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mpling Surfac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Deep Channel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1
作者 FENG Hao-chuan ZHANG Wei +2 位作者 ZHU Yu-liang LEI Zhi-yi JI Xiao-me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299-307,共9页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PSDs) of bottom sediments in a coastal zone are generally multimodal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bottom sediments along the deep channel of the Pear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PSDs) of bottom sediments in a coastal zone are generally multimodal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bottom sediments along the deep channel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multimodal PSD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of curve-fitting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near-bottom sediments in the deep channel generally have a bimodal distribution with a fine component and a relatively coarse component.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bimodal sediment samples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sum of two lognormal functions and the parameters for each component can be determined. At each station of the PRE, the fine component makes up less volume of the sediments and is relatively poorly sorted. The relatively coarse component, which i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sediments, is even more poorly sorted.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e dynamics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bottom sediment in the deep channel of the PRE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field measurement and simulated data. The critical shear velocity and the shear velocity are calculat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deep chann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itical shear velocity has a similar distribution over large part of the deep channel due to the simila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 Based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ritical shear velocities derived from sedimentary parameters and the shear velocities obtained by tidal currents, it is likely that the depositional area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hannel, while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deep channel has to face higher erosion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ITY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idal currents potential erosion pearl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及保护对策探讨
2
作者 刘培 许劼婧 +2 位作者 何用 李卫 杨留柱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3,共8页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厚度分别为1.06 m和0.29 m。内伶仃洋西滩呈现高滩侵蚀、低滩淤积的滩面坦化和底质粗化现象,-3 m以浅高滩面积缩减9.6%,最大侵蚀厚度达1.57 m。流域来沙减少、潮汐动力增强、波浪掀沙作用增强、人类活动干扰是近期高滩侵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口门调水补沙、河口湾治导带修复、高滩保滩固沙、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的治理对策,为新时期滩涂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滩涂 演变 侵蚀 保护
下载PDF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and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etlands in south estuary,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Honggang Zhang Baoshan Cui Kejiang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937-1946,共10页
We evalu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d, Cr, Cu, Ni, Pb and Zn in two plant species (Scirpus tripueter Linn. and Cyperus malaccensis Lam.), in water and soils sampled from the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 We evalu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d, Cr, Cu, Ni, Pb and Zn in two plant species (Scirpus tripueter Linn. and Cyperus malaccensis Lam.), in water and soils sampled from the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etlands (RTRWs) and the natural riparian wetlands (NRW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tudied heavy metals in soils exceeded the eco-toxic threshold recommended by US EP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and Zn in plants may lead to toxic effiects.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in water and low in soils of RTRW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RWs.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roots of plants was higher in NRWs than those in RTRWs while the opposite result was found for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shoots. Based on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factors, the plants in NRWs had a higher capacity to accumulate heavy metals while higher abilities to transport heavy metals from roots to shoots were observed in RTRW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s in RTRWs were dominat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 from both side uplands and river water, whereas in NRWs, the metal accumulations were simultaneous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etlands heavy metals bioaccumulation factors translocation factors pearl river estuary
原文传递
珠江河口演变规律及治理利用问题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春初 雷亚平 +1 位作者 何为 戴志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51,共8页
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淤积的不平衡性等特点。因而近 5 0 0 0~ 6 0 0 0年来珠江河口演变有如下特征和规律 :(1)在纵向上 ,河口性质发生由废弃河口→河流优势型河口→河流—波浪型河口的转换变化 ;(2 )... 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淤积的不平衡性等特点。因而近 5 0 0 0~ 6 0 0 0年来珠江河口演变有如下特征和规律 :(1)在纵向上 ,河口性质发生由废弃河口→河流优势型河口→河流—波浪型河口的转换变化 ;(2 )在横向上 ,向海凸伸的三角洲及其河流优势型河口和其两侧向陆凹入的河口湾或潮汐优势型河口相依并存 ,并随三角洲的发展 ,衍生出“河道”与“潮道”共生的现象 ,此是陆海动力耦合和相互作用的表现 ;(3)“河道”与“潮道”间的横比降愈来愈大 ,其间之横向汊道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目前珠江河口的治理应强调保护利用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演变规律 治理 利用 三角洲 潮道 横向汊道
下载PDF
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对围垦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取生 楚蓓 +2 位作者 石雷 房剑红 蔡莎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22-1426,共5页
通过系统取样和原子分光光度法测试,对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对围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127个表层样品中Zn、Cr、Cu、Ni、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5.4、80.3、70.2、69.4、35.1、3.98mg·kg^... 通过系统取样和原子分光光度法测试,对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对围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127个表层样品中Zn、Cr、Cu、Ni、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5.4、80.3、70.2、69.4、35.1、3.98mg·kg^(-1),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排污口、围垦、潮滩位置和土壤粘土含量控制。滩涂湿地土壤受Cd、Zn、Ni污染十分严重,对围垦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围垦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虎门潮汐水道多环芳烃的分布、组成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清书 欧素英 +2 位作者 麦碧娴 傅家谟 盛国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共8页
采用 GF/F 玻璃滤膜对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样进行过滤,分离出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芳烃;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01 年洪、枯季水体中多环芳烃总量分别是 786~2 098 ng/L 和 11 360~34 338 ng/L,16 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 223~614 ng... 采用 GF/F 玻璃滤膜对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样进行过滤,分离出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芳烃;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01 年洪、枯季水体中多环芳烃总量分别是 786~2 098 ng/L 和 11 360~34 338 ng/L,16 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 223~614 ng/L 和 6559~20031 ng/L。广州前航道多环芳烃的含量高于狮子洋水样的含量;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枯季多环芳烃总量高于洪季 1 个数量级。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其特征参数分析表明,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体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燃烧和汽车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水样 来源 珠江虎门潮汐水道
下载PDF
珠江口虎门水域洪季大潮的水沙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尹小玲 张红武 +1 位作者 任杰 胡德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2004年洪季大、中潮期间,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P)和传统观测方法对珠江口虎门水域水流、悬沙浓度及底质粒度进行了现场多点同步观测。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水流、泥沙运动特点及河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虎门口潮汐水... 2004年洪季大、中潮期间,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P)和传统观测方法对珠江口虎门水域水流、悬沙浓度及底质粒度进行了现场多点同步观测。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水流、泥沙运动特点及河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虎门口潮汐水流的特点有利于保持伶仃洋交椅湾和东滩的缓慢淤积速度;洪季凫洲水道的水流过程对虎门深槽影响较小,上游来沙易于通过虎门口向外输移,但对鸡抱沙围垦区东北角有冲刷影响,同时对舢板洲一侧有淤积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门 珠江 洪季 潮汐水流 ADP 泥沙输移 河床演变
下载PDF
夏季珠江口水域溶解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8
作者 罗琳 李适宇 厉红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对1996年和1999年夏季珠江口的盐度、温度、溶解氧、营养盐等水质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季伶仃洋水体溶解氧的表底层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表层的溶解氧浓度与表层的盐度和无机氮浓度都显著相关,而表层营养盐的浓度为表层溶... 对1996年和1999年夏季珠江口的盐度、温度、溶解氧、营养盐等水质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季伶仃洋水体溶解氧的表底层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表层的溶解氧浓度与表层的盐度和无机氮浓度都显著相关,而表层营养盐的浓度为表层溶解氧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一个简单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径流冲淡水与外海水之间的盐度层化作用比温度层化作用对底层溶解氧的浓度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水体的层化作用与底层水体溶解氧的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层化作用与表底层的溶解氧浓度差极显著正相关。潮汐周期循环对层化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珠江口水域,夏季表层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水平主要取决于营养盐N的浓度;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咸淡水交汇形成的盐度差的层化作用,潮汐混合通过影响层化作用从而影响溶解氧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溶解氧 层化作用 营养盐 潮汐混合
下载PDF
珠江河口夏季缺氧现象的模拟 被引量:23
9
作者 罗琳 李适宇 王东晓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9-735,共7页
夏季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是珠江河口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使用三维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来分析珠江口缺氧现象的分布状况和产生原因。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的再现珠江口的缺氧敏感性区域和强度。珠江口存在的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是水体强烈... 夏季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是珠江河口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使用三维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来分析珠江口缺氧现象的分布状况和产生原因。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的再现珠江口的缺氧敏感性区域和强度。珠江口存在的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是水体强烈层化和生化耗氧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缺氧现象的发展与减退受潮汐涨落的影响。珠江口盐度-潮汐混合锋面和层化作用控制低氧水团的范围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珠江口 层化作用 潮汐混合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九段沙冲淤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2 位作者 张文祥 李鹏 赵华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根据1989~2003年长江口九段沙附近地形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的支持下,分析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九段沙冲淤演变的影响.在长江来沙减少总的情势下,九段沙总的淤积速率在明显下降,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使局部冲淤形势发生逆转:九... 根据1989~2003年长江口九段沙附近地形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的支持下,分析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九段沙冲淤演变的影响.在长江来沙减少总的情势下,九段沙总的淤积速率在明显下降,但北槽深水航道工程使局部冲淤形势发生逆转:九段沙顶端到江亚南沙大片区域淤积速率显著增强,沿北槽深水航道南导堤外缘形成一个10 km长的淤积带;九段沙东侧水下三角洲受工程的影响不大,淤积速率持续降低并底端发生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北槽 深水航道工程 冲淤演变 长江口
下载PDF
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侯庆志 陆永军 +1 位作者 王志力 莫思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9-799,共11页
为揭示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过程,以珠江口伶仃洋河口湾为例,基于潮波数学模型和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1981年以来湾内进出潮量、分潮振幅和潮流流速的累积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1年,2018年岸线条件下伶仃洋湾口断面... 为揭示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过程,以珠江口伶仃洋河口湾为例,基于潮波数学模型和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1981年以来湾内进出潮量、分潮振幅和潮流流速的累积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1年,2018年岸线条件下伶仃洋湾口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4.9%~6.0%、内伶仃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9.0%~12.8%、深圳湾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17.8%、南沙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5.0%~6.3%;伶仃洋M 2分潮振幅呈增加趋势,振幅增幅由南向北增加,潮波由南向北变形进一步加剧;伶仃洋最大可能潮差变化与M 2分潮振幅变化趋势一致,潮汐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伶仃洋潮流流速总体减小,西岸流速减幅高于东岸,湾顶附近流速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伶仃洋 滩涂利用 水动力环境 潮波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珠江口虎门悬浮泥沙浓度的测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兆民 何志刚 +1 位作者 任杰 谢正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利用2004年虎门口ADP的反向散射声强数据,和同步采样经实验室过滤得出悬沙浓度的数据,建立了半经验公式,得到虎门高分辨率的悬沙浓度剖面的时间序列;计算的悬沙浓度与水样法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是7.4%,与目前通用的悬沙浓度测量仪器的误... 利用2004年虎门口ADP的反向散射声强数据,和同步采样经实验室过滤得出悬沙浓度的数据,建立了半经验公式,得到虎门高分辨率的悬沙浓度剖面的时间序列;计算的悬沙浓度与水样法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是7.4%,与目前通用的悬沙浓度测量仪器的误差相当,为提高ADP仪器使用效率,更好地研究沉积动力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虎门 河口 悬浮泥沙 ADP
下载PDF
珠江口水动力特征与缺氧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蔡树群 郑舒 韦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共8页
珠江口受径流、潮流和南海近岸环流等综合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潮汐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振幅由南向北逐渐增加,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流向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锋面与潮动力和径流量有关。珠江口表层和底层的盐度锋呈与岸线平行的方向。... 珠江口受径流、潮流和南海近岸环流等综合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潮汐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振幅由南向北逐渐增加,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流向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锋面与潮动力和径流量有关。珠江口表层和底层的盐度锋呈与岸线平行的方向。冬季,锋区明显紧靠珠江口西侧的海岸线;而夏季表层受径流影响,使得锋区向外海迁移,而底层锋的位置则相对变化不大;且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底层锋都比表层更加显著。潮汐动力对咸潮入侵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径流动力不足时,潮汐动力占主导,因而咸潮强度会明显增强,咸潮上溯也可以影响河口锋面的强度与位置。此外,由于潮汐、风及上升流间歇性破坏层化,令溶解氧垂向对流及扩散的方向和强度随潮汐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珠江口的水动力特征显著地影响到珠江口底层缺氧现象。文章总结了前人对珠江口的水动力环境和缺氧现象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锋面 咸潮 缺氧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河口潮能通量与耗散 被引量:10
14
作者 倪培桐 韦惺 +1 位作者 吴超羽 刘欢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5,共9页
珠江河口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探讨珠江河口三角洲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机制,基于SELFE模型,建立了珠江河网一河口湾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河网一河口湾区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 珠江河口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探讨珠江河口三角洲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机制,基于SELFE模型,建立了珠江河网一河口湾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河网一河口湾区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研究表明:珠江河口的潮能通量平面上表现出主槽大,滩地较小;在总能耗中,底摩擦能耗最大,其次是垂向扩散耗散能耗,水平扩散能耗最小;存在‘门’、分汊汇流区和弯曲河道区等典型的高能耗区,高能耗区的单位面积能耗比附近水域的高数倍甚至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网 河口湾 潮能通量 潮能耗散
下载PDF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潮波数值模拟——Ⅰ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芮 陈学恩 曲念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共9页
采用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基于高精度的水深和岸线资料,建立了覆盖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三维正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和验潮站实测资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再现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潮汐、潮流变化... 采用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基于高精度的水深和岸线资料,建立了覆盖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三维正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和验潮站实测资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再现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潮汐、潮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珠江口海域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型数大致介于1.1~1.3之间,M2分潮占主导地位。M2,S2,K1和O14个主要分潮向河口内传播时,等振幅线均偏西北-东南向,西侧振幅小于东侧,河口附近等位相线比陆架海域密,西侧相较于东侧更密。从湾口传播到湾顶,半日分潮历时约2h,全日分潮历时约1.3h。潮流呈东强西弱,且落急流速大于涨急流速,河口内潮流流速是陆架海域的1~2倍,最大可达到1m/s;在陆架海域半日分潮旋转潮流强于全日分潮,在珠江口内主要为西北-东南方向往复流,航道区潮流最大。欧拉余流在河口内航道区形成南向流,在河口西侧浅滩处形成北向流,出现了余环流结构。此外,在航道区和深圳湾等区域形成较强余流涡旋结构。外海传入潮流能通量自南向北在珠江口内汇聚,在航道区呈现高值区,最大可达10KW/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潮汐 潮流 数值模拟 FVCOM
下载PDF
广州珠江西航道、流溪河有机污染特征与感潮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新明 盛国英 +1 位作者 傅家谟 闵育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4-59,共6页
珠江西航道和流溪河在广州市区上游,为广州市主要水源区。由于感潮作用,受市区严重污染的水体因涨潮上溯而向上游传输,严重影响上游水质。因此,弄清感潮作用对广州水源区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水源保护与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 珠江西航道和流溪河在广州市区上游,为广州市主要水源区。由于感潮作用,受市区严重污染的水体因涨潮上溯而向上游传输,严重影响上游水质。因此,弄清感潮作用对广州水源区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水源保护与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下游到上游,对水源区底泥中有机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下游到上游,受感潮作用影响逐渐减小,污染程度逐渐减轻;(2)水源区有机物特征呈有规律变化。从靠近城市的下游到远离城市的上游,底泥中有机物从人为污染来源为主逐渐变为水体中现代天然动植物来源为主;(3)在石门和雅岗河段之间,各种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水质特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说明雅岗以上河段水质受感潮作用影响程度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流溪河 有机污染 感潮作用 河流污染
下载PDF
珠江口咸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孔兰 陈晓宏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4-97,134,共5页
对珠江口平岗泵站和联石湾水闸两个代表站咸潮与流量、潮差、潮水位、海平面、气象等影响因素的响应规律采用集对分析和非参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口咸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量、最低潮位和海平面,潮差、风级为次要影响... 对珠江口平岗泵站和联石湾水闸两个代表站咸潮与流量、潮差、潮水位、海平面、气象等影响因素的响应规律采用集对分析和非参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口咸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量、最低潮位和海平面,潮差、风级为次要影响因素;2平岗泵站和联石湾水闸咸潮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具有差异性,平岗泵站咸湖对流量更敏感,联石湾水闸咸潮对海平面、最低潮位、潮差和最高潮位的敏感性大于平岗泵站;3未来全球气候还将持续变暖,珠江流域枯水径流变化复杂,珠江口海平面上升速度在加快,应加强珠江口咸潮变化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咸潮 海平面 流量 潮差 潮水位 风级
下载PDF
珠江口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与潮汐过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章文 刘丙军 +2 位作者 陈晓宏 辛彦博 严淑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6,共6页
珠江河口区河网复杂,受到径流、潮汐等多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咸潮上溯过程中盐度变化异常复杂。选取近10年枯水期磨刀门水道广昌站逐日盐度序列与三灶站同期潮位过程,应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河口区磨刀门水道... 珠江河口区河网复杂,受到径流、潮汐等多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咸潮上溯过程中盐度变化异常复杂。选取近10年枯水期磨刀门水道广昌站逐日盐度序列与三灶站同期潮位过程,应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河口区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与潮汐过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与潮汐过程在15d的变化周期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位相差约为60°~90°,即盐度变化提前于潮汐过程约2.5~3.7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水道 盐度变化 潮汐过程 时延相关性
下载PDF
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国强 高建华 朱大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共6页
通过应用沉积动力学方法计算了万泉河口口门均衡过水断面面积和沿岸输沙率,计算结果表明,波浪对万泉河口沿岸沉积物的输送起着控制作用,南北向输沙作用强烈,同时潮汐汊道目前处于不稳定阶段,口门断面的变化很大。在分析了万泉河口的自... 通过应用沉积动力学方法计算了万泉河口口门均衡过水断面面积和沿岸输沙率,计算结果表明,波浪对万泉河口沿岸沉积物的输送起着控制作用,南北向输沙作用强烈,同时潮汐汊道目前处于不稳定阶段,口门断面的变化很大。在分析了万泉河口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基本演变规律后,还从增加纳潮量、扩大纳潮水域面积、整治沙美内海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建设导堤工程改善拦门沙的浅滩航道等方面提出了万泉河口潮汐汊道口门和航道治理的一些工程和生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道 口门演化 整治对策 万泉河口
下载PDF
认识珠江,保护珠江──试论广州至虎门潮汐水道的特性和保护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春初 雷亚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28,共5页
广州城下的珠江(广州至虎门)不属河成水道,而是潮道—潮成水道。论述了这一水道的成因和动力地貌特点,强调指出了这一潮道体系中湖滩和潮汐汉道存在的重要性。认为珠江的保护必须首先注意保护好潮滩(潮道中的近岸浅滩),即不要再... 广州城下的珠江(广州至虎门)不属河成水道,而是潮道—潮成水道。论述了这一水道的成因和动力地貌特点,强调指出了这一潮道体系中湖滩和潮汐汉道存在的重要性。认为珠江的保护必须首先注意保护好潮滩(潮道中的近岸浅滩),即不要再缩窄江面;其次是不能随意将潮道四周平原上的潮汐汉道堵塞或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广州 潮汐河口 潮道体系 潮滩 潮汐汊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