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浑沌语言学纲要——现代语言学危机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娅曼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现代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开创的,但人们没有意识到,现代语言学潜藏着一种深层危机,那就是语言观与语源观的深刻矛盾。轴心时期以来的传统语言学观念是自洽的,其"分类命名集"语言观与其"词源"语源观是一致的,前者必定... 现代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开创的,但人们没有意识到,现代语言学潜藏着一种深层危机,那就是语言观与语源观的深刻矛盾。轴心时期以来的传统语言学观念是自洽的,其"分类命名集"语言观与其"词源"语源观是一致的,前者必定导致后者。索绪尔最深刻的语言学革命是提出了"符号价值系统"语言观,彻底批判了"分类命名集"语言观。这本应该导致对"词源"语源观的彻底否定,然而索绪尔却并未否定这种传统语源观。这是因为他本人及其后继者都未能真正贯彻其"符号价值系统"语言观,这尤其表现在索绪尔仍认为语言起源于词的产生、后继者关于词的聚合与组合等观念上。显然,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是提出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以解决上述矛盾。为此,我们提出"浑沌语言学",我们认为:作为"符号价值系统"的语言,并非起源于词的产生,语言的初始形态乃是尚未分化的"浑沌语",词不过是其分化的结果;浑沌语的分化不仅是原始词的产生、也是原始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产生的原因。所以,各语言要素才不能独立存在,而须由作为"价值系统"的整个语言系统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语言学危机 语言观 语源观 浑沌语言学 浑沌语
下载PDF
浑沌的多重文化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季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浑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从多维的文化视域探讨了浑沌与中华民族、与信仰、与社会政治、与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浑沌所蕴涵的新的文化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一... 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浑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从多维的文化视域探讨了浑沌与中华民族、与信仰、与社会政治、与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浑沌所蕴涵的新的文化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沌 中华民族 信仰 社会政治 语言文字
下载PDF
古老的“多式综合语”之“综合”难题
3
作者 黄弋桓 黄兰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81,共7页
美洲印第安"多式综合语"的"多式综合"这一术语,隐含着对这种语言的发生学认识:这种词句一体的语言由众多原本独立的语素通过并入、复合等方式综合而成。但这并未经过任何论证,仅仅是一种预设。多式综合语与原始语... 美洲印第安"多式综合语"的"多式综合"这一术语,隐含着对这种语言的发生学认识:这种词句一体的语言由众多原本独立的语素通过并入、复合等方式综合而成。但这并未经过任何论证,仅仅是一种预设。多式综合语与原始语言有着一致特点,它形态复杂,音节冗长。这种越是古老,越是形式复杂,融合度越高的现象,传统看法难以给出合理解释。浑沌语言学这一新近提出的理论,可以为重新解释该现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式综合语 并入 复合 浑沌语言学
下载PDF
庄子“浑沌寓言”新论
4
作者 周会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8期86-93,96,共9页
在庄子浑沌寓言中,凿窍行为并非受倏、忽所迫,而是浑沌主动的选择。浑沌之死,主要由浑沌对七窍的向往所致,不宜像传统观点所主张的那样让倏、忽负责,更不宜将倏、忽定罪为谋杀。若将凿窍事件上升到哲学高度,浑沌的凿窍典型地体现出了一... 在庄子浑沌寓言中,凿窍行为并非受倏、忽所迫,而是浑沌主动的选择。浑沌之死,主要由浑沌对七窍的向往所致,不宜像传统观点所主张的那样让倏、忽负责,更不宜将倏、忽定罪为谋杀。若将凿窍事件上升到哲学高度,浑沌的凿窍典型地体现出了一种超越旧我、成就新我的自否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浑沌寓言 自否定精神
下载PDF
“浑沌”视域中的“是非”与“秩序”
5
作者 张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7-22,共6页
倏忽一章的真实意涵即暗指"浑沌之死"实乃"人之死",浑沌与人的双重死亡才是此则寓言的深刻悲剧性所在。"浑沌之死"的内在原因及其深刻的哲学意涵,需从互摄互涵、深度关涉的两个向度进行解读,即认知意义... 倏忽一章的真实意涵即暗指"浑沌之死"实乃"人之死",浑沌与人的双重死亡才是此则寓言的深刻悲剧性所在。"浑沌之死"的内在原因及其深刻的哲学意涵,需从互摄互涵、深度关涉的两个向度进行解读,即认知意义上是非观的解构与政治维度上秩序观的溯源。庄子所刻画出的层层下坠的是非价值链与层层堕落的历史秩序观实乃揭示由于天人本真关系的疏离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非观的解构与秩序观的溯源乃是为了解蔽天人之间的原始本真关系,奠基于此基础之上健康的主体性的生成与健全的天下秩序的建构,才是致思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浑沌 是非 秩序
下载PDF
《庄子》的“浑沌”解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宝春 朱占青 《天中学刊》 2003年第6期44-45,共2页
作为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意象之一的“浑沌”,是具有特定寓意的,它是道的一种感性显现,体现了庄子道论的基本特征。对《庄子》中“浑沌”的解释当以《庄子》为本,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不宜连字面意义都不顾却一味的以新解古,以西解中。
关键词 《庄子》 浑沌 意象 浑沌之死
下载PDF
论《庄子·应帝王》篇“混沌之死”的“他者伦理”向度
7
作者 常丽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6-51,共6页
《庄子·应帝王》篇末的“混沌之死”寓言解构了倏忽“报德”的积极意义。倏忽未能尊重混沌的差异性,以“我知”的独断对混沌展开同质化的塑造——“凿窍”,开启了混沌的知欲功能,却以知害德,导致了混沌的死亡。“混沌之死”揭开了... 《庄子·应帝王》篇末的“混沌之死”寓言解构了倏忽“报德”的积极意义。倏忽未能尊重混沌的差异性,以“我知”的独断对混沌展开同质化的塑造——“凿窍”,开启了混沌的知欲功能,却以知害德,导致了混沌的死亡。“混沌之死”揭开了庄子哲学的他者伦理向度。欲消除自我中心化认知独断造成的遮蔽和危害,让他者显现,首先,要构建多样性、差异性的生存境域;其次,要通过“减损自我”的心灵修养工夫,向他者敞开,最终实现自我与他者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之死 报德 凿窍 “我知” 他者伦理
下载PDF
由大一、浑沌说礼——兼论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94,共9页
“大一”、“浑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或范畴。“大一”或作“太一”、“泰一” ,实与“道”、“一”及“太极”同物而异名。“大一”主要指向自然 ,属天道 ,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 ,而最终演化为天帝 ;“浑沌”由“大一”而来 ... “大一”、“浑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或范畴。“大一”或作“太一”、“泰一” ,实与“道”、“一”及“太极”同物而异名。“大一”主要指向自然 ,属天道 ,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 ,而最终演化为天帝 ;“浑沌”由“大一”而来 ,则主要指向人类社会 ,属人道 ,是关于社会本原的概念。并最终演化为人 (皇、黄 )帝。人类社会乃由浑沌为始 ,一步一步分别 ,一步一步开通。分化浑沌 ,则男女有别 ,是礼理出 ;告别蒙昧 ,则排除血婚 ,是礼事现 ;战胜野蛮 ,则夫妇定位 ,是礼形生、礼器成。而随着君臣有正 ,上下、贵贱、等级有分 ,则礼制确立。于是中国历史由浑沌 ,而三皇 ,而五帝 ,终于实现三代文明。总之 ,礼生于分别 ,成之文明 ,礼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 起源 "大一" "浑沌"
原文传递
The Face/Facelessness of the Other-A Levinasian Reading of the Ethical of the Zhuangzi
9
作者 Ellen Y. Zhang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7年第4期533-553,共21页
Emmanuel Levinas' ethical phenomenology offer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what constitutes the core issue of ethics. For Levinas, the word "ethics" i,eeomes a question about the "wholly Other," the entity that challe... Emmanuel Levinas' ethical phenomenology offer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what constitutes the core issue of ethics. For Levinas, the word "ethics" i,eeomes a question about the "wholly Other," the entity that challenges the self-qua-being, thus diver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ontological framework of Being in the West, that is, sameness or totality. At first glance, Zhuangzi seems to have little in common with Levinas: The former irreverently mocks all moral principles and ethical norms whereas the latter takes ethics as first philosophy; the former speaks of the faceless as the model of Daoist authenticity whereas the latter speaks of the face as the symbol of moral obligation. Nevertheless, there are plenty of chapters in the Zhuangzi which illustrate how a self-being experiences a profound transfiguration through its encounter with the Other, a constellation which resonates with Levinas' theme. In this paper, the issue ofrelationality in the Zhuangzi will be analyzed in light of Levinas' espousal of alterity, with the purpose of explicating the Daoist appropriation of what I will call "the philosophy of difference." I will submit the argument that the Zhuangzian notion of freedom and the Daoist conception of a well-lived life are both based upon this philosophy of difference. I will also argue that Daoist ethics, particularly the version expressed by the Zhuangzi, is best understood as a form of"negative eth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ANGZI hundun LEVINAS ETHICS philosophy of difference
原文传递
甲骨文時代前的“有+部族”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蕭婭曼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上古早期文獻中的'有夏'之類'有',原本作'■',@個■並非所謂詞頭。甲骨文■是殷商時代以至遠古時代生殖崇拜的偶像之符。楷書'有'來自■_甲→■_甲→■_金→■_隶的最後楷化。■是生殖崇拜、向祖妣祈... 上古早期文獻中的'有夏'之類'有',原本作'■',@個■並非所謂詞頭。甲骨文■是殷商時代以至遠古時代生殖崇拜的偶像之符。楷書'有'來自■_甲→■_甲→■_金→■_隶的最後楷化。■是生殖崇拜、向祖妣祈祐、祖妣保佑子孫後代等語意的渾然一體,■將祖妣保佑意從■中分化凸@出來,'有'則進一步將保佑子孫意分化凸@出來。上古早期的■只出現在血親社會集團前,周代後的社會集團已非血親集團,故部族前表示血親佑的'有'逐渐消失。'有一'@種暗含詞綴意的錯誤表述方式,應該還原為'■+部族'或'有+部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崇拜 血親佑 渾沌—分化
原文传递
聯綿詞來源說辨——兼論聯綿詞與單音節詞的發生學關係
11
作者 何娟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273-284,共12页
關於聯綿詞的來源,目前存在兩種根本對立的發生學認識:聯綿詞來自單音節詞、聯綿詞來自複輔音的分化。前者是目前最為普遍的觀點,但該觀點存在諸多難以解釋之處,與人類語音實際發展的順序也不相符。本文贊同後者,認為聯綿詞來自遠古漢... 關於聯綿詞的來源,目前存在兩種根本對立的發生學認識:聯綿詞來自單音節詞、聯綿詞來自複輔音的分化。前者是目前最為普遍的觀點,但該觀點存在諸多難以解釋之處,與人類語音實際發展的順序也不相符。本文贊同後者,認為聯綿詞來自遠古漢語複輔音的分化,複輔音、聯綿詞、單音節詞三者的發生學關係是:複輔音→聯綿詞→單音節詞,即聯綿詞來自複輔音的分化,單音節詞來自聯綿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聯綿詞 單音節詞 複輔音 渾沌-分化
原文传递
从庄子的“混沌与知”出发——冯友兰先生对道家思想诠释的一个视角
12
作者 赵金刚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4,共8页
冯友兰在建构其“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时,发挥了《庄子》中“浑(混)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之与其自身哲学的阐释联系起来,并以此说明道家哲学的特点,并在随后的《中国哲学简史》以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强调了新理学体系的相关观点。... 冯友兰在建构其“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时,发挥了《庄子》中“浑(混)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之与其自身哲学的阐释联系起来,并以此说明道家哲学的特点,并在随后的《中国哲学简史》以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强调了新理学体系的相关观点。冯先生认为,要想达到“混沌”的境界,是不能通过“去知”实现的,“知”是通向“大全”的必由之路。冯先生晚年讲的“后得的混沌”正是从“哲学史”的视角对其早期观点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混沌 境界 辨名析理 道家
原文传递
語意由渾沌而分化與詞的本義之引申——渾沌語言學的詞義發展研究
13
作者 蕭婭曼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99-219,共21页
上古所謂'多義詞'實際包含性質根本不同的兩類:渾沌語(詞)、多義詞。渾沌語(詞)是遠古語的流傳,越古老語意所含細節越豐富生動且渾然一體,無法分出本羲、引申羲。渾沌語的發展方式是分化,而渾沌語詞的分化,是多義詞產生的基礎... 上古所謂'多義詞'實際包含性質根本不同的兩類:渾沌語(詞)、多義詞。渾沌語(詞)是遠古語的流傳,越古老語意所含細節越豐富生動且渾然一體,無法分出本羲、引申羲。渾沌語的發展方式是分化,而渾沌語詞的分化,是多義詞產生的基礎。多義詞的發展方式是引申。多義詞可以區分出'本羲'與引申義。渾沌語的發展趨勢是由渾沌而精確、由具象到抽象。多羲詞發展的趨勢是由簡而繁。區分二者的標準是:一、是否為同一'劇情'的要素(共時);二、是一身而分數身,還是本職而'兼'數職(歷時)。上古字意往往包含渾沌語意與引申語義這兩個不同歷時層面,二者互相交織,尤顯複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渾沌-分化 本義-引申 渾沌語詞 多義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