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陵古柏林地表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婷 唐光辉 +2 位作者 贺虹 李小军 刘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6,共7页
通过巴氏罐诱集法对黄帝陵4个不同类型侧柏林地及1个对照样地进行了地表昆虫多样性研究,从5个样地共采集到地表昆虫1816头,隶属7目29科,以鞘翅目(占59.65%)和膜翅目(占26.1%)昆虫数量最多,其中步甲科(占33.75%)、蚁科(占25.98%)、金龟科... 通过巴氏罐诱集法对黄帝陵4个不同类型侧柏林地及1个对照样地进行了地表昆虫多样性研究,从5个样地共采集到地表昆虫1816头,隶属7目29科,以鞘翅目(占59.65%)和膜翅目(占26.1%)昆虫数量最多,其中步甲科(占33.75%)、蚁科(占25.98%)、金龟科(占14.88%)是优势类群。在科级水平上,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依次为样地Ⅴ(梨园村古柏林)>样地Ⅰ(侧柏幼树林)>样地Ⅲ(侧柏中龄林)>样地Ⅱ(侧柏古树林)>样地Ⅳ(古柏-油松混交林)。样地间的植被覆盖率、坡向、人为管理措施等是影响该地域地表昆虫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昆虫 昆虫多样性 古柏林地 黄帝陵
下载PDF
黄帝陵古侧柏花粉生活力及其保存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梦 康永祥 +1 位作者 王富 甘明旭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以黄帝陵千年古侧柏花粉为试验材料,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的生活力,研究不同保存方法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探讨花粉含水量、投入方式、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古侧柏花粉在9%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中离体培养4d萌发... 以黄帝陵千年古侧柏花粉为试验材料,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的生活力,研究不同保存方法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探讨花粉含水量、投入方式、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古侧柏花粉在9%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中离体培养4d萌发率最高。90d内,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室温(20℃)保存的花粉迅速失活,低温(0℃、-20℃)保存的花粉萌发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超低温(-196℃)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且保持效果最好,为古侧柏花粉长期保存的适宜方法。在超低温保存中,花粉以未经干燥、直接投入液氮、37℃恒温水浴化冻5min保存效果最好;花粉含水量、投入方式、化冻方式之间交互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陵 古侧柏 花粉 生活力 保存方法 超低温保存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近现代黄帝陵祭祀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章舜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4,共11页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帝陵 祭祀 典礼制度 精神标识
下载PDF
陕西黄帝陵跨坐式单轨观光线牵引供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锐 张海龙 +1 位作者 曾国锋 王国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7-131,共5页
为缓解黄陵县交通压力,提高黄帝陵景区游客疏散能力,拟沿黄帝陵前沮河走向建设一条跨坐式单轨观光线。通过对黄帝陵观光线牵引供电系统的触网电压、牵引变容量、短路电流等关键参数的仿真计算,结合黄帝陵观光线的工程特点,对外部电源的... 为缓解黄陵县交通压力,提高黄帝陵景区游客疏散能力,拟沿黄帝陵前沮河走向建设一条跨坐式单轨观光线。通过对黄帝陵观光线牵引供电系统的触网电压、牵引变容量、短路电流等关键参数的仿真计算,结合黄帝陵观光线的工程特点,对外部电源的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的设置数量及位置、接触轨、电力监控(SCADA)系统等的方案进行了综合比较,选定了适用于黄帝陵观光线的供电系统初步方案,为观光线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陵观光线 跨座式单轨 牵引供电系统
下载PDF
黄帝陵所在地之我见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世超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23,共6页
黄帝是被神话了的传说人物或历史人物,各地的陵庙、故里都是纪念性建筑,没有必要争论真假。但历代王朝用规范礼制的办法确定下来的祭祀地点却有约定成俗的意义,有助于加强统一,应当沿袭和遵守。
关键词 黄帝故里 黄帝陵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阴阳五行
下载PDF
陕西黄帝陵的“九州之势”及其规画 被引量:2
6
作者 武廷海 叶亚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6期115-120,共6页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研究黄帝陵的空间格局和平面规画对于揭示其文化根源和空间秩序至关重要。梳理黄帝陵的营建历程,分析建成环境要素与自然山水要素的空间关系,实证表明黄帝陵的空间格局符合汉代形法的"九州之势",...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研究黄帝陵的空间格局和平面规画对于揭示其文化根源和空间秩序至关重要。梳理黄帝陵的营建历程,分析建成环境要素与自然山水要素的空间关系,实证表明黄帝陵的空间格局符合汉代形法的"九州之势",且九宫格局的尺度和方向均受制于山川的尺度和走势,揭示了黄帝陵的整体空间格局及其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陵 空间格局 形法 九州之势 规画
下载PDF
黄帝陵观光小火车供电系统设计
7
作者 张明锐 吴严严 +1 位作者 曾国锋 王国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7,43,共5页
对黄帝陵观光小火车供电系统的外部电源以及中压网络、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和防雷接地系统等部分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对方案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为国内景区观光线的供电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黄帝陵观光线 供电系统 设计方案
下载PDF
地方志中现当代黄帝陵祭祀史事考辨
8
作者 章舜粤 《史志学刊》 2021年第5期39-49,共11页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载体,陕西省及黄陵县等地方志对此也多有记述。但针对民国时期黄帝陵祭祀有几次,新中国成立后何时开始祭黄帝陵,又是何时中断和恢复的等一系列问题,各种相关地方志之间有互相矛盾之处,...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载体,陕西省及黄陵县等地方志对此也多有记述。但针对民国时期黄帝陵祭祀有几次,新中国成立后何时开始祭黄帝陵,又是何时中断和恢复的等一系列问题,各种相关地方志之间有互相矛盾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记错记等问题。此外,各地方志还未记载台湾地区的祭陵活动。这些都应该在下一轮修志中加以修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黄帝陵 祭祀 国史 台湾
下载PDF
黄帝陵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形态构建
9
作者 马云 王展 《价值工程》 2012年第13期303-304,共2页
在当前寻根文化的大背景下,作者就黄帝陵旅游文化形态开发中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特色与民族文化精神象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借助黄帝陵独特的文化题材,以深化民族文化精神为目标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品,借助旅... 在当前寻根文化的大背景下,作者就黄帝陵旅游文化形态开发中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特色与民族文化精神象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借助黄帝陵独特的文化题材,以深化民族文化精神为目标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品,借助旅游纪念品质朴的亲和力,文化传播的广泛性,以不断提升黄帝陵旅游的文化内涵,强化陕西旅游市场竞争力,对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陵 旅游 文化形态
下载PDF
黄陵、新郑和缙云黄帝公祭再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桂民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陕西黄陵、河南新郑和浙江缙云三地举办的公祭黄帝典礼的历史、现状和不足,以及围绕陕西黄帝陵和河南黄帝故里之间的国祭之争,利用文献分析和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随着祭祀热和国家对于庆典活动的清理,在黄帝的祭... 针对陕西黄陵、河南新郑和浙江缙云三地举办的公祭黄帝典礼的历史、现状和不足,以及围绕陕西黄帝陵和河南黄帝故里之间的国祭之争,利用文献分析和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随着祭祀热和国家对于庆典活动的清理,在黄帝的祭祀上,当前办出影响的主要有黄帝陵祭典、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缙云轩辕祭典。目前陕西和河南之间的黄帝国祭之争,尚不足以动摇黄帝陵祭典的地位。自唐代开始,黄帝陵就被列入官方祀典,明代黄帝陵寝再次得到官方认可,形成定期致祭黄帝陵的制度,并绵延至今,黄帝陵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黄帝陵祭典历史久、规格高、影响大。黄帝祭典不仅表现了对黄帝的尊崇之情,还具有展现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绩、增强海内外华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发挥黄帝祭典的社会功用,通过修改完善祭典仪程细节和进一步加强祭祀现场的组织工作,提高公众参与性,乐舞献祭要体现时代特色,提倡完全以现代服装祭祀黄帝,黄帝祭典祭祀用乐和祭文要加大创作力度,要在引起公众共鸣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陵 黄帝故里 黄帝祠 黄帝祭典 公祭
下载PDF
黄帝陵祭祀与中华文化自信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彦儒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黄帝陵祭祀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自觉的关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黄帝陵祭祀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陕西黄陵县桥山自汉武帝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黄帝的"国祭"之地,黄帝被尊为中... 针对黄帝陵祭祀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自觉的关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黄帝陵祭祀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陕西黄陵县桥山自汉武帝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黄帝的"国祭"之地,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体现在祭祀礼仪、礼器、服饰、音乐和祭文等方面的深厚祭祀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场地、陵地古柏是构成"精神标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持续的黄帝陵祭祀典礼带给祭拜者的体验感、神圣性,促使民众对黄帝、黄帝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并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黄帝陵祭祀已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平台;当前亟需制定《黄帝陵公祭法》来确立黄帝陵的国家公祭地位,确保黄帝的崇高地位和黄帝陵祭祀活动的至上性、庄严性,发挥黄帝陵祭祀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黄帝陵 国祭 祭祀典礼 文化自信 公祭法
下载PDF
城镇更新中帝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研究
12
作者 尹秀梅 张凯莉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9期53-60,共8页
帝陵鉴于其特殊的遗产属性,在城镇更新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时陵区保护发展与区域空间的调整更新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与总结,引入共生关系,提出"城陵共生"营建策略,并以位于陕西省延安市... 帝陵鉴于其特殊的遗产属性,在城镇更新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时陵区保护发展与区域空间的调整更新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与总结,引入共生关系,提出"城陵共生"营建策略,并以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为例,基于共生关系,从黄帝陵文化遗产的类型、现状,以及黄陵县与帝陵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复杂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以陵养城、以遗塑陵、城陵共融"的共生策略,以期为我国县镇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提供思路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更新 城陵共生 文化遗产保护 黄帝陵 黄陵县
下载PDF
为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增辉——黄帝陵祭祀大院(殿)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锦秋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3,共4页
黄帝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国家级祭祀建筑。本文介绍了该建筑工程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体现时代性的规划设计理念,实现了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艺术效果。
关键词 黄帝陵 祭祀大院 祭祀大殿 建筑设计 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秦始皇陵园K9901试掘简报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段清波 郭宝发 +2 位作者 张颖岚 马明志 张卫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73,共15页
The accompanying burial pit K9901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territory within the outer walls of the Qin Shi Huangdi mausoleum garden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700 sq m. A trial excavation in a part of it was c... The accompanying burial pit K9901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territory within the outer walls of the Qin Shi Huangdi mausoleum garden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700 sq m. A trial excavation in a part of i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Qin Shl Huangdi Mausoleum Archaeological Team in May—June 1999. The pit is a typical earthen-and-wooden gallery-shaped underground structure, the wooden part of which was destroyed by fire short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uilding. The astonishing finds from the trial excavation are a huge bronze ding and eleven terra-cotta figures of acrobats. The ding is a double-eared tripod with exquisite designs on the ears, belly and leg-bases, weighs 212kg and must have been an important ritual vessel in the ancestral temple of the royal family. The terra-cotta acrobats are yielded from the third passage pit. Dressed in short skirts and being in various postures, they represent different acrobatic performances and provide valuable material for studying entertainment culture in the Qin palace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roba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园 试掘 简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