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站房及站场空间一体化规划探索
1
作者 傅海生 杨涛 +1 位作者 李尚力 孙一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3期150-155,共6页
西安东站位居白鹿塬西麓,处于西安市高铁东城核心位置,定位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高品质、多层次的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基于自然地形及规划发展要求,同时结合科学合理的规模测算,提出3... 西安东站位居白鹿塬西麓,处于西安市高铁东城核心位置,定位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高品质、多层次的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基于自然地形及规划发展要求,同时结合科学合理的规模测算,提出3种不同强度站台下架空车场布置方案。通过对场地内部建设条件及人流、车流组织进行分析,最终采用1—13站台双层架空站台方案的布局模式,紧凑布设各类接驳交通功能区及旅客换乘空间。充分利用站场架空空间建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实现接驳交通设施贴临建设、换乘功能空间直接连通,提高客流组织的便捷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站城融合 建构一体化 智慧站房
下载PDF
机场地区高铁站与机场轨道站双枢纽布局模式研究
2
作者 欧阳杰 梁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引入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区的高铁站与枢纽机场航站区的地面交通中心构成了互联互通、分工协作的空铁双枢纽模式,这类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双枢纽可开展各类空铁联运模式,以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研...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引入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区的高铁站与枢纽机场航站区的地面交通中心构成了互联互通、分工协作的空铁双枢纽模式,这类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双枢纽可开展各类空铁联运模式,以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研究其衔接模式及设施布局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研究依托于交通辐射范围特征及其叠合效应提出空铁双枢纽的理论模型,并总结论证了影响双枢纽组合类型的要素,基于国内外临空经济区高铁站与枢纽机场地面交通中心的空间组合实例凝练出空铁双枢纽的空间布局及其衔接模式,分别从交通组织、设施布局、枢纽能级等方面分析各模式的运行效用和优劣特征,以对我国空铁双枢纽模式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 枢纽机场 轨道交通 站场布局 双枢纽
下载PDF
南昌西客站设计方案与运营适应性分析
3
作者 侯香菊 王骅 +1 位作者 黄建 何安静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0,共8页
研究目的:满足运输服务功能,优化运输径路,使车站功能与运输便捷性、铁路枢纽近远期规划发展相适应且节省工程投资,是铁路枢纽大型客运站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通过提出大型车站设计原则及思路,研究南昌铁路枢纽新建大型客运站—南... 研究目的:满足运输服务功能,优化运输径路,使车站功能与运输便捷性、铁路枢纽近远期规划发展相适应且节省工程投资,是铁路枢纽大型客运站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通过提出大型车站设计原则及思路,研究南昌铁路枢纽新建大型客运站—南昌西客站的设计思路、站型布置特点,对运营适应性进行分析,检验设计方案与实际运营的符合性。研究结论:(1)提出了新建大型客运站设计原则及思路,指出运营中结合设计方案特点办理有关列车进路,可提高车站作业能力;(2)车站一端咽喉区外立交疏解与车站内平面转场相结合的特殊设计,可实现枢纽大型客运站的运输服务功能;(3)加强与运营一线生产人员交流和沟通,可提升细节设计,提高段、所作业能力;(4)本研究成果可为大型站、段所的规划设计、运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 南昌西客运站 运营适应性
下载PDF
高速列车对综合交通枢纽中地下车站结构振动的影响
4
作者 付琪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速度80 km/h时,钢轨、轨道板、车站结构侧壁、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绝对值依次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级峰值出现在100 Hz;车站结构侧壁和顶板的分频最大振级、最大Z振级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加而增大,并且最大Z振级的增幅大于分频最大振级;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车站结构侧壁的分频最大振级和最大Z振级均大于顶板;降低减振垫层刚度可有效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最大Z振级;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各股道时可通过采用不同减振垫层刚度的轨道结构达到同等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综合交通枢纽 数值模拟 车站结构 时频域 最大Z振级 减振垫刚度
下载PDF
地下综合枢纽换乘空间设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翔宇 潘晓嫚 +2 位作者 郎静 王子佳 许霄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文章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采用Depthmap和Anylogic双重仿真模拟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其换乘空间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情况,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并加以验证,为地下枢纽科学合理的设施布局和发展提供解决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枢纽 换乘空间 设施布局 仿真模拟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下载PDF
考虑逻辑资源的高铁枢纽车站作业计划调整方法
6
作者 郝炜宁 李海鹰 +1 位作者 孟令云 廖正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05-4416,共12页
当高速铁路网络受到非正常事件影响时,列车晚点呈现网络化传播的效应,对枢纽站的列车运行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车站作业计划调整不仅需要疏解轨道电路区段占用冲突,还需要疏解联锁表内的其他作业冲突,如特定场景下禁止办理同方向同时发接... 当高速铁路网络受到非正常事件影响时,列车晚点呈现网络化传播的效应,对枢纽站的列车运行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车站作业计划调整不仅需要疏解轨道电路区段占用冲突,还需要疏解联锁表内的其他作业冲突,如特定场景下禁止办理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这类冲突作业不依托于同一设备、但在同一时刻被不同列车办理。因此,考虑到既有方法在疏解这类冲突的局限性,基于网络流理论,提出一种基于行车资源时空状态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将线路等设备抽象为行车资源,以列车占用行车资源刻画线路占用。同时,沿用行车资源的表达方法,引入“逻辑资源”,赋予其新的含义,用于刻画非线路占用冲突但无法同时进行的作业规则。构建了以最小化总列车出站偏离时分和总列车变更计划到发线占用惩罚值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对列车到发时刻、到发线运用和到发作业进路选择进行一体化优化。进而基于ε约束的求解算法,求解双目标帕累托前沿,为高铁列车调度员提供多准则决策。最后,以南京南站京沪场为算例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结果显示,相较于不考虑逻辑资源的调整方案,考虑逻辑资源的建模方法可以实现无法同时办理的作业要求。以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列车运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资源 高铁枢纽站 一体化优化 列车到发时刻调整 列车到发进路调整
下载PDF
郑州东站及周边区域站城融合规划实践
7
作者 郭栋梁 马军瑞 杜景州 《城市交通》 2024年第5期27-34,123,共9页
依托高铁枢纽推进周边区域开发,促进交通、产业、空间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效应。系统回顾郑州东站及周边区域规划实践,总结高铁枢纽站城融合的成功经验,包括高铁枢纽选址契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建站城融... 依托高铁枢纽推进周边区域开发,促进交通、产业、空间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效应。系统回顾郑州东站及周边区域规划实践,总结高铁枢纽站城融合的成功经验,包括高铁枢纽选址契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建站城融合综合交通体系、枢纽-产业-空间互动融合,以及立体空间互联互通。结合规划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高铁枢纽建设应当向开放融合的城市综合体转变,以提供一流服务为目标,科学预留高铁枢纽配套设施。自投入运营以来,郑州东站对周边区域带动作用凸显,体现了高铁枢纽与城市共生的理念,实现了规划初期枢纽驱动、站城融合的发展设想,枢纽核心区已成为中原区域最具人气的商务核心。未来郑州东站将向智慧化、共享化和复合化的方向发展,更好满足站城融合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高铁枢纽 站城融合 枢纽-产业-空间 郑州东站
下载PDF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地铁枢纽站导视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叶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为了优化乘客乘坐地铁的心理体验,提升地铁的设计品质,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地铁枢纽站的导视系统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资料查阅和问卷调研,介绍了上海市域轨道交通枢纽站的导视系统现状;基于心理学视角,从视... [目的]为了优化乘客乘坐地铁的心理体验,提升地铁的设计品质,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地铁枢纽站的导视系统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资料查阅和问卷调研,介绍了上海市域轨道交通枢纽站的导视系统现状;基于心理学视角,从视知觉性、理性与审美、认知地图等方面对地铁空间导视系统进行了分析;对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的导视系统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及结论]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特别是市域大型枢纽站,虽有地方标准和规范,但其标识系统规划尚不完全统一、标识设计还不太规范、国际化程度不高、标识设置欠缺合理性,特别是人性化设计方面还不够完善。基于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规模,应尽快建立起地铁客运服务标识标准体系,将地铁客运服务标识标准体系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为地铁客运服务标识标准化建设提供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心理学 枢纽站 导视系统
下载PDF
广州枢纽鱼珠站客站分工方案研究
9
作者 张明磊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6,共9页
随着规划年度内多条线路引入,广州枢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线引入和新客站规划建设带来的客运量增长,需要优化客运系统布局与客站分工方案。通过分析枢纽总体格局的演变和客运特征,提出鱼珠辅助客站和鱼珠主客站2个方案... 随着规划年度内多条线路引入,广州枢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线引入和新客站规划建设带来的客运量增长,需要优化客运系统布局与客站分工方案。通过分析枢纽总体格局的演变和客运特征,提出鱼珠辅助客站和鱼珠主客站2个方案。按照分向把口、多站协同、互联互通、点线能力协调的原则,统筹考虑广州东站、新塘站等相邻站点,广珠澳高速铁路、广深高速铁路新通道和广深线等相关线路,进一步从车站分工及作业量、车站规模及能力、区间能力3个方面对2个方案进行了阐述分析。结论表明鱼珠辅助客站方案在通道构建、客运系统格局及能力和带动城市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其作为推荐方案,为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和新一轮广州枢纽总图修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枢纽 客站分工 鱼珠站 互联互通 点线能力协调
下载PDF
山西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文越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级顶层规划相继发布,均将综合性枢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助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山西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家、区域宏观形势要求...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级顶层规划相继发布,均将综合性枢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助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山西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家、区域宏观形势要求,提出山西省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枢纽集群 枢纽城市 枢纽港站 “枢纽+”经济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建设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茂林 郝光 +1 位作者 刘强 毛文剑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伴随着我国高铁加速建设,站城融合理念已成为研究站与城协同发展的重要议题。以重庆东站为例,针对铁路客站站城融合建设目标、设计理念和绿色数智建造方面,提出铁路客站建设要实行功能布局、交通规划、结构...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伴随着我国高铁加速建设,站城融合理念已成为研究站与城协同发展的重要议题。以重庆东站为例,针对铁路客站站城融合建设目标、设计理念和绿色数智建造方面,提出铁路客站建设要实行功能布局、交通规划、结构设计和智能智慧一体化建设并按照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最终促进站城空间职能交融、交通基础设施站城协同建设,将铁路客站有效融入城市机体,为今后打造站城融合交通枢纽新标杆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站城融合 铁路枢纽 一体化 智能化 大数据技术
下载PDF
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研究
12
作者 陈佳佩 王永成 +1 位作者 张伦 吕红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随着北京丰台站改建完成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设,再加上规划线路相继建设运营,亟需对北京枢纽进行客运站的重新分工。综合把握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系统总体布局及路网规划,总结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影响因素、分工模式及分工基本原则,分析... 随着北京丰台站改建完成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设,再加上规划线路相继建设运营,亟需对北京枢纽进行客运站的重新分工。综合把握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系统总体布局及路网规划,总结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影响因素、分工模式及分工基本原则,分析了北京枢纽各客运站分工具体情况,包括现状分工及现存问题,基于分工原则,以线网近期规划为背景,考虑车站能力及车流径路的合理性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分工调整思路和方案,为北京枢纽地区运营规划提供决策意见,对提高北京铁路枢纽整体能力及运输效率,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枢纽 客运站分工 分工调整 新建车站 枢纽布局
下载PDF
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上海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策略
13
作者 李春蕾 方健 殷炜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随着我国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铁路客站为核心的“三个一体化”是当前全新一代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站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三个一体化”体现在“站场城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以上海东... 随着我国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铁路客站为核心的“三个一体化”是当前全新一代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站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三个一体化”体现在“站场城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以上海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从开发一体化、形象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空铁一体化等方面探索站场城一体化设计策略;从枢纽核心区、客站主体及地方相关配套工程、铁路配套生产生活房屋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设一体化设计方案;从安检互信模式、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营等方面阐述运营管理一体化设计思路。“三个一体化”设计策略强调以高起点进行规划、以高标准进行设计、以高水平实施建设,打造集高效便捷、生态绿色、数字智能于一体的升级版综合交通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东站 综合交通枢纽 一体化 站城融合 规划建设 运营管理
下载PDF
重庆轨道交通站点TOD一体化开发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慧芬 《中国市政工程》 2024年第3期27-32,152,共7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病”也加速蔓延。为综合解决城市问题,开展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片区TOD一体化开发,对提高交通服务便捷性与高效性有巨大作用。文章以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为例,阐述重庆市TOD模式的发展过程,对不同类型...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病”也加速蔓延。为综合解决城市问题,开展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片区TOD一体化开发,对提高交通服务便捷性与高效性有巨大作用。文章以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为例,阐述重庆市TOD模式的发展过程,对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开发的用地布局、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重庆市轨道交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模式 综合体 枢纽站 站城一体 交通核
下载PDF
基于AnyLogic的地铁枢纽站疏散动态标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子媛 杨子轩 +2 位作者 陈驿顺 朱杰 胡军红 《交通工程》 2024年第3期57-61,69,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疏散标识在突发情况下感知能力弱、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无法实现动态化调整等因素导致逃生引导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疏散标识的动态呈现形式和信息提示内容,重点研究标识位置设置对疏散决策的影响.以南京新街口地铁站为例,基... 为了解决传统疏散标识在突发情况下感知能力弱、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无法实现动态化调整等因素导致逃生引导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疏散标识的动态呈现形式和信息提示内容,重点研究标识位置设置对疏散决策的影响.以南京新街口地铁站为例,基于AnyLogic的社会力建模方法,对957份乘客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知,78%的乘客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对标识提示的信息是信任的.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仿真参数,使仿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通过避让疏散瓶颈以此改变动态标识位置设置的实验,并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的结果,得到改进后的疏散时间较原先缩短了32.7 s,表明动态标识能有效提升疏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枢纽站 动态标识 火灾应急疏散 路径规划 ANYLOGIC
下载PDF
基于CTC3.0系统的本务机车摘挂功能优化方案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宣 李华荣 冯振国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务机车摘挂是枢纽车站的一项重要作业。针对CTC3.0系统本务机车摘挂功能在车站实际应用中存在人工操作繁琐、干预频繁等问题,提出本务机车摘挂计划安排和摘挂调车进路选择办理的优化方案。首先,通过定义本务机车固定径路和走行规则,由... 本务机车摘挂是枢纽车站的一项重要作业。针对CTC3.0系统本务机车摘挂功能在车站实际应用中存在人工操作繁琐、干预频繁等问题,提出本务机车摘挂计划安排和摘挂调车进路选择办理的优化方案。首先,通过定义本务机车固定径路和走行规则,由CTC3.0系统自动生成摘挂作业计划,减少车站值班员人工安排计划的工作量;然后,采用调车进路动态推算调整算法,辅助信号员办理最优的摘挂调车进路;最后,通过跟踪本务机车位置和识别调车进路状态,自动将摘挂作业设置为完成状态,实现闭环管理。经现场应用验证,优化方案可有效提升CTC系统的可用性,减轻车站行车人员的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集中系统 本务机车 枢纽车站 调车进路控制 辅助决策
下载PDF
基于BWM-EWM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17
作者 赵悦 陶思宇 +3 位作者 邓雨平 杨寒冰 白阳 罗雪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3期49-56,共8页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亟需科学决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的开发规模和力度。通过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原则构建,从交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和站城衔接水平3个...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亟需科学决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的开发规模和力度。通过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原则构建,从交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和站城衔接水平3个准则层,提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BWM-EWM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以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深圳北站和重庆沙坪坝站5个典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南站具有较好的站城融合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枢纽统筹协调、提高站城衔接水平,集中开发枢纽用地、提高土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综合客运枢纽 BWM EWM 站城融合 指标体系 客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 发展水平 评价模型
下载PDF
苏州北站扩建后客运量预测与总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逸飞 陈芋如 +1 位作者 许祺 罗新宇 《四川建材》 2024年第1期246-248,共3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苏州北站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承担着联系虹桥商务区、协同苏浙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推进苏州北站扩容建设。对苏州北站的客运量、交通设施规模、站房规模等进行计算和规划,并将苏州北站与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苏州北站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承担着联系虹桥商务区、协同苏浙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推进苏州北站扩容建设。对苏州北站的客运量、交通设施规模、站房规模等进行计算和规划,并将苏州北站与国内外典型枢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50年后苏州北站铁路到发量为26.9万人次/日,占比达到47.81%,枢纽对外客流日集散量约56.27万人次/日,远期高峰小时发送量达1万人,属于特大型车站。扩建后,苏州北站铁路相关用房面积为10万m^(2),K建筑面积为20万m^(2),规模与国内外大型交通枢纽站台规模接近,年发送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北站 交通枢纽 客运量 站台
下载PDF
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及周边隧道防灾救援管理体系探究
19
作者 陈伟庚 周平 +2 位作者 吴仲伦 张晨妍 郭晓晗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70,共9页
城市铁路隧道多以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为中心,包含多条放射状铁路线路,因周围地面建筑物复杂、紧急出口设置困难、多交通方式汇集等特点,防灾疏散救援难度极大。因此,为满足复杂城市铁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救援需求,基于城市铁路隧道结构、... 城市铁路隧道多以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为中心,包含多条放射状铁路线路,因周围地面建筑物复杂、紧急出口设置困难、多交通方式汇集等特点,防灾疏散救援难度极大。因此,为满足复杂城市铁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救援需求,基于城市铁路隧道结构、灾害类型等特点,结合资料调研及理论分析,对城市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区段、事故等级、分区分级运营管理机制等内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结构型式、隧道连接的目标城市的方向及防灾疏散救援功能和特点等因素,建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及隧道区段划分方法;2)依据处置措施类型,可将城市铁路隧道事故划分为日常事故及紧急事故2类,紧急事故又可依据预计影响程度和实时灾情信息进一步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及一般事故,并进行分级管理;3)建立城市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分级分区运营管理机制,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内特设综合交通枢纽站专职应急组织机构,以实现多交通方式联动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 城市铁路隧道 灾害事故 防灾疏散救援 运营管理机制
下载PDF
一种智能化的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线路调度方法
20
作者 林遵虎 蔡秉江 +2 位作者 薛松 黄礼春 杨雁彬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24期167-170,175,共5页
针对乘客等待和换乘时间较长的问题,为了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提出一种智能化的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线路调度方法。在换乘线路调度无向带权图的基础上,以最小化总发车次数和最小化平均候车成本与时间为优化目标,以发车间隔、列... 针对乘客等待和换乘时间较长的问题,为了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提出一种智能化的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线路调度方法。在换乘线路调度无向带权图的基础上,以最小化总发车次数和最小化平均候车成本与时间为优化目标,以发车间隔、列车满载率、乘客舒适度以及相邻时段发车间隔为约束条件,建立换乘线路调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求解,实现了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线路调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总体发车次数,仅需20次左右即可完成迭代,当日运营成本约为13万元,总乘车人数较优化前增加了约3500人,最大区域密度降低至0.19人/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算法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枢纽站轨道交通 换乘线路调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