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析汉初采用道家思想治国的原因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旺 赖贱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47,共3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一派源于民俗积淀,成于老庄。然而这一时期,却是法家大用于君王的时期。时光流转,道家一派终在汉初得到君王大用。汉初的选择初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偶然,尤其在一个封建帝国君主大权在握的时候。然而道家思想作为...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一派源于民俗积淀,成于老庄。然而这一时期,却是法家大用于君王的时期。时光流转,道家一派终在汉初得到君王大用。汉初的选择初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偶然,尤其在一个封建帝国君主大权在握的时候。然而道家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在汉初的成功实施说明其中必定蕴含着诸多必然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 无为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下载PDF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3
2
作者 白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121,共5页
范蠡是道家黄老之学的先驱,是老子的原始道家向战国黄老道家分化的关键人物。范蠡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观,并创造性地引入了"阴阳"的观念,他提出的"天道阴阳"的思想,成为后世黄老学标志性的理论内容。范蠡援阴阳入人事... 范蠡是道家黄老之学的先驱,是老子的原始道家向战国黄老道家分化的关键人物。范蠡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观,并创造性地引入了"阴阳"的观念,他提出的"天道阴阳"的思想,成为后世黄老学标志性的理论内容。范蠡援阴阳入人事,是对阴阳理论的一个重大拓展。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范蠡提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时"论和"因"论作为"天道阴阳"的方法论,使得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在社会政治领域具有了广泛的应用性。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沿着范蠡的理论方向,发展出以"因天时"和"因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因循"思想,成为黄老道家最为重要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蠢 黄老道家 天道阴阳
下载PDF
黄老道家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9
3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7,共10页
黄老道家研究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黄老学”与“黄老道家”的概念可以成立,这既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思想现象,也是一种对于共同思想倾向的概括。《史记》所见“黄老”可以分为“清静无为”“君道至上”“黄老刑名”“黄老道... 黄老道家研究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黄老学”与“黄老道家”的概念可以成立,这既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思想现象,也是一种对于共同思想倾向的概括。《史记》所见“黄老”可以分为“清静无为”“君道至上”“黄老刑名”“黄老道德”“养生成仙”五类,探究这五类的性质,有助于上溯黄老思想的来源,下探黄老思想的去向。养生思想是黄老道家的底色,贯穿于黄老思想发生、发展乃至转变的所有时期,不能将“道法”融合视为判定黄老道家的唯一标准。在黄老道家中,托名“黄帝”的知识思想系统和老子思想系统是互补关系,不能将黄老学说仅仅视为老子思想的转化。正是通过“黄帝”这个媒介,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规则、禁忌系统才得以导入黄老道家,使之具有实操性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老子 黄帝 养生 道法
下载PDF
《淮南子》论“奢靡”及其黄老意涵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1,共7页
《淮南子》反对统治者在政治上贪图享乐、奢靡成风,在很大程度上视其为王朝发展走向暴政的分水岭。《淮南子》认为奢靡之习不仅无益于统治者自身,而且有害臣、民,根本上损害王朝发展的长治久安。《淮南子》在思想上强调统治者应"治... 《淮南子》反对统治者在政治上贪图享乐、奢靡成风,在很大程度上视其为王朝发展走向暴政的分水岭。《淮南子》认为奢靡之习不仅无益于统治者自身,而且有害臣、民,根本上损害王朝发展的长治久安。《淮南子》在思想上强调统治者应"治身"为先、节制奢靡之行,实践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立足黄老思想,《淮南子》强调"奢靡"对王朝政治的有害性,主张统治者应深刻借鉴秦王朝"崇奢虐民"以致速亡的历史教训,秉持"民本"思想,以身治促国治,兼治身、国,在推行利民之善政中实现西汉王朝的良性发展,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奢靡 善政 黄老思想 治身 治国
下载PDF
从“全生避害”到长生不死——论道家重生养生思想向道教神仙信仰的演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有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7,共6页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一直有“为我”、“贵生”、“全生”的传统 ,注重保养身体、延长生命。这个传统经杨朱、《老子》、《庄子》再到黄老道家发展下来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精细。这些理论及方法在秦汉时...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一直有“为我”、“贵生”、“全生”的传统 ,注重保养身体、延长生命。这个传统经杨朱、《老子》、《庄子》再到黄老道家发展下来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精细。这些理论及方法在秦汉时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与神仙方术相结合 ,最终在早期道经中演变为长生成仙的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黄老道家 道教 全生避害 长生不死
下载PDF
论《淮南子》之“奇”——兼议《淮南子》为“淮南黄老道家”说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旭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淮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绝代奇书",其之所以"奇",主要表现在作者生平、著述过程、思想内容和流传命运等四个方面。《淮南子》以其博采百家,兼综诸子的开阔气度,不仅历史总结战国以来的黄老道家思想,... 《淮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绝代奇书",其之所以"奇",主要表现在作者生平、著述过程、思想内容和流传命运等四个方面。《淮南子》以其博采百家,兼综诸子的开阔气度,不仅历史总结战国以来的黄老道家思想,而且在引庄入黄的基础上,充分实现老、庄、黄的内在的思想沟通和融合,创造性地发展出"淮南黄老道家"的汉代"黄老"新形态。《淮南子》丰富多彩,深刻独到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道家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淮南王 刘安 黄老 淮南黄老道家 百家之学
下载PDF
从"无为"到"而治"之转因
7
作者 姚海燕 张鑫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153-156,共4页
老子的思想是强调无为的,但是为什么能被强调有为的政治所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试图理出从"无为"转而能"治"的逻辑线索。
关键词 无为而治 黄老学派
下载PDF
韩非的道德思想与法律发生学
8
作者 吴凡明 曾建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韩非汲取道家的道德学说,以"道"率"德",把"道"作为"德"之形上本体和终极依据。把道、德、仁、义、礼五者视为因依相生的关系,通过"德""礼"结合,进而将礼与法结合,认为法... 韩非汲取道家的道德学说,以"道"率"德",把"道"作为"德"之形上本体和终极依据。把道、德、仁、义、礼五者视为因依相生的关系,通过"德""礼"结合,进而将礼与法结合,认为法的产生是道不断向德、仁、义、礼依次递生的必然结果。韩非同时又将道与理相结合,视"理"为事物的特性与发展变化规律,将其扩展到政治领域则为治国之理,治国就是要"缘道理以从事",于是,韩非又从道、理、法的相生相依的关系中诠释了法律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法家 黄老学派
下载PDF
帛书《黄帝四经》思想学派特征
9
作者 奚亚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帛书《黄帝四经》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四篇佚书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基本上属于黄老学派的观点,而四篇佚书所具有的思想特点如采各家之长、人主依"道"为治的主旨、天地人一体的... 帛书《黄帝四经》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四篇佚书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基本上属于黄老学派的观点,而四篇佚书所具有的思想特点如采各家之长、人主依"道"为治的主旨、天地人一体的整体思维,有与黄老相同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且这种特点对后期各种思想或学说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黄帝四经》 黄老学
下载PDF
先秦黄老之学“道法”思想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晓莉 朱晓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5,共3页
将"道法"思想置于国家法度建设的理论框架下,认为:黄老之学"道生法"以哲学逻辑生成的方式援法入道,通过道兼礼、法确定形名法度,并主张"道在法上"无为的法治。道法思想对汉代社会王霸杂之的治理模式产生... 将"道法"思想置于国家法度建设的理论框架下,认为:黄老之学"道生法"以哲学逻辑生成的方式援法入道,通过道兼礼、法确定形名法度,并主张"道在法上"无为的法治。道法思想对汉代社会王霸杂之的治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之学
下载PDF
试论汉初道家思想的宗教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汉初形成的“黄老之学”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后与盛行于民间的神仙方术思想融合,演变为黄老道。在东汉后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最终转变为道教。汉帛画及古代丧葬文化和道教养生学,正是黄老学对道教形成的影响的外化。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黄老思想 黄老道
下载PDF
《庄子》“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意旨探析——以历史文化为视角
12
作者 向达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2-37,共6页
"道术将为天下裂"是《庄子·天下》提出的范畴,作者以道为学术视角对时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审查,得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结论。《庄子》此论在于以道术否定方术,企图以道的宏大和理性融摄百家,结束东周百家争鸣... "道术将为天下裂"是《庄子·天下》提出的范畴,作者以道为学术视角对时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审查,得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结论。《庄子》此论在于以道术否定方术,企图以道的宏大和理性融摄百家,结束东周百家争鸣和诸侯纷争的混乱局面,实现"道术将为天下合"的"一天下"局面。作为《庄子》外篇的《天下》提出这样的观点,契合了黄老学"一天下"的旨趣,顺应了战国中后期"天下合"的历史潮流,于历史洪流中反证历史发出了强有力的振铎之音,实为智者之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 “道术将为天下裂” 黄老之学 “道术将为天下合”
下载PDF
神性与人性:论《黄老帛书》的“神明”观
13
作者 赵海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
“神明”在《黄老帛书》中存在两个向度:神性与人性。神性是外在的,与道关联;人性是内在的,是精神智慧。神性与人性具有客观规律性和主体把握性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存在将一般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二分转为主客为一的倾向。这一点与传统中国... “神明”在《黄老帛书》中存在两个向度:神性与人性。神性是外在的,与道关联;人性是内在的,是精神智慧。神性与人性具有客观规律性和主体把握性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存在将一般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二分转为主客为一的倾向。这一点与传统中国哲学里天人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也是《黄老帛书》所要传达的一种圣君“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道认识论与“通达神明之境”的精神修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神明 神性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