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种子植物七个新记录
1
作者 胡光万 蒋卓 +3 位作者 田径 王俊杰 江慧 丁世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对位于武陵山区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湖北省种子植物7个新记录种(5种及2变种)及1新记录属.7个新记录种(变种):彭县雪胆(Hemsleya pengxianensis W.J.Chang)、九龙山凤仙花(Impatiens jiulongshani... 在对位于武陵山区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湖北省种子植物7个新记录种(5种及2变种)及1新记录属.7个新记录种(变种):彭县雪胆(Hemsleya pengxianensis W.J.Chang)、九龙山凤仙花(Impatiens jiulongshanica Y.L.Chen)、裸茎囊瓣芹(Pternopetalum nudicaule(de Boiss.)Hand.-Mazz.)、贵州点地梅(Androsace kouytchensis Bonati)、小花花佩菊(Faberia cavaleriei Levl.)、腺毛大红泡(Rubus eustephanos var.glanduliger T.T.Yu&L.T.Lu)、毛狐臭柴(Premna puberula var.bodinieri(Levl.)C.Y.Wu et S.Y.Pao).花佩菊属(Faberia Hemsl.)为湖北省种子植物新记录属.其中,九龙山凤仙花、小花花佩菊及毛狐臭柴也是整个武陵山区的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湖北省 武陵山区 花佩菊属 种子植物
下载PDF
鄂中丘陵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2
作者 陈会玲 勾蒙蒙 +5 位作者 刘常富 雷蕾 胡建文 朱粟锋 斛如媛 肖文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5-1533,共9页
为深入了解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在鄂中丘陵区选取不同林龄(5、12、28、37、56 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样地,通过分析林下灌草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Simpson... 为深入了解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在鄂中丘陵区选取不同林龄(5、12、28、37、56 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样地,通过分析林下灌草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Simpson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及土壤(0-10 cm)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彼此间的相关性,探索土壤理化性质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灌草层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随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28 a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分别高于5 a的92.02%和86.67%;草本层各植物多样性随林龄的增加而先减后增,5 a显著高于其他林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Simpson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显著高于草本层(5 a除外)。不同林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H、含水量、全量养分和速效钾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先减后增,pH、全磷和全钾含量在5 a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有机碳与碱解氮随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37 a的显著高于5、12和28 a的。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灌草层植物多样性与pH、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分别解释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89.1%和78.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增加全磷含量可提高草本层植物多样性,pH、全磷、全钾和林分密度可调控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综上,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全磷是调控该地区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加强磷肥的管理可提升林下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鄂中丘陵区
下载PDF
A large-scale village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tailored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China
3
作者 PAN Yupiao ZHAO Xiang +1 位作者 ZHANG Yiqing LUO Hai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12期2364-2392,共29页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village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village types is crucial for formulating tailored planning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However,a model for large-scale vil...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village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village types is crucial for formulating tailored planning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However,a model for large-scale village classification to support tailored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is still lacking.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large-scale village classification model using the Gaussian Mixture Models to support tailored rural revitalization efforts.Firstly,we propose a multi-dimensional index system to capture the diverse features of massive villages.Secondly,the GMM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identify distinct village types based on their unique features.The model was employed to classify the 25,409 villages in Hubei province in China into four classes.Villages in these classes exhibit discernible differenc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topography,loc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industrial structure,infrastructure,and resource endowment.In addition,the GMM-based village classification model demonstrates a high level of agreement with evaluations made by planning experts,confirming its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In the empirical study,our model achieves an overall accuracy of 95.29%,signifying substantial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s made by planning experts and the results generated by our model.Based on the identified features,tailored paths are proposed r each village clas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classification Gaussian mixture models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hubei province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特性的新能源现货交易策略研究
4
作者 聂江洪 甘凌 +2 位作者 陈念斌 丁叶 王金元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2期87-93,104,共8页
电力现货市场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自由决定,可为发电企业、能源交易商及最终用户创造更为灵活、高效的交易环境。湖北省作为国家第二批电力现货市场改革试点场所,结合当地环境、产业等客观因素,得... 电力现货市场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自由决定,可为发电企业、能源交易商及最终用户创造更为灵活、高效的交易环境。湖北省作为国家第二批电力现货市场改革试点场所,结合当地环境、产业等客观因素,得出适宜的初步政策是探索电力市场改革的关键环节。利用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的已有经验,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发电结构、电力使用情况等条件,并与湖北省条件进行横向对比,筛选可参考的运营政策,以新能源为切入点,针对未来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由短周期运行向长周期连续运行逐步过渡的形势,探寻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的运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现货市场 发电结构 新能源交易 运营策略 区域特征 湖北省
下载PDF
区域性洪水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张晚祺 翁朝晖 +3 位作者 危丁 聂志刚 肖魁 陈倩茹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7期55-60,共6页
以城市开发区作为整体进行的区域性洪水影响评价与独立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在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以湖北省浠水经济开发区为例,对区域性洪水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和评价重点进行探索,根据地形特点将临近小支... 以城市开发区作为整体进行的区域性洪水影响评价与独立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在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以湖北省浠水经济开发区为例,对区域性洪水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和评价重点进行探索,根据地形特点将临近小支流因暴雨产生的洪水和内涝作为主要洪水来源,根据开发区规划和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防洪标准,通过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周边流域可能发生的洪水给开发区带来的风险。结果表明,防洪标准内的洪水导致浠水经济开发区受淹的可能性较大,推荐采用填高沿河场地的措施降低洪水对浠水经济开发区的威胁。区域性洪水影响评价可通过整体风险评价为开发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防范洪水风险提供技术支撑,也通过开发区整体提前审批代替了建设项目逐个单独审批,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影响评价 区域性评估 风险管理 行政审批 湖北省浠水经济开发区
下载PDF
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胜军 洪松 +4 位作者 任宪友 李涛 薛怀平 蔡述明 冯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从湖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湖北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以湖北省近5年来及未来5年预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社会、经济、环境4大指标系统,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不同类型区不同指标因子的权重,在已确定的4个一级分区内进... 从湖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湖北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以湖北省近5年来及未来5年预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社会、经济、环境4大指标系统,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不同类型区不同指标因子的权重,在已确定的4个一级分区内进行系统动态聚类分析,通过动态调整参数,得到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果.该分区结果将湖北省土地利用分为武汉(鄂东)都市圈协调发展区、鄂中南农业生态协调发展区、鄂西南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区、鄂西北林业生态协调发展区4个一级区和都市核心区,鄂中平原区、鄂东平原区、鄂中北平原区、鄂东南山区、鄂东北山地区、鄂中南平原区、鄂中丘陵区、鄂西三峡山区、鄂西南山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鄂北岗地区、鄂西北山区,鄂西北低山丘陵区等14个二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指标体系 综合分区 湖北
下载PDF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敏 杨宏青 向玉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6-481,共6页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 ,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 ,防患于未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 ...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 ,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 ,防患于未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 ,据统计 ,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 80 .6 2万hm2 ,成灾面积为 47.0 7万hm2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 ,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 ,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 ,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 ,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 ,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雨涝灾害 风险指数 风险评估 气象灾害 风险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下载PDF
四川及其周边地区野生草莓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洪雯 刘建军 +4 位作者 何健 关斌 王建辉 李旭锋 陈克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6-951,共6页
调查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未包括青海省)野生草莓资源种类和地理分布,将收集的野生草莓资源进行迁地保存,并对其农艺性状、抗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能力的变异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及其邻近周边高海拔地区野生草莓主要分布在26... 调查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未包括青海省)野生草莓资源种类和地理分布,将收集的野生草莓资源进行迁地保存,并对其农艺性状、抗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能力的变异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及其邻近周边高海拔地区野生草莓主要分布在26°14'~33°22'N、96°57'~108°13'E、海拔823~4531m的垂直空间范围内。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Schlecht.)、五叶草莓(F.pentaphylla Lozinsk.)、西南草莓(F.moupinensis(Franch.)Card.)和纤细草莓(F.gracilis Lozinsk.)是该区域分布的4个野生草莓种类,其中五叶草莓有红果和白果两个类型。黄毛草莓浆果具有特殊的蜜桃香气。株高、叶柄长度、小叶长度、小叶宽度、茸毛、耐旱性和耐热性是野生草莓遗传性状的主要指标,茸毛数量与抗逆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及周边地区 野生草莓 调查 收集 评价
下载PDF
长江中游鄂东南铜矿集区土壤铜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马振东 张凌 +4 位作者 蒋敬业 向武 董勇 张丽春 乔胜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的山间谷地、长江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三种地形土壤的系统测定表明:(1)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全量铜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态铜总体上受土壤全量铜的制约;在相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土壤pH值是控制铜垂向分布的重要条件之一;中...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的山间谷地、长江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三种地形土壤的系统测定表明:(1)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全量铜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态铜总体上受土壤全量铜的制约;在相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土壤pH值是控制铜垂向分布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生代含铜花岗闪长岩是长江中游沿江铜矿集区内区域土壤铜污染的主要自然源。(2)矿集区内土壤铜污染主要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两类土壤污染在土壤全量铜、有效态铜和铜含量垂向分布及土壤pH、R(电导)等理化性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集区 区域铜土壤背景值 铜污染 长江中游 湖北 中生代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评估与分区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文余源 邓宏兵 +1 位作者 胡鹏 詹小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5-369,共5页
以系统观点为指导 ,以GIS技术和应用建模为手段 ,通过定性、定量与定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空间性和非空间性两方面影响因素 ,对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 .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 ,并对各分区的... 以系统观点为指导 ,以GIS技术和应用建模为手段 ,通过定性、定量与定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空间性和非空间性两方面影响因素 ,对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 .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 ,并对各分区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重点作了简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农业投资环境 GIS 评估 分区 湖北 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投资决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湖北省经济对外开放度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曦 刘耀林 +1 位作者 乔慧 刘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文章采用1990~2002年的统计资料,对湖北省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湖北省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虽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文章采用1990~2002年的统计资料,对湖北省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湖北省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虽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且省域内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对外开放度 空间差异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土地利用区划与可持续利用区域模式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进良 饶鸣 张宇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选择13个资源环境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区划,将湖北省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等3类区域;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加以评价,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当前湖北土地利... 选择13个资源环境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区划,将湖北省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等3类区域;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加以评价,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当前湖北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加重、水土流失与土地污染较严重、产出不太稳定、经济效益不高、土地利用结构太偏重种植业、耕地逐年减少等等.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应从将区域土地利用作为一个大型复合系统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其关键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土地利用区划 土地可持续利用 区域模式 资源环境因子 土地利用结构
下载PDF
湖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划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胜军 李涛 +1 位作者 薛怀平 冯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978-4979,4984,共3页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湖北省近5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对湖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区划。将湖北省农作物分为2级区划,包括鄂东南低山丘陵湿润水稻主作区、鄂北低山丘岗半湿润水旱兼作区、...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湖北省近5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对湖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区划。将湖北省农作物分为2级区划,包括鄂东南低山丘陵湿润水稻主作区、鄂北低山丘岗半湿润水旱兼作区、鄂西北山地半干旱旱作物区、鄂中平原半湿润水旱兼作区、鄂西南山地湿润水旱兼作区等5个一级区划分区和武鄂黄蔬菜-水稻-油料作区等13个二级区划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农作物 种植结构 区划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勇斌 刘汉成 凌远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按照湖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将其划分为较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块经济区域 ;采用 CD生产函数模型 ,结合湖北省 1995— 199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 ,测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发挥... 按照湖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将其划分为较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块经济区域 ;采用 CD生产函数模型 ,结合湖北省 1995— 199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 ,测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发挥作用的因素表现为 ,农用物质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劳动力投入作用的地区差异性明显 ,耕地面积投入起的作用不大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发展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农业技术进步 地区差异 贡献率
下载PDF
湖北省典型区域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蔡金洲 张富林 +3 位作者 黄敏 郝福新 江胜 范先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00-2504,共5页
选取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湖北省地膜的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覆膜比例为10%~88%,地膜厚度为0.005~0.014 mm,每年地膜使用量为17.29~50.16 kg/hm2... 选取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湖北省地膜的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覆膜比例为10%~88%,地膜厚度为0.005~0.014 mm,每年地膜使用量为17.29~50.16 kg/hm2,地膜使用量与覆膜比例有关,地膜使用后均不作回收;0~30 cm土层地膜残留量为10.72~38.20 kg/hm2,残留的地膜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该土层残膜量占0~30 cm土层残膜量的92%及以上;0~30 cm土层残留的地膜为18.83万~80.47万片/hm2,0~20 cm土层残膜数量占0~30 cm土层残膜数量的78%及以上;残留的地膜主要以中块膜(4~25 cm2)和大块膜(>25 cm2)为主,小块膜(<4 cm2)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现状 典型区域 湖北省
下载PDF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冬华 符永正 +1 位作者 石三平 朱传斌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归纳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提出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对宜昌某科研设计大楼冰蓄冷空调工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所得结论对湖北地区办公楼类建筑应用冰蓄冷空调技术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冰蓄冷空调 评价方法 湖北地区 应用
下载PDF
水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58
17
作者 王伟妮 鲁剑巍 +2 位作者 鲁明星 戴志刚 李小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了大量数据,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008年所获取的水田土壤养分数据进行抽样研究,系统分析鄂东、江汉平原、鄂东南、鄂东北、鄂中、鄂西北和鄂西南7个稻区的土壤肥力现状,并将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数据进... 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了大量数据,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008年所获取的水田土壤养分数据进行抽样研究,系统分析鄂东、江汉平原、鄂东南、鄂东北、鄂中、鄂西北和鄂西南7个稻区的土壤肥力现状,并将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数据进行比较,探讨水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目前湖北省水稻土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pH平均值分别为26.1 g kg-1、124.2 mg kg-1、13.1 mg kg-1、89.1 mg kg-1和6.3,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10~40 g kg-1、>90 mg kg-1、5~40 mg kg-1、50~150mg kg-1和5.0~7.5。各养分元素在不同稻区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全省来看,有机质含量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碱解氮具有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速效钾和pH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而有效磷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由于长期施用氮、磷肥和肥料用量不断增加以及秸秆还田面积和数量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水稻土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土壤的酸化;而钾肥用量的不足及高产水稻品种对钾素的大量吸收,也导致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下降。可见,在湖北省目前的稻区农业生产中,增加钾肥用量,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并在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适当配施石灰,是实现水稻土肥力提高和防止土壤酸化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还说明,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资料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获得对区域性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水稻土 肥力现状 肥力变化 不同稻区
下载PDF
鄂南丘陵区棕红壤硼的分布和迁移特点及其调控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凑贵 张光远 +1 位作者 王运华 蔡崇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6-103,共8页
针对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农业持续发展中作物需硼问题,以集水面为单位和室内盆栽、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土壤硼的含量分布、形态和周年变化、动态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制度下土壤硼的迁移... 针对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农业持续发展中作物需硼问题,以集水面为单位和室内盆栽、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土壤硼的含量分布、形态和周年变化、动态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制度下土壤硼的迁移平衡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硼循环的综合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集水面不同高程农田硼的分布、迁移和循环规律有一定差异;各形态硼的变化周期较为一致。热水溶性硼在集水面土壤中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在不同地形部位其系数有所不同。硼的表层流失以土壤体内向下淋失,受作物叶面积指数和土壤稳渗速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南丘陵 棕红壤 硼分布 平衡规律 硼迁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志 刘耀彬 杨益明 《世界地理研究》 2003年第3期51-58,共8页
将湖北省近16年的城市化发展分为两个时段,从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城市化水平分异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个时段湖北省区域城市化... 将湖北省近16年的城市化发展分为两个时段,从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城市化水平分异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个时段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和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不同时段影响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在1994年以前的10年内,社会投资能力、市场发育状况及工业化水平是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分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1995年后,乡镇工业的发展水平对各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地域差异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湖北
下载PDF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尚智 闵彩云 +2 位作者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2-2126,共5页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品种 区域试验 湖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