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6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lternaria alternata Causing Leaf Spot Disease on Huangdi Banana in China
1
作者 Xin ZHANG Hong ZHAO +4 位作者 Yanfei OUYANG Yixian XIE Jun PENG Fanyun ZENG Yanxiang QI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3年第3期5-7,共3页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identify Alternaria alternata causing leaf spot disease on Huangdi banana in China.[Methods]Fungal isolat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features,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identify Alternaria alternata causing leaf spot disease on Huangdi banana in China.[Methods]Fungal isolat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features,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test.[Results]There were light to dark brown,tiny oval spots on leaves.The causal agent isolated from affected leaves was identified as A.alternata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coupled with sequence analyse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egion,large subunit ribosomal DNA(LSU rDNA)and th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TEF-1α)gene.Koch s postulates were fulfilled by successful re-isolation of pathogen from the artificial inoculated leaves.[Conclusions]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leaf spot caused by A.alternata on Huangdi banana in China.The identification of A.alternata as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observed leaf spot disease on Huangdi banana is critical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is diseas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ria alternata huangdi banana Leaf spot
下载PDF
《黄帝内经》节字含义缕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婷 阎兆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基于语料库证据,通观解释《黄帝内经》中“节”字的含义,分类整理探析“节”的内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节”字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对“节”字的数量、分布、功能等进行定量、定性汇总。结果《黄... 目的基于语料库证据,通观解释《黄帝内经》中“节”字的含义,分类整理探析“节”的内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节”字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对“节”字的数量、分布、功能等进行定量、定性汇总。结果《黄帝内经》中的“节”动静皆宜,动指调节生命的节律,静则具象为关节骨节,与天人相应理论相合。结论《黄帝内经》时代对“节”的理解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现代趋向于将“节”字的含义延伸至生命节律、神经通路等多元化高级通路的概念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语言学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论治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鑫 王帅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出发,以五脏及营卫之气的虚损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影响津液血液运行从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作用机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出发,以五脏及营卫之气的虚损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影响津液血液运行从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作用机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应以补益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气虚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译介学视域下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4
作者 潘海鸥 周方圆 +3 位作者 崔鸿嵘 王睿 乔文军 杨宇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7,共4页
由于中医典籍成书年代久远,其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对应空缺词汇,因此,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使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译者必须针对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基... 由于中医典籍成书年代久远,其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对应空缺词汇,因此,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使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译者必须针对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译介学理论,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出发,立足文化视角,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识别和解读,提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熟练运用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交际维转换等转换方法,总结了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可以使用直译、音译/音译和注释相结合、省译或意译的方法。目的是通过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界定和提出的翻译策略的同时,有助于为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翻译视角、拓宽研究思维,旨在为解读文化差异、探寻更加合理有效的文化交流路径和方法提供新的启发和切入点,对推动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及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程的加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 伤寒论 文化负载词 译介学
下载PDF
再议《黄帝内经》“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5
作者 徐薇 安海燕 +3 位作者 庞杰 孙海涛 张国华 贺松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57-59,共3页
文章采用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文献的方法,讨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理论含义。“作强”一词多解释为作用强力、有耐重劳、房事、封藏、作匠以及脊柱等,而“伎巧”一词多解释为技能才能,也指房事。... 文章采用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文献的方法,讨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理论含义。“作强”一词多解释为作用强力、有耐重劳、房事、封藏、作匠以及脊柱等,而“伎巧”一词多解释为技能才能,也指房事。通过对《黄帝内经》各篇章的印证,作者认为“作强”应解释为人体体力活动,尤其是爆发力;“伎巧”应解释为人体脑力劳动,尤其是专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作强 伎巧 脑肾轴
下载PDF
以经络辨证为基础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条文构建咽痛诊疗思路探析
6
作者 陈明 朱远熔 +1 位作者 高玉洁 施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针灸的临床辨证方法有多种,而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辨经论治则是针灸有别于传统方药、最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此文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关于咽喉经脉循行、咽痛针刺穴位、操作方面的条文,及结合近年来运用经络理论辨证治疗咽痛的体悟,对... 针灸的临床辨证方法有多种,而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辨经论治则是针灸有别于传统方药、最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此文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关于咽喉经脉循行、咽痛针刺穴位、操作方面的条文,及结合近年来运用经络理论辨证治疗咽痛的体悟,对二者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尝试构建以循行经络为基础结合咽痛具体性质辨别病变所在经脉,以循经远端取穴、刺络放血、缪刺等方法灵活处理咽痛,集诊断、治疗为一体,较系统的诊治思路,以期为提高针灸治疗咽痛的临床效果,运用经典理论指导实践做一些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痹 咽痛 经络 辨经论治 《黄帝内经》 针灸 黄帝内针 诊疗思路
下载PDF
在内经教学中体现中医理论核心内涵浅谈
7
作者 禄颖 钱会南 +6 位作者 贺娟 陈子杰 韩晶杰 常立果 郝宇 王维广 翟双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1-14,共4页
内经为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提高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条文的语言特点,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需教师使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疏解经文,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展现《黄帝内经》条文所体现的中医理论核心内涵,达到教学... 内经为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提高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条文的语言特点,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需教师使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疏解经文,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展现《黄帝内经》条文所体现的中医理论核心内涵,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从利用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课堂讲解重视理论核心概括和提升、补充后世运用或医案加深理解、利用课后作业深化学生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教学 理论核心内涵
下载PDF
基于“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治疗肝性脊髓病的理论探讨
8
作者 喻娜娜 周刚 +1 位作者 张秀辉 张金平 《四川中医》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本文以《黄帝内经》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为切入点,探析肝性脊髓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机体多因命门火衰,虚寒内生,加之外感寒邪,内舍肌肉筋骨而发为此病;通过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肝性脊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本文以《黄帝内经》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为切入点,探析肝性脊髓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机体多因命门火衰,虚寒内生,加之外感寒邪,内舍肌肉筋骨而发为此病;通过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肝性脊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理论相契合,进而论述从“温肾阳,益精血”角度治疗本病各证型,以期为临床诊疗肝性脊髓病提供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肾阳不足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论帛书《黄帝四经》对老子美学的继承与发展
9
作者 谭玉龙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帛书《黄帝四经》是战国黄老道家的代表作。它虽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但散见其中的有关美和艺术的论述却是黄老道家美学思想的体现:一方面,《黄帝四经》将本体之“道”视为人的“神明”之原,而对事物善恶美丑的... 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帛书《黄帝四经》是战国黄老道家的代表作。它虽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但散见其中的有关美和艺术的论述却是黄老道家美学思想的体现:一方面,《黄帝四经》将本体之“道”视为人的“神明”之原,而对事物善恶美丑的判断正是“神明”的功能之一,故“道”成为审美判断之基;另一方面,它在论述不同问题时提及的美丑(恶)具有不同的所指,呈现出多义性和模糊性,但它着重强调的是人应该以实事求是、名实相符的态度进行美丑判断。此外,《黄帝四经》还认为对艺术、美色等的欣赏都与“欲”相关,但欣赏艺术、美色等并不会给国家、社会带来灾祸,带来灾祸的是对艺术、美色等的过度享乐。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战国黄老道家美学思想是对老子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无不与政治统治、国家治理相关,其目的是实现“善治美政”,体现出现实性和介入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黄老道家 美学思想 美丑观 艺术论
下载PDF
《黄帝内经》海外传播研究述评
10
作者 李磊 史海苗 谭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04-608,共5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在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上,《黄帝内经》的传播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早期在日本、朝鲜的传播到近代以来中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形成了多...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在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上,《黄帝内经》的传播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早期在日本、朝鲜的传播到近代以来中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形成了多个译本、多种途径。随着“一带一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的提出,加之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世界各地的人们希望更多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中医药海外传播研究迎来新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海外传播 述评
下载PDF
黄帝初兴地与渭水流域圪垯川、南佐遗址的新印证
11
作者 徐日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8-44,51,共8页
司马迁认为黄帝是创革国家的开拓者,现已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成果所印证。黄帝是为信史现已认识趋同,但要真正讲清楚黄帝具体的出生地与比较精确的初兴时间,一直是史家考证的难题。现有的研究正在大概率逼近历史场景而展呈原貌。... 司马迁认为黄帝是创革国家的开拓者,现已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成果所印证。黄帝是为信史现已认识趋同,但要真正讲清楚黄帝具体的出生地与比较精确的初兴时间,一直是史家考证的难题。现有的研究正在大概率逼近历史场景而展呈原貌。甘肃渭水流域圪垯川、南佐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解码黄帝初兴、初兴东渐、拓土开邦建都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对于黄帝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文化 大地湾 圪垯川 南佐
下载PDF
陈嘉庚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近现代中国象征符号体系为中心
12
作者 章舜粤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论文探讨了陈嘉庚在现代中国象征符号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其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的突出贡献。作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国旗、纪念碑等象征符号的设计与建设。在国旗问题上,他反... 论文探讨了陈嘉庚在现代中国象征符号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其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的突出贡献。作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国旗、纪念碑等象征符号的设计与建设。在国旗问题上,他反对国民党以党旗替代国旗,力主国旗改革,最终支持五星红旗成为新中国国旗,强化了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与此同时,他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主持修建集美解放纪念碑,彰显了对新中国历史新纪元的纪念与宣示。此外,陈嘉庚还关心黄帝陵的修缮与保护工作,重视黄帝符号对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陈嘉庚为推动构建新中国的象征符号系统,从而推动全体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嘉庚 中华民族共同体 国旗 人民英雄纪念碑 黄帝陵
下载PDF
反合论下《黄帝内经》中象数概念词的英译研究
13
作者 黄跃进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8-94,共7页
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模式之一,《黄帝内经》中,许多象数概念词存在有反合性质,体现了中医阴阳和合的辩证关系。以反合论为切入点,分析《黄帝内经》中象数语言的反合表征,提出反合论下象数词的正反合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医象数概念... 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模式之一,《黄帝内经》中,许多象数概念词存在有反合性质,体现了中医阴阳和合的辩证关系。以反合论为切入点,分析《黄帝内经》中象数语言的反合表征,提出反合论下象数词的正反合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医象数概念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研究思路,也为反合论在中国典籍翻译研究方面拓展了实际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象数思维模式 反合性质 英译策略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对《黄帝内经》脉诊命题的继承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向华 王元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分析系统,依据脉象要素与机体状态的映射关系,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脉象系统包括体质、病因、病机、西医疾病等,各个脉象系统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反映疾病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责任因素及内在动力学,即中医临床脉诊的“心智模型”。在脉象系统的指导下,能够灵活、准确地制定临床治疗原则,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临床综合治疗服务包,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脉象系统 中医临床心智模型 脉象信息系统 脉象分析系统 疾病网络 《黄帝内经》 脉象要素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研究方法与路径思考之三——《内经》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15
作者 邢玉瑞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古今《内经》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深入分析,提出今后《内经》研究应弘扬科学精神,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围绕科学问题研究以及选择适宜的方法与路径,要围绕中医学理论与临床,采用考据学、语言文字学、发生学、诠释学、哲学方法论、多学... 通过对古今《内经》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深入分析,提出今后《内经》研究应弘扬科学精神,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围绕科学问题研究以及选择适宜的方法与路径,要围绕中医学理论与临床,采用考据学、语言文字学、发生学、诠释学、哲学方法论、多学科特别是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等方法,揭示《内经》理论的实质,重构中医理论体系,回应现代实际需要,阐明《内经》乃至中医学术发展规律,使《内经》的研究逐步从诠释、证实性研究发展为自主创新性研究,促进中医学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研究方法 研究路径 述评
下载PDF
从脉痹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辨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仲原 霍晶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79-483,共5页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也随之显露,而下肢动脉硬化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应做到早治疗、延缓其发展。文章通过脉痹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将其与脉痹...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也随之显露,而下肢动脉硬化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应做到早治疗、延缓其发展。文章通过脉痹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将其与脉痹的病因病机相比较,得出脉痹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密切相关,然后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及对其病程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梳理。最后,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疗给出了建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临床上以温阳散寒通脉法、清热祛湿解毒法、益气活血化瘀法、滋阴益气活络法、疏肝行气活血法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下肢动脉硬化症 脉痹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下载PDF
《黄帝内经》“肉”的理论框架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雅文 尹萌 +3 位作者 朱鹏举 郑煜凡 鞠宝兆 孙秀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7,共5页
“肉”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肉的相关生理病理机制已涉及如糖尿病、风湿性疾病以及肥胖症等领域。此类患者皆面临疾病起病隐蔽,病机复杂,病程漫长,常伴终生,西医无特效药物治疗等困境。因此,临床治疗与发展亟须... “肉”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肉的相关生理病理机制已涉及如糖尿病、风湿性疾病以及肥胖症等领域。此类患者皆面临疾病起病隐蔽,病机复杂,病程漫长,常伴终生,西医无特效药物治疗等困境。因此,临床治疗与发展亟须系统全面的中医理论基础作为指导与支撑。而《黄帝内经》对肉的论述分散于各篇章中,未设立专篇,后世更缺乏对其相关理论内容的系统总结。通过检索《黄帝内经》中关于肉的相关论述,并结合历代医家的注解及临床应用,介绍肉的理论起源,整理肉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与内涵,发掘肉与脾、肺、肾等脏腑及经络的联系,全面总结肉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内容,构建较为系统的肉的理论框架,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医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中医外科、针灸等以中医外治疗法为主的诊疗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治疗
18
作者 刘喆雯 朱文雄 陈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3-877,共5页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分而论之为土湿阳衰、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从而出现气化不利,加重壅塞,最终导致遗精。因此,治疗应强调恢复枢机开阖之力,调控肝、心、脾、肾各脏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应用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引导厥阴、少阴、少阳等经脉正气回归,达到气血循行通畅、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为遗精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六经 开阖枢 遗精 交通心肾 中医药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移热”理论探讨消渴病病机演变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威铭 战丽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移热”理论来源于《素问·气厥论篇》,是消渴病形成及发展演变的重要病机。本文通过整理古今医家有关“移热”论述,探讨“移热”在消渴病病机演变规律中的作用。“移热”病位多涉及心、肺、脾、胃、大肠、肾、膀胱。传变时可由心... “移热”理论来源于《素问·气厥论篇》,是消渴病形成及发展演变的重要病机。本文通过整理古今医家有关“移热”论述,探讨“移热”在消渴病病机演变规律中的作用。“移热”病位多涉及心、肺、脾、胃、大肠、肾、膀胱。传变时可由心火亢盛,心阴不足,移热于肺,形成上消。脾和大肠受饮食积热化生火邪,传于胃而成中消,病性以燥热实火为主。上消、中消久病传热于肾及膀胱为下消,阴虚为主要病性。阴虚日久不愈,复灼上、中焦,加重全身症状。随着热邪转移,出现燥热、郁热、瘀热、虚热等病性变化。据此规律,治上焦当以清肺泻火、养阴滋阴。治中焦则并用清脾热养脾阴、泻肠腑热,防热下传。当下焦阴亏,宜滋补肾阴,防邪复传。本研究可为现代2型糖尿病病机演变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移热 《黄帝内经》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心主神、胃主神与脑主神学术关系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荣易 马丙祥 王娇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7,共5页
神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传统学术观点中有“心主神”及“脑主神”的长期探讨,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兴起,“胃主神”思想被再次提及。从《黄帝内经》经典理论而论,心为神之所舍,主宰一身神之生理外应、病理变化及任物主高级... 神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传统学术观点中有“心主神”及“脑主神”的长期探讨,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兴起,“胃主神”思想被再次提及。从《黄帝内经》经典理论而论,心为神之所舍,主宰一身神之生理外应、病理变化及任物主高级心理认知活动且具有系统化中医理论支撑;脑主神思想受现代神经生理学观念影响并补充中医神学说;胃主神思想由来已久,胃与神的关系主要是胃通过其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而实现,“胃主神明”实为胃影响神明状态,与心主神有一定的区别。心所主之神可认为是五脏主神的统称,亦可理解为脏腑主神的统称,囊括“脑主神”与“胃主神”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心主神 胃主神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