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y, System and Policy Proposals on New Factor Supply for Higher-Stage Development in China
1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2 位作者 陈昌兵 刘霞辉 王宏淼 《China Economist》 2016年第3期25-38,共14页
By introducing the knowledge sector, this paper has structurally redefined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on such a basis, analyzed the role of new factor supply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reached the followi... By introducing the knowledge sector, this paper has structurally redefined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on such a basis, analyzed the role of new factor supply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supply of new production factors represented by knowledge sector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force that decides whether China can overcome the barrier of structural deceleration, and achieve sustained growth and stride into a higher stage of development; 2) In the context of rising urban household income and upgrading demand, the knowledge sector has emerged, encompas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health and sports that contribute to enhanced "human capital in the broad sense", an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rocess of the knowledge sector is also the process of human capital improvement and endogenous innovation; 3) Aside from its endogeneity, the knowledge sector creates spillover effects that will revitaliz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services, remove the barriers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and promote structur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upgrade for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4) In the context of flagging growth driven by material capital,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consumption to human capital in the broad sense and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upgrade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s, which are the key to overcoming the bottlenecks of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mption structure human capital in the broad sense knowledge sector integrate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三维向度
2
作者 李佳闰 余满晖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性认识在这一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从客观维度把握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存在样态,使各民族成员认识到这一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自觉认同与主动归属;此外,还须从主客一体维度处理好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实践互动关系。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在现实和理论的相互影响下,寻找适合中国生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构建 人与自然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端阳百音——基于艺术疗愈视角下的多感官交互装置设计研究
3
作者 陆玥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84-86,共3页
为解决现代年轻人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的焦虑和自我逃避情绪问题,进行了交互装置设计研究。基于艺术疗愈的视角,将多模块感官理论与装置艺术相融合。通过人机交互形式,将观众创作的视觉维度画面转化为与自然白噪音相关音乐。将艺术领域的... 为解决现代年轻人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的焦虑和自我逃避情绪问题,进行了交互装置设计研究。基于艺术疗愈的视角,将多模块感官理论与装置艺术相融合。通过人机交互形式,将观众创作的视觉维度画面转化为与自然白噪音相关音乐。将艺术领域的自我概念疗愈理论与通感相融合,通过环境引导与沉浸感营造,使那些在压力下寻找情感出口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自我表达。本装置试图解决传统绘画疗愈方式难以提供的沉浸式体验和深度参与的问题,使在当下社会中无法脱离激烈竞争的青年人群体,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情绪表达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疗愈 交互装置 多模态感官 人机交互 自然声音
下载PDF
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洪云 臧淑英 +2 位作者 张玉红 苏丹 解瑞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1-276,共6页
基于2012年的高分辨率中巴资源系列卫星影像及中国环境系列卫星影像,选定农业、工业、旅游、养殖、交通等10余个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影响因子,提取并统计各因子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分区的斑块数量和面积构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模型,分析黑龙江... 基于2012年的高分辨率中巴资源系列卫星影像及中国环境系列卫星影像,选定农业、工业、旅游、养殖、交通等10余个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影响因子,提取并统计各因子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分区的斑块数量和面积构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区域尺度下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人类活动影响因子的斑块数和面积而言,保护区受干扰最为突出的因子为农业活动;从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上来看,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与保护区功能分区的格局基本一致即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黑龙江省38个保护区中有70%以上的省级保护区受到了较好的保护,保护区的功能分区起到很好的隔离人类活动的作用;湿地及水域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数量最多也是受干扰最为突出的保护区类型;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等级空间规律为东北部三江平原区与西南部松嫩平原区干扰强度大,而西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地地区与东南长白山丘陵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弱,该种等级划分得出的空间分布规律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分布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评价模型 遥感监测
下载PDF
体感技术现状和发展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诗潮 钱冬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9,126,共11页
介绍了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论述了新型自然交互技术在教育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以体感技术中的Kinect为例,详细叙述了Kinect在教育以及相关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如何使用Kinect的深度数据、骨骼追踪的算法来开展教育应用.
关键词 人机自然交互 体感技术 教育 KinECT
下载PDF
论生态文学 被引量:27
6
作者 方军 陈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广义生态文学和狭义生态文学之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生态文学,归纳了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式。作者认为,文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万物...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广义生态文学和狭义生态文学之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生态文学,归纳了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式。作者认为,文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万物是人的尺度"是生态文学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天人合工 "万物是人的尺度" "精神态生圈"
下载PDF
生态心理学之界说 被引量:12
7
作者 易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6,共5页
生态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范式,把它称为一种取向比把它称为一种学科更为合适,更能反映它内部复杂的现状,也更具包容性。生态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狭义生态心理学。狭义生态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核心是以巴... 生态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范式,把它称为一种取向比把它称为一种学科更为合适,更能反映它内部复杂的现状,也更具包容性。生态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狭义生态心理学。狭义生态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核心是以巴克为代表和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理论范式,其他人的思想都基本上在整合和延伸他们的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可以把狭义生态心理学初步界定为:生态心理学是一种强调研究动物(人)-环境交互体的动态交互过程,尤其倾向于研究生态环境中的具有功能意义的心理现象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心理学 界说 理论范式 理论核心 研究取向 交互过程 心理现象 功能意义 生态环境 狭义 包容性 吉布森 思想 他人
下载PDF
河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强度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娟 王志红 +3 位作者 张建国 初娜 李斯 尹展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5-242,共8页
为了客观、及时、准确掌握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时评估和发现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2016—2018年国产高分遥感数据,提取2016年保护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及2016—2018年人类活动,应用转移矩... 为了客观、及时、准确掌握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时评估和发现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2016—2018年国产高分遥感数据,提取2016年保护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及2016—2018年人类活动,应用转移矩阵查清保护区新增人类活动的来源、变化类型、分布格局及其时空转化情况,分析不同类型保护区的人类活动变化特点,利用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指数评价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2016年河南省保护区普遍存在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和城镇村庄用地,主要分布于内陆湿地和古生物遗迹型保护区;②2016—2018年期间,新增人类活动主要集中于内陆湿地型保护区,其主要来源于农业用地、林地、草地和湿地的转化;③2016—2018年期间,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指数介于0.045~4.735之间,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内陆湿地、野生动物和古生物遗迹等类型保护区的影响程度分别为轻微、明显、一般和严重。利用遥感技术和影响强度评价模型可准确查清保护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类型、强度及其动态变化等特点,对科学评估和提升保护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遥感监测 影响强度评价 国家级自然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下载PDF
广义矿物学与矿产资源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传敏 朱创业 何政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本文介绍了广义矿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即天然—人工矿物交互体系理论。本文认为,天然矿产资源再成为有价值,还应包含相应的新型资源开发技术。若有先进的开发利用技术支持,固体废渣也可以视为人工矿产资源。
关键词 广义矿物学 天然—人工矿物交互体系 人工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开发新技术
下载PDF
从广义认识论到智慧说——兼谈冯契哲学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晓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4,28,共7页
冯契哲学是以智慧说为主脉的,但在对智慧问题解决过程中,其倡导的广义认识论学说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由于广义认识论体系的建构,从而使冯契对智慧问题作了全新的理解与界说,建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智慧说哲学体系。从广义认识论理论... 冯契哲学是以智慧说为主脉的,但在对智慧问题解决过程中,其倡导的广义认识论学说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由于广义认识论体系的建构,从而使冯契对智慧问题作了全新的理解与界说,建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智慧说哲学体系。从广义认识论理论体系的建构、广义认识论在性与天道智慧学说中的贯彻等方面,对冯契思想作一点梳理,有助于深入把握其哲学体系的内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认识论 智慧说 性与天道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文传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0-345,共6页
从系统序化的观点,分析了库区大农业主要环境因子的具有代表性指标的数量和警戒线,并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都处于逆向演替或退化之中。这对库区大农业和三峡水库均十分有害。说明库区当前大农业的环境恶劣或恶化。应处于警戒状态之中... 从系统序化的观点,分析了库区大农业主要环境因子的具有代表性指标的数量和警戒线,并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都处于逆向演替或退化之中。这对库区大农业和三峡水库均十分有害。说明库区当前大农业的环境恶劣或恶化。应处于警戒状态之中。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向自然过度索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人口的和物质的生产的结果。建议进一步研究大农业及其环境的调控(序化和优化);把对环境的逐步补救和防止新的破坏结合起来,开展新的生态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自然环境 预警分析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刑法溯及力应全面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姜涛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86,共17页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刑法、刑法修正案、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五位一体"的刑法规范体系。理论界以往就刑法溯及力问题坚持的逻辑论,存在严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重大疑问。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子系统,刑法溯及力旨在实...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刑法、刑法修正案、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五位一体"的刑法规范体系。理论界以往就刑法溯及力问题坚持的逻辑论,存在严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重大疑问。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子系统,刑法溯及力旨在实现人权保障,这是刑法溯及力理论的价值起点。刑法溯及力理论应从逻辑论转向道理论,强化一种包容刑法、刑法修正案,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等在内的广义刑法,这些刑法规范具有裁决的效力,都存在溯及力问题。当这些刑法规范相互之间出现"新法、旧法"之间的适用冲突时,都应当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进行处理,坚守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 广义刑法 人权保障 逻辑论
下载PDF
广义技术初探——试论技术的四种基本形态 被引量:3
13
作者 巨乃岐 邢润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狭义技术属于自然改造的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广义技术首先属于实践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范畴,既包括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和人类改造社会、改造主体的社会技术,也包括一切非生命物质所具有的自在... 狭义技术属于自然改造的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广义技术首先属于实践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范畴,既包括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和人类改造社会、改造主体的社会技术,也包括一切非生命物质所具有的自在技术和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本能技术。自在技术、本能技术、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是四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技术形态,彼此间是阶段性与连续性、历时升迁发展与共时影响互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技术 自在技术 本能技术 自然技术 社会技术
下载PDF
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4,共8页
苏轼伦理思想是宋代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共同架构起北宋中叶学术思想的大厦。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不仅对传统儒释道伦理思想作出了批判性的吸收与辩证扬弃,而... 苏轼伦理思想是宋代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共同架构起北宋中叶学术思想的大厦。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不仅对传统儒释道伦理思想作出了批判性的吸收与辩证扬弃,而且在于提出了一种情本人性论和一种旷达而超越的人生哲学,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以独特的内容和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情本人性论 旷达人生论
下载PDF
作为“大科学”的人文科学——一种“正位论”的思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晓芒 《哲学分析》 2016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与英语和法语的science不同,德语的Wissenschaft具有更广泛的"科学"含义,即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小科学)、社会科学(中间科学)和人文科学(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奠基,而是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奠基;人文科学不是自然... 与英语和法语的science不同,德语的Wissenschaft具有更广泛的"科学"含义,即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小科学)、社会科学(中间科学)和人文科学(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奠基,而是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奠基;人文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领域内的运用,相反,自然科学才是人文科学在自然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大科学的文、史、哲经常也要用到小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和中间科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的方法,但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它们最终都要归属于人学,即人的哲学,体现为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哲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 中间科学 小科学 人学 逻辑和历史一致
下载PDF
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追求中华文化的卓越性和永恒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范瑞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5期6-8,共3页
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是要以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原则为标准,探索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适宜政策和办法。这一工作当然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学说,但不能照搬。从事这项工作,首先要有一种情怀,即一种历史使命感:追求中华文... 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是要以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原则为标准,探索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适宜政策和办法。这一工作当然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学说,但不能照搬。从事这项工作,首先要有一种情怀,即一种历史使命感:追求中华文化的卓越性和永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命伦理学 儒学 天道性理 人伦日常 历史使命感
下载PDF
荀子的社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兵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共6页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社会道德教育思想的立论依据,"礼"、"法"、"乐"是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义利统一、礼乐一体、明刑弼教则是基本的实施途径。荀子的社会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社会道德教育体...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社会道德教育思想的立论依据,"礼"、"法"、"乐"是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义利统一、礼乐一体、明刑弼教则是基本的实施途径。荀子的社会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社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在观念及方法论原则上均有着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恶 社会道德教育 原则 启示
下载PDF
也说“自然的人化”——与汪济生君商榷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碧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3-67,共5页
阐述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自然的人化”、特别是“广义自然的人化”的概念的哲学内涵,说明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尺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是美产生的根源与基础。同时,也阐明了作为自然人化的更高阶段和扬弃的人的自然化才是未来... 阐述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自然的人化”、特别是“广义自然的人化”的概念的哲学内涵,说明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尺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是美产生的根源与基础。同时,也阐明了作为自然人化的更高阶段和扬弃的人的自然化才是未来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人的自然化的审美表现形态的生态美是未来美学的主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人化 广义自然的人化 内在自然人化 实践关学
下载PDF
福克纳创作的人类忧患意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振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6-42,共7页
由于出身于宗教世家和积淀于内心深处的荒原情结和宗教忧患意识,著名作家福克纳在其小说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并在相关文本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类受难范式来结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 由于出身于宗教世家和积淀于内心深处的荒原情结和宗教忧患意识,著名作家福克纳在其小说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并在相关文本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类受难范式来结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救赎的美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忧患 自然 救赎 范式
下载PDF
人性镜像下的耻感与公共管理伦理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宏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6,共3页
耻感是以否定性的方式来把握"善"的过程,是通向仁之境界的必由之路。耻感规范与公共管理伦理建构关系密切。文章从探讨我国古代圣贤的人性理论入手,以耻感分析为线索,提出了"耻感行政人"的假设,并进一步解析了公共... 耻感是以否定性的方式来把握"善"的过程,是通向仁之境界的必由之路。耻感规范与公共管理伦理建构关系密切。文章从探讨我国古代圣贤的人性理论入手,以耻感分析为线索,提出了"耻感行政人"的假设,并进一步解析了公共管理伦理建构的逻辑起点及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耻感 公共管理伦理 规范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