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黄龙高山柳灌丛区钙华彩池地表水渗漏机制探究
1
作者 刘馨泽 高文皓 +6 位作者 徐荣林 孙东 姜莉萍 唐淑 仁青周 徐梦宇 翟胜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6,共12页
近年来,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部分钙华景观群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退化,其中地表水强渗漏及黑化、沙化等问题在高山柳灌丛密集分布区呈规模化出现,但是灌丛扩张和渗漏增强之间的关联机制尚未开展充分论证。为研究高山柳覆盖程度对钙华渗漏增... 近年来,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部分钙华景观群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退化,其中地表水强渗漏及黑化、沙化等问题在高山柳灌丛密集分布区呈规模化出现,但是灌丛扩张和渗漏增强之间的关联机制尚未开展充分论证。为研究高山柳覆盖程度对钙华渗漏增强的影响,在黄龙上游映月彩池北部选取典型灌丛区彩池群,设置了4个灌丛盖度水平:无灌木(盖度<10%)、少灌木(盖度10%~30%)、多灌木(盖度30%~60%)、全灌木(盖度>60%),实施原位入渗试验测定渗漏强度,评估灌丛区钙华孔隙结构和渗透参数变化,对比非灌丛区天然渗漏强度,进而总结高山柳灌丛影响下的钙华地表水渗漏机制。结果表明:(1)钙华彩池渗漏强度随高山柳盖度增加而增强,当盖度超过60%后,渗漏强度发生显著变异,应与大孔隙快速导流有关;(2)灌丛区因受藻类活动、植物残体分解等因素影响形成多孔隙、孔洞新生钙华,造成天然渗漏强度高于非灌丛区;(3)高山柳灌木根系活动导致钙华松散、孔隙直径增大、有效孔隙度增加、渗透系数提升,地下水渗流增强引起钙华彩池整体地表水渗漏增强;(4)高山柳根系对钙华孔隙结构改造以根劈作用为基础,并伴有根系水溶液对钙华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使钙华趋向均匀松散化,高山柳灌丛区根系和藻类活动等主要控制了地表水的渗漏增强过程。研究成果对黄龙钙华自然遗产景观演化分析和保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景区 高山柳灌丛 钙华彩池 渗漏 有效孔隙度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四川黄龙景区“源水”成因浅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万新南 杨菊 +4 位作者 程温莹 罗丽 安德军 唐淑 台永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四川黄龙景区"源水"成因的研究历年来被专家所关注。通过对"源水区"化学场和地温场动态变化的分析,发现黄龙景观"源水区"水量、水质与水温直接受降水与季节影响,认为"源水区"钙华泉水的补给主... 四川黄龙景区"源水"成因的研究历年来被专家所关注。通过对"源水区"化学场和地温场动态变化的分析,发现黄龙景观"源水区"水量、水质与水温直接受降水与季节影响,认为"源水区"钙华泉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上游望乡台湿地生态水、降水、地表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源水 湿地 补给 黄龙景区
下载PDF
黄龙钙华水体藻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明学 董发勤 +10 位作者 孙仕勇 安德军 易伟 王晓娟 熊星 陈东亮 周星霞 杨智 郭玉婷 唐淑 胡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6,191,共6页
对黄龙钙华水体藻种类、分布规律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23属53种淡水藻类,分属5门。黄龙钙华水体藻类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绿藻、黄藻门、蓝藻门次之,裸藻门、金藻门最少。从季节交替变化来看,春季小球藻最多,夏秋季节硅藻最多;从分... 对黄龙钙华水体藻种类、分布规律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23属53种淡水藻类,分属5门。黄龙钙华水体藻类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绿藻、黄藻门、蓝藻门次之,裸藻门、金藻门最少。从季节交替变化来看,春季小球藻最多,夏秋季节硅藻最多;从分布规律来看,夏季以海拔最高的泉眼处藻类最多,沿海拔降低藻类数量递减;秋季以钙华滩流群处藻类最盛。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龙水体钙华藻类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mar在0.083~0.667之间,多样性指数H在0.191~1.99之间,均匀度e在0.276~1.000之间。结果表明黄龙钙华水体藻类受到季节、温度、水量等环境因数和海拔、钙华滩、彩池等地理因素影响表现出现种群的周期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 钙华 多样性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两种氨基酸对碳酸钙矿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超 李琼芳 +3 位作者 张清明 张存凯 吕治州 于璐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614,共9页
黄龙景区高寒冷水型钙华沉积地貌环境中生存着大量的嗜冷微生物。为了探究这些微生物在低温及高浓度Ca^(2+)和HCO_3^-水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对钙华沉积的影响,本实验选取黄龙嗜冷细菌的两种特征代谢产物L-苯丙氨酸和L-半胱氨酸,通过模拟低... 黄龙景区高寒冷水型钙华沉积地貌环境中生存着大量的嗜冷微生物。为了探究这些微生物在低温及高浓度Ca^(2+)和HCO_3^-水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对钙华沉积的影响,本实验选取黄龙嗜冷细菌的两种特征代谢产物L-苯丙氨酸和L-半胱氨酸,通过模拟低温、含较高浓度的Ca^(2+)和HCO_3^-的实验环境,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来探讨氨基酸对矿化体系中碳酸钙沉积速率及其晶型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模拟环境条件下,(1)L-苯丙氨酸和L-半胱氨酸均能促进碳酸钙的沉积。L-苯丙氨酸对晶型影响不大,产物均为方解石型碳酸钙,但是L-苯丙氨酸能抑制方解石晶面棱边的生长,使得晶体出现多面不规则的立方体形态;(2)L-半胱氨酸除诱导并促进方解石型碳酸钙的合成外还可以诱导文石型碳酸钙的合成。该结果可为黄龙地区钙华的生物成因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 嗜冷细菌 代谢产物 碳酸钙 低温沉积
下载PDF
黄龙景区水循环系统与景观演化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前银 范崇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黄龙景观的形成演化受景区水循环系统控制。本文研究表明,黄龙景区水系统由后沟地表水系统、钙华源泉地下水系统和核心景区水循环转化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后沟地表水系统对景观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水量的贡献,钙华源泉则提供了钙华沉积... 黄龙景观的形成演化受景区水循环系统控制。本文研究表明,黄龙景区水系统由后沟地表水系统、钙华源泉地下水系统和核心景区水循环转化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后沟地表水系统对景观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水量的贡献,钙华源泉则提供了钙华沉积的物质来源,两者混合后构成景观补给水源并在核心景区经多次转化形成二次转化系统。二次转化系统又分为四个转化段及相应的四个钙华沉积和景观演化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景观演化 黄龙景区
下载PDF
黄龙景区多年水量动态变化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淑 张清明 +2 位作者 台永东 安德军 汪孝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第4期209-210,共2页
近年来黄龙钙华景观出现黑化、沙化等现象,这说明区内的水量、水质发生了变化,导致钙华表面失去水份涵养而碳化或风化。通过对形成景观的源水(转花泉群、地表雪融水)及转化泉(源水经过地表及地下循环后再次出露于地表的泉)多年水量动态... 近年来黄龙钙华景观出现黑化、沙化等现象,这说明区内的水量、水质发生了变化,导致钙华表面失去水份涵养而碳化或风化。通过对形成景观的源水(转花泉群、地表雪融水)及转化泉(源水经过地表及地下循环后再次出露于地表的泉)多年水量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在转化过程中大量水体地下流失及钙华地表水下渗是造成区内地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导致地下水流失及地表水下渗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 动态变化 调查分析 黄龙景区
下载PDF
黄龙景区人类活动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淑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4期60-63,共4页
水是形成黄龙钙华景观的首要条件,其中水质是钙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对黄龙景区内的水环境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发现黄龙区内的水质变化与人类活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对比了转花泉群、二次转化泉中的溶解氧及生化需氧量... 水是形成黄龙钙华景观的首要条件,其中水质是钙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对黄龙景区内的水环境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发现黄龙区内的水质变化与人类活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对比了转花泉群、二次转化泉中的溶解氧及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情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景区水环境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环境质量对钙华景观质量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需氧量 浓度 水环境质量 影响 黄龙景区
下载PDF
加强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多学科研究,提高其服务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建强 《四川地质学报》 1998年第4期57-61,共5页
四川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面积总共1349km2,除核心景区外,周边散布着的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且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良好,民俗风情浓郁。对风景区要以保护为前提,作到合理、充分、科学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九寒沟—黄龙风景区 合理开发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黄龙核心景区多层级水循环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馨泽 孙东 +8 位作者 曹楠 袁楠楠 黄何平 田长宝 张清明 唐淑 李大猛 周大吉 董发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3,共15页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规模、层级。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水循环系统层级最为复杂,分为区域-局部-场地三个循环层级,以局部循环为主。以7月为典型月,景区内水循环主要受控于4个串联发育的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区域地下水循环系统在接仙桥以北地段发育,各循环段内的充水彩池群为补给区,出口为流量较大的钙华二次转化泉,地下水在钙华层内径流,钙华层底部和两侧为隔水边界;争艳池以南场地水循环较多;景区水循环系统结构年动态变化较大,仅在丰水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转花池泉群、黄龙沟东坡泉群、黄龙沟地表水及地下水构成了驱动核心景区水循环系统的全部水量,接仙桥、涪江右岸为排泄口。黄龙核心景区水循环在丰水期形成动态平衡,其余时段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系统 丰水期 黄龙景区 钙华层 水量监测
下载PDF
四川黄龙—九寨自然风景区冷水型钙华成因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卢国平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3期71-78,共8页
著名的四川黄龙—九寨自然风景区冷水型钙华沉积典型,分布集中,环境条件单一。本文以黄龙沟为主体,兼论九寨沟,试图通过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运移、水动力状况、流速、藻类生物作用等因素,结合水质模型及温度场模型,探讨其沉积条件。
关键词 冷水型钙华 四川 黄龙-九寨沟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黄龙核心景区水环境动态特征及钙华沉积能力分析
11
作者 刘馨泽 张清明 +9 位作者 孙东 唐淑 田长宝 黄何平 周亚萍 熊雨霞 梁馨予 范家君 范鸣 陈洪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9-1160,共12页
为有效地评估四川黄龙核心景区水体水化学环境、钙华沉积能力,及时掌握景区水体水化学场的变化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质监测等方法,分析转花池泉群的水环境特征,黄龙核心景区的钙华沉积能力及其水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转花池... 为有效地评估四川黄龙核心景区水体水化学环境、钙华沉积能力,及时掌握景区水体水化学场的变化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质监测等方法,分析转花池泉群的水环境特征,黄龙核心景区的钙华沉积能力及其水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转花池泉群是提供区内钙华沉积的主要钙源和碳源,与黄龙后沟地表水一同构成驱动区内钙华景观发育演化的水源;黄龙沟和转花池泉群的水量补给来源主体分别为降雨和冰雪融水。(2)1999年以来,转花池泉群流量总体稳中有增,水质极为稳定,近30年来历史最大水量出现在2020年,1999—2017年转花池多年日平均水量为7817 m^(3)·d^(-1),2018—2020年多年日平均流量为9368 m^(3)·d^(-1)。(3)2018年转花池一带出现线状TOC异常带,主要原因是黄龙沟上游三道坪至头道坪一带的放牧活动造成钙华沉积速率下降,因此,建议加强对钙华源泉涵养区的保护,减少放牧活动对其的影响。(4)区内各水循环段的景观水仍具备一定的沉积能力,2019年SIc值下降,与强降雨的稀释作用有关,从而降低了钙华沉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特征 钙华沉积能力 黄龙景区 水质监测
下载PDF
黄龙钙华体的碳酸盐溶质输入输出量及演化阶段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绪纶 《四川地质学报》 2013年第2期201-207,共7页
黄龙钙华体为次生碳酸盐岩,通过对外来水的碳酸盐溶质向钙华体的输入量和钙华体循环水的碳酸盐溶质向涪江输出量的计算,它处于入不敷出的现状,结合钙华体综合地貌分区,其沉淀分区面积远小于剥蚀溶蚀分区面积,采用上述定量法和定性法研... 黄龙钙华体为次生碳酸盐岩,通过对外来水的碳酸盐溶质向钙华体的输入量和钙华体循环水的碳酸盐溶质向涪江输出量的计算,它处于入不敷出的现状,结合钙华体综合地貌分区,其沉淀分区面积远小于剥蚀溶蚀分区面积,采用上述定量法和定性法研究均得出黄龙钙华体步入衰退的老年期,这与四川西北部钙华体群所处的老年期发育阶段相同,是受区域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所至,这一演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可以运用现代岩溶理论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以科技工程方法阻缓衰退的步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体 输入量 输出量 演化阶段 黄龙风景区
下载PDF
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及低碳化路径研究
13
作者 张莞 唐冰 +2 位作者 汪雨萌 林圣辉 邓勤瑕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9期225-228,234,共5页
随着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低碳化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走出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遗产面临的重要任务。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在2015~2021年的交... 随着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低碳化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走出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遗产面临的重要任务。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在2015~2021年的交通碳排放量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旅游需求持续增加、旅游者交通行为的影响、黄龙景区生态特殊性的影响、景区周边交通条件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低碳化路径和对策:优化完善车辆限流和分流措施、调整单一道路交通形势、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方式。以期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旅游景区行业的低碳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景区 交通碳排放 低碳化路径
下载PDF
黄龙风景区水生藻类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金流 鲍祥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5年第5期519-521,共3页
近年来,黄龙风景区水生藻类呈现加速生长的趋势,其附着钙华表面,死亡后致使钙华表面由黄变黑,严重影响了黄龙自然风景区钙华景观的观赏价值。为定量化探究水藻加速生长的真正原因,采用野外仪器自动监测、手动采样及室内仪器分析相结合... 近年来,黄龙风景区水生藻类呈现加速生长的趋势,其附着钙华表面,死亡后致使钙华表面由黄变黑,严重影响了黄龙自然风景区钙华景观的观赏价值。为定量化探究水藻加速生长的真正原因,采用野外仪器自动监测、手动采样及室内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黄龙地表水中的磷酸盐浓度、水温两大环境变量与叶绿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是影响水藻生长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黄龙风景区水藻加速生长是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自然原因与旅游活动导致水体中磷酸盐浓度变化这一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藻 生长 影响因子 水温 磷酸盐 黄龙风景区
原文传递
黄龙自然风景区地表水流量减少原因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金流 唐淑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5年第6期688-691,共4页
近年来黄龙风景区出现了许多干涸的钙华池,说明相较以前,黄龙风景区地表水流量已明显减少。本文通过对当地大气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及景区上游地表雪融水、黄龙泉(源泉)及下游龙眼泉(二次转化泉)三者流量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地表水垂... 近年来黄龙风景区出现了许多干涸的钙华池,说明相较以前,黄龙风景区地表水流量已明显减少。本文通过对当地大气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及景区上游地表雪融水、黄龙泉(源泉)及下游龙眼泉(二次转化泉)三者流量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地表水垂直下渗量增加是导致黄龙风景区地表水流量减少的真正原因。文章最后分析了导致地表水垂直下渗量增加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流量减少 下渗增加 黄龙风景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