作者 刘翠 裴善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文章回顾了1985版《还轩词》的出版过程,肯定了出版者、校注者对其出版所做的贡献;梳理了《还轩词》研究的发展脉络,并表明迄今该版《还轩词》在丁宁词的传播中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丁宁 《还轩词》 首次出版 研究述略
下载PDF
论义熙土断的范围、对象与意义
11
作者 赵义鑫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55-162,共8页
义熙土断是东晋末年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武人对政治、社会状况的一次整理和总结。其主要任务是对当时混乱的政区特别是江淮流域和益州地区进行整顿,并且土断"流民"。在被土断的人口之中,既有产生于战乱、直接威胁到当时社会安... 义熙土断是东晋末年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武人对政治、社会状况的一次整理和总结。其主要任务是对当时混乱的政区特别是江淮流域和益州地区进行整顿,并且土断"流民"。在被土断的人口之中,既有产生于战乱、直接威胁到当时社会安定的"亡命",又包括一般流民。豪强大族则在这次整顿中受到刘裕的保护,基本维持了其既得利益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而刘裕也通过义熙土断,实现了境内的稳定,为其实现更高的政治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熙土断 刘裕 桓玄之乱 “流民” “亡命”
下载PDF
从《拟古》九首见陶渊明在桓玄篡位前后
12
作者 李治中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8-65,共8页
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桓玄篡位,陶渊明身为北府军旧将、刘牢之镇军参军,自浔阳家中赴京口响应刘裕举义,并为刘裕所差遣;次年三月,诗人感叹军阀混战、功名无常,遂辞去刘裕镇军参军,转投时任晋陵太守的刘敬宣军幕。《拟古》九首披露的诗人... 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桓玄篡位,陶渊明身为北府军旧将、刘牢之镇军参军,自浔阳家中赴京口响应刘裕举义,并为刘裕所差遣;次年三月,诗人感叹军阀混战、功名无常,遂辞去刘裕镇军参军,转投时任晋陵太守的刘敬宣军幕。《拟古》九首披露的诗人行迹,丰富了诗人生平,有些为其他文献所不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拟古》九首 桓玄 刘裕
下载PDF
旧将焉在:晋末宋初北府的权力重组
13
作者 李祎凝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9,共15页
东晋末期,以刘牢之自缢为标志,旧有北府最终走向解体。直到刘裕京口举义,击败桓玄,北府方得以重建。从刘牢之到刘裕,北府内部不仅权力主体发生变动,其权力结构也与昔日迥然有别。在刘牢之统领时,北府尚未形成严格的统属关系。刘牢之虽... 东晋末期,以刘牢之自缢为标志,旧有北府最终走向解体。直到刘裕京口举义,击败桓玄,北府方得以重建。从刘牢之到刘裕,北府内部不仅权力主体发生变动,其权力结构也与昔日迥然有别。在刘牢之统领时,北府尚未形成严格的统属关系。刘牢之虽名为北府领袖,实则并无权力节制所有兵力,最终亦因此为桓玄所败。刘牢之死后,北府旧将或被桓玄收编,或流亡至十六国北族政权,依违于南北之间。刘裕逐灭桓玄后,以刘敬宣、司马休之为代表的流亡北府将领得以重返故土,凭借其在北府兵中的号召力,被刘裕授予显职,但终究实权有限。而旧有北府松散的权力架构,也被刘毅、孟昶等京口新贵继承。北府存在的权力分化倾向,始终与刘裕重树皇权的集权需要相冲突。义熙年间,通过讨伐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等人,刘裕将北府军权集中于一身,同时在地缘层面将北府统治扩大到长江上游。北府中的旧将与新贵,最终被整合进以刘裕为主导的集权体制内,而北府的集权化转型,也为刘宋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提供了军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宋嬗代 桓玄 北府旧将 刘裕 京口新贵
原文传递
论刘裕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绍侯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6期31-56,共26页
刘裕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他自称是汉楚元王刘交的第21世孙,至东晋时家境已经破落,曾以卖履为业,年长后参加北府兵,任中下级军官。他胸怀大志,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政局混乱、桓玄篡晋的形势下,与刘毅等27人同谋起兵讨桓玄。在平定桓... 刘裕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他自称是汉楚元王刘交的第21世孙,至东晋时家境已经破落,曾以卖履为业,年长后参加北府兵,任中下级军官。他胸怀大志,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政局混乱、桓玄篡晋的形势下,与刘毅等27人同谋起兵讨桓玄。在平定桓玄之后,又镇压了孙恩、卢循之乱,北伐消灭南燕,再灭谯纵收复四川。在诛除异己之后,刘裕进军长安灭掉后秦,将东晋势力范围扩展到关中、黄河流域,直至最后篡晋建宋。刘裕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不仅功勋卓著,而且关心民瘼,注意发展生产,兴办教育,他的生活俭朴,也是一般帝王难以比拟的。当然刘裕也有残酷的一面,但这并不是刘裕的主要方面。用历史主义观点评价刘裕,他是一位有勇有谋、有作为的开国皇帝,对祖国局部统一作了贡献,他所建立的刘宋政权也成为南朝时期各政权中最强大、兴盛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裕 北府兵 桓玄 南燕 后秦
原文传递
陶渊明任镇军参军之辨疑与新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子祺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3,共8页
史载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但其府主镇军将军究竟系何人?近来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后来成为宋武帝的刘裕。笔者细考相关史料,以为刘裕一说存在许多不合理之疑点。在爬梳、分析史料的基础上,笔者以为:陶渊明此段幕府生涯的府主其实是桓玄... 史载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但其府主镇军将军究竟系何人?近来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后来成为宋武帝的刘裕。笔者细考相关史料,以为刘裕一说存在许多不合理之疑点。在爬梳、分析史料的基础上,笔者以为:陶渊明此段幕府生涯的府主其实是桓玄伪楚政权的镇军将军冯该。由于伪楚政权昙花一现,以及镇军将军冯该的史料一鳞半爪,此节史实长期以来一直成为被研究者忽略的盲区,但结合相关史料、联系陶渊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前后生平经历观之,"冯该说"显然比"刘裕说"更为合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镇军参军 刘裕 冯该 桓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